《科學》:科學家發現新葉綠素能吸收紅外光 |
葉綠素f可望在植物生物技術及生物能源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人員8月20日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葉綠素,能夠吸收紅光和紅外光,它在生物能源領域可望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研究人員在西澳大利亞鯊魚灣的一個藻青菌菌落中偶然提取到這種葉綠素,將其命名為葉綠素f。測試表明,葉綠素f可通過吸收光譜上限為720納米的光參與光合作用,這一光譜處於近紅外區域,比葉綠素d吸收的光譜上限長10納米,比葉綠素a吸收的光譜上限長40納米。
光合作用是通過合成一些有機物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過程,葉綠素則是與光合作用有關的最重要色素。科學界曾認為葉綠素只能吸收光譜在400納米至700納米之間的可見光參與光合作用,但科學家1996年發現,葉綠素d能吸收光譜為710納米的近紅外光參與光合作用。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認為,葉綠素f的發現將再次改寫有關葉綠素參與光合作用的一些基本觀點。
這項研究成果20日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研究人員表示,葉綠素f能吸收更接近紅外區的光,這表明光合生物可以利用的光譜可能比科學界此前認為的大得多,光合作用的效率也遠超科學界想像。研究人員認為,葉綠素f可望在植物生物技術及生物能源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