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小學數學作業後,真慶幸2歲起培養娃這種能力!

2020-12-08 米粒媽福利社

最近HR小姐姐一到午休就堵住米粒媽,非要跟我一起午餐+討論她家4歲娃的數學啟蒙問題

我說:之前我吭哧吭哧寫了那麼多乾貨文,你看了沒?

(話說,最近寫數學真的寫瘋了,錯過的米粉們看這裡哈)

【數感啟蒙】幼升小打怪升級,數學這樣學等於開了外掛!

【邏輯思維】研究過各種XX思維後,我來告訴你邏輯思維到底是個什麼維?

【奧數】普娃不配學奧數?數學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

【小學神級教輔】太太圈的愛馬仕不香了?看看小學生的頂配豪車!

【數學老大難】這屆家長最後的倔強,就是自雞數學!

【數學動畫】看動畫片學數學,媽媽再也不用為我的智商著急了!

【國外資源】9個國外最牛的數學網站全免費:3-18歲一站式搞定!

【撲克數學】一副撲克牌,輕鬆解鎖0-7歲寶寶數學啟蒙!

【學齡前必刷題】要不是我攔著,神獸差點一口氣刷完五本數學題!

HR小姐姐連忙點頭:看了看了,我跟老公已經在家給娃實操起來了,不過最近卡在了立體幾何上,能不能專門寫寫這一塊兒啊?(期待的小眼神兒,秒懂,這是給我挖坑呢~)

想到上次寫邏輯思維那篇時,米粒媽捎帶提了下幾何思維,結果不少米粉留言,讓我專門寫一篇學齡前的幾何思維,看來這是剛需啊

話說,學齡前培養好平面和空間立體思維真的太太太重要了,米粒剛上一二年級的時候,我還沒太大感覺,但越到高年級越發現,好多孩子空間想像力和理解力為零,那學起幾何來能不吃力嗎?

每天輔導米粒數學作業的我,真的很慶幸從米粒2歲起,就開始培養他的幾何思維了

米粒媽沒事兒的時候喜歡翻一翻各學科新課標,《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裡把數學內容分成了四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說到底,數學學習中,「數與形」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之前,米粒媽已經詳細寫了「數」的部分(《幼升小打怪升級,數學這樣學等於開了外掛!》),今天我再給大家梳理一下,用家裡常用的玩具,怎麼把「形」學會?學齡前的幾何思維到底怎麼培養?

文章乾貨滿滿,我先給大家列個目錄:

認識形狀(幾套繪本);形狀拼接-探索規律(磁力片、積木、七巧板);了解周長、面積概念(樂高);立體圖形展開-平面圖(磁力片);立體圖形旋轉-多視角觀察(積木);立體圖形切割-切面觀察(魔力沙、切水果)

認識形狀

米粒媽建議,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多觀察,尋找各種形狀,培養一種敏感性。

比如冰箱、金魚、屋頂、窗戶、雨傘、輪胎……都是什麼形狀?多和孩子找一找、看一看。

(圖:數學啟蒙繪本《你好!數學》)

說到這,米粒媽必須給你們安利幾套超級棒的關於形狀的繪本,尤其適合0-3歲的孩子。

《形狀變變變》

《形狀變變變》包括三本:《圓形骨碌碌》《三角形滴溜溜》《四邊形咣噹噹》,文字不多,但朗朗上口。

畫風和配色都很可愛,能幫助孩子建立最初對形狀、顏色的初步認知。

《創意大師洞洞翻翻啟蒙紙板書:有趣的形狀和數字》

這套紙板書裡面還有一些小機關,認識形狀的同時,孩子還能玩。

《形狀三部曲》

《形狀三部曲》分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更適合2歲半以上的孩子,非常有故事性,除了形狀認知,還有友誼、以及生活的智慧在裡面。

畫風是水墨風,米粒媽很喜歡,特別有藝術感。

米粒媽之前給大家推薦過一個數學app——Moose Math,很多數學啟蒙內容,這個app裡都有相應的遊戲練習。

當然也包括形狀和顏色的認知、匹配

最重要的是,它是全英文模式,每一步都有英文指引,學數學還順便鍛鍊了孩子的英文聽力。App完全免費,給娃安排起來吧

孩子一歲半、兩歲以前,讓他們了解基本的形狀概念;兩歲以後,米粒媽教你們把平面、立體幾何玩出花來

形狀拼接

形狀的拼接特別考驗觀察力、想像力,當然了,對於孩子來說,即便老母親有三寸不爛之舌,如果不去實際操作,娃還是理解不了。

把家裡的玩具變成教具,就可以在玩中培養幾何思維啦,相信我,超級簡單!

磁力片磁力片可以非常靈活地進行各種拼接,米粒小時候除了用磁力片拼搭各種房子、車、稀奇古怪的東西以外,我覺得最讓人驚喜的就是用磁力片來理解各種形狀的特徵,以及形狀之間的關係。

兩個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六邊形;六個正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六邊形;而兩個正三角形還可以用一個邊長一樣的菱形替換

同樣的,三個正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梯形,而其中兩個正三角形還可以用一個邊長一樣的菱形替換

是不是一目了然?

積木用積木也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哈,把積木放倒,當成一個平面來看。

梯形,除了上面磁力片的拼接方法,還可以不斷變換,比如兩個直角三角形立著放兩邊,中間放長方形或正方形(下圖1)

兩個一樣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還可以拼成一個更大的三角形

七巧板七巧板可以達到跟積木一樣的效果哦,米粒小時候,我們出門旅行經常帶著七巧板,因為太方便了,還能玩出花樣

就憑這大小不一的7個形狀塊,還能拼出房子、直升機等各種圖案

如果家裡實在沒有這些玩具,也沒關係,米粒媽教你們個最最省錢的辦法——用紙剪裁出各種形狀,哈哈,效果完全不輸前面那些玩具(教具)

周長和面積

既然說到平面圖形了,米粒媽就再順便說說周長和面積吧。

不是說讓孩子學齡前就學會計算面積,背各種公式,而是用遊戲的方式來幫助理解周長和面積的概念,上學後再學到這些知識點,輕輕鬆鬆就get到內核。

先說說周長吧,用孩子能聽懂的話來解釋,就是有一個封閉圖形,用繩子沿著這個圖形的邊緣繞一周,繩子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如果是不規則的形狀,需要用尺子把每個邊都量一量,然後相加在一起。

如果是特殊形狀,比如長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菱形等等,在了解了這些形狀的特徵之後,就可以用簡便的方法,更快地算出周長了。

(圖:數學繪本《生動的幾何》)

相對於周長來說,米粒媽覺得,面積的概念確實不太好理解。

在《你好!數學》中有一本講的是駝背奶奶和老虎比賽種豆子,看誰種的面積更大,這樣一個故事。

小兔子的判斷方法就是用奶奶的頭巾來測量,也就是把頭巾作為一個單位,看看奶奶和老虎種豆子的土地,分別是幾塊頭巾那麼大。

(圖:數學啟蒙繪本《你好!數學》)

(圖:數學繪本《生動的幾何》)

悄悄告訴你們,米粒小時候,我是用樂高來幫他理解周長和面積概念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樂高的一大優勢就是「自帶單位」,每個凸起的小圓揪就是一個固定單位,計算周長,就沿著外延數圓揪的數量,計算面積,數清所有圓揪的數量就好。

像長方形,對邊相等,那麼周長就是臨邊邊長相加後再乘以2;面積就是臨邊相乘。

只要用樂高理解了加法和乘法,那邊長和面積的概念理解起來根本不是事兒

立體圖形展開-平面圖

認識立體圖形對孩子來說不是什麼難事兒,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三稜錐……3歲孩子都能分得出來。

但如果把立體圖形展開成平面圖,光靠想像?不敢想、不敢想

最好的辦法,就像米粒媽前面寫的形狀拼接一樣,要實際動手拼一拼、拆一拆,才能真正吃透這個知識點。

(圖:數學繪本《生動的幾何》)

實踐證明,最好用的「教具」還是磁力片。

比如,拼一個三稜錐

然後逐一展開,以不同的點為中心,你會發現,它可以展成完全不同的平面圖

再試試四稜錐

展開後,幾個平面圖完全不同

最後別忘了再把展開的平面圖還原成立體圖形,讓娃的感受更完整、更直觀。

正方體、長方體等等,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展開。

你肯定想問,如果家裡沒有磁力片呢?或者磁力片的形狀不夠,有些立體圖形拼不出來怎麼辦?

老方法,列印出平面圖,再還原成立體圖形啊~

立體圖形旋轉-多角度觀察

立體圖形的旋轉,其實就是在考察多視角還原,先從一個角度開始,利用日常積木搭建,培養娃的空間感。

這是多湖輝4歲的思維遊戲書,裡面就有對空間感的考察

米粒媽用積木還原了這道題

比一比,試一試,是不是就有了答案?

另一方面,夜深人靜的時候,老父親老母親們可以爬起來,搭一些高難度的作品,拍成照片,第二天讓孩子照著平面圖去還原

平面圖▲
根據照片還原的立體圖形▲

照著平面圖去還原立體圖形的搭建,可以讓孩子觀察到被部分隱藏的積木塊,以及立體圖形在不同視角下的「變形」。

還有一些特別複雜的立體圖形,身邊不一定有匹配的積木塊去還原,但是只要有一定的空間感,都可以想像出來。

立體圖形切割-切面觀察

立體圖形切割後,觀察切面的特點,這不像平面圖展開那麼好操作(列印好圖形就可以完成)。

之前咱們團LR幾何透光教具的時候,米粒媽給大家安利過魔力沙。

讓娃自己動手做出立體圖形,再用刀一切,秒懂

家裡沒有魔力沙也不要緊,可以用橡皮泥,實在不行切個鳳梨

最後,米粒媽想說,幾何思維不是憑空培養出來的,最重要的就是動手操作!動手操作!動手操作!(重要的事說三遍)

娃上小學前,只要用米粒媽安利的這些小方法一一實踐、一一攻破,上小學後,尤其到了高年級,提前培養幾何思維的紅利就會完全顯現出來,肉眼可見哦!

很多人都說,數學學習主要看天賦。但米粒媽想說,比天賦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方法對了,思維培養好了,一切都水到渠成。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英文和數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相關焦點

  • 大學畢業輔導不了小學娃?家長吐槽數學作業太刁鑽,網友:很正常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曾經我天真的以為:大學都畢業了,輔導個小學作業不是分分鐘的事!但現在的我成熟了,我已經清醒的認識到大學畢業也未必能輔導小學生的數學作業!而且不光是我,不少網友都吐槽過小學數學題水太深,大學畢業輔導不了小學娃輔導不了很正常。
  • 6歲前數學啟蒙,堅持訓練娃的空間認知能力,上小學後就看出差距
    「我家孩子不到3歲就能數到100,5歲時就能把20以內加減法算明白了,乘法口訣也背的很流利,怎麼上了小學反倒學不會數學了呢?」孩子空間認知能力好壞,上小學後就看出差距空間認知能力差的孩子,在面對數學問題時通常更依賴於記憶力,所以對於數學中的空間概念常常不能理解。比如下面的這個第一題,很多孩子因為不能直觀看到第3個圖形中的第4個正方體而漏選,這就是空間認知能力不足的表現。
  • 陸毅輔導女兒作業,小學數學使用計算器,意外地秀了一把摺疊手機
    3月6號傍晚,陸毅微博曬出一組陪女兒上課的照片,並附文:我小學數學可都是100分的!疫情期間,全國中小學生停課在家,陪伴孩子們上網課成了家長們的必備功課,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看來陸毅也沒能逃過輔導孩子的這一關。
  • 輔導作業只能緊盯?腦科心理學教授做一個實驗,透露最佳陪寫方法
    輔導作業誘發心梗,拍斷手掌,鑽冰箱如今已經是小菜一碟,最近黑龍江有一「獅吼功」媽媽更是讓全小區的人見識了家有小學生要輔導作業,現場是有多慘烈。,就經常能聽到她家這種情況。
  • 初中一年,輔導普娃數學歷盡「彎路」,終見曙光:女兒進了競賽班
    回顧一年來,在輔導女兒數學上走的彎路,各種心力交瘁的折騰,可以用「多麼痛的領悟」來形容。先說下女兒的基本情況,初中二年級,成績中等偏上,妥妥的普娃一枚。在數學方面沒有任何優勢,不論先天的,或是後天的。遺傳基因看:我和孩爸都是文科生,不擅數理。
  • 3-8歲的數學思維啟蒙課該如何選?測評了5款APP後我決定選它
    圖片來自pexels前段時間,有個媽媽向我們求助,說她娃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對數學一直不怎麼開竅,沒多大興趣,理解能力也差,問能不能推薦一些課程,給孩子報個班提高一下思維能力。課程設置課程共分6個階段,從L1到L6,涵蓋學前期到小學階段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掌門少兒數理思維課程學前期的課程側重於基礎的數與量、圖形、邏輯推理等,小學段則與校內知識點同步,主要分為思維能力養成和學科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同時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做邏輯訓練或奧數相關的補充練習,主要面向3-10歲的孩子。
  • 漫畫裡有知識,冒險中有成長,小學數學就該這樣學!
    給娃輔導數學作業,真的是讓人抓狂。更讓人抓狂的是,怎麼能讓家裡娃有點獨立精神,乖乖地自己去琢磨答案,不再纏著爸媽。此時,家裡如果有一套好讀有趣、解析詳細,又能覆蓋小學數學知識點的數學輔導書、課外讀物,能發揮「數學家教」的作用,就好了!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這麼一套顏值超高、乾貨滿滿的漫畫數學課外讀物——《數學,我來了!》。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並非是背乘法口訣,而是培養這種「思維」
    史丹福大學數學教育學教授喬·博勒(Jo Boaler)曾說:並沒有什麼天生的「數學腦」,我們後天所見到的很多孩子對數學的敏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利用好了孩子最重要的數學啟蒙階段。提到數學啟蒙,很多父母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教孩子數數、背乘法口訣,或者讓孩子們多做數學題,提高孩子的計算水平,殊不知這種死記硬背的計算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特別的作用。
  • 看完小學一年級的教材,我決定自己給娃辦個幼小銜接班
    一個小學而已,你要放鬆點」!結果我朋友把小學一年級的教材扔給我,看完以後我沉默了,回家開始默默地給娃當起了老師!你們想知道我為什麼有如此大的變化?看看我下面的總結吧!拼音不到兩個月要全學完只要你隨便一翻小學一年級的教材,你就會發現拼音的課程很短,在2個月以內就要學完,兩個月也就是8周,我的孩子可是從來沒接觸過拼音,這麼短的時間內真能學會嗎?
  • 孩子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是輔導方法用錯了,還是學習習慣差勁?
    在孩子成長的各種坎坷裡,父母操心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衣食健康,還有未來的前程似錦,在如今優勝劣汰的生存大環境裡,很多父母將愛孩子的方式轉接到能力和才藝的培養方面,看著各種才藝班的一觸即發,也看出了家長勢必培養孩子多才多藝的決意。
  • 澳洲小學生作業:英語課是靈魂畫手,中文課變別字大王,數學好亂
    人們時常能夠在網上刷到一些關於小學生「奇葩」作業、「爆笑」作業的段子,看到小學生腦洞大開的答題方式、解題思路以及令人費解的腦迴路,分分鐘可以理解樓下孩子剛剛上小學的家庭,為什麼每到夜晚總會傳來母親輔導作業時逐漸崩潰的吼聲。國內小學生如此清新脫俗,那麼國外的小學生是不是也同樣「出類拔萃」呢?
  • 小學一二年級看圖寫話練習,暑假就得這樣輔導,很實用!
    看圖說話是一二年級語文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小學中高年級寫作文的基礎,以下是一二年級看圖寫話輔導練習三篇,供家長輔導小朋友看圖寫話參考。太陽升起來後發出耀眼的光芒。小燕子飛到屋簷下。小燕子壘窩。小燕子飛到屋簷下壘窩。奶奶戴上老花鏡。奶奶看報紙。
  • 原來數學還可以這樣學,家長:再也不會因輔導孩子傷害夫妻關係了
    有一種傷不起叫做:輔導孩子寫作業!更傷不起的是:輔導孩子寫數學作業!那個苦,只有經歷過和正在經歷著的家長才知道……不得不感嘆:學數學,那是真的難!01 輔導孩子數學作業,不僅傷害親子關係,更傷害夫妻關係。有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輔導孩子作業,尤其是數學作業。
  • 如何更好輔導孩子學習一年級數學
    今天正式開學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一、孩子們是怎樣學數學的?我們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數學學得好,要使孩子真正學好數學,我想首先就應該了解我們的孩子是怎樣學數學的,只有按照孩子的學習特點進行指導或輔導,才會對孩子的學習起促進作用。
  • 智慧口袋English-Time:讓孩子2年內形成英語母語,如何讓家庭教育更...
    之前就有一位33歲的媽媽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暴怒一時被氣到"腦梗塞"住院不管是拼音、數學,還是針對孩子的英語啟蒙,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都會感覺到無比的艱難。信心滿滿報外教班,一周學 4 節課,孩子什麼也沒記住;上了一年 1w 塊的外教英語課,但孩子下課不肯練習,感覺有點討厭學英語了,我只能幹著急;已經上了一年線下英語課,娃還是不會讀、不敢說、前學後忘。如果是興趣班,孩子不願意學、學不會也就罷了。但英語作為學校的重要科目之一,家長們還真沒底氣佛系隨緣。對於英語學習,孩子應該從小就受到薰陶和啟蒙。
  • 長寧區出國留學小學數學輔導排名
    為了讓各位家長更加了解新加坡數學,我們請到了新加坡教育名師Alvin老師,為家長解答部分關於新加坡數學的問題,讓家長們對新加坡數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Alvin老師: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理學系科學專業榮譽畢業多年教導新加坡小學離校考試 PSLE MathematicsSingapore-Cambridge G.C.E.O,Level & A LeveL 數學教學經驗純英文授課
  •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數學思維課的興趣?
    【天極網IT新聞頻道】這兩天朋友老是跟我抱怨,說孩子上小學後輔導數學作業太難了,孩子總是迷迷糊糊,算過的題過一會再算又錯了,記憶力比魚還短;有時還把數字完全寫反了,好像照鏡子似的。其實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真正入學以前都以為孩子會順其自然的適應小學的生活,但現實是孩子並不能一下子適應,對於突然而來的學習壓力也不知道怎麼應付,再加上急於求成的引導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想要讓孩子學習數學思維課,就得先讓孩子產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習的興趣,才能談學習效果。那麼,如何激發孩子對學習數學思維課的求知慾呢?
  • 小學數學一年級,必考易錯題匯總,可以讓孩子查漏補缺
    每天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錯誤百出,在大人看來一年級的題太簡單,但是孩子卻錯得五花八門。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識,對所學知識,並沒有完全理解,造成對於生活緊密聯繫的數學知識缺乏基本的認知和理解。比如,還有認識位置,認識圖形,認識鐘錶等等。這些方面都容易讓孩子不能完全理解,而這時在一旁輔導作業的家長,就會非常著急,失去耐心。
  • 小學數學在線輔導平臺解析圓形周長易錯問題
    在小學階段,同學們會學習到關於圓形的相關知識,其中求解圓形周長的題型並不少見,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求圓形周長的問題,同學們的出錯率非常高。現在小學數學在線輔導平臺麥斯數學就通過一道例題幫助同學們認識、理解這類題型。
  • 有種「省心」是姚晨家的娃,土豆哥給茉莉妹講故事,兄妹倆太有愛
    看了之後對比自己家的熊孩子可真讓人羨慕,小小年紀就懂得體貼媽媽,主動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真是個有擔當的小男子漢。看看這土豆拿著繪本故事有聲有色地給妹妹講著故事,而妹妹也是調皮地把腿抬起,看來也是沉浸在哥哥的故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