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新技術激活人眼 或能看見紅外光

2020-11-27 cnBeta

據科學日報報導,任何一本科學教科書可能都會寫道人類看不見紅外光。例如X射線、無線電波和紅外光波等不可見光都超出了可見光譜的範圍。然而,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合作帶領的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人眼或可能可以感知到紅外光。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人眼或可能可以感知到紅外光。

利用老鼠和人類的視網膜細胞,以及能夠釋放紅外光脈衝的強大雷射,研究人員發現當雷射高速發送脈衝時,視網膜裡的感光細胞有時候能夠接收到紅外能量的擊打。當這一情況發生時,人眼能夠檢測位於可見光範圍以外的光。

「藉助這些實驗結果,我們試圖研發一種新型工具,使得醫師不僅可以檢測雙眼,還能夠刺激視網膜的特定部分以確定視網膜功能是否正常,」高級調查員、華盛頓大學眼科學和視覺科學的副教授弗拉基米爾·克伐洛夫(Vladimir J. Kefalov)博士這樣說道。「我們希望這項發現最終將產生某些實際的應用。」這項研究被發表在12月1日的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其它合作作者包括來自美國克利夫蘭、波蘭、瑞士和挪威的科學家們。

這項研究始於研究小組裡的某些科學家報告稱在利用紅外雷射工作時偶爾會看到綠色閃光。與演講廳和玩具裡使用的雷射指示器有所不同,科學家們使用的強大紅外雷射會釋放出人眼不可見的光波。

「他們能夠偶爾看見超出正常可見範圍的雷射,我們想要查明他們是如何感知本來不可見的光,」研究首席作者之一、華盛頓大學眼科學和視覺科學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弗蘭斯·溫貝格(Frans Vinberg)博士這樣說道。

溫貝格、克伐洛夫和同事查閱了科研文獻並重新審閱了有關看到紅外光的報告。他們重複進行了據稱看到紅外光的實驗,並分析了不同雷射釋放出的光以調查紅外光有時為什麼以及如何變得可見。

「我們對發送相同數量光子但時長不同的雷射脈衝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脈衝越短,它被人看見的可能性越大,」 溫貝格解釋道。「儘管脈衝之間的間隔非常短,肉眼無法察覺,但這些脈衝的存在對於人眼看見這些不可見光而言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光子被視網膜吸收後,後者會創造一個名為感光色素的分子,並開始將光轉化為視覺的過程。在標準視覺裡,大量感光色素裡的每一個色素會吸收一個光子。而脈衝頻率較高的雷射的短脈衝裡堆積的大量光子使得單一色素一次吸收兩個光子變為可能,而兩個光子結合的能量足以激活色素從而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看到正常情況下不可見的光。

「可見光譜包括波長介於400至720納米之間的光波,」 克伐洛夫解釋道。「但如果一對1000納米長的光子快速連續擊中視網膜裡的一個色素分子,那麼這些光子傳遞的能量與一個500納米波長光子一次撞擊所產生的能量相同,而這恰好位於可見光譜範圍以內,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可以看見不可見光。」

儘管研究人員是第一批報告稱眼睛能夠通過這一機制感知不可見光的人,但利用不那麼強大的雷射實現事物可見並非前所未有。例如兩光子顯微鏡利用雷射檢測組織深處的螢光分子。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在研究如何將兩分子方法應用於新型檢眼鏡,這種新式檢眼鏡將幫助醫師檢查病人眼睛內部情況。

通過朝病人眼睛照射紅外脈衝雷射,醫師可以刺激視網膜部分以了解健康眼睛和患有視網膜疾病,例如黃斑變性的病患眼睛的結構和功能。這項研究的成功部分得益於克伐洛夫開發的一項工具,後者使得科學家們可以獲得視網膜細胞和色素分子的光反應,這一設備已經實現了商業化且已經在全世界好幾家視覺研究中心投入使用。

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國家老齡化研究所(NIA)、防盲研究、挪威研究基金會、歐盟和波蘭科學基金會的資金支持。

相關焦點

  • 特定條件下人眼也能看見紅外光
    原標題:特定條件下人眼也能看見紅外光   任何科學教科書都會告訴你,我們是看不見紅外光的。紅外光就像X射線和無線電波,都在可見光譜以外。但最近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在特定條件下,人的視網膜也能感覺到紅外光。
  • 科學家研發出夜視眼藥水 未來人類或能看見紅外光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一種夜視眼藥水,未來人類或能看見紅外光(通常肉眼不可見)。科學家想出了一種方法來給予哺乳動物「超級英雄式」的視力。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最初側重於用老鼠進行測試,但同樣的原則應該 - 在理論上 - 適用於所有哺乳動物。
  • 如何讓人眼看見不可見光
    然而,近日一項研究發現,通過特殊的刺激,可以讓人眼在短時間內看到超出正常可見範圍的雷射。這一瞬間的改變,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呢?強刺激讓人看到紅外光12月初,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合作帶領的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利用老鼠和人類的視網膜細胞,以及能夠釋放紅外光脈衝的強大雷射,發現當雷射高速發送脈衝時,視網膜裡的感光細胞有時候能夠接收到紅外能量的擊打。當這一情況發生時,人眼能夠檢測位於可見光範圍以外的光。
  • 「我看見了紅外光」
    但最近的一項研究或許能讓人類具有紅外光感知能力。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研究組與美國麻薩諸塞州州立大學醫學院韓綱研究組合作,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納米技術,首次實現了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能力。該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細胞》。
  • 如何讓人眼看見不可見光|不可見光|光譜|雷射_網易科技
    而在這個龐大家族中,還有很多是肉眼不可見光,比如紅外光和紫外光。然而,近日一項研究發現,通過特殊的刺激,可以讓人眼在短時間內看到超出正常可見範圍的雷射。這一瞬間的改變,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呢?強刺激讓人看到紅外光12月初,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合作帶領的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利用老鼠和人類的視網膜細胞,以及能夠釋放紅外光脈衝的強大雷射,發現當雷射高速發送脈衝時,視網膜裡的感光細胞有時候能夠接收到紅外能量的擊打。當這一情況發生時,人眼能夠檢測位於可見光範圍以外的光。
  • 《科學》:科學家發現新葉綠素能吸收紅外光
  • 不用夜視鏡,「裸眼」也能看紅外光|科學60秒
    想在黑夜中也能根據熱信號「看」到別人,但又不想戴夜視鏡?
  • 中美研製出"夜視眼藥水"?中方科學家:尚在動物實驗
    對此,參與實驗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鮑進教授表示,雖然此次實驗的原理理論上可以用在人眼上,但想要實現「人眼夜視」還需要經過理念和倫理的審核,因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參與實驗的專家表示,研究團隊計劃在狗身上開展進一步實驗。
  • 納米粒子可使老鼠看到紅外光
    中美科學家近日在《細胞》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研製出了納米顆粒,在老鼠眼中單次注射此顆粒可使老鼠在10周內,在白天看見紅外光,且副作用很小。這一發現有望促進人類紅外視覺技術的進步,在民用加密、安全和軍事行動等領域找到用武之地。
  • 如果人眼能看見所有波長的光會怎樣?絢麗多彩,但後果卻很嚴重!
    如果人眼能看見所有波長的光會怎樣?絢麗多彩,但後果卻很嚴重!眾所周知,人體的肉眼可以直觀看到的,關於電磁波的波長在400到700nm之間。我們肉眼能夠看見的自然光在光學中統稱為白光,能夠折射出紅、橙、黃、綠、藍、紫的顏色。自然光的波長範圍在380-780nm之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肉眼可見光,而小於這個範圍的光,稱之為紫外光,大於這個範圍的稱之為紅外光,根據波長的不同還能給細分不同長度的紅外光線。但可見光僅僅是人類能夠直觀感受到電磁波的一部分,而它的的範圍,涵蓋了許多不同的波長。
  • 中美學者首次讓哺乳動物裸眼「看見」紅外線,尚未打算用於人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細胞》(Cell)上,並被《細胞》雜誌選為當期唯一科普視頻進行重點推廣。成果發布後,這項創新技術引發關注,並被網友稱為「夜視眼藥水」。現階段人類是否可以如此便捷地實現「超級視覺」?
  • 進展 | 新技術可將紅外光轉化為可見光
    )研究人員共同合作,成功開發出一種將紅外光轉化為可見光的新技術,可實現無害輻射穿透活體組織及其它材料,而不會因高強度光照射而造成損害。由於目前多數技術只能捕捉可見光,這就意味著可見光以外的太陽光譜將被浪費。三重態融合上轉換技術則可以收集低能量的紅外光,並將其轉化為可見光,該技術是通過調整上轉換元件來調節輸出光,通過光敏劑和消除器的成對操作,實現從低能紅外光中獲取橙色光和藍色光。這樣就可以被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利用。相比於容易被多種表面反射的可見光,紅外光的波長較長,可以穿透緻密的物質。
  • 研生試劑-新葉綠素能捕獲紅外光
    科學家從澳大利亞鯊魚礁的藍細菌中提取到了一種新的葉綠色——第5種葉綠素(被稱作葉綠素f),它能夠吸收紅光和紅外光。利用該新葉綠素,研究人員有望讓太陽能電池將更多的光能轉變為電能,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 科學家想將人眼改造成夜視儀,裸眼就能看清黑暗中的物體
    圖片來自:《終結者:黑暗命運》這說不定這就是人類的未來,現實中科學家正在嘗試將一種納米粒子注入眼睛,從而讓人眼具備夜視儀的功能,通過裸眼就能看到黑暗中的物體。據美國《星條旗報》(Stars and Stripes)的報導,這項技術由中美兩國的科學家共同研發,並且在已經在小鼠身上成功實驗,未來有望讓士兵們擺脫笨重的夜視儀。
  • 科學家開發出能將可見光轉換成紅外光的化學工藝
    ,該工藝可將可見光轉換成紅外光,使紅外光的無害輻射穿透活體組織和其他材料,同時也能避免受到高強度光照射造成的損害。 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與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合作,成功地開發了一種化學工藝,該工藝可將可見光轉換為紅外光,使紅外光的無害輻射穿透活體組織和其他材料,同時能避免受到高強度光照射造成的損害。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1月17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無需用眼,大腦直接成像,失明的人也能重新「看見」
    繞過人眼,只需往大腦中植入一個裝置,在電流刺激後,就可以讓失明患者成功復明?對,沒錯,這不是科幻片,這是科學家們對於失明患者重獲視覺的一項研究。這種植入視覺的研究,已經持續了數十年,由於植入裝置上的局限,目前能重現的視覺像素,還非常有限。
  • 松果體的激活與第3眼的開啟
    人體第三眼是我們最重要的靈性感官之一,第三眼的激活一直是能量實修的同學與我交流的日常話題之一,它也因為處於人體七大脈輪之一的眉心輪,在我的脈輪療愈課程或個案中無數次被涉及、且成為療愈能量流經的關鍵門戶之一。
  • 「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 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原標題:「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已成為全球性醫學難題和健康負擔。
  • 「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0-31 19:39 來源
  • 紅外光電子學研究
    紅外光電子學作為技術需求與學科發展的銜接和統一,正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交叉科學特徵。紅外光電子學與微電子學結合形成了當今新一代的紅外焦平面探測技術,並隨著交叉的深入正在產生智能型和片上系統(SOC)的新一代紅外焦平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