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實驗證明:大腦前額葉是自我意識形成的神經基礎

2020-12-01 科學網
大腦如何告訴你「我是誰」
實驗證明:大腦前額葉是自我意識形成的神經基礎

 

當你置身於天安門廣場上,面對天安門時,左邊是人民大會堂,右邊是歷史博物館。你若轉個身,右邊成了人民大會堂,而歷史博物館則「轉」到了左邊。然而,當我們以大會堂為坐標來描述天安門廣場時,「變數」就沒這麼多了。

 

人類的高級指揮部——「大腦」每天都在繁忙而高效地進行著,諸如:東南西北、左右上下等等很多不同的空間坐標系信息處理。科學界認為,在靈長類動物和人類大腦的半球額部有一塊皮層,叫大腦前額葉,它與靈長類高度發達的智力有明顯的關係,被稱為「腦中之腦」。然而,關於前額葉的功能,儘管人們已進行了近一個世紀的研究,但對其功能仍然不十分清楚。雖然科學家對於前額葉與靈長類高度發育的智力、心理過程和認知功能關係密切,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這塊皮層的具體功能,與其他皮層之間的關係等等細節問題,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探秘「腦中之腦」

 

為了揭開這一謎團,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2004年開始,在自然界與人類最相近的動物——猴子身上進行了研究。如今,該研究團隊取得較大的進展,發現了靈長類大腦前額葉背側部涉及到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空間記憶相關信息的處理。而這可能是人類自我意識產生的神經基礎。目前,該研究結果得到了國際相關研究領域的重視,最近,英國著名的神經科學雜誌《神經科學與生物行為評論》特邀請該研究團隊對其系列研究工作撰寫了一篇綜述文章,這篇論文現已經在網上正式發表。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教授馬原野是這一項目課題組的主要研究者。他告訴記者,被稱為「腦中之腦」的大腦前額葉,佔大腦皮質總表面積的比例是隨動物的進化程度而逐漸增加的。在食肉目動物中,前額葉的面積僅佔皮層表面積的5%~7%,在黑猩猩腦部,面積增加到17%左右。到了現代人類,其面積增加到33%。在個體發育中,前額葉成熟也是最晚的,要到25歲後才完成最後的發育。很可能,這塊皮層會改變靈長類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使得靈長類神經系統的發育與環境的關係更密切,大腦的可塑性更強,從而讓人不僅能主動適應環境,還能主動改造環境。因此,對這塊皮層功能的探討是腦科學研究的最重要領域之一。

 

實驗證明:大腦前額葉是自我意識形成的神經基礎

 

為了證明前額葉的作用,馬原野設計了兩個遊戲。

 

遊戲一:當猴子用手去按操作按鈕時,在位於其前方的計算機屏幕的左邊或右邊便閃現出一個小圓點,這個小圓點呈現時間約為500毫秒。小圓點消失後,暫停1秒左右,為猴子的記憶延緩期。1秒後,小圓點再次出現,如果還在相同的位置,猴子就要繼續壓按操作按鈕2秒鐘。而如果小圓在相反位置,那麼猴子需要立即釋放操作按鈕。如果猴子做對了這個遊戲,它就可以得到糖水作為獎勵。

 

另一個遊戲類似,但是在屏幕上多了一個大圓形,而小圓點會出現在大圓形的某個位置。在重複動作時,如果小圓點出現在相同位置,猴子要繼續按壓操作按鈕2秒鐘,反之則要立即放開按鈕。

 

馬原野說,通過這兩組實驗,課題組發現,切除了前額葉主溝區的猴子都無法完成第一個任務,但卻能完成第二個任務,而且能達到90%的正確率。這是因為在第一個任務中,動物只能用它自己作為參照物。而在第二個任務中,猴子可以用大圓作為參照物。這一結論清楚地表明,前額葉背側部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空間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你如何認出鏡子中的自己

 

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呢?馬原野表示,我們知道,在動物界數千種動物中,只有人、大猿、海豚、大象和鴿子少數幾種動物能認識自己的鏡像,這種能力被認為是自我意識產生的萌芽。而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前額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馬原野舉例說,如果一個人從頭到腳,除了眼睛外,都用相同的布蓋住。當站在鏡子前,他怎麼判別鏡子裡的就是他自己呢?顯然,他可以揮揮手,晃晃頭,看鏡子裡的誰和他做同樣的動作。這實際上是一個自我感覺信息和視覺信息的整合過程。顯然,小腦和前額葉共同參與了這個整合過程。而他們的研究表明,在前額葉背側部,一些神經元可能與動物的體態語言和「精神」有關,而語言和「精神」則在自我意識的產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樣看來,前額葉背側部以自我為中心的空間功能可能不僅僅同工作記憶有關,而更可能與「自我意識」的產生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在臨床研究中也有證據,比如:一些前額葉損傷的病人讓其完成從兩根水平杆之間穿過,這樣的任務就很困難。

 

馬原野說,有了這一研究,我們就可以勾畫出背側前額葉與以自我為中心的空間過程的關係。並且由於自我意識是人的意識的最高形式,自我意識的成熟是人的意識的本質特徵,它對人的認識活動起著監控作用,能實現大腦對信息的輸入、加工、儲存、輸出的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這樣,人就能通過控制自己的意識而相應地調節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未來,希望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能治癒一些前額葉損傷的病人,並且能搞清楚人類「自我意識」的起源。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大腦如何告訴你「我是誰」
    大腦如何告訴你「我是誰」然而,關於前額葉的功能,儘管人們已進行了近一個世紀的研究,但對其功能仍然不十分清楚。雖然科學家對於前額葉與靈長類高度發育的智力、心理過程和認知功能關係密切,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這塊皮層的具體功能,與其他皮層之間的關係等等細節問題,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 笛卡爾大腦前額葉突出
    笛卡爾大腦前額葉突出 發布時間:2017-05-08 20:15:06.0科學網       現在,研究人員正嘗試通過重建其大腦,找出是什麼造就了其獨特思維。      科學家一直希望弄清天才的大腦,尤其是其表面形狀,是否存在揭示其主人卓越智慧的線索。但迄今為止,大部分大腦研究——包括針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使用的都是真實大腦。但不幸的是,當科學家希望進行研究時,笛卡爾的遺體已經腐爛了。
  • 買買買時大腦是如何決策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比預想得更複雜
    買這個還是買那個,大腦前額葉皮質發揮關鍵作用買買買,看似一個簡單的行為,殊不知,在決定買這個而不是那個的過程中,大腦神經活動可能比預想得更加複雜。此前,有研究指出,「大腦前額葉皮層的神經元負責編碼選擇項的估值」,也就是說,人們在選擇購買某物時,大腦的前額葉皮層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壓力如何使人崩潰|前額葉|皮層_網易財經
    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較晚進化出來的部位,它甚至對暫時性、日常性的焦慮和擔憂都很敏感。平時,一切正常時,前額葉皮層作為控制中心,能夠調控我們的基本情緒和衝動。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巨大的、不可控制的壓力會引發一系列神經化學反應,不僅會減弱前額葉皮層的控制力,還會加強那些在進化上比較古老的大腦區域的影響力。也就是說,大腦將思維和情感的控制權從前額葉皮層轉移到了比較原始的區域。
  • 生物物理所等繪製出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
    前額葉皮層參與人腦的高級智力活動,是人類思想的重要物質基礎。伴隨著從靈長類祖先進化到現代人類的過程,人類大腦容量增加了三倍,並主要體現在前額葉皮層面積的增加上。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具有極複雜且廣泛的神經分布和雙向聯繫,例如前額葉皮層與丘腦、尾狀核、蒼白球、杏仁核、海馬之間有著豐富的直接聯繫,並通過這些結構與下丘腦和中腦之間實現間接的神經聯繫,而這些神經聯繫也是前額葉皮層多種生理心理功能的重要生物學基礎。然而,當前研究對「人腦前額葉到底由哪些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又是如何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的」等腦科學問題知之甚少。
  • Nature:研究繪製出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
    前額葉皮層參與人腦的高級智力活動,是人類思想的重要物質基礎。伴隨著從靈長類祖先進化到現代人類的過程,人類大腦容量增加了三倍,並主要體現在前額葉皮層面積的增加上。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具有極複雜且廣泛的神經分布和雙向聯繫,例如前額葉皮層與丘腦、尾狀核、蒼白球、杏仁核、海馬之間有著豐富的直接聯繫,並通過這些結構與下丘腦和中腦之間實現間接的神經聯繫,而這些神經聯繫也是前額葉皮層多種生理心理功能的重要生物學基礎。然而,當前研究對「人腦前額葉到底由哪些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又是如何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的」等腦科學問題知之甚少。
  • 大腦君說前額葉
    大家好,我是大腦君,你可以稱呼我為大腦、腦袋、人體CPU,當然,我更喜歡你們稱我為你們身體的CEO,因為有我的存在,你們人類有了語言的能力,有了想像力,有了創造力,使人類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動物,所以我很厲害對吧?
  • 科學家繪製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上。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繪製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前額葉皮層參與人腦的高級智力活動,是人類思想的重要物質基礎。伴隨著從靈長類祖先進化到現代人類的過程,人類大腦容量增加了3倍,並主要體現在前額葉皮層面積的增加上。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具有極複雜且廣泛的神經分布和雙向聯繫,例如前額葉皮層與丘腦、尾狀核、蒼白球間有著直接聯繫,這些神經聯繫也是前額葉皮層多種生理心理功能的重要生物學基礎。
  • 成年大腦受損後的自我修復;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1,Nature | 「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來源:BioArt 為了健康考慮,人們開發了許多代糖用於日常食品中,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等人造甜味劑 。
  • 北京大學團隊發現人類面孔種族分類加工的新神經機理
    該論文研究大腦如何自發地把不同個體的面孔歸類為某一個種族,概念上突破傳統的他族/本族面孔二分論,發展了一個新的基於大腦神經活動重複抑制的實驗範式,在嚴格控制不同個體面孔知覺屬性差異的條件下,結合行為、腦電圖(EEG)、腦磁圖(MEG)及功能磁共振(fMRI)等多種研究方法,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系統闡明加工某一族群不同個體面孔共同屬性(即面孔種族分類加工)的神經機制
  • 正念:運用前額葉改變大腦,從而改變人生
    本章節主要以舉例子為主,需要配合我之前章節關於正念的原理篇,你才能真正明白我所講的例子背後的道理;最新腦科學研究顯示,正念是可以改變大腦的神經元路徑的,正念的真正發揮作用的大腦原理是用前額葉來消解動物腦的擔憂,最核心的關鍵是大腦一定要追求快感,因此,正念最關鍵的是,培養前額葉這條新的快感迴路,而不是僅僅只是依賴動物腦的快感
  • 我國在腦科學領域獲重大突破 解析人腦前額葉皮層
    4月12日從科技部獲悉,在973計劃的支持下,我國科學家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繪製了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揭示神經幹細胞的重要作用。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人腦前額葉皮層是人類大腦高級功能的關鍵組成部分,參與記憶形成、短期儲存以及調取功能、語言功能、情緒調節等功能。前額葉皮層的細胞組成是其形成神經網絡和執行豐富功能的生物學基礎。但是人腦前額葉皮層由哪些細胞構成,這些細胞是如何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的,這些關鍵科學問題之前研究較少。
  • 科學發現:大腦前額葉發達程度決定人是否樂觀
    中新網3月2日電 在人們的印象中,一個人是否對生活持樂觀態度,應該和性格及環境有很大因素,然而,樂觀也可能受一些先天因素的影響,比如人的大腦結構。  北京科技報報導,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心理學和精神治療學專家戴維斯博士和他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就在研究中發現,人是否快樂,與人的大腦構成有密切的聯繫,而且對健康影響很大。
  • 自控力強不強 與大腦灰質多少有關
    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神經科學》(JNeurosci)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對更健康的食物作出選擇時,大腦中前額葉皮層兩個部位灰質較多的人似乎會有更強的自制力。(腦灰質是在大腦中發現神經元細胞體的地方,因此大腦的大部分活動都發生在那裡。)
  • 關鍵基因影響大腦前額葉發育以及精神疾病的發生
    根據最近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以小鼠為對象的研究結果,在發育過程中前額葉皮層接線錯誤導致大腦活動異常和與精神疾病相關的認知障礙。先前已經證明,從整個大腦中消除一種名為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DISC1)的分子會改變前額葉皮質和海馬之間的連接性,並削弱該環路暴露於環境壓力源的小鼠的認知能力。Ileana Hanganu-Opatz及其同事現在表明,在母親感染病毒的小鼠胚胎中,特定的一組前額葉皮質神經元中的DISC1被破壞會產生類似的缺陷。
  • 腦科學日報|成年大腦受損後的自我修復;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1,Nature | 「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來源:BioArt為了健康考慮,人們開發了許多代糖用於日常食品中,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等人造甜味劑 。Zuker課題組在Nature上發表文章The gut–brain axis mediates sugar preference,該研究揭示糖亦可通過腸道與大腦連接的神經途徑 (gut-brain axis) 發揮作用,並激發對糖的攝取,而代糖卻無法激活對糖分子特異性識別的腸道大腦神經途徑。
  • 激活大腦額葉區,保持神經遞質高水平,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
    同時,在測試過程中,科學家為受試者的大腦進行了MRI檢查,觀察受試者頂葉與額葉區域(這部分對我們保持專注至關重要)的活躍程度。在受試者參與埃裡克森側抑制任務的同時,他們也接受了體能測試。結果顯示:步行組受試者的測試結果顯示,保持長期運動能幫助注意力提升,他們所用的時間更短,正確率更高,且負責選擇性注意力的頂葉和額葉區發生了變化。神經學家研究發現,影響注意力的因素有兩個:與多巴胺息息相關的大腦獎勵系統和常用來做決定的大腦額葉。
  • 經濟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大腦如何感知價值與回報
    除了對人的有關神經活動予以具體研究外,為了定義與記錄經濟行為的生物學基礎的追求,他們選擇了人類的一個非常聰明卻又遙遠的表親:普通獼猴,進行了具體地深入研究。普通獼猴(學名:Macaca mulatta),也稱恆河猴,是猴科動物中最為有名的一種猴。普通獼猴的平均壽命約為25年。普通獼猴是常用於科學試驗的重要品種。
  • 額葉切除手術 額葉切除手術的後果有哪些
    儘管如此,額葉可以用某種方法從大腦中分割出去的觀點還是讓Moniz和Freeman受到某種啟發。他們相信,這種方法能使當時尚未有治療方法的精神分裂病患者擺脫情緒困擾。他們在狗身上做實驗後,判斷通過切斷連接大腦和額葉——所謂的「理性之所在」的神經,動物就會變得安靜。後來參與Freeman研究中Moniz,也開始在患者身上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