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HR小姐姐一到午休就堵住米粒媽,非要跟我一起午餐+討論她家4歲娃的數學啟蒙問題
我說:之前我吭哧吭哧寫了那麼多乾貨文,你看了沒?
(話說,最近寫數學真的寫瘋了,錯過的米粉們看這裡哈)
【數感啟蒙】幼升小打怪升級,數學這樣學等於開了外掛!
【邏輯思維】研究過各種XX思維後,我來告訴你邏輯思維到底是個什麼維?
【奧數】普娃不配學奧數?數學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
【小學神級教輔】太太圈的愛馬仕不香了?看看小學生的頂配豪車!
【數學老大難】這屆家長最後的倔強,就是自雞數學!
【數學動畫】看動畫片學數學,媽媽再也不用為我的智商著急了!
【國外資源】9個國外最牛的數學網站全免費:3-18歲一站式搞定!
【撲克數學】一副撲克牌,輕鬆解鎖0-7歲寶寶數學啟蒙!
【學齡前必刷題】要不是我攔著,神獸差點一口氣刷完五本數學題!
HR小姐姐連忙點頭:看了看了,我跟老公已經在家給娃實操起來了,不過最近卡在了立體幾何上,能不能專門寫寫這一塊兒啊?(期待的小眼神兒,秒懂,這是給我挖坑呢~)
想到上次寫邏輯思維那篇時,米粒媽捎帶提了下幾何思維,結果不少米粉留言,讓我專門寫一篇學齡前的幾何思維,看來這是剛需啊
話說,學齡前培養好平面和空間立體思維真的太太太重要了,米粒剛上一二年級的時候,我還沒太大感覺,但越到高年級越發現,好多孩子空間想像力和理解力為零,那學起幾何來能不吃力嗎?
每天輔導米粒數學作業的我,真的很慶幸從米粒2歲起,就開始培養他的幾何思維了
米粒媽沒事兒的時候喜歡翻一翻各學科新課標,《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裡把數學內容分成了四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說到底,數學學習中,「數與形」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之前,米粒媽已經詳細寫了「數」的部分(《幼升小打怪升級,數學這樣學等於開了外掛!》),今天我再給大家梳理一下,用家裡常用的玩具,怎麼把「形」學會?學齡前的幾何思維到底怎麼培養?
文章乾貨滿滿,我先給大家列個目錄:
認識形狀(幾套繪本);形狀拼接-探索規律(磁力片、積木、七巧板);了解周長、面積概念(樂高);立體圖形展開-平面圖(磁力片);立體圖形旋轉-多視角觀察(積木);立體圖形切割-切面觀察(魔力沙、切水果)
認識形狀
米粒媽建議,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多觀察,尋找各種形狀,培養一種敏感性。
比如冰箱、金魚、屋頂、窗戶、雨傘、輪胎……都是什麼形狀?多和孩子找一找、看一看。
(圖:數學啟蒙繪本《你好!數學》)
說到這,米粒媽必須給你們安利幾套超級棒的關於形狀的繪本,尤其適合0-3歲的孩子。
《形狀變變變》
《形狀變變變》包括三本:《圓形骨碌碌》《三角形滴溜溜》《四邊形咣噹噹》,文字不多,但朗朗上口。
畫風和配色都很可愛,能幫助孩子建立最初對形狀、顏色的初步認知。
《創意大師洞洞翻翻啟蒙紙板書:有趣的形狀和數字》
這套紙板書裡面還有一些小機關,認識形狀的同時,孩子還能玩。
《形狀三部曲》
《形狀三部曲》分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更適合2歲半以上的孩子,非常有故事性,除了形狀認知,還有友誼、以及生活的智慧在裡面。
畫風是水墨風,米粒媽很喜歡,特別有藝術感。
米粒媽之前給大家推薦過一個數學app——Moose Math,很多數學啟蒙內容,這個app裡都有相應的遊戲練習。
當然也包括形狀和顏色的認知、匹配
最重要的是,它是全英文模式,每一步都有英文指引,學數學還順便鍛鍊了孩子的英文聽力。App完全免費,給娃安排起來吧
孩子一歲半、兩歲以前,讓他們了解基本的形狀概念;兩歲以後,米粒媽教你們把平面、立體幾何玩出花來
形狀拼接
形狀的拼接特別考驗觀察力、想像力,當然了,對於孩子來說,即便老母親有三寸不爛之舌,如果不去實際操作,娃還是理解不了。
把家裡的玩具變成教具,就可以在玩中培養幾何思維啦,相信我,超級簡單!
磁力片磁力片可以非常靈活地進行各種拼接,米粒小時候除了用磁力片拼搭各種房子、車、稀奇古怪的東西以外,我覺得最讓人驚喜的就是用磁力片來理解各種形狀的特徵,以及形狀之間的關係。
兩個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六邊形;六個正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六邊形;而兩個正三角形還可以用一個邊長一樣的菱形替換
同樣的,三個正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梯形,而其中兩個正三角形還可以用一個邊長一樣的菱形替換
是不是一目了然?
積木用積木也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哈,把積木放倒,當成一個平面來看。
梯形,除了上面磁力片的拼接方法,還可以不斷變換,比如兩個直角三角形立著放兩邊,中間放長方形或正方形(下圖1)
兩個一樣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還可以拼成一個更大的三角形
七巧板七巧板可以達到跟積木一樣的效果哦,米粒小時候,我們出門旅行經常帶著七巧板,因為太方便了,還能玩出花樣
就憑這大小不一的7個形狀塊,還能拼出房子、直升機等各種圖案
如果家裡實在沒有這些玩具,也沒關係,米粒媽教你們個最最省錢的辦法——用紙剪裁出各種形狀,哈哈,效果完全不輸前面那些玩具(教具)
周長和面積
既然說到平面圖形了,米粒媽就再順便說說周長和面積吧。
不是說讓孩子學齡前就學會計算面積,背各種公式,而是用遊戲的方式來幫助理解周長和面積的概念,上學後再學到這些知識點,輕輕鬆鬆就get到內核。
先說說周長吧,用孩子能聽懂的話來解釋,就是有一個封閉圖形,用繩子沿著這個圖形的邊緣繞一周,繩子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如果是不規則的形狀,需要用尺子把每個邊都量一量,然後相加在一起。
如果是特殊形狀,比如長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菱形等等,在了解了這些形狀的特徵之後,就可以用簡便的方法,更快地算出周長了。
(圖:數學繪本《生動的幾何》)
相對於周長來說,米粒媽覺得,面積的概念確實不太好理解。
在《你好!數學》中有一本講的是駝背奶奶和老虎比賽種豆子,看誰種的面積更大,這樣一個故事。
小兔子的判斷方法就是用奶奶的頭巾來測量,也就是把頭巾作為一個單位,看看奶奶和老虎種豆子的土地,分別是幾塊頭巾那麼大。
(圖:數學啟蒙繪本《你好!數學》)
(圖:數學繪本《生動的幾何》)
悄悄告訴你們,米粒小時候,我是用樂高來幫他理解周長和面積概念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樂高的一大優勢就是「自帶單位」,每個凸起的小圓揪就是一個固定單位,計算周長,就沿著外延數圓揪的數量,計算面積,數清所有圓揪的數量就好。
像長方形,對邊相等,那麼周長就是臨邊邊長相加後再乘以2;面積就是臨邊相乘。
只要用樂高理解了加法和乘法,那邊長和面積的概念理解起來根本不是事兒
立體圖形展開-平面圖
認識立體圖形對孩子來說不是什麼難事兒,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三稜錐……3歲孩子都能分得出來。
但如果把立體圖形展開成平面圖,光靠想像?不敢想、不敢想
最好的辦法,就像米粒媽前面寫的形狀拼接一樣,要實際動手拼一拼、拆一拆,才能真正吃透這個知識點。
(圖:數學繪本《生動的幾何》)
實踐證明,最好用的「教具」還是磁力片。
比如,拼一個三稜錐
然後逐一展開,以不同的點為中心,你會發現,它可以展成完全不同的平面圖
再試試四稜錐
展開後,幾個平面圖完全不同
最後別忘了再把展開的平面圖還原成立體圖形,讓娃的感受更完整、更直觀。
正方體、長方體等等,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展開。
你肯定想問,如果家裡沒有磁力片呢?或者磁力片的形狀不夠,有些立體圖形拼不出來怎麼辦?
老方法,列印出平面圖,再還原成立體圖形啊~
立體圖形旋轉-多角度觀察
立體圖形的旋轉,其實就是在考察多視角還原,先從一個角度開始,利用日常積木搭建,培養娃的空間感。
這是多湖輝4歲的思維遊戲書,裡面就有對空間感的考察
米粒媽用積木還原了這道題
比一比,試一試,是不是就有了答案?
另一方面,夜深人靜的時候,老父親老母親們可以爬起來,搭一些高難度的作品,拍成照片,第二天讓孩子照著平面圖去還原
照著平面圖去還原立體圖形的搭建,可以讓孩子觀察到被部分隱藏的積木塊,以及立體圖形在不同視角下的「變形」。
還有一些特別複雜的立體圖形,身邊不一定有匹配的積木塊去還原,但是只要有一定的空間感,都可以想像出來。
立體圖形切割-切面觀察
立體圖形切割後,觀察切面的特點,這不像平面圖展開那麼好操作(列印好圖形就可以完成)。
之前咱們團LR幾何透光教具的時候,米粒媽給大家安利過魔力沙。
讓娃自己動手做出立體圖形,再用刀一切,秒懂
家裡沒有魔力沙也不要緊,可以用橡皮泥,實在不行切個鳳梨
最後,米粒媽想說,幾何思維不是憑空培養出來的,最重要的就是動手操作!動手操作!動手操作!(重要的事說三遍)
娃上小學前,只要用米粒媽安利的這些小方法一一實踐、一一攻破,上小學後,尤其到了高年級,提前培養幾何思維的紅利就會完全顯現出來,肉眼可見哦!
很多人都說,數學學習主要看天賦。但米粒媽想說,比天賦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方法對了,思維培養好了,一切都水到渠成。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英文和數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