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只發育一次,但智商的提高卻不是

2020-12-03 小風兒童心理學

我國的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智商提高一直都有著一種焦慮,仿佛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不給孩子多吃幾樣補腦的補品,給孩子的大腦發育提供充分的營養,孩子以後在智商上就會全面落後於別人,甚至有些家長不惜給年紀尚小的孩子吃一些網傳有效成分不明的「聰明藥」。

可實際上孩子的智力提升是有系統性的方法的,哈佛大學的研究早就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給家長們指出了一條明路:孩子的大腦發育只有一次,但是智商的提高卻並不只是一個方法。

智力的提高主要靠兩個層面

通俗所謂的智力其實是個不準確的概念,智力一方面包括記憶力,觀察力這些大腦基礎能力;也可以包括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推理歸納能力等複雜的思維能力。而想要提高孩子的智力,就要從這兩個方面分別下功夫。

孩子的大腦發育要抓好0-3歲

人腦雖然看上去是一個整體,但卻可以細分為大腦,小腦,間腦和腦幹,其中真正決定人的智力的則是大腦皮層的部分。科學家們曾經對愛因斯坦死後的大腦進行研究,結果表示愛因斯坦大腦皮層中的額葉部分要比一般人更加厚大,這就是為什麼他的理學思維強的原因;

而哈佛大學根據對7500名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的大腦掃描,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新生兒的大腦平均重量僅有320克,還不到成年人的1/4;但在三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就會成長到1250克,接近成年人大腦的90%,而孩子的大腦這樣快速發育只有0-3歲這一次。

因此,想要孩子的基礎智力優秀,就一定要抓好孩子的0-3歲的大腦發育黃金期。在這裡我向各位想對孩子的大腦發育進行培養的家長推薦這套《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這套書的內容主要包括孩子的視覺,觀察力,記憶力等基礎的智力因素開發,從孩子的左腦和右腦分別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進行促進,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大腦發育。

同同時始終考慮到該年齡段的孩子對於書本的不理解,因此的所有的智力促進都是以遊戲的形式來進行的,孩子可以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之下,在書籍上進行相關的智力開發遊戲,促進自身的大腦成長。

當然孩子在這一階段比較大腦發育家長也不能強求,因為孩子的大腦成長有40%~50%是取決於基因的,家長們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培養固然不可缺少,但結果究竟如何卻有可能是強求不來的。

思維方式的成長比大腦發育更重要

與跟大腦發育嚴重掛鈎的基礎智力不同,孩子思維方式的培養應該是在整個成長道路當中都應該做的事情。孩子在三歲,也就是大腦基本發育完成之後,大腦的結構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了,而在這一時間之後,對孩子進行思維方式的培養,則應當被家長們提上日程。

思維方式是決定人在進行思考時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一個孩子的先天大腦發育再優秀,如果想錯了方向,那麼也很難有什麼結果,從科學家們對於普通人腦的解剖結果來看,目前是在所有的人腦標本當中,最聰明的不是愛因斯坦或者是某位科學家,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農場主。

從他的大腦標發育情況來看,他的智力應該有普通人的170%倍以上,但根據對他親朋好友的走訪,大家只是認為他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並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跡,而這就是思維方式的匱乏所帶來的影響。而如果家長想培養好孩子的思維能力,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IQ益智遊戲大百科》

這套書籍的編撰者並不是無名之輩,而是日本的理學博士、著名數學家秋山仁,他是圖論的先驅者,也是《國際組合數學雜誌》的主編之一,是的的確確的學術權威

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在專業之外也對教育十分感興趣,常年與日本的公共電視網合作,通過教孩子們做一些可以通過家庭常備的物品進行數學實驗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而現在這位極其重視教育的秋山仁教授,將他所做過的智力啟蒙實驗編撰成冊,收錄進這5冊書中,讓讀者可以像日本的孩子一樣通過書本來學習這些思維方式。相信這5本書可以幫助有志於對孩子的思維習慣方式也就是軟智力,進行良好培養的家長對孩子進行充分的教育,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增強孩子大腦腦力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閱讀
    確實如此,曾經被認為在某個生命階段之後我們的大腦是恆定的,現在主流科學已經表明,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升級我們的大腦。 那麼,升級大腦的第一方法是什麼? 並不是我們常規認識中的閱讀,閱讀當然是非常好的開發腦力的方法。
  • 哈佛研究新生兒體重接近這個數字,暗示大腦發育越好,越聰明
    哈佛研究表明:新生兒體重跟新生兒大腦發育有直接關係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報告表明,新生兒的體重越是接近6.5斤這個數字,大腦發育越好,孩子越聰明,在入學智力測試中表現越好。
  • 哈佛大學新研究:寶寶出生時「幾斤幾兩」,意味著嬰兒智商的高低
    另外,體重也是孩子身體發育的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智商。所以,寶寶出生後,很多媽媽在知道寶寶性別之前,首先要知道寶寶的體重。寶寶的體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從寶寶出生的體重中,我們可以知道寶寶發育的狀況如何,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得知寶寶的智力水平。哈佛研究發現,嬰兒出生時「幾斤兩斤」,意味著嬰兒智商的高低!
  • 研究發現:大腦這個部位會影響智商,5個方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智力發展。而父母后天教育的結果,大部分作用在了孩子大腦的這個位置。孩子的智力發育與大腦這個部位有關美國貝薩斯達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對300名5-18歲的孩子進行了核磁共振與智商測試的實驗。
  • 麻省理工最新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案,並非是靠「閱讀」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能得到親戚朋友的認可,雖然這是家長的虛榮心,但也是很現實的事,畢竟,當父母的都比較喜歡聽這樣的話。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的智商都是靠先天遺傳的,後天的開發也非常重要。孩子的智商發育高低,有60%是靠後天開發的,想要孩子將來能更有出息,家長們不要局限於讀書!
  • 哈佛研究發現:寶寶剛出生的「頭圍」越接近這個數,暗示智商越高
    老人常說:「寶寶頭越大就越聰明,」在他們的認知裡,頭大的寶寶腦細胞是比正常孩子多,大腦能裝更多的知識,所以,相對來說比較聰明。根據哈佛學者對寶寶大腦發育的研究來看:寶寶的智商跟頭圍有著密切關係。頭圍大小決定智商高低?寶寶的頭圍增長是跟大腦發育和顱骨生長成正比的,嬰兒時期,雖然孩子的顱骨發育不完善,但大腦生長是領先於身體上各個部位,所以,寶寶的大腦出生時相對比較大。
  • 新生兒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哈佛研究:越接近這個數,寶寶智商越高
    哈佛大學曾經發起一項研究實驗,以「新生兒智商與體重之間的聯繫」作為話題,對5000名新生兒進行了長期調查。最終研究證明:體重接近7斤左右的新生兒,智商平均水平遠超同齡人,智力高孩子的斤數主要控制在6.5到7.2斤範圍之內。離這個範圍越遠,孩子的智力指數下滑得越厲害。為什麼7斤左右的孩子智商更高?
  • 哈佛研究:右腦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但接近80%的家長弄錯了
    說起大腦,它無疑是人體中最高效、最精細的結構之一,我們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動都離不開大腦的支配。雖然很多家長都關注著孩子的腦發育,但哈佛研究表明:接近80%的家長都在做無用功。這又是為何呢?
  • 反應快的孩子智商高?哈佛研究:非也非也,太機靈並非好事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提問:寶寶反應快,是不是就說明孩子聰明、智商高呢?@丟丟豬:那肯定是啊,都說反應快的孩子是機靈鬼,智商絕對低不了。@小劉默:寶寶反應快說明大腦發育好,相比反應慢的肯定更聰明。@流量貓:我覺得反應快並不一定孩子就智商高,單從這一方面來評定智商有些不靠譜。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並非在「初中」
    大多數家長認為,智商是天生的!孩子聰不聰明、是不是學習那塊料,早早就註定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智商的測定包含了記憶力、注意力、邏輯推理、言語理解、圖形理解、空間理解等等。 而這些測定的因素,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而提高的。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有這些表現,右腦更發達,成為學霸的機率更高
    研究表明,人使用左腦的時間幾乎是90%。因為,左腦主要負責分析判斷,是學術邏輯大腦;右腦主要掌握圖像、想像與創作,是典型的藝術類別。因為兩者所控制的區域不同,也意味著左右腦發育水平不同的人,在學習能力上也不同。哈佛大學隨機調查過1000多名學霸,發現他們的整體智力高於其他人,尤其是右腦的發育水平。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商低不了
    有一個科學實驗調查了1000多個孩子的作息時間規律,結果發現作息時間規律的孩子普遍要比作息時間不規律的孩子智商要高一些。而且倫敦大學對於睡眠和智商之間的關係也曾做過一個實驗,發現晚上超過10點還沒有睡眠的孩子,在智商檢測時往往分數會更低。這兩項實驗都說明了,孩子的睡眠質量和智商是有一定關係的。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一生有3次發腦發育高峰期,父母要抓住
    曾經哈佛大學研究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曾經研究發現:寶寶黃金大腦發育期內,父母要鍛鍊寶寶的一些技能,並正確引導和教育寶寶的心理和身體的成長,才能夠讓孩子的大腦受到更多的外界刺激,由此頭腦發育會高速運轉、思維能力更強,從而變得更聰明。
  • 哈佛大學研究: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點,他很有可能是個「天才」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哈佛大學教授曾經在一次課堂上講述了自己的育兒經驗:孩子智商高不高,我們從他小時候就能看出來,你以為不重要的細節,卻恰恰能暴露孩子是什麼樣的人。哈佛研究教授發現,如果你家裡有一個好奇寶寶,他總是喜歡向父母問各種各樣奇怪的問題,就像「十萬個為什麼」一樣,父母不應該限制自己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好奇和專注力。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這4件事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聰明、智商高又討人喜歡吧!但是,有多少家長真的在為孩子的大腦發育做努力呢?史丹福大學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讓孩子在學齡前早早識字、學數學、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真正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是6歲前腦細胞接受的一些環境刺激,而這些刺激多來自於這4件事。如果家長能長時間堅持,對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會有很大的幫助。
  • 寶寶大腦有三次「發育高峰期」,抓住一次,就容易贏在起跑線上
    而孩子的智商除了受到先天條件的影響之外,後天的大腦發育高峰期如果能夠抓住的話,也是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的。案例:小王和她的丈夫在學校裡都是高材生,畢業了之後也找到了一份很好很穩定的工作。在去年的時候孩子出生。小王也去學習了相關的育兒理念,緊緊地抓住了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也就是出生後的六到三歲的這個階段。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錯過了很可惜
    如何讓寶寶的大腦發育更好、更健全呢?了解孩子腦功能響應發展任務的需求孩子在早期的能力,並不是憑空發展出來的,孩子能力發展的根本基礎是大腦的發育,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大腦便開始了高速的發展。從寶寶剛出生的階段開始,一直到大約18個月時,寶寶的大腦每秒鐘有約700個新的神經聯結產生,而這種快速的發展變化,在成人階段是不存在的。
  • 麻省理工多年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對自己的孩子有著很高的期待,期待自己的孩子在未來取得巨大的成就。所以在爸爸媽媽的認知裡,只有多讀書才是最好的開發大腦的方式。但是讀書真的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嗎?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並非是靠閱讀
    針對此類問題,研究者表明,能夠影響寶寶早期智力發育的不是閱讀繪本,而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是遊戲可以激發孩子的大腦發育。最新研究表明:促進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不是閱讀。研究者後來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大部分父母陷入了錯誤的誤區:單純的閱讀對大腦發育的影響微乎其微,反而是一直被父母禁止的遊戲能起到更好地促進大腦發育的效果。遊戲可以激發寶寶大腦發育,也就是說外部刺激促進大腦發育。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要抓住
    在育兒方面,哈佛大學曾經就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過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共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如果家長能夠抓住孩子這3個變聰明的機會著重培養,那麼孩子在長大成人後,絕對也差不了。然而提到孩子變聰明的時間段,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會認為是孩子上高中的時期,然而這個時期對於孩子來講,早已經晚了,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基本上已經發育完善,如果這個時候再對孩子進行格只能夠能力的培養,只會變得更加困難、吃力,那麼孩子變聰明的3次機會,都處於哪個時間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