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智商提高一直都有著一種焦慮,仿佛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不給孩子多吃幾樣補腦的補品,給孩子的大腦發育提供充分的營養,孩子以後在智商上就會全面落後於別人,甚至有些家長不惜給年紀尚小的孩子吃一些網傳有效成分不明的「聰明藥」。
可實際上孩子的智力提升是有系統性的方法的,哈佛大學的研究早就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給家長們指出了一條明路:孩子的大腦發育只有一次,但是智商的提高卻並不只是一個方法。
智力的提高主要靠兩個層面
通俗所謂的智力其實是個不準確的概念,智力一方面包括記憶力,觀察力這些大腦基礎能力;也可以包括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推理歸納能力等複雜的思維能力。而想要提高孩子的智力,就要從這兩個方面分別下功夫。
孩子的大腦發育要抓好0-3歲
人腦雖然看上去是一個整體,但卻可以細分為大腦,小腦,間腦和腦幹,其中真正決定人的智力的則是大腦皮層的部分。科學家們曾經對愛因斯坦死後的大腦進行研究,結果表示愛因斯坦大腦皮層中的額葉部分要比一般人更加厚大,這就是為什麼他的理學思維強的原因;
而哈佛大學根據對7500名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的大腦掃描,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新生兒的大腦平均重量僅有320克,還不到成年人的1/4;但在三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就會成長到1250克,接近成年人大腦的90%,而孩子的大腦這樣快速發育只有0-3歲這一次。
因此,想要孩子的基礎智力優秀,就一定要抓好孩子的0-3歲的大腦發育黃金期。在這裡我向各位想對孩子的大腦發育進行培養的家長推薦這套《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這套書的內容主要包括孩子的視覺,觀察力,記憶力等基礎的智力因素開發,從孩子的左腦和右腦分別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進行促進,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大腦發育。
同同時始終考慮到該年齡段的孩子對於書本的不理解,因此的所有的智力促進都是以遊戲的形式來進行的,孩子可以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之下,在書籍上進行相關的智力開發遊戲,促進自身的大腦成長。
當然孩子在這一階段比較大腦發育家長也不能強求,因為孩子的大腦成長有40%~50%是取決於基因的,家長們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培養固然不可缺少,但結果究竟如何卻有可能是強求不來的。
思維方式的成長比大腦發育更重要
與跟大腦發育嚴重掛鈎的基礎智力不同,孩子思維方式的培養應該是在整個成長道路當中都應該做的事情。孩子在三歲,也就是大腦基本發育完成之後,大腦的結構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了,而在這一時間之後,對孩子進行思維方式的培養,則應當被家長們提上日程。
思維方式是決定人在進行思考時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一個孩子的先天大腦發育再優秀,如果想錯了方向,那麼也很難有什麼結果,從科學家們對於普通人腦的解剖結果來看,目前是在所有的人腦標本當中,最聰明的不是愛因斯坦或者是某位科學家,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農場主。
從他的大腦標發育情況來看,他的智力應該有普通人的170%倍以上,但根據對他親朋好友的走訪,大家只是認為他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並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跡,而這就是思維方式的匱乏所帶來的影響。而如果家長想培養好孩子的思維能力,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IQ益智遊戲大百科》。
這套書籍的編撰者並不是無名之輩,而是日本的理學博士、著名數學家秋山仁,他是圖論的先驅者,也是《國際組合數學雜誌》的主編之一,是的的確確的學術權威。
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在專業之外也對教育十分感興趣,常年與日本的公共電視網合作,通過教孩子們做一些可以通過家庭常備的物品進行數學實驗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而現在這位極其重視教育的秋山仁教授,將他所做過的智力啟蒙實驗編撰成冊,收錄進這5冊書中,讓讀者可以像日本的孩子一樣通過書本來學習這些思維方式。相信這5本書可以幫助有志於對孩子的思維習慣方式也就是軟智力,進行良好培養的家長對孩子進行充分的教育,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