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要從幾歲開始培養?用這3個方法早練習,別等上學愁作業

2020-12-01 楓糖媽媽

科學家們開始了解自控力的腦科學原理,是在1948年的9月。一次意外爆炸,導致一條鋼筋刺穿了鐵路工人領班菲尼亞斯蓋奇的頭骨,刺穿左臉,穿過前額皮質,飛到了他身後30米遠處才落下。

雖然25歲的蓋奇奇蹟般的生還了,身體機能也完全恢復,並重新開始工作。但是工友們卻發現他性格大變,已經不是原來的蓋奇。他變得衝動、暴躁、沒耐心、沒毅力,甚至連康復計劃都沒辦法堅持——他的「自控力」完全消失了。

正是這次事故證明,「大腦前額皮質」是帶來自控力的關鍵區域,可以說是自控力的「硬體條件」。

通過核磁共振,腦科學家們發現,孩子們一般在3-4歲,大腦就具備了這個「硬體條件」,前額皮質發育基本完成。也就是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訓練自控力了。

就像史丹福大學的麥格尼格爾教授提出的那樣,前額皮質就像大腦中的一塊肌肉,終身都可以通過訓練來加強。

訓練孩子「自控力」的關鍵,就在於鍛鍊他們大腦中的「前額皮質」。

「前額皮質「的三種力量

斯坦福的神經生物學家羅伯特·卡鉑斯基認為,大腦的「前額皮質」有力量讓我們做那些「比較難的事兒」:放下手機、從沙發上起來、為了中考而努力學習。

這些「比較難的事兒」顯然並不相同,斯坦福的心理學家凱莉·麥格尼格爾將其總結為三種力量:

1、我不要(克制衝動):孩子在手機和作業之間,選擇了寫作業而不是拿起手機,靠的就是這種力量;

2、我要做(迎難而上):早晨依偎在被子裡,努力起床的力量;

3、我想要(為長遠目標努力):為了幾個月後的英語考試,堅持每天背單詞的力量;

來源:《自控力》

顯然,如果一個孩子在六七歲上學前,就能將他們的自控力訓練到比較強的狀態,那帶來的幫助太大了:認真聽講、遵守紀律、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幾乎都將不再成為問題。

在斯坦福的自控力訓練課中,麥格尼格爾教授提出了包括運動、冥想、自我調整目標等一系列訓練方式,幫助大學生們提升自控力。不過對於5-8歲的孩子而言,他們需要更輕鬆愉快的方式,來訓練克制衝動和堅持不懈。

克制衝動的反直覺訓練

作用:反直覺訓練是幫助孩子在直覺、衝動行為的時候,能重新讓理性佔領大腦。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心理學家的兩次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孩子的自控力要這樣培養!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關於自控力,我想到的是兩次棉花糖實驗所帶來的不同結論。提高孩子自控力,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從生活細節開始,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進行自我控制的培養,父母可以從生活習慣方面開始。
  • 沒有自控力的孩子有多可怕?沒有經歷的人永遠也不知道
    還記得轟動全國的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一位48歲的女乘客因為坐過站,與司機發生了爭執,並且用手機來砸司機的頭部,司機回擋還擊,導致車輛失控墜入江中,車上的15人全部遇難。這就是典型缺乏自制力的表現!一個有自控力的人會怎麼處理這件事呢?
  •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盲目延遲滿足不可取,做好這5點才重要!
    如果父母總是讓孩子抵制誘惑,不滿足孩子,並想通過此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他們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不在乎自己的想法、需求和願望,久而久之會覺得父母不值得信任,也不再找父母要東西,因為孩子認為父母肯定不會滿足自己。
  •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別再只迷信「延遲滿足」了
    對現在的家長來說,最頭疼的可能就是,孩子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了,手機ipad一拿,就不是幾分鐘的事情,遊戲一打,可以玩幾個小時,提醒孩子要少玩,但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有關研究表明,現在的孩子跟30年前的孩子比,自控力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
  • 3個方法,輕鬆鍛鍊孩子自控力
    而決定你到底選擇第一個自己還是第二個自己的則是自控力。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TED演講中有一期由華裔心理學家安吉娜·李·達克沃斯做的演講——True Girt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這些人的自控力難道是怎麼來的呢?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是由大腦前額葉皮質決定的。前額葉皮質中與自控力有關的位置可以分為3個部分:「我不要」、「我要做」和「我想要」。
  • 4個方法,教你高效提高自控力
    如:有人總在討論你,說你的毛病,那麼在反駁前你要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存在這個問題。這樣你就不會發怒了。(2)轉移注意力緩解衝動當你情緒衝動時,你就轉移一下注意力,一個人衝動情緒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平息下來,但如果沒有在這幾分鐘內有效地被控制住和轉移,就會變得更加強烈。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但是,各位任然在用這招哄騙孩子的家長要提高注意了: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哄騙或許可以暫時穩住孩子,卻不利於孩子後天的培養,特別是對於孩子的自控力。他們告訴這群孩子:"盤子裡只有一顆棉花糖,如果現在吃了,那就只能吃一顆,如果等15分鐘後再吃,你就會多得到一顆獎勵的棉花糖,那你就可以吃到兩顆糖了,具體選擇由你自己決定。"研究員說完之後就關上門走了。大概三分之二的孩子在門被關上後幾秒就立刻把棉花糖給吃了。不過,也有等一分鐘、二分鐘以及多幾分鐘的孩子。
  • 輔導小學數學作業後,真慶幸2歲起培養娃這種能力!
    【國外資源】9個國外最牛的數學網站全免費:3-18歲一站式搞定!【撲克數學】一副撲克牌,輕鬆解鎖0-7歲寶寶數學啟蒙!【學齡前必刷題】要不是我攔著,神獸差點一口氣刷完五本數學題!每天輔導米粒數學作業的我,真的很慶幸從米粒2歲起,就開始培養他的幾何思維了米粒媽沒事兒的時候喜歡翻一翻各學科新課標,《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裡把數學內容分成了四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一般具備這5個特點
    就是童年時期影響平均的薪資水平達到了40%以上,而還有80%的人完成了大學的學業,父母也過得更幸福,且童年時期一般具備以下5個特點。較早表現出獨立人格居裡夫人曾說過:「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這句話主要表達的就是要有獨立性,有些父母特別寵溺孩子,無論什麼事情都喜歡包辦,導致孩子嚴重缺乏自理能力。
  • 寶媽用延遲滿足訓練孩子自控力,卻起了反效果,到底錯在哪裡?
    延遲滿足要看孩子是否自願? 《簡單,應對複雜世界的利器》一書中提到,延遲滿足往往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表現,也是情商的中友好組成部分。 「延遲滿足」被很多人拿來當成是訓練孩子自控力的一種方法,什麼是延遲滿足呢?
  • 幼升小別再學拼音了,這3件事做不好,上學後語文成績就被拉開了
    往往忽視了這3件事,看似和學習的聯繫不大,但是在入學後,對語文成績的影響卻很大。具體是哪3件事,小島老師想和家長朋友們好好分析一下。尤其是家長還會自作主張地幫助孩子去練習閱讀,在上學前就開始的閱讀培養,究竟為語文學習打下了怎樣的基礎不得而知,但孩子反正就不愛看書了。比起學拼音和學寫字,我們在上小學前,家長應該先為孩子建立的是學習態度。語文學習是怎麼一回事?喜歡語文學習能為我們的生活改變多少?喜歡上學才是我們在銜接階段應該告訴孩子的事。
  • 心理學家的研究: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對孩子自控力發展的影響
    其實這和延遲滿足的本意並不一致,延遲滿足不像字面意思那樣拖延或延後滿足,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01延遲滿足和自控力的關係延遲滿足可以幫我們培養孩子性格中沉穩的一面,也就需要提升孩子對自我管理的的自控能力。
  • 英語閱讀能力的從小培養,方法和級別要合適,這樣孩子才樂意學
    英語學習能做到位,不是單獨光看到自己孩子有沒有完成,更重要的是你在家裡的有沒有認真地去做家庭作業。而對於英語閱讀有沒有持續,或者說有沒有達到一定的閱讀體量?因為對於英語閱讀所謂的「磨耳朵」只有家裡面和學校裡一起共同的作用下,才會達到一個好的效果。
  • 3-6歲是記憶力發展黃金期,試試3個方法,培養孩子「超強記憶力」
    若想要孩子記憶力強的人可以達到「過目不忘」的效果,據研究表明:記憶力是可以通過後天鍛鍊進而提升,李玫瑾也表示過孩子記憶力的提升要從3歲半開始抓起,6歲作為分水嶺。3~6歲為什麼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這些主要是因為孩子在6歲前正是記憶神經元發育的關鍵期,到了6歲時記憶神經會完成發育的80%,在孩子6歲前鍛鍊記憶神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我們要去上學,鳥兒只學唱歌?
    「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我們從兩三歲開始,就背著小小的書包,唱著耳熟能詳的兒歌去上學。那時候你是不是也哭著鼻子不願去上學,還覺得樹上天天無憂無慮「唱歌」的鳥兒更加幸福呢?但是你知道嗎,其實鳥兒也不是生來就會唱歌,它們也要經過辛苦的學習呢。
  • 沒關係,用這3個方法立竿見影
    今天在網上看見一個視頻,講述的是如何解決孩子專注力不好的問題,那位家長去諮詢了育兒專家,專家就用了一個方法來測試孩子,孩子的專注力一下就集中了,讓家長很是意外。所以對於孩子注意力不好的問題,家長也是有責任的,所以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好好訓練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專注力不好,沒有關係,用這3個方法立竿見影!1、拍手法第一個方法就是拍手法,準備的工具有秒表、書、圖畫紙。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關鍵期」,掌握這3個重點,孩子未來更聰明
    我們就單從智力開發來看,很多家長對此都很在乎,畢竟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而3-6歲是孩子大腦開發的關鍵期,家長們如果能抓住這次機會,孩子未來會變得更聰明。為什麼3-6歲是大腦開發的「關鍵期」?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從出生到成年,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共有3次機會,而3-6歲是最關鍵的黃金期,這時候的大腦已經發育了90%,如果你錯過了,以後想要彌補都成為了困難。3-6歲的時候是孩子大腦逐漸從右腦過度到左腦的過程,正常來說,6歲之後的孩子會進入左腦優勢,如果家長利用好幾次機會,讓孩子的左右腦均衡使用,那麼孩子的智商會更高,到了上學之後學習能力會變得更強。
  • 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孩子成績好不好,早已經成為家長們的一塊心病。如果孩子不愛學習,無論是在朋友面前還是親戚們眼裡,家長也會跟著面上無光。「老李,期末考試我家閨女沒考好,才得了個班級第二!你說氣不氣人?哦對了,你那個小傢伙考得怎麼樣啊?」
  • 培養專注力,試試這3個方法
    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專注力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針對於孩子學習時總是「三分鐘」熱度,家長卻沒有好的辦法培養孩子專注力,別急,李玫瑾教授為你支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所以,要想培養孩子專注力,父母首先要做到不隨意打斷孩子。3.通過遊戲的方法訓練專注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可以通過遊戲的方法來訓練拉長的。這裡分享幾個小妙招。第一,父母說一串名詞,孩子聽到動物的名詞舉左手,聽到植物名詞舉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