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高孩子自控力?「棉花糖實驗」:家長不妨試試延遲滿足

2020-12-05 虎爸虎媽熊娃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最近小明的爸爸感到非常的煩惱。因為小明最近出現感冒的情況,但是在這個時候他還卻一直想著吃雪糕。

因為這個問題小明的爸爸和小明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爭吵,當然小明的爸爸說,感到焦慮的原因並不是由於和小明發生爭吵,而是他發現小明的自控力實在是太差了,這樣對於他未來的影響無疑是特別大的。

一、為什麼很多孩子自控力很差?

1.不守規矩

最近在電視上面經常看到一些小男孩給主播進行巨額打賞的新聞。比如在疫情期間有一個男孩,悄悄用父母的手機在10天內給某主播打賞了20餘萬元,直到父母準備買房才發現錢被轉走了。

出現這種情況之後如果家長想要追回損失卻是非常困難的,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由於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差,雖然他們明明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不正確,但是卻控制不住自己。

2.注意力無法集中

孩子的大腦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發育成熟的,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雖然他們已經能夠自主活動,但是大腦的功能並不完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要集中注意力是變得非常困難的,但是控制自己並不屬於我們的本能,而是需要集中注意力來做的一件事情。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有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3.小動作比較多

有不少老師都會向家長反映某一個同學在課堂上面經常做一些和學習無關的小動作,這不僅會影響到自己聽課,同時還會影響到其他的同學。但是即使通過老師的教育這些孩子也很難控制住自己。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這種習慣那麼對於他們未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

有不少父母在了解了孩子出現自控力比較差的情況之後也是非常擔心,但是對於怎麼樣提升自控力卻並不是特別的了解。其實如果想達到比較好的效果一定要使用比較科學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明顯的效果,大家可以試一下棉花糖試驗。

二、「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很重要

棉花糖試驗其實在很早以前已經出現。如果我們拿出棉花糖,告訴孩子可以選擇現在吃掉或者等待十五分鐘之後再吃掉的時候得到雙倍的棉花糖。這個時候有很多孩子會選擇第一時間吃下棉花糖,還有一些孩子在忍耐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放棄了,沒有辦法堅持到最後。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最終能夠堅持15分鐘的時間。這些孩子卻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其實會影響他們一生。

科學家把作出不同選擇的孩子都一一進行了記錄,並且觀察了他們10年之內的發展。有很多人發現等待時間越長的孩子在10年之後會變得更加優秀,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更大的。所以這就說明了自制力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而通過延遲滿足對於孩子自控力的鍛鍊,也是非常不錯的。

三、怎樣才能讓孩子的自控力提升?

1.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是對於自控力進行培養和鍛鍊的一種非常不錯的好方法,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儘量對他們的要求延遲一段時間再滿足他們,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度的滿足他們所提出的要求。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對於這件事情的欲望就會漸漸降低,那麼他們的自控能力自然也就能夠得到鍛鍊了。

2.以身作則

在現在的世界當中不僅孩子會面臨著自制力不足的問題,其實很多成年人也會面臨這個問題。並且在成年人的社會當中面臨的誘惑也越來越多。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的父母本身能否抵擋得住誘惑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果父母自身表現非常不錯,那麼對於孩子也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影響,起到的教育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3.樹立正確的三觀

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對他們進行三觀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孩子的三觀出現問題,那麼他們在面對各種各樣選擇的時候就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甚至會因此影響到他們的一生。而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對此進行了不錯的教育,那麼他們在面對各種誘惑的時候就更加容易堅持自己的底線,自控力也會更強。

自控能力對於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影響巨大,特別是隨著社會地位以及年齡的增長影響會變得越來越明顯,所以父母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對他們的這種能力進行鍛鍊,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的成長是順利的。

本文由虎爸虎媽熊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心理學家的研究: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對孩子自控力發展的影響
    養育孩子的家庭,很多父母應該對延遲滿足這個詞不太陌生,但是對延遲滿足的具體的做法和理解,可能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見解。只從字面意思上來看的話,很多家長以為延遲滿足就是對於孩子的要求拖延滿足。延遲滿足的含義,通俗來講就是,對某一件事的期待就算推遲或延後發生了,也仍然會得到滿足。延遲滿足主要用於培養孩子自控力,其實培養孩子自控力的當時也不僅只有延遲滿足這一種方式,只是這種方式效果比較顯著,並且便於我們觀察。所以,現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說延遲滿足,主要就是在說孩子的自控力。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前些天,好友小玉經常提到的那家託管機構又出了一套關於「棉花糖實驗」的培訓課。這項棉花糖實驗一出,讓更多家長急不可耐,據說這個培訓課鍛鍊的是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培養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培訓,那將來可真是不了得!
  • 心理學家的兩次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孩子的自控力要這樣培養!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關於自控力,我想到的是兩次棉花糖實驗所帶來的不同結論。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但是,各位任然在用這招哄騙孩子的家長要提高注意了: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哄騙或許可以暫時穩住孩子,卻不利於孩子後天的培養,特別是對於孩子的自控力。那麼什麼是棉花糖實驗呢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在上世界六七十年代曾做過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目的在於考驗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經過14年的研究,最終發現:自控力,是影響孩子今後成就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且在後續研究中也發現,自控力是可以被教導和學習的。
  •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盲目延遲滿足不可取,做好這5點才重要!
    「延遲滿足」這一詞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它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棉花糖實驗。幾年過去後,研究者發現當時能為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比如學習成績更優秀、更自信、更自律等等。因此,讓很多家長對「延遲滿足」產生了興趣,並且以此刻意訓練自己的孩子。比如孩子有要求時總是讓他等等,有欲望時總讓他克制,然而結果也如實驗效果般令人滿意嗎?
  •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別再只迷信「延遲滿足」了
    自控力包括控制情緒和支配行動的能力,在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中,參與實驗的孩子被分為兩類:一類是堅持住沒吃棉花糖最後被額外獎勵一顆糖的孩子,另一類是沒等試驗結束就忍不住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心理學家對這兩類孩子進行了數年的跟蹤,發現得到兩顆糖的孩子比吃了一顆糖的其綜合能力更勝一籌,可見自控力對孩子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 新棉花糖實驗告訴我們,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導語:很多家長都聽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上個世紀6、70年代,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切爾將一群孩子召集到一起,每人發個棉花糖,並告訴他們有兩種選擇,一是現在把糖吃掉,二是等15分鐘再吃,到時候可以得到兩塊棉花糖
  • 著名棉花糖實驗:自控力差真的就怪孩子?家長更要學會反思
    經常會在網上看到很多的家長抱怨,孩子每天放學回家之後,不是拿出手機玩遊戲,就是看電視,學校老師布置的功課,似乎與自己沒有任何的關係。但是無論怎麼去管教他們,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父母在平時的工作也很忙碌,更多的時候看著自己的孩子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內心非常的焦慮。
  • 「延遲滿足」的概念,大多數家長都理解錯了!
    這一切,都是那個被誤讀的「延遲滿足」惹出的禍。「延遲滿足」能否有效的秘訣,不在於「延遲」而在於「滿足」在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認為,延長寶寶對想要的東西等待的時間,是一種對意志力的「考驗」,能順利通過這些「考驗」的孩子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都會更有成就,更有出息……所以,隨著這個教育理念的推廣,家長們開始追求各種對寶寶「延遲滿足」的訓練。
  • 1歲前孩子訓練延遲滿足,對培養注意力大有好處
    前面一些課程,我們聊了很多關於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接下來更新的這兩篇文章,我想和你聊兩個可能有些陌生的概念,分別是「延遲滿足」和「及時滿足」,作為課程彩蛋,送給你。為什麼會聊這個呢?史丹福大學實驗:懂得延遲滿足的人,更容易成功你可能是第一次聽到這兩個詞,別擔心,我先通過一個例子,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延遲滿足,以及它為什麼這麼重要。
  • 孩子哭也不能抱?「延遲滿足」已被推翻,「及時回應」應上線
    說完媽媽就說了孩子一下,你這死孩子,媽媽都是為你好,要是你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會把你慣壞的,媽媽那是在培養你的自控力,長大了你就會感謝我的,媽媽得意的說,說完拉做孩子走遠了。看完這一幕,心裡一陣心疼,心疼這位孩子,從小在要媽媽得管控下生活,他是想培養孩子得自控力,但是孩子還是太小了,只有三歲,三歲的孩子懂什麼呢?
  • 不明白心理實驗背後的原理,就別對孩子談什麼「延遲滿足」
    相信很多家長遇到過類似的情形:在你很忙的時候,孩子纏著你要你陪他;或是看到心儀的玩具,急不可耐的要你買給他。你要求他等待,他卻滿臉委屈,甚至大哭大鬧。很多家長希望用「延遲滿足」,來幫助孩子培養耐心,培養自控力。
  •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教育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沃爾特·米舍爾教授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隨機選擇幾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塊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可以多得一塊。待他離開十到十五分鐘返回時,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拿到糖後馬上吃掉,三分之一的孩子開始堅持,但忍耐不住放棄等待,最後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得到了第二塊糖的獎勵。實驗沒有結束,研究者繼續追蹤這些孩子長達20多年,那些能夠更好延遲滿足的孩子要比那些延遲滿足能力不強的孩子取得了更高的學歷、成績和工資。由此發現,延遲滿足能力可以很好地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
  • 沒有自控力的孩子有多可怕?沒有經歷的人永遠也不知道
    一個有自控力的人會怎麼處理這件事呢?2、自控力,從幾歲開始培養?曾有一位家長提出一個問題,說孩子一點也不能控制自己,想幹嘛就幹嘛,如果不同意就躺地上撒潑打滾。當問到這個家長,孩子幾歲時,他回答一歲八個月。
  • 被誤解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究竟是什麼在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等當年著名的心理學實驗,被證明是錯誤或是有偏頗的。譬如最近來自紐約大學的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一些孩子願意延遲滿足的背後之真相似乎是——富裕——而非意志力。希望今天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啟發。 被推翻的「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測試是非常有名的社會科學研究之一:在一名孩子面前放置一塊棉花糖,告訴她,如果她能堅持15分鐘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然後讓孩子一人待在房間。
  • 寶媽用延遲滿足訓練孩子自控力,卻起了反效果,到底錯在哪裡?
    《簡單,應對複雜世界的利器》一書中提到,延遲滿足往往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表現,也是情商的中友好組成部分。 「延遲滿足」被很多人拿來當成是訓練孩子自控力的一種方法,什麼是延遲滿足呢? 延遲滿足是指甘願為了某種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及時滿足的抉擇,並且在等待的過程中,使自己的自控力得到提升。
  • 中國家長強調「延遲滿足」!卻都把握不好「度」,小心害了孩子
    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樣把握好"延遲滿足"的度,增強和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下面,我想淺談一下關於家長強調讓孩子「延遲滿足"的看法。延遲滿足是如何出現和發展的?延遲滿足屬於自控力的一部分,是自我成熟的表現。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相對立,即時滿足強調今朝有酒今朝醉,要立即獲得體驗的快感和滿足感。
  • 新新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or聲譽管理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重新審視了經典的心理學實驗,並報告說,那些戰勝了「立刻吃下去」的誘惑的兒童,或許是因為更加在意成年人對自己的看法。棉花糖測試之所以著名(同時也臭名昭著),是因為研究人員表明,等待的能力(延遲滿足以獲得更大的報酬)與一系列積極的人生結果相關,包括在十多年後體現的,更好的耐壓能力和更高的SAT分數。
  • 家長要學會延遲滿足孩子,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受益終身!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 "rimeout(暫停)」實驗,也就是延遲滿足實驗。實驗結果表明,那些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更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可以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目標而主動放棄即時獲得滿足。這些孩子在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上有著明顯的較強的自我控制力,他們的注意力也就更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