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文章6500字,閱讀大概需要15分鐘。
轉眼間,為女兒註冊的百家號「家有中考生」已有一個多月了。期間,我陸續將孩子升入初中後,自己的心得體會貼在裡面,收穫了一些家長的關注和回應。
前幾日,有家長問我,孩子剛進初一,數學偏弱,有沒有好的輔導經驗?
我回答,經驗談不上,教訓倒有一籮筐。
此話毫不誇張。回顧一年來,在輔導女兒數學上走的彎路,各種心力交瘁的折騰,可以用「多麼痛的領悟」來形容。
先說下女兒的基本情況,初中二年級,成績中等偏上,妥妥的普娃一枚。
在數學方面沒有任何優勢,不論先天的,或是後天的。
遺傳基因看:我和孩爸都是文科生,不擅數理。女兒完美繼承了文科生父母的基因,從小對數學不感興趣,對數字不敏感。
小學基礎:小學六年完全「放養」,沒有上過任何數學興趣班或輔導班,數學成績在班上一直處於中等偏上水平。
性格特點:優點是乖巧聽話,在家裡親子關係和諧,在學校最聽老師的話,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都能不折不扣完成;缺點和大多數普娃相似,學習態度佛系,缺乏內驅力和進取心,對待考試成績,好亦不喜,壞亦不憂。特別自信心不足,膽子又小,學習上碰到疑點和難點,不敢主動找老師面批。
以下文字是女兒這一年來的數學學習經歷。需要說明的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學習方法也不盡相同,適合自家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我家孩子的情況,僅供參考。
01備戰小升初分班考試,暑假突擊式輔導見成效
2019年6月,女兒小學畢業了,即將升入家附近的對口初中。
該初中是長沙有名的公辦重點中學,師資強大,牛娃雲集,競爭激烈。尚未開學,在與周圍家長們的交流中,我和孩爸就已經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壓力。
小學六年崇尚快樂教育的我們,此刻也無法淡定了,焦慮情緒在一點點滋生、蔓延。
畢竟初中不同於小學,關係到孩子能否順利擠過中考獨木橋,獲得通往高中和大學的通行證,也關係到孩子的將來。
我們深知,假若繼續放任不管,以女兒的心性,學習上完全靠她自律自覺,想獲取一個好成績,拿到一個好名次,考上一個好高中,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抓緊一分一秒補火,彌補小學欠帳,奮起直追,才不至於初中落人太后。
於是,去年暑假,一方面為夯實女兒的數學基礎,另一方面為應對初中入學考試,我和孩爸先後休了年假,既沒去逛街,也沒去旅遊,呆在家裡就幹了一件事:陪著孩子刷數學題。
每天一套往年真題試卷,先考試,後更正,再講解,把女兒沒弄懂的知識點、公式、概念、定理,掰開了揉碎了,講個透徹明白。
由於小學知識結構簡單,女兒以前學是學了,只是沒有進行系統梳理和強化訓練,這些知識點拾起來並不太難。
經過二十來天的集中強化訓練,女兒做題越來越有感覺,速度越來越快,正確率也越來越高了。最後幾張試卷,她居然還考了滿分,這是進入小學高年級後沒有過的。
8月21日,入學考試如期舉行,女兒考得非常輕鬆,說題目全部會做,成績應該可以。
當時並沒有公布入學成績,時隔一年後,我們偶然得知她那次數學考了滿分。看來小升初突擊強化訓練還是有效果的。
我和孩爸對輔導成果沾沾自喜,展望初中更是躊躇滿志:女兒資質不差,只要她肯努力,成績能很快提上來,變成尖子生指日可待。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的想法太簡單、太天真,以為小學六年的欠帳,暑假裡花一個月就能補回來。哪有這麼容易的事?
小學六年打下紮實基礎、養成良好習慣,才是初中時期迅速拉開差距的利器。
02初中首次考試失利:考那麼差,只怪你學習不認真!
進入初中月餘,迎來了第一次數學測驗。
女兒的成績很不理想,120分的卷子,只考了85分,比班上第一名少了30多分。這大大低於我們的期望值。
我拿過試卷一看,前面的基礎題出現了審題和計算錯誤,後面的壓軸題根本沒動筆。
情急之下,我數落起孩子,都是一個老師教的,人家考118,你怎麼才考85,說明你根本沒用心學。
女兒一臉委屈,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你不知道初中數學有多難,我小學基礎不好,其實現在每天花在數學上的時間和精力最多,作業也都認真完成了,可一到考試就心裡發慌。
她覺得自己天生不是學數學的料!
接著女兒告訴我,班上數學考第一的男生,腦袋聰明,對數學很感興趣,初一就已經在自學初三的內容了,不但學得輕鬆,考試成績好,還有時間研究電腦遊戲呢。
女兒的話,不禁讓我聯想到自己讀書時,初中數學簡單,成績還算好。但到了高中,隨著難度增加,數學就成了我的弱項,或者說是夢魘,它太難了!
儘管我很自覺、很刻苦、很努力,但始終無法拿到一個較高的分數。我清楚記得,高考數學最後那道題,我看都看不懂,直接選擇放棄。
後來,我不得不承認,數學思維是天生的,讀書特別讀理科,真的需要天賦。
比如數學,一張試卷有的一小時做完,有的要一個半小時,有的要兩小時或是更多時間。
這就是天賦,這就是差距。這種差距不管你有多自律、多努力、多勤奮,都無法彌補。
因為這是天生的,就像女兒班上那位男生,學得輕輕鬆鬆,回回考試拿高分。
而像女兒這種普娃,通過自律、勤奮、刻苦的學習,應該也能考出一個相對不錯的分數,將來考上一個不錯的高中和大學。
釐清了思路,平復了心情。我對女兒說,我們不跟第一名比,只跟自己比。數學中考滿分120分,有100分是基礎題,我們先定個小目標,把這100分穩穩地拿到手,把會做的題都爭取答對,學有餘力再去攻克難題,好嗎?
女兒點點頭,破涕為笑,邁著輕快的步伐,回房間更正錯題去了。
Tips: 家長對初中數學要有正確認知,要認識到現在初中數學的難度係數,以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不僅比小學提高了N個檔次,也比我們當年讀書時提高了N倍。
家長對孩子要有正確定位,適當降低期望值,不要一開始就把目標定得過高,讓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壓力。
要學會讓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數學學習先易後難,把基礎搞紮實,學用餘力後再拓展,這樣孩子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
03父母輔導齊上陣,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一次考試吃了敗戰,我和孩爸馬上意識到:女兒數學基礎薄弱,不額外輔導是不行的。
我聯想到暑假強化訓練效果還不錯,直接複製過來行不行?
孩爸搖搖頭說,不行。
一是平時我們兩人都要上班,沒那麼多時間幫她梳理題目;
二是初中作業多,每天完成作業要到很晚,沒時間再另外做卷子;
三是初中知識難度提升,我們輔導起來會有些吃力,不知效果如何。
孩爸建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還是請老師輔導比較靠譜。
但我持不同觀點:上次家長會,學校不建議初一馬上進行校外培訓,要先觀察觀察情況。且父母最熟悉孩子情況,初一知識相對簡單,由父母輔導比較合適。
當然,我還有另一層考慮。我和孩爸都是普通工薪階層,家裡添了二寶,各項開銷增大。如果我們自己能輔導,既促進了親子關係,又節省了培訓開支,豈不兩全齊美?
最終決定,暫時由我們來輔導,邊走邊看情況。
那麼我倆誰上呢?孩爸說,女兒跟你最親近,還是你上吧。
其實孩爸的數學比我要好點,但我想,自己好歹也是985畢業的,應付初一的數學還是綽綽有餘吧,於是信心滿滿地接下了任務。
我立即買來教材解讀仔細研讀,碰到女兒不會做的題目,自己先做一遍,把思路理清,再給她講解。
漸漸地,女兒的數學成績有了起色。初一上學期期中考試,除了拓展題不會,基礎題都答對了。數學過了A線,還入選了學校的數學培優班。
培優班是學校提供的課後輔導服務,由年級數學組老師授課,每周一次,一個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進培優班。
可好景不長,輔導剛進行了兩個月,我就感覺有些吃力了。
教材上的知識點,我都能看懂,每個章節後面的練習題,我也會做。
但校本作業中的一些題目,我絞盡腦汁都想不出來。出題非常靈活,不但需要熟練掌握知識點,還需要融匯貫通靈活運用。
比如絕對值章節,教材上是這樣的:
而學校出題是這樣的:
我邊看答案,邊想邊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解題思路弄懂了,但給女兒講解起來特別費勁,她表示聽不懂。因為我也是一知半解狀態,思維能力受限啊。
那段時間,我連睡覺躺在床上都在想題目,一連串數字、符號不停在我眼前掠過,茶不思,飯不香,整個人疲憊不堪。
孩爸見狀,說,你休息幾天,我來!
他接過了我的輔導棒,一下班就鑽進了女兒房間。
可沒兩天,女兒抹著淚,從房間衝出來,向我告狀:老媽,我還是要你輔導,不要老爸輔導,他沒耐心,講不了幾句就兇我。
我一邊安撫女兒,一邊朝孩爸丟白眼,女兒數學還在適應階段,你就不能耐煩點,怎麼當爹的?
孩爸振振有詞:這道題目昨天花了半個小時講解,問她懂了沒有,她雞啄米似的點頭,可今天一做題又不會!明明是不懂裝懂,能叫人不生氣嗎?
聽到這話,女兒哭得更兇了:他講題時,闢哩啪啦講一通,我思維跟不上,聽不懂......
等冷靜下來,我和孩爸商量對策,數學越往後走越難,我倆能力有限,有的題目自己都搞不懂,怎麼去輔導她?
再說,即使我們弄懂了,我們也不如老師講得好,女兒不一定能理解。看樣子要藉助外力了。
孩爸如釋重負般,馬上附和,早就說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數學我們兩個文科生真搞不定,藉助外力才是上策。
Tips: 家長若親自輔導孩子數學,最好是:
理工科出身的學霸,思維能力強,輕鬆化解難題;
親子關係和諧,孩子願意讓你輔導,也樂意聽你的嘮叨和批評;
家長平時有時間和精力鑽研數學,幫助孩子梳理知識結構;
家長的講授方式要適合孩子,不能教學兩張皮,否則輔導效果出不來。
04線上培訓,只是看上去很美好
既然統一了思想,接下來就是尋訪培訓資源了。
正當我一籌莫展時,恰聞一同事給孩子報了學某思的網課。
同事說,網課的模式很好,足不出戶在家就能上課,免去了往返奔波之苦。而且,授課老師不乏清北畢業的,師資力量雄厚,上課水平高,課程還能反覆觀看。
以前我沒接觸過網課,聽同事這麼一說,動心了。
我馬上行動,下載APP,註冊帳號,購買課程,火速加入助教老師的微信群,也很快收到了機構寄來的學習資料。
從此,每個周六上午,女兒端坐在電腦前,開始了線上學習。
我陪女兒聽了一兩堂課。確實,網課老師語言風趣幽默,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課程形式多樣,也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兒表示,老師不僅人長得帥,說話也幽默,課堂氛圍輕鬆活潑,挺有意思的。
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網課對於女兒這類普娃,效果其實並不好。
網課已經講過的知識點和題型,她考試時候照樣出錯。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孩子自覺性不強,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不到位,加上作業不多,批改和更正不到位,課後沒有進行鞏固,導致知識掌握不牢;另一方面網課沒有老師現場監督,女兒聽課容易走神,貌似在認真聽,興許心思早就跑到爪哇國去了。
Tips: 網課適合哪些孩子呢?
學習專注力強;
對自己知識薄弱環節了如指掌,通過網課針對性進行提升和突破;
學習自律自覺,能按時完成作業、更正錯題,無需老師監督。
反正不適合我家女兒這種自律性、主動性都欠缺的普娃。
05線下大班培訓,也是效果平平
線上培訓效果不行,我們只好尋找線下了。
很快,我打聽到一家在家長群中口碑很好的培訓機構,專門搞數學培訓,名字很好記,某哥數學。據說創辦人某哥原來是一所公辦學校的骨幹老師,在熱火朝天的培訓市場覓得商機,毅然辭職下海,自己辦班帶學生。
他的培訓班分兩種:一種叫千星班,班裡孩子大多是各個學校的學霸,數學成績是衝著全市中考千分之一去的;另一種叫基礎班,班裡孩子數學成績中上,為了進一步提升成績去的。
我帶女兒去實地考察。聽我說明來意後,某哥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丟給女兒一張考卷,限時60分鐘完成。
女兒蹙著眉頭做著題,某哥和我暢聊起來。他班上哪個學生期中數學考了滿分,哪個學生又拿了班級第一。
我聽了,心中除了豔羨,還有激動,終於找到了神助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也許女兒在不久的將來,也能成為這些優秀孩子當中的一個!
考試結束,某哥拿過試卷,刷刷刷打了幾個鮮紅的勾叉,75分!
這分數是個什麼水平?某哥說,他出的這張試卷有難度,70分以上才可以考慮進千星班。班裡大多數同學的分數在8、90分。
我說,女兒數學基礎一般,千星班都是學霸,怕她跟不上班。
某哥說,能打75分,說明資質不錯,現在基礎班沒有名額了,可以先考慮進千星班試聽一下。
第二天,我帶著女兒來試聽課。抬眼一望,教室裡整整齊齊坐滿了人,目測有30人左右。
這差不多要趕上學校的班額了,老師顧得來嗎?
我把自己的疑惑告訴某哥,並詢問他那裡有沒有小班教學。
某哥說,他開班好幾年了,從來都是大班授課,每個班還配了助教老師負責課堂管理、批改作業。上課人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對於那些優秀的孩子,關係不大,只需認真聽老師講課就行了。
我想想也是,學習說到底是自己的事,只要老師教授的方法好,女兒用心聽講,肯定會有效果的。再說,女兒處在優秀的孩子當中,說不定會激發她的內驅力呢。
然而,後面的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大錯特錯。
女兒在千星班沒有任何存在感,不論是上課舉手回答問題,還是課後找老師面批交流,活躍的永遠是那部分優秀孩子。女兒總是默默地呆在一旁充當配角,本來就不自信的她,變得更加不自信了。
再者,由於班額大,學生多,老師的精力無法顧及到每個孩子,女兒這種沉默型的,差不多被忽略掉了。
上課沒聽懂的地方,最後還是沒搞懂;做錯了的題目,下次依然會出錯。因為老師根本沒時間給她單獨輔導一下,再說女兒膽小,也根本不敢去問老師。
就這樣,女兒迷迷糊糊、渾渾噩噩地混過了這期培訓班。
意識這種大班培訓收效甚微,我們就沒有續班了,只能接著尋找其他有效途徑。
Tips : 二三十人的大班培訓,可能只適合學霸,不適合普娃。
06小班輔導迎來曙光:女兒入選了競賽班
正當我們在數學輔導路上,歷經多番嘗試,始終不得其法,憂心忡忡時,女兒同學家長的一通電話,給我家帶來了希望。
今年疫情過後,女兒準備返校上課了。一位平時常有聯繫的家長問我,這個學期給孩子安排了校外培訓沒有?
我說正為這事發愁呢。
對方說,他訪到一名很不錯的數學老師,以前在中學教書,現在自己在家帶學生,專門帶4至5人的小班,已有幾位家長報名了,還差一個名額,問我家女兒有沒有興趣參與。
我想,之前大班效果不行,何不試試小班?
同時,我還了解到,組班的幾個同學都是女生,數學成績不相上下,關鍵是,這幾個女生在學校還挺玩得來,關係不錯。
我徵求女兒意見。女兒到底還是小孩性格,一聽參加培訓的同學裡有她的好朋友,立即同意了。
接下來,每個周日下午,女兒和她的好朋友相約同行,到那位老師家裡補課。
不得不說,這回的老師找對了。他教學有方法,鞏固基礎,適度拓展,根據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適時調整。他認真負責,女兒有錯題沒有更正到位,他會幫女兒單獨講解,直到弄懂為止。
漸漸地,女兒對數學不那麼畏難了,成績越來越好。
初一下學期的期末考試,數學如願拿到了A。尤其是在學校培優班的綜合檢測中,她因為成績較突出,還入選了競賽班。
競賽班是在培優班基礎上的拓展,一個班只有2至3名同學能進入競賽班。女兒班上入選競賽班的一共3人,除她外,另外兩人都是男生,包括前文提到的那位班上第一名。
女兒一度對入選競賽班表示壓力山大,畢竟她的基礎和實力,與那些學霸們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我鼓勵她,能入選競賽班,說明你是有潛力的,好好加油,我們看好你!當然,你也不要有壓力,如果不能適應競賽班,也沒關係,我們至少有培優班託底嘛!
Tips:目前來看,4至5人的小班輔導比較適合女兒這類普娃。
也許有人說,一對一的輔導效果更好,這話不否認,當然花錢也更多啊。
培訓是個長期的活,細水長流,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孩子每年的培訓費是一筆不菲的家庭開支。
我覺得「一對一」留在中考前提升突破比較好。
特別像女兒這種平時膽小又敬畏老師的學生,一對一輔導心理壓力會更大。倒是和幾個熟悉的同學一起學習,一起交流,效果可能更好。
07寫在最後的話
關於數學輔導,我家經過一年的摸索實踐,走過不少彎路,終於找到目前來看比較適合的方式。
然而,數學思維的形成、成績的提升,不是朝夕之功,而是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課後培訓只是助力,學生還是要堅持課堂為王,親其師,信其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家長而言,請老師輔導培訓,並不意味著可以撒手不管,家長的日常監督檢查,還是必須要做到位。
只有學校、家長、外培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孩子才會越學越高效,狀態越來越好,不斷增加在中考中取勝的法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