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在的家長來說,最頭疼的可能就是,孩子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了,手機ipad一拿,就不是幾分鐘的事情,遊戲一打,可以玩幾個小時,提醒孩子要少玩,但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
有關研究表明,現在的孩子跟30年前的孩子比,自控力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自控力包括控制情緒和支配行動的能力,在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中,參與實驗的孩子被分為兩類:一類是堅持住沒吃棉花糖最後被額外獎勵一顆糖的孩子,另一類是沒等試驗結束就忍不住吃了棉花糖的孩子。
心理學家對這兩類孩子進行了數年的跟蹤,發現得到兩顆糖的孩子比吃了一顆糖的其綜合能力更勝一籌,可見自控力對孩子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家長做什麼能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呢?
「延遲滿足」這個詞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了,當孩子提出要求時,家長故意拖延讓孩子等待後再滿足孩子,表面上這樣做的確鍛鍊了孩子自己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但延遲滿足並不能和提高自控力劃等號。
總是故意不滿足孩子的要求,反而會傷害親子關係。自控力是內化的能力,如字面的意思,是自己主動去控制。單靠外力讓孩子被迫控制自己,肯定不如孩子主動控制自己更有效。
孩子越小,自控力越差,但趁孩子還小,家長就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自控力,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分享三個訓練方法:
1、提升自控力的小遊戲
躲貓貓的遊戲,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吧,只要細心觀察一下,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自己主動暴露目標,稍微大點的孩子卻可以藏很久。家長可以多跟孩子玩這樣的遊戲,類似的還有:123木頭人、誰先笑、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這些遊戲都非常適合3歲左右的低齡小朋友。
2、學會短暫等待
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是因為年齡小缺乏等待的耐心,其實心理學家研究表明1-3歲的孩子已經具備短暫等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創造讓孩子短暫等待的機會,「再等幾分鐘」「過五分鐘後我們再出發」類似這樣的小訓練,也會不知布局提升孩子的自控力。不要小看這樣的能力,練習過短暫等待的孩子將來也能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3、不要打斷孩子自言自語
剛學會一件事情的孩子,總是喜歡喃喃自語,其實這是孩子自控力發展的表現,孩子的自述會幫助他更好地掌控手裡的工作,父母不要打斷孩子,甚至還可以幫助孩子練習繼續重複,以便孩子能更快地掌握新本領。
自控力好的孩子,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生活和學習也會更輕鬆愉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