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太空飛行會改變太空人大腦形狀:各腦區灰質有所增減

2020-11-26 IT之家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太空人的大腦形狀在太空中會發生改變。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對近期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太空人大腦進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掃描(fMRI),結果發現部分腦區的灰質減少,其它部分則灰質增多。該研究將有助於治療其它影響大腦的疾病,如長期臥床病人易患的腦水腫等。

另一項研究顯示,長期在太空中生活會導致背痛,因為肌肉在低重力環境下會逐漸萎縮。從太空人身上收集的數據顯示,低重力環境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傷害,降低肌肉力量和骨骼強度。

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對近期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太空人大腦進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掃描(fMRI)。圖中藍色代表大腦灰質減少的區域,也許與腦脊液的分布變化有關。橙色代表灰質增多的區域,這些區域負責控制腿部運動和處理來自腿部的感覺信息,說明大腦在學著適應微重力環境中的運動模式。

研究人員分析了12名在太空梭上待過兩周的太空人、以及14名在國際空間站工作了六個月的太空人大腦掃描結果。結果發現,這些太空人各腦區的灰質全部有所增減,且太空人在太空中工作時間越長,變化越明顯。

密西根大學運動機能學與心理學教授、此次研究的帶頭人蕾切爾·賽德勒(Rachael Seidler)指出:「我們發現許多腦區的灰質數量都有所下降,這可能是因為進入太空之後、腦脊液在大腦中的分布與此前不同。太空中沒有重力,無法使體液向下流動,導致太空人在太空中臉部浮腫。這也許還改變了大腦的位置和受壓程度。」

第一行為長期臥床病人的腦部變化,第二行為太空人的腦部變化。橙色代表灰質增加區域,藍色代表大腦灰質減少區域。兩者有重疊之處,但可以明顯看出,太空人的小腦變化更加顯著,而小腦與學習新運動技能有關。

但研究人員發現,大腦中控制腿部運動和處理來自腿部的感覺信息的區域灰質有所增加。說明大腦在學著適應微重力環境中的運動模式。這些變化對於在國際空間站長時間工作的太空人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他們的大腦要一刻不停地學著適應環境的變化。「這很有意思,因為就算你再喜歡做某件事,你每天的練習時間也不會超過一小時。」賽德勒教授說道。但大腦掃描結果顯示,太空人的大腦變化程度相當於一刻不停地練習某一技能。

雖然研究人員尚未完全弄清這些變化背後的機理,但他們稱研究結果能夠幫助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如導致腦脊液在大腦中聚積的疾病等。賽德勒教授指出,大腦的這些變化也許是由神經元之間建立了新的聯繫引起的。此次研究結果十分接近賽德勒教授開展的另一次研究:在三個月時間內,受試者頭部始終保持向下傾斜姿勢,導致他們的大腦位置向上移動了些許。

目前賽德勒教授正在領導另一項研究,分析這些變化將對人們的認知能力和運動能力產生哪些影響,並確定大腦的這些變化將持續多久。例如,當太空人返回地球之後,大腦的神經元聯結方式也許還保持著太空中的狀態。「他們的行為也許會回歸正常,但大腦控制行為的方式或許會發生改變。」賽德勒教授說道。

相關焦點

  • 長期太空生活會損害大腦?新研究提出不同觀點:只是暫時的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長期的太空旅行中,微重力對太空人的大腦只有暫時的影響。科學家分析了11名男性太空人的大腦,他們平均在太空中待了大約6個月。專家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長時間在弱重力環境下會導致神經退化或腦組織損失。研究人員在太空人返回地球後不久觀察到的任何變化,在七個月內再次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檢查時,都被逆轉了。他們發現,大腦上部的恢復比下部更明顯。之前的研究已經報導了太空旅行對身體的長期破壞性影響,但這項新的研究表明任何影響都只是暫時的。
  • 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大腦結構與功能
    研究團隊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太空飛行前後的大腦磁共振成像數據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量化了他們大腦結構的變化情況,並將這種結構變化與其認知和運動功能的臨床表現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在國際空間站內進行長時間太空飛行後,太空人的腦室會擴大,其變化百分比與飛行時間顯著相關,但與太空人的年齡負相關;太空人的腦組織(主要位於側腦室和第三腦室邊緣)會上移,在大腦頂部聚集。進一步研究表明,太空人大腦結構的變化與他們飛行後出現的運動和認知能力變化有關。
  • 俄專家介紹太空生活如何影響太空人的大腦
    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感覺運動生理學部門負責人埃琳娜·託米洛夫斯卡婭15日表示,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停留期間,大腦會適應在太空中的生活。© 照片 : Roscosmos俄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向中小學生祝賀「知識日」從2013年開始,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和歐洲航天局
  • 太空人大腦膨脹變形,視力和身體大不如前
    太空人出艙時都穿著厚厚的太空衣盡最大的能力來讓自己免受太空帶來的傷害。但新的研究發現,太空人在太空中執行任務時,他們的大腦會因為受到微重力導致大腦增大,會導致太空人大腦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這些變化也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太空人返地球會出現一些不尋常的身體症狀。
  • 研究:大腦灰質體積或可決定節食自控力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特別節目廣播事業局6月5日報導,法國的一項研究表示,大腦中灰質體積可能會決定你節食時有無自控力。需要健康飲食的節食者如果缺乏自控力的話,可能會停止追尋更深遠的減肥秘訣。節食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自身體內,在於他們的大腦結構。
  • 長期飛行致太空人視覺系統變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莫斯科8月17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科學小組負責人、眼科專家奧爾加·馬尼科近日表示,三分之一的太空人在太空進行長期飛行之後視覺系統發生變化奧爾加·馬尼科說,在長期太空飛行的情況下(3個月以上),30%的太空人出現眼底改變,這屬於航天神經眼肌症候群,但對視覺敏銳度沒有影響。她稱,航天神經眼肌症候群屬於太空飛行醫學風險範疇,其中包括視神經水腫、視網膜結構改變、眼球形狀改變和遠視等視覺變化。最常見的航天神經眼肌症候群是視神經盤水腫,表現程度不一,從輕微到非常明顯。
  • 自控力強不強 與大腦灰質多少有關
    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神經科學》(JNeurosci)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對更健康的食物作出選擇時,大腦中前額葉皮層兩個部位灰質較多的人似乎會有更強的自制力。然後參與者們看到了食物的圖片,並被問及他們會花多少錢來吃這些食物,這些食物的價格是2.5美元。當研究人員將人們的自控能力與他們的灰質數量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了同樣結果:灰質數量越多的人自控能力越強。
  • 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人類或被永困地球?
    可以說未來是太空時代,人類註定有一天會走出地球進行星際探測,並且尋找新的家園。但是進行星際探索除了技術外,還有關鍵性問題所在,那就是人員健康問題。要知道人類這個物種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數百萬年,從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來考慮,地球必然是我們最舒適的生存家園,我們已經適應了地球上的生存環境。
  • 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人類或被永困地球?
    可以說未來是太空時代,人類註定有一天會走出地球進行星際探測,並且尋找新的家園。但是進行星際探索除了技術外,還有關鍵性問題所在,那就是人員健康問題。但如果說進行星際探索,或者簡單來說在太空中飛行,我們的身體是必然會受到影響的。目前來看,短期內沒有特別嚴重的變化,但如果長久地在太空中飛行,結果就不一定了。
  • 太空人的太空生活,導致身體結構發生變化!
    在國際空間站長時間的微重力環境下,也會讓人體發生微妙變化,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指出長時間在太空飛行的太空人,身體和大腦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在他們返回地球之後,首先對大腦進行了磁共振成像,發現在來回往返於地球和太空中的太空人,他們的大腦出現了微妙變化。
  • 太空人的太空生活,導致身體結構發生變化!
    航天領域的發展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相信每一個熱衷於航天事業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幻想,希望人類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航天飛行,就像是乘坐公交車一樣普遍,很明顯依靠人類現在的經濟實力,並沒有這樣做的能力。目前有能力有資格生活在太空中的,就是被各國發射到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
  • 最新發現: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腦容量
    文丨學術頭條早在 2016 年,美國研究人員就發現,長期的太空飛行會損害太空人的視力,而原因可能與腦脊髓液變化有關。現在,一項發表在《放射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長時間太空旅行的影響不僅僅是視力受損這麼簡單,嚴重地甚至可能會導致腦容量改變和腦下垂體變形。據報導,國際空間站(ISS)上超過一半的太空人在長期暴露於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後,在評估中會表現出視神經腫脹、視網膜出血等眼部結構改變。
  • 太空人長期在太空飛行,會有哪些危害?NASA的結果讓人害怕
    據報導,近日,NASA聯合多家航天機構,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大調查,設計的內容,主要是通過檢查他們的身體情況,通過大數據對比,來看看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下,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這項研究也是為了未來飛去火星做準備。著名的雙胞胎實驗自從上世紀60年代,人類進入到太空時代以來,一個全新的職業——太空人出現了。
  • 科學研究表明,正念靜觀可以改變大腦灰質體積,延緩衰老速度!
    多虧腦科學研究的不斷增長,我們現在知道靜觀也會對大腦灰質產生物理性的影響。 由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功能整合神經科學中心的科學家進行的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通過對靜觀者大腦和非靜觀者大腦的核磁共振成像進行對比,他們發現靜觀導致了大腦下部灰質的實際變化:靜觀使灰質生長。
  • 太空人太空飛行前後,腦室擴大、腦脊液增多
    而在實施這些計劃的時候,太空人可以說在裡面充當了「重要角色」,特別是在進入太空的時候,少了太空人往往都進行不了。而這些年來,人類有能力進入太空之後,對太空人的身體變化情況也在引發擔心,因為從他們的變化可以看到人類未來面臨的問題。
  • 太空旅行會以奇特和不尋常的方式改變人類大腦
    來源:新浪科技研究人員發現,微重力會導致大腦膨脹,並使腦垂體變形。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事實證明,人們在太空中生活一段時間就會改變大腦,可能需要不停地旋轉身體才能避免這種傷害。
  • 科學家揭示長時間停留太空對大腦結構的影響
    科學家們揭示了長時間停留太空對大腦結構的影響,相關的研究報告發表在了《科學進展》期刊上。來自澳大利亞、比利時、德國和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對11名俄羅斯太空人的大腦結構進行了研究,這些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平均連續停留時間是171天。
  • 宇宙環境惡劣,對太空人有何影響?7%的基因變化,還是人類嗎?
    為了能夠更好的研究太空的秘密,人類建立了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在宇宙中生活,宇宙的環境和地球的環境大不相同,所以自然會影響人類的身體結構。空間站是人類研究宇宙的重要地點,不僅是太空飛船的中轉站,也是人類研究的實驗室。此前,科學家便開始研究長期在宇宙中生存會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
  • 研究表明太空飛行對太空人身體會造成嚴重傷害
    然而,實踐證明由於長期處於失重和真空環境中,太空飛行對搭乘太空人的身體會造成嚴重傷害,比如導致肌肉萎縮或患上癌症等 。  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太空人停留在太空中的時間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在一個失重、高真空環境、溫度波動大和高能量輻射的 太空環境中是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
  • 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太空環境對我們有影響
    太空人作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驅者,承載著人類對未知宇宙的美好幻想,然而,一項數據顯示,太空人長期呆在宇宙中,身體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關於太空飛行器對太空人的影響,我們還是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研究太空中生理現象的科學家發現了一些現象。這些現象被刊登在《科學進展》中,研究表明長時間停留太空,可能對我們的大腦功能和結構造成一定影響。那是否意味著人類永遠飛不出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