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人類或被永困地球?

2020-09-07 科學黑洞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開玩笑說:地球可能都快裝不下你了!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尋找到真正的宜居星球,從而飛出地球到新的家園生活和繁衍,目前來看人類正在朝著這個方向而努力。

這並不是天方夜譚,人類的太空探測歷史才半個多世紀而已,但是已經發展到今天的局面,我們最遠的足跡已經留在了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最遠的探測器是224億公裡之外的旅行者一號

SpaceX公司的CEO伊隆·馬斯克被稱為現實中的鋼鐵俠,他曾提出過很多天方夜譚的想法,但後來也的確一一實現了。而他正在為之努力的還有一個,那就是火星移民計劃,他曾在2017年提出期望在從2025年開始計劃將100萬人移民火星。

今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包括我國「天問號」在內共有三顆火星探測器直奔火星,在2021年初到達火星。其中阿聯也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阿聯的航天局在2014年才成立,在2017年就提出了「2117」計劃,希望在100年後將人類送上火星並且建立迷你城市。

可以說未來是太空時代,人類註定有一天會走出地球進行星際探測,並且尋找新的家園。但是進行星際探索除了技術外,還有關鍵性問題所在,那就是人員健康問題。

要知道人類這個物種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數百萬年,從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來考慮,地球必然是我們最舒適的生存家園,我們已經適應了地球上的生存環境。但如果說進行星際探索,或者簡單來說在太空中飛行,我們的身體是必然會受到影響的。

目前來看,短期內沒有特別嚴重的變化,但如果長久地在太空中飛行,結果就不一定了。最近《科學進展》期刊上一項研究表明,長時間停留太空,可能對我們的大腦功能和結構造成一定影響,那是否意味著人類可能永遠被困在地球之上了?

澳大利亞、德國、比利時和俄羅斯的科研人員組成了一個研究團隊,他們對11名來自俄羅斯的太空人進行調查研究,這些太空人在太空(國際空間站)上停留的平均時間是171天,將近半年。

科學家對這些太空人進行大腦檢查,每個人都做了三次擴散磁共振成像,首先在他們去往國際空間站之前要做一次,最後他們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再做兩次。科學家注意到這些太空人經過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他們的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一定改變。大腦中白質和灰質的整體分布發生變化,並且他們的腦室增大,腦脊液增多。但是這些變化,在太空人返回地球休息七個月之後就全部消失了,再次恢復正常。

科學家推測,這些變化短時間內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主要是身體需要應對太空中的失重狀態,藉此來增加大腦「控制運動區域」的工作量。但長時間下,這些大腦功能和結構的變化,是否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就很難說了。

當然,生物最強大的功能就是「適應性」,無論環境怎麼變化,都能有最契合環境的個體存活下來,這就是生物進化論,這也是基因突變或者變異的關鍵性所在。但是目前來看,人類應該謹慎的進行載人登陸火星,因為單向的旅程至少要七個月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會給身體和心理帶來很大的負擔,因此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和應對機制。

未來的太空探索很迷人,但也充滿著各種潛在危機。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人類或被永困地球?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開玩笑說:地球可能都快裝不下你了!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尋找到真正的宜居星球,從而飛出地球到新的家園生活和繁衍,目前來看人類正在朝著這個方向而努力。最近《科學進展》期刊上一項研究表明,長時間停留太空,可能對我們的大腦功能和結構造成一定影響,那是否意味著人類可能永遠被困在地球之上了?澳大利亞、德國、比利時和俄羅斯的科研人員組成了一個研究團隊,他們對11名來自俄羅斯的太空人進行調查研究,這些太空人在太空(國際空間站)上停留的平均時間是171天,將近半年。
  • 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太空環境對我們有影響
    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顆美麗的明珠,但是隨著人們慢慢的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後,越來越嚮往著地球之外的景色。太空人作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驅者,承載著人類對未知宇宙的美好幻想,然而,一項數據顯示,太空人長期呆在宇宙中,身體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人類無法走出地球?太空人的太空生活,導致身體結構發生變化!
    在國際空間站長時間的微重力環境下,也會讓人體發生微妙變化,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指出長時間在太空飛行的太空人,身體和大腦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在他們返回地球之後,首先對大腦進行了磁共振成像,發現在來回往返於地球和太空中的太空人,他們的大腦出現了微妙變化。
  • 人類無法走出地球?太空人的太空生活,導致身體結構發生變化!
    人類的身體並沒有能力承受宇宙當中的輻射,這些輻射肉眼不可見,卻可以隨時隨地的改變人身體的結構。在國際空間站長時間的微重力環境下,也會讓人體發生微妙變化,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指出長時間在太空飛行的太空人,身體和大腦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不難發現,國際空間站中的太空人,他們並不是長期駐守,而是美國100多天就會返回地球一次,針對於11名太空人,科學家進行了不同的研究。
  • 人類永遠無法離開地球?太空人大腦膨脹變形,視力和身體大不如前
    太空探索對於人類來說代表了未來,代表了人類對於自身的追尋。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的奧秘,無時無刻不吸引著人類去探索。為了揭開其神秘的面紗,世界各國也卯足了力氣,不斷地更新最先進的太空載具和培養太空太空人。而廣袤無垠的太空是否是理想化的世外桃源呢?很遺憾!太空的真實環境並不友好,更是無時無刻都在侵害著太空人的身體。
  • 最新研究:零重力下太空人大腦液體會「重新分布」
    他之前參與了太空人大腦分析工作,使用標準類型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展開分析,目前他在最新研究中使用一種特殊類型的核磁共振掃描,包括一系列的擴散核磁共振成像技術(dMRI)。便於我們深入觀察大腦結構,研究航天飛行時大腦發生怎樣的變化。
  • 最新研究:零重力下太空人大腦液體會「重新分布」
    此前尤靈斯參與了兩項關於太空飛行對俄羅斯太空人大腦影響的研究,近期他再次對這一研究主題進行深入探索。  尤靈斯和研究小組研究了11名太空人在航天飛行前的大腦狀況,著陸9天後的大腦狀況,以及他們返回地球6-7個月後的大腦狀況。
  • 太空旅行會以奇特和不尋常的方式改變人類大腦
    來源:新浪科技研究人員發現,微重力會導致大腦膨脹,並使腦垂體變形。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事實證明,人們在太空中生活一段時間就會改變大腦,可能需要不停地旋轉身體才能避免這種傷害。
  • 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大腦結構與功能
    《美國神經放射學雜誌》線上版最新刊發的一項研究稱,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人類大腦的結構與功能。該項研究由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神經放射學家唐娜?羅伯茨領導。研究團隊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太空飛行前後的大腦磁共振成像數據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量化了他們大腦結構的變化情況,並將這種結構變化與其認知和運動功能的臨床表現進行了比較。
  • 人類無法離開地球?太空人太空飛行前後,腦室擴大、腦脊液增多
    根據科學家們長期的研究指出,在太空人長時間停留太空之後,已經明顯出現了對大腦結構的影響,這確實有點嚴重了,屬於腦巨變。科學家們分別對來自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的11名太空人的大腦進行結構研究,在這些平均連續停留時間為171天的太空人之中。科學家們對他們每個人進行了三次擴散磁共振成像,一次是在飛去太空之前,另兩次是在返回地球之後。
  • 實驗鼠植入人類語言基因大腦結構發生巨變
    為什麼動物大都能發出聲音,而唯獨人類能夠通過發聲清楚表達複雜完整的意思,這其中究竟蘊含著什麼秘密?科學家近期把人類的語言基因「植入」實驗室白鼠體內,結果發現白鼠的發聲器官和大腦結構發生了令人驚奇的變化。科學家力圖通過試驗揭開人類語言的秘密。
  • 首次揭示:慢性痛會損害大腦結構和功能
    因為,科學家最近發現,慢性疼痛會損害人大腦的結構和功能,並在記憶中留下深深的印跡,影響他們的睡眠、情緒,導致更重的焦慮和抑鬱,甚至會改變他們的性格特質。  最近,《人腦圖譜》上發表了一項來自上海科學家的成果,首次揭示了慢性痛的病因與人類大腦結構和功能的病理性改變有特異性關係。
  • 人類或永遠被「困」在地球?科學家:太空人會出現神經眼肌綜合症
    (在太空中飛行3個月以上)太空飛行以後,視覺系統發生了變化,不過這個情況並不影響太空人的視覺敏銳度。,在地球表面,我們人類身體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血液會朝下流淌,但是當我們進入到微重力的太空環境中,血液就沒法像在地球表面那樣順利流淌到下肢,大量的血液會聚集在大腦中。
  • 高科技改變大腦結構 人越來越笨?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人類在享受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便利之餘,另一方面也在承受著科技所帶來的副作用。如果你和日常上班族一樣,每天都頻繁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和搜尋引擎,你要小心,因為這些新科技產品會促使大腦神經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並且會在強化新的神經通道時逐漸削弱舊的通道。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變得只能接收信息碎片,越來越難進入深度思考之中。
  • 最新研究稱抑鬱症患者自殺與大腦結構改變有關
    川大華西醫院放射科、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龔啟勇、賈志雲博士和心理衛生中心教授況偉宏等專家,通過利用先進的影像醫學技術研究發現,大腦前額葉和邊緣系統等腦區的特徵性異常和神經通路受損可能與抑鬱症自殺行為有關。  專家研究自殺未遂者大腦  黃雲(化名)是成都人,兩年前與丈夫離婚後,黃雲始終沉浸在痛苦之中。
  • 長期太空飛行會改變太空人大腦形狀:各腦區灰質有所增減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太空人的大腦形狀在太空中會發生改變。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對近期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太空人大腦進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掃描(fMRI),結果發現部分腦區的灰質減少,其它部分則灰質增多。該研究將有助於治療其它影響大腦的疾病,如長期臥床病人易患的腦水腫等。
  • 揭開大腦結構奧秘,進化和遺傳相關組織軸是如何塑造人類大腦的?
    這項研究成功破譯了人類大腦的兩個組織軸。研究人員表示,大腦的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如今他們發現大腦區域的基因組成主要沿著這兩條軸,從後到前,從下到上,並且這些軸主要是由遺傳和進化形成的。由此看來,在一個系統中,區域和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參數。因此,劃分、記錄和研究大腦的不同區域,以及探討不同腦區之間的相互聯繫,對理解人類大腦的活動及功能至關重要。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多層次的方法研究了大腦的組織結構。
  • 科學家揭示長時間停留太空對大腦結構的影響
    科學家們揭示了長時間停留太空對大腦結構的影響,相關的研究報告發表在了《科學進展》期刊上。來自澳大利亞、比利時、德國和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對11名俄羅斯太空人的大腦結構進行了研究,這些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平均連續停留時間是171天。
  • 宇宙環境惡劣,對太空人有何影響?7%的基因變化,還是人類嗎?
    我們常說環境將會改變物質固有的性質,這一點在人類身上得到了印證。一個惡劣的環境能夠改變人的適應能力,一個舒適的環境會讓人們的免疫力逐漸下降,無法招架可怕的病毒。環境會改變人的身體結構,一方面是環境使然,另一方面是人類的進化所導致的。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抑鬱症採取心理治療能使大腦發生改變
    之前大量研究證實抑鬱症的產生和大腦中的一些腦神經遞質分泌紊亂有關,那麼心病還須心藥醫這句話還科學能站得住腳麼?動力學的心理治療對大腦功能的改善過去印度一家健康媒體雜誌曾報導稱,抑鬱症接受動力學的心理治療會令大腦發生改變,並且有一些實驗來做結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