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學家:靜坐讓50歲大腦 如25歲般年輕

2020-12-10 堅定理念

人過了50歲,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記憶力衰退:想起某個人或物品,卻說不出名字;還經常忘東忘西,剛剛做過的事,一轉身就忘了。面對這樣的老化現象,多數人只能感到無奈,慨嘆歲月不饒人。但一次意外讓神經學家拉扎爾發現了使大腦恢復年輕的辦法。

神經學家、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莎拉‧拉扎爾(Sara Lazar)為了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比賽,在一場跑步訓練中受了傷,她的物理治療師告訴她要練習伸展。於是,拉扎爾參加了瑜珈課程。儘管瑜珈老師告訴她練瑜珈可以讓她更有同理心、視野開闊,有種種好處,但拉扎爾並不在意,當時她想的只是要練習伸展,以便儘早能再繼續跑步。

然而,經過幾周的瑜珈課程,拉扎爾發現自己的心變得更加平靜,更能夠面對生活中各種困難的事情。她感到自己更有同情心,更能以開放的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

於是,她開始查閱有關靜坐冥想的科學文獻(瑜伽也是其中一項)。她發現,愈來愈多的證據提到靜坐冥想可以減輕壓力、抑鬱和焦慮,減少疼痛和失眠,提高生活品質。於是,她開始進行靜坐冥想在神經科學上的研究。

靜坐使大腦變年輕

人的行為可以塑造和調整神經連結、改變大腦的結構,這種現象稱為「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同樣,靜坐也可以對大腦的結構產生影響。拉扎爾藉由大腦掃描發現,靜坐可以使人的大腦灰質增多。

大腦裡有灰質和白質,白質是負責傳遞訊息的管線,而灰質是大腦負責思考的部分。拉扎爾指出,腦部哪個區域灰質多,就代表那個區域所對應的功能更強。

拉扎爾在研究中發現,長期靜坐冥想的人到了50歲,其額葉皮質(frontal cortex,即額葉的灰質)跟25歲的年輕人一樣多。額葉的灰質掌管人的智力,人在老化過程中,此處灰質體積會逐漸減少,造成智力衰退,認知功能退化。但靜坐有助於避免此處的灰質減少,讓大腦保持年輕。

拉扎爾還做了兩個實驗。

第一次實驗,她比較靜坐有7~9年經驗跟沒有靜坐經驗的差別。結果顯示,有靜坐經驗的人,腦中幾處的灰質都增加,包括和聽覺、感覺、感情相關的區域。

為了進一步證明,拉扎爾進行了第二個實驗,找來兩組完全沒有靜坐經驗的受試者,進行八周的減壓靜坐課程。結果呢?即使只有八周,靜坐仍能讓大腦功能變得更年輕,大腦數個區域的灰質變厚,例如左海馬回(主掌學習,記憶和情緒調節),顳頂交界處(涉及同理心和接納多種觀點的能力)以及腦橋(這是產生調節性神經遞質的地方)

此外,還可以看到新冥想者大腦的杏仁核縮小,杏仁核跟恐懼、焦慮和攻擊有關。受試者的杏仁核縮小說明其壓力水平有降低。

一天應靜坐多久時間?

那麼,一天應靜坐多久?拉扎爾說,她每天靜坐的時間是高度彈性的,有時候一天40分鐘,有時候幾分鐘,有時候幾天都沒做。但她表示,如果能每天靜坐一點點時間都是很好的事,而其它研究也提到,即使每天靜坐15分鐘,都能給大腦帶來正面的改變。

經常靜坐的人,當發現你的思考能力變得更清晰、敏捷、靈活,也許表示你的大腦年齡已經比實際更年輕了。

相關焦點

  • 神經學家:人過50歲,1項運動值得堅持,可使大腦年齡變得年輕
    神經學家發現,人過50歲,有1項運動值得堅持,或能使大腦變得年輕,下面就分別向大家介紹一下,不妨照著做,延緩大腦衰老,身體會更好。大腦從什麼時候會開始衰老?人到30歲的時候,其實大腦就已經開始衰老了。30歲正是而立之年,可以說是身體機能比較好的時候,但大腦與其他器官相比,衰老速度顯得更快一些。
  • 神經學家呼籲:50歲後,1項運動值得堅持,延緩大腦衰老
    神經學家表示,人體的大腦在30歲處於峰值,而一過30歲,就會逐漸產生衰退,到了40歲會感覺到明顯的衰老。但專家也發現在50歲往後,有一項運動能夠延緩大腦衰老,值得堅持。神經學家莎拉·拉扎爾發現堅持靜坐能延緩腦部衰老莎拉在鍛鍊瑜伽時發現自己的視覺和之前相比更加開闊,也能夠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更容易被解決。
  • 神經學家研究發現:50歲後,每天堅持1項運動,大腦可變得更年輕
    靜坐可以讓大腦變得更年輕神經學家拉扎爾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中受傷,治療師建議她多多練習伸展,於是拉扎爾報名了瑜伽課程,在課堂中瑜伽老師經常讓學員盤腿靜坐,經過幾周的瑜伽練習後拉扎爾發現自己的心境變了,變得具有同理心、同情心,還經常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對待比賽也不再焦慮,壓力變小了,睡眠質量提上了,於是她開始研究靜坐對神經的影響。
  • 史蒂夫·賈伯斯56歲去世時,他的大腦只有27歲
    過去,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說史蒂夫 賈伯斯(Steve Jobs)用禪定來訓練自己的大腦,最近神經學家也證實了賈伯斯關於冥想的商業益處的理論。微信公眾號」職場視界Jobsight"(id:jobsight) 然而,有一件事賈伯斯不知道,儘管他可能已經猜到是真的。
  • 揭秘人體各器官衰老時間:大腦20歲開始衰老
    研究顯示大腦在20歲就開始衰老,眼睛和心臟的衰老年齡則為40歲。以下就是人體一些器官的衰老退化時間表: 大腦:20歲開始衰老 隨著我們年齡越來越大,大腦中神經細胞(神經元)的數量逐步減少。我們降臨人世時神經細胞的數量達到1000億個左右,但從20歲起開始逐年下降。
  • 大腦年齡男女有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女人大腦比男人年輕3歲
    有的差異肉眼可見,比如身高、體重;有的差異從外表看不出來,只能藉助科學實驗才能發現,比如——大腦年齡。華盛頓大學研究:女性大腦比男性大腦平均年輕3歲左右2019年4月,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成年女性的大腦要比男性平均年輕3歲左右。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使用「有氧代謝水平」作為比較男女大腦生物學年齡的指標。
  • 吸氧療法讓人年輕25歲
    研究人員以35名年齡在64歲及以上的人作為觀察對象並參與到高壓氧艙療法試驗中。每個療程持續90分鐘,每周5天,持續3個月。試驗期內,觀察對象在高壓艙內反覆吸入純氧,且生活飲食方式和醫療情況均未做出改變。試驗結束後科學家發現,觀察對象體內的端粒重新生長20%以上,衰老細胞則減少了37%。以色列科學家認為,這相當於觀察對象的身體機能恢復到25年前的狀態,也就是說他們年輕了整整25歲。
  • 研究發現:女人的大腦比男人年輕3.8歲!婚姻伴侶的最佳年齡差?
    最新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女人從20歲開始,大腦就比男人年輕約3.8歲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神經醫學研究人員在2019年發現:從大腦新陳代謝的角度分析,在成年後的整個時間段裡,女性的大腦都比同齡男性年輕約3.8歲。
  • 25歲男子因不明飛行物穿越時空來到50年後,與74歲女友擦肩而過
    男子名叫謝爾蓋(Sergei Paramarenko),他出示的是50年前的身份證,他想解釋自己,不過警察認為他瘋了,把他送到基輔精神病院,找了Pablo Kutrikov博士調查他。謝爾蓋生於1932年,他稱現年25歲。醫生問他是如何出現在2006年,他說「我在城裡散步,看到天上有一個像大型鐘錶的物體,我用相機拍了下來,相機裡有照片的。」
  • 神經學家幫助失明22年盲人重新「看見」,大腦可塑性竟如此驚人
    神經學家研究大腦中數以億計的神經連接後發現,在一兩歲時,我們的大腦中突觸的數量會達到頂峰,隨後增長趨於平穩,直到青春期時又會有一波爆發增長。再之後,大腦就會去除一部分突觸。在16歲左右,大腦發育成熟,突觸大約有150萬億個連接。
  • 泰勒斯威夫特人生揭秘:25歲身家12億體重50公斤
    泰勒-斯威夫特 25歲 福布斯 「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百強榜」最年輕的女性  中國娛樂網綜合 福布斯雜誌稱讚25歲的泰勒-斯威夫特令人印象深刻,稱她具有敏銳的商業頭腦,破紀錄的唱片銷量和空靈真誠的聲音。擁有五張百萬銷量的專輯和七個葛萊美獎,入行九年的泰勒-斯威夫特雖然年輕,卻已躋身收入最高的流行歌手之列。
  • 25歲後腦細胞只有死亡沒有新生,為什麼還能記住新知,學會技能?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大腦神經細胞在過了25歲以後就不再生長新細胞,已有的細胞隨著年齡增長還會不斷地衰老死亡。看上去大腦在25歲達到巔峰時刻以後,剩下的只是漫長的下坡路。不過大腦是個神奇的器官,它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直接。雖然成年以後沒有新的腦細胞生長,但大腦依然能夠學會新技能,記住新知識。
  • 人類大腦25歲才可發育完全
    「大腦的發育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長很多,大概要到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腦是處於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狀態,青少年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
  • 魔巖三傑25年後,50歲的張楚比年輕時更「迷茫」
    2018年的歲末,50歲的張楚,終於發行了自己的新專輯;又過去了近10個月後,新專輯的首唱會才遲遲到來。這張《一部分》,應該算是張楚這些年來最正式的一張錄音室專輯——足足有10首新歌。再往前追溯,上一張如此容量的作品,還是1997年《造飛機的工廠》。
  • 激發潛能的「阿基米德」定律,讓你年輕20歲
    激發潛能的「阿基米德」定律,讓你年輕20歲來源 | 合益情商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心理學家埃倫蘭格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75歲的老人們被帶到了療養院,醫生告訴他們想想自己只有55歲。一周過後,通過入院前後體力、儀態、知覺、認知能力和短時記憶力的測評對比,發現這群75歲的老年人明顯更靈活,儀態更優雅,平均視力甚至提高了將近10%,連手的力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中超過半數人的智力也有提高。簡直就是《重返20歲》中歸亞蕾搖身一變成了楊子姍了呀!
  •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
    原標題:25歲再行成年禮 18歲的你是否正渴望參加一場隆重的成人禮以宣告自己的成熟,還是別著急吧,再等6年不遲。 因為,英國心理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要到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真正進入成年。這比之前廣泛認可的18歲或21歲成年晚好幾年。
  • 研究結果:我們的大腦在30歲才發育完整
    比如:很多年輕人在20多歲的時候仍然不能妥善地處理壓力,精神方面容易受外界影響,且很容易走極端。但是在30歲以後,人就會淡定許多。處理事情來明顯地穩定成熟,能理性全面地看待問題,不再過多的受情緒引導。彼得瓊斯教授認為:人類的大腦在30歲之後,才真正的發育完全。也就是說,我們普通人到了30歲才算真正長大,在那之前都是小孩子。
  • 大腦腦齡測試:看看你的大腦多少歲?25分以上的很聰明!
    在我國,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發病率約為5%,在65歲之上的老人中廣泛存在。這是由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率相對性較低,並且很多人欠缺原始醫治的定義。6個難題能夠考量人的大腦的年紀,紀錄每一個難題的結果,並探討結果大腦的年紀。 您覺得這張相片是黑與白的嗎?
  • 科學研究:3歲前看電視的孩子,7歲時大腦變化明顯,易傷到大腦
    科學研究表明:3歲前看電視的孩子,7歲時大腦變化明顯,易傷到大腦。當明明三歲的時候,他的家人發現他的專注力很差。只有在看電視時才能長時間的坐下來,平時就算玩最愛玩的玩具時,過不了多久也會轉去做別的事情。他的父母認為等孩子長大之後專注力應該會自然而然的提升。然而,當明明進入幼兒園後,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其他的孩子可以聽從老師的指示安靜地坐在位子上,但是明明卻到處亂跑。
  • 36歲的血管帶壞70歲大腦 研究發現,此年齡段血管風險因素越高,日後...
    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團隊發現,36歲的血管會「帶壞」70歲的大腦。研究人員調查了1946年同一周出生於英國的5000多人,分別在他們36歲(成人早期)、53歲(中年)和69歲(晚年早期)時進行血管風險評分;約70歲時,他們接受了認知功能、大腦成像等臨床評估。結果發現,30多歲時的心血管風險已經開始影響大腦容量,相對於50歲而言,這一階段對大腦的影響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