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強不強 與大腦灰質多少有關

2020-12-01 一品手機網

自控力強不強 與大腦灰質多少有關

2018.06.06 10:34: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6月6日報導  文/sharon

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神經科學》(JNeurosci)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對更健康的食物作出選擇時,大腦中前額葉皮層兩個部位灰質較多的人似乎會有更強的自制力。(腦灰質是在大腦中發現神經元細胞體的地方,因此大腦的大部分活動都發生在那裡。)

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神經科學教授希爾克•普拉斯曼(Hilke Plassmann)表示,灰質可能是「自我控制的標誌」。它可以表明一個人對飲食的自控力大小,比如吃胡蘿蔔而不是紙杯蛋糕。

前額葉皮層位於前額的正後方,被認為參與了人的計劃和決策。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前額葉皮層的兩個特定部位,稱為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和腹側前額葉皮層,這兩個部位都與自我控制有關。

在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人員分析了之前三個實驗的數據,這些實驗收集了關於大腦灰質數量的信息。實驗包括91名參與者,這些人都很瘦,沒有一個人節食。

在核磁共振成像儀中,參與者被要求分別接受三種不同的指令:「考慮某食物的健康性」,「考慮某食物的味道」,或者「自然地做出決定」。參與者看著這些指令後5秒,食品的圖像如酸奶或一個曲奇餅乾會出現在屏幕上,參與者要根據食品對自己的誘惑力作出判斷「強烈拒絕吃」還是「非常想吃」,為了降低參與者說謊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告知,參與者將在實驗結束時得到他們想吃的食物。

如果參與者更多地關注一件物品的健康程度,而較少關注一件物品的美味程度,研究人員會給他們自控力評分很高。研究發現,大腦掃描顯示,在前額皮質的這兩個區域中,大腦灰質越多的人自制力更強

在研究的第二部分,研究人員招募了一組全新的人,看看這些人的自控力是否也和灰質的多少有關。和第一個實驗一樣,研究人員在核磁共振成像機中為參與者設置了一套指令。然而,這一次的要求不一樣,參與者分別被要求「遠離」某食物,「多吃」某食物,或者「自然地做出選擇」。然後參與者們看到了食物的圖片,並被問及他們會花多少錢來吃這些食物,這些食物的價格是2.5美元。

當研究人員將人們的自控能力與他們的灰質數量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了同樣結果:灰質數量越多的人自控能力越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凱文·奧克斯納(Kevin Ochsner)沒有參與這項研究,認為研究結果很有趣,他補充說,「我認為研究結果是可以預料的,並且是有一定道理的。」

Ochsner說,最有趣的發現是腹側前額葉皮層也與自控力有關。研究人員觀察的另一個前額葉皮層區域,背外側前額葉皮層,預計將「參與多種形式的明確的、深思熟慮的自我控制」。

另一方面,「腹側前額葉皮層通常對主觀評價很重要,就像這個東西對我有什麼特殊意義一樣。」換句話說,追求飲食的動機可能只是一個因素。

Ochsner補充說,搞清楚「這兩個區域相互作用的方式可能非常重要」,因為這項研究並沒有梳理出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和腹側前額葉皮層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在飲食自控方面的共同作用。

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可以嘗試弄清楚人們是否能夠訓練大腦中與自我控制相關的區域,進而增加大腦中灰質的密度。大腦是可塑的,所以大腦結構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對於自控力差的人來說,我不善於自我控制是可以改變的。

編說兩句: 

雖然還沒有被測試過,但是大腦的可塑性在以前的許多研究中已經得到了證明,其中許多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當對大腦進行一定的鍛鍊,特定的大腦區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灰質在青春期期間總量達到最大,但在各腦區達到峰值的步調並不一致。灰質最早達到峰值的腦區是初級感覺皮層,該區負責知覺,以及處理光、聲、嗅、味、觸覺刺激。(sharon)

相關焦點

  • 研究:大腦灰質體積或可決定節食自控力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特別節目廣播事業局6月5日報導,法國的一項研究表示,大腦中灰質體積可能會決定你節食時有無自控力。需要健康飲食的節食者如果缺乏自控力的話,可能會停止追尋更深遠的減肥秘訣。節食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自身體內,在於他們的大腦結構。
  • 研究發現智商越高自控力越強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英國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博客網站9月23日發表題為《高智商的冷靜表現》的報導稱,研究發現,擁有更強的自控力是高智商的表現之一。高智商的人在面對誘惑時更冷靜。在研究中,高智商的人願意為了更大的回報等待更長時間。
  • 研究表明:一個人大腦中的灰質越多越無私
    科學家發現大腦內頂葉和顳葉結合處有更多灰質的人更無私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大腦內頂葉和顳葉結合處有更多灰質的人更無私。這項研究首次表明了大腦解剖、大腦活動和利他行為之間存在著聯繫。  為什麼有些人很自私,而有些人非常無私呢?以往的研究表明,性別、收入或教育等社會類別難以解釋利他行為的差異。
  • 愛發怒或因大腦構造 過激行為與大腦灰質有關
    如果你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動肝火,可能是因為大腦構造與別人不太一樣。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在《生物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說,他們掃描了168名志願者的大腦,這些人中,有57人患有間歇性暴怒障礙(IED)。IED指的是受到外界刺激會出現失控,做出失去理智甚至變態的暴力行為。暴力行為發生後又會感到明顯不安或內疚。
  • 研究發現大腦灰質影響疼痛感知
    新研究發現,負責處理內部思維和注意力的大腦區域中灰質較多的人對於疼痛的感覺比其他人來的弱。  大腦包含灰質與白質,其中灰質主要負責信息處理,而白質負責連接大腦各個不同的區域。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特定大腦結構發生細微的變化,特別是控制思維和注意力的區域出現了變化以後,人的疼痛感覺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 新研究發現鍛鍊對大腦灰質有好處:或能防止老年痴呆
    > 近日,據外媒報導,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和梅奧診所的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 心肺健康與大腦健康,特別是與認知能力下降和衰老有關的大腦灰質和總腦容量區域的健康之間存在關聯 。腦組織由灰質和從灰質細胞延伸出來由神經纖維或髓鞘構成的白質組成,灰質體積似乎與各種技能和認知能力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最大攝氧量的增加與灰質體積的增加密切相關 。這項研究涉及德國東北部兩個獨立隊列的2013名成年人。參與者從1997年到2012年分階段接受檢查。
  • 新研究發現對大腦灰質有好處:或能防止老年痴呆
    近日,據外媒報導,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和梅奧診所的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心肺健康與大腦健康,特別是與認知能力下降和衰老有關的大腦灰質和總腦容量區域的健康之間存在關聯。腦組織由灰質和從灰質細胞延伸出來由神經纖維或髓鞘構成的白質組成,灰質體積似乎與各種技能和認知能力有關。
  • 長期太空飛行會改變太空人大腦形狀:各腦區灰質有所增減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太空人的大腦形狀在太空中會發生改變。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對近期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太空人大腦進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掃描(fMRI),結果發現部分腦區的灰質減少,其它部分則灰質增多。該研究將有助於治療其它影響大腦的疾病,如長期臥床病人易患的腦水腫等。
  • 科學研究表明,正念靜觀可以改變大腦灰質體積,延緩衰老速度!
    多虧腦科學研究的不斷增長,我們現在知道靜觀也會對大腦灰質產生物理性的影響。 由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功能整合神經科學中心的科學家進行的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通過對靜觀者大腦和非靜觀者大腦的核磁共振成像進行對比,他們發現靜觀導致了大腦下部灰質的實際變化:靜觀使灰質生長。
  • 愛運動的小孩為何腦子好 大腦灰質多多益善
    都知道多運動有益孩子的大腦發育。西班牙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運動會讓孩子大腦中9個不同區域的大腦灰質增多,這些區域關聯認知功能、執行功能、學業表現等。作為「活躍大腦」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格拉納達大學體育與健康研究所研究人員掃描了101名8到11歲兒童的大腦。
  • 3個方法,輕鬆鍛鍊孩子自控力
    決定一個人毅力的就是他的自控力!也就是說,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自控力是天生的嗎?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人,會發現學霸、工作能力強的人往往都是自控力強的人。但是這些人的自控力難道是怎麼來的呢?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是由大腦前額葉皮質決定的。前額葉皮質中與自控力有關的位置可以分為3個部分:「我不要」、「我要做」和「我想要」。
  • 腦科學日報:大腦謀劃作弊背後的神經機制;安慰劑效應有多強?
    3,作弊or 不作弊?4,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基因Val66Met多態性與首次發病未治療抑鬱症患者大腦灰質體積的關聯研究來源:中華精神科雜誌研究擬採用基於體素的形態學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探討BDNF基因單核苷酸多態性
  • 專家稱網癮致大腦灰質萎縮 與鴉片依賴症類似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雷皓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網癮的神經機制之一是大腦執行與控制功能相關腦區受損。這一最新成果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我們也採訪了該項研究的負責人雷皓教授,請他為我們詳細解讀。
  • 【神經科學】灰質
    兩次掃描的對比結果顯示,新母親大腦中的灰質量出現了明顯的減少。(灰質包含了神經細胞的主幹;大腦的其它成分,白質,包含了大多數用於連接神經細胞的神經纖維。)這個變化可靠到有相當高的精確度用於探測一位女性是否受孕,並且這個變化相當持久,當研究者在兩年之後重新測試這些母親,這個變化依然存在。
  • 揭示大腦灰質遺傳結構
    一項重大的國際合作生成了第一張大腦皮層的基因圖譜,確定了300多個影響大腦皮層結構並在心理活動中發揮作用的基因變異!大腦外層相對較薄、摺疊的「灰質」層,對思考、信息處理、記憶和注意力至關重要。此前科學家懷疑大腦皮層表面積和厚度的遺傳基礎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孤獨症等多種精神特徵有關,但目前還未得到太多證據。
  • 激活大腦前額皮質,提高孩子意志力
    而意志力的高低取決於我們大腦中的前額皮質,它位於額頭和眼睛後面的神經區。前額皮質並不是擠成一團的灰質,而是分成了三個區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這三種力量決定了我們的意志力。前額皮質的左邊區域負責「我要做」的力量。它能幫你處理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工作。比如,當孩子很想打開電視看卡通片,它會讓孩子仍然坐在座位上。
  • 自控力要從幾歲開始培養?用這3個方法早練習,別等上學愁作業
    他變得衝動、暴躁、沒耐心、沒毅力,甚至連康復計劃都沒辦法堅持——他的「自控力」完全消失了。正是這次事故證明,「大腦前額皮質」是帶來自控力的關鍵區域,可以說是自控力的「硬體條件」。通過核磁共振,腦科學家們發現,孩子們一般在3-4歲,大腦就具備了這個「硬體條件」,前額皮質發育基本完成。也就是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訓練自控力了。就像史丹福大學的麥格尼格爾教授提出的那樣,前額皮質就像大腦中的一塊肌肉,終身都可以通過訓練來加強。
  • 大腦區域與不確定性未來有關
    這種紋狀體是一個與廣泛性焦慮症相關的大腦區域。      「潛在的未來威脅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對於了解焦慮和焦慮症的產生至關重要。」來自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College)的主要作者JustinKim博士說。「個體處理這種不確定性的能力與大腦特定區域內灰質的關係。」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APA的《Emotion》期刊上。
  • 殺人魔大腦與常人不同 專家:其腦部灰質少影響同情心
    中新網7月25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23日,美國芝加哥大學一組神經科學家公布的最新研究發現,殺人魔的大腦和普通人不同
  • 神經學家:靜坐讓50歲大腦 如25歲般年輕
    面對這樣的老化現象,多數人只能感到無奈,慨嘆歲月不饒人。但一次意外讓神經學家拉扎爾發現了使大腦恢復年輕的辦法。於是,她開始查閱有關靜坐冥想的科學文獻(瑜伽也是其中一項)。她發現,愈來愈多的證據提到靜坐冥想可以減輕壓力、抑鬱和焦慮,減少疼痛和失眠,提高生活品質。於是,她開始進行靜坐冥想在神經科學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