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我們的大腦在30歲才發育完整

2020-11-01 M健康講堂


英國劍橋大學的彼得瓊斯教授曾提出一個驚人的論點:

他認為,我們過去對人類發育的定義並不全面,人類的大腦哪怕在18歲的成人階段依舊沒有發育完整,且還會產生巨大的改變!

比如:很多年輕人在20多歲的時候仍然不能妥善地處理壓力,精神方面容易受外界影響,且很容易走極端。

但是在30歲以後,人就會淡定許多。處理事情來明顯地穩定成熟,能理性全面地看待問題,不再過多的受情緒引導。

彼得瓊斯教授認為:人類的大腦在30歲之後,才真正的發育完全。

也就是說,我們普通人到了30歲才算真正長大,在那之前都是小孩子。

這個結論一出來,令許多人大開眼界。


畢竟在我們普遍的認知裡,18歲,已經是一個擁有完全行事能力的成年人。

甚至古代在十三、四歲就能結婚,十五六歲生孩子的大有人在。

而現代,幾乎每個國家的法律都把18歲的人當作完整的成年人來看待。

如果說人在18歲的時候腦子還沒有發育好?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

不過,美國羅特曼研究所在10年前研究出的結論,恰好與彼得瓊斯教授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類大腦中負責理性思維、克制情緒波動的前額葉皮質層,通常要到25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全。

人的大腦在高速發育的青少年時期,精力最多,好奇心最旺盛,求知慾也在高峰。


日本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叫「中二病」。

意思就是一部分男生女生在大概初中二年級這個時間段,對世界的認知過多的以自己為中心,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是天驕之子。情緒也會因為外界產生巨大的起伏。--這就是不成熟的表現。

青少年在聽新鮮事物和接觸彭拜音樂時,大腦會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整個人興奮不已,而年齡再大一些的人就很少有這種強烈的感受。

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30歲之後,人很少再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也很少會有大喜大悲不穩定的情緒,因為看待問題更全面,思考層次更深。

很多年輕的時候覺得無比刺激的東西,在之後會覺得平淡無奇,甚至覺得當時的自己幼稚。


其實仔細想一想,我們在20歲的時候做事情衝動,30歲的時候理智客觀,很多人把這一點歸結於經歷多之後的成熟使然。其實,除了經歷生活的磨打、經驗的累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大腦真的「發育完成了」!

(但這一點不能代表所有人,畢竟有的人即使到40、50歲,依舊做事像個小孩。)

補充一條冷知識: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多見於青少年,人從28歲左右開始,患精神分裂症的機率和風險顯著下降。科學家認為,這也和大腦發育有關係。

由此可見,人在少年時期叛逆,以自我為中心,二十多歲血氣方剛、做事衝動,都是有原因的。

因為:這個年紀的腦子還沒有發育完整。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
    原標題:25歲再行成年禮 18歲的你是否正渴望參加一場隆重的成人禮以宣告自己的成熟,還是別著急吧,再等6年不遲。 因為,英國心理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要到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真正進入成年。這比之前廣泛認可的18歲或21歲成年晚好幾年。
  • 人類大腦25歲才可發育完全
    「大腦的發育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長很多,大概要到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腦是處於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狀態,青少年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
  • 哈佛研究:0-3歲是大腦發育高峰期!6個方法促進寶寶智力發育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哈佛兒童行為學家理察教授團隊經過20年的研究發現,大腦在0-3歲會經歷發育的高峰期,這段時間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智力水平。寶寶出生時大腦重量只有成人的25%,在3年發育到成人的85%。
  • 研究發現:大腦這個部位會影響智商,5個方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智力是天生的」這個觀念已經深深印證在大部分家長的印象中,雖然智力有70%來自於遺傳,但依然有30%靠後天的環境和培養。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智力發展。而父母后天教育的結果,大部分作用在了孩子大腦的這個位置。
  • 人類大腦25歲才可發育完全 青少年時期易抑鬱、叛逆
    ­  「大腦的發育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長很多,大概要到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腦是處於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狀態,青少年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  德瓦旭希·杜塔指出,大腦中前額葉皮質負責理性思考的部分,這部分的發育程度會在17歲左右達到一個高峰,接下來,發育進入緩慢狀態,直至25歲左右完全成熟,因此,法律上所規定的18歲成年是有根據的。此外,人類大腦中負責情緒的部分在12歲左右達到發育的峰值,而18歲左右,這部分就已發育完全。
  • 刺激大腦發育,開發大腦,你也可以
    無數人一直在從事大腦的開發和研究工作。這裡面有醫學專家、腦科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都在從各自的領域出發進行大腦的研究工作,並且試圖尋求一些安全、長效的方法來開發大腦。大腦是人身體上最重要也是最精密的器官,它的正常發育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
  • 哈佛研究:右腦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但接近80%的家長弄錯了
    說起大腦,它無疑是人體中最高效、最精細的結構之一,我們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動都離不開大腦的支配。雖然很多家長都關注著孩子的腦發育,但哈佛研究表明:接近80%的家長都在做無用功。這又是為何呢?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只發育一次,但智商的提高卻不是
    可實際上孩子的智力提升是有系統性的方法的,哈佛大學的研究早就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給家長們指出了一條明路:孩子的大腦發育只有一次,但是智商的提高卻並不只是一個方法。科學家們曾經對愛因斯坦死後的大腦進行研究,結果表示愛因斯坦大腦皮層中的額葉部分要比一般人更加厚大,這就是為什麼他的理學思維強的原因;而哈佛大學根據對7500名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的大腦掃描,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新生兒的大腦平均重量僅有320克,還不到成年人的1/4;但在三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就會成長到1250
  • 如何刺激大腦發育,開發大腦?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大腦開發是系統工程 大腦,是人身體上最重要也是最精密的器官(沒有之一),大腦的健康和正常發育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對於大腦的認知也在隨著醫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提升。
  • 研究發現男人30歲後生孩子最好 女人大腦衰老快
    日前,紐西蘭「百科排名網」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不管從健康狀況、衰老速度、最佳生育年齡,還是對疼痛的感受等方面,男女之間都存在很大差異。  這項研究首次從科學角度證實了男女之間的不同,對於將來的保健方向和方法,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以下我們就請專家們分別支招,告訴大家在健康上如何應對。
  • 哈佛研究:娃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僅有3次,父母別傻傻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肯定了後天培養才是提升寶寶智力的重要因素。相比起讓自家孩子成為天才少年,婷婷覺得抓住兒童大腦發育「高峰期」更加靠譜,但兒童大腦發育期一生僅有3次,錯過了一次都會很遺憾,父母務必幫娃抓住一次。第一次大腦發育高峰期,6-3個月孩子大腦發育的第一次高峰期,6-3個月時寶寶大腦會進入快速發育階段,正常孩子的大腦重量是成人的四分之一,在6個月-3歲這個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孩子的大腦正在迅速向成人接近。
  • 麻省理工多年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展的最佳方式不是依靠閱讀,而是更多地來自親子遊戲!  長期以來,我們都存在誤解,總是認為閱讀可以提高兒童的詞彙量,培養良好的習慣。但是,這對於年齡還很小的孩子來說,這種方式並不適合,如果一味地逼他們閱讀,只會達到不好的效果。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推翻了這一傳統觀念,研究結果證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遊戲對孩子大腦的良好發展至關重要。
  • Neurology: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影響兒童大腦的早期發育
    導語:最新研究發現,與阿茲海默症發病相關的一種基因的突變能夠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攜帶該突變基因的患者在三歲左右就會表現出大腦發育障礙以及認知能力受損的症狀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錯過了很可惜
    曾經哈佛的兒童行為學家理察教授團隊的研究表明:孩子的一生中,大腦的發育有3次高峰期,如何父母可以好好利用,就能夠根據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來訓練孩子的大腦,讓孩子的大腦得到更好的發育。在3~7歲這段時間,為了能夠建立大腦信息傳導迴路,大腦便會消除妨礙迴路網形成的細胞,而像這種腦神經細胞減少的現象,也稱之為修剪。在7~10歲後,大腦會進入腦神經細胞間的信息傳導迴路的發達期,這時候也就逐漸形成了成人大腦。所以3歲、7歲、10歲不但是腦部發展的轉折點,還是強化潛能的黃金期,如果想要你家寶貝更優秀,那麼科學地培養孩子大腦才是關鍵。
  • 中心體蛋白調控大腦發育機制研究獲進展
    Talpid3蛋白是一個定位於中心粒上的蛋白,遺傳學研究表明,Talpid3(KIAA0586)基因突變會導致Joubert綜合症。Joubert綜合症是一種由於纖毛缺陷導致的罕見且嚴重的神經發育疾病,患者的小腦、腦幹畸形或發育不全,出現共濟失調和平衡障礙,但學界鮮有關於大腦皮層發育是否正常的研究報導。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並非是靠閱讀
    針對此類問題,研究者表明,能夠影響寶寶早期智力發育的不是閱讀繪本,而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是遊戲可以激發孩子的大腦發育。最新研究表明:促進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不是閱讀。在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研究者對152個寶寶走訪調查後發現,和傳統思想背道而馳,習慣玩玩具和遊戲的寶寶大腦發育得更好。
  • 為什麼長大後3歲就失去了記憶?記憶力不好,是大腦「動了手」
    為什麼三歲前的記憶就會被遺忘?一點也不記得自己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樣子。有些人說,因為3歲的孩子沒有記憶,所以不能記住東西。當然,如果3歲前沒有記憶,那麼我們又怎麼能區分家庭成員呢?為什麼能記住一家人?經過研究發現,人類在3歲以前的記憶並未「丟失」,科學家們也同樣感到好奇。而且,並非因為記憶不好,而是因為大腦「移動手腳」,導致我們無法記憶。大腦在三歲以前就沒有發育成熟。
  • 孩子3歲前這4類營養素,對大腦發育很重要,攝入充足孩子智商更高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會發現高智商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有項研究表明孩子智商60%都會取決於父母,可見遺傳有多麼重要。當然這並不是說如果父母的智商一般,那麼孩子就很難有出色的成績。雖然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課題,但是對於嬰幼兒來說,首先保證他們能夠攝入充足的營養,才是父母真正應該關注的事情。尤其在孩子三歲之前,他們攝入的營養情況將直接決定著他們智商的發育,營養全面均衡的孩子,智商發育當然也會更好,反之則真的有可能在起跑線上就落後於他人。
  • 若這6個特徵出現在寶寶3歲前,你家全中,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很棒
    孩子成長是循序漸進的,大腦的發育在胎兒期的時候,就已經分出高低了,但是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訓練後,孩子的大腦發育會有更好的表現,那麼我們要怎麼判斷孩子大腦發育都達標了呢?看看寶寶3歲前這6個特徵,就能進行判斷了,若你家孩子全中,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很棒!那你就偷著樂吧。
  • 小孩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為0-6歲,建議大腦開發儘量在6歲之前
    嬰幼兒營養專家:小孩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為0-6歲,建議大腦開發儘量在6歲之前首先來提一個問題,為什麼是在6歲前?0-6歲是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大腦發育最快速也是最需要營養的黃金期,一生只有一次,那就是先來說腦重,孩子剛出生時一般只有340克左右,但到了4歲就能達到成人腦重的90%,到了6歲以後,孩子大腦的成長非常有限。所以6歲之前就是黃金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