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這4件事

2020-12-03 小婷老師育兒觀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聰明、智商高又討人喜歡吧!

但是,有多少家長真的在為孩子的大腦發育做努力呢?

史丹福大學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讓孩子在學齡前早早識字、學數學、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真正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是6歲前腦細胞接受的一些環境刺激,而這些刺激多來自於這4件事。如果家長能長時間堅持,對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會有很大的幫助。

大腦神經網絡的形成

根據腦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孩子出生時大腦中就已經存在數以百億計的腦細胞了,但因為胎兒接受的環境刺激較少,所以新生兒的腦細胞之間聯繫(突觸數)較少。

而在0-2歲期間,孩子隨著出生接觸到外界環境,腦細胞得到刺激開始了突觸形成階段(突觸就是細胞之間相互連接的結構),形成大腦神經網絡。

而2歲後,大腦又會進入一個「突觸修剪」的階段,去掉不必要的神經細胞,讓孩子的大腦能更高效的完成任務。

而為什麼是突觸修剪是從2歲左右開始呢?因為2歲之後孩子會跑、會跳、會說話了,孩子接觸外界刺激的機會增多,大腦就可以分辨出哪些功能是孩子不使用的、哪些有更快的連接方式,從而將這些「沒用」的突觸修剪掉

所以,只有孩子接觸足夠多的環境刺激,大腦的突觸修剪工作才能更準確,大腦發育的也就更好!

一、運動

哈佛大學臨床醫學副教授約翰·瑞迪在《運動改造大腦》中提到過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出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這種物質能直接增強腦細胞活力,促進神經系統的生長和發育。

腦神經學家也發現,從小運動量足夠的孩子,大腦認知能力更好,協調動作、處理信息和反應決策的腦區發育的也更好。

所以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孩子鍛鍊身體,更能幫孩子鍛鍊智力

二、閱讀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英國《衛報》曾經刊登了一項研究,一個機構對17000名社會經濟背景相同的孩子進行了長達10年之久的跟蹤調查,研究人員發現,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在認知測試時成績普遍更高。

最終研究結果證明,閱讀對孩子智力發展的影響力是高等教育的4倍。

6歲前孩子可以多看一些童話故事類的文學作品,從書中感受生活的美好,獲得一些啟迪,同時也能培養想像力。比如這套《歪歪兔成長童話》

一共10冊,書中通過有趣的故事幫助孩子樹立獨立品格,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三、遊戲

這裡提到的遊戲並非是電腦遊戲、手機遊戲等電子遊戲,而是紙面遊戲、玩具遊戲和親子遊戲等需要動手、動腦或者互動的遊戲。

適當的遊戲,可以幫孩子鍛鍊反應能力、判斷能力等大腦能力,同時,遊戲中有輸有贏、有困難的模式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心態,鍛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4-8歲的孩子,可以玩一些益智類的思維遊戲,像這套《兒童全腦思維訓練》就不錯。

這套書共4冊,分為酷玩篇、奇趣篇、創想篇和歡樂篇,將歷史、天文、數學、自然等多種知識融入到320個益智遊戲中,既有趣又充分鍛鍊了孩子的大腦。

四、唱歌

美國南加州大學腦與創造力研究所曾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孩子學習音樂的經歷可以促進大腦發育,特別是在學習語言和閱讀技能方面。

而最簡單的音樂學習,其實就是唱歌,從孩子牙牙學語時家長就可以每天給孩子唱一些簡單的兒歌,通過這種具有音樂性和語言性的活動給孩子帶來聽覺刺激,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

蒙特梭利是義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氏教育的創始人,這套書就是以蒙氏教育理論為基礎,用大量相關的益智遊戲作為輔助,培養孩子在數學、語言、智力、感覺、社會生活、藝術、左腦、右腦方面的能力。

這套書一共8冊,通過遊戲的啟發,激發出孩子對數學、語言、藝術等方面的興趣,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自律性。並利用益智遊戲鍛鍊孩子的各種能力。

這套早教書適合0-6歲的孩子,書中的遊戲難度適中,而且主題明確。比如這個「分圓」的主題就是圖形,鍛鍊的是孩子對圓的理解和對數的組合的理解。

遊戲旁邊還會有難易程度的標識,和可以提示孩子的「蒙氏指導」。

遊戲還會有拓展部分,家長可以按照引導用其他方式或材料引導孩子自製新的遊戲方法,觸類旁通。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促進大腦發育
    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做好三件事,娃更聰明!
    雖然挺貴的,但是暢暢媽媽說:「為了讓孩子聰明,再多錢也是值得的。孩子大腦發育高峰期,也就是這短暫的一兩年,千萬不能錯過。」孩子一生僅有的大腦發育關鍵期,家長要抓住,別讓娃贏在起跑線了每一個媽媽,都希望寶寶健康聰明。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剛出生的小寶寶,大腦只有成年人的四分之一左右。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父母別忽略這8件事
    聰明的孩子讓人喜愛,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娃有個聰明的大腦。雖然智商是天生的,但後天的培養也不容忽視,0-12歲這個大腦發育期,父母一定要把握好。 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丹尼爾 西格爾(Daniel J.
  • 研究發現:大腦這個部位會影響智商,5個方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這項研究與高智商兒童的共同特點為目的,結果發現高智商兒童的大腦皮層雖然在6歲前要比普通兒童薄;但是在此之後,大腦皮層迅速增厚,在12歲左右達到頂峰。其中,大腦皮層越厚,孩子的複雜思維能力越好。簡單來說,父母的教育和後天環境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那麼,如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呢?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8件事有助於兒童大腦發育,父母要把握好
    Siegel),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專長在家庭互動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療,他對兒童大腦的運作模式做出總結,給出8個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建議。這8件事,父母可別忽略。為了讓孩子的左右腦協調工作,家長不妨在孩子哭鬧時給他們一個擁抱,讓他的情緒穩定下來,再跟他討論如何解決問題。第二件事:引導孩子複述複述這個行為,可以讓孩子運作自己的左腦,逐漸清晰地回憶發生的事情。
  • 孩子想要有「超強大腦」,家長要抓住3-6歲,這是全腦發育關鍵期
    魯迅小時候表現出來的聰明伶俐,和他的大腦發育有著很大的關係,而他長大後的成就也是因為他用勤奮維持著自己的「超強大腦」。在全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對知識接受能力最好的時期,要讓孩子擁有「超強大腦」,就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並著重培養,切不可錯過了3-6歲這段關鍵期。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只發育一次,但智商的提高卻不是
    可實際上孩子的智力提升是有系統性的方法的,哈佛大學的研究早就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給家長們指出了一條明路:孩子的大腦發育只有一次,但是智商的提高卻並不只是一個方法。科學家們曾經對愛因斯坦死後的大腦進行研究,結果表示愛因斯坦大腦皮層中的額葉部分要比一般人更加厚大,這就是為什麼他的理學思維強的原因;而哈佛大學根據對7500名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的大腦掃描,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新生兒的大腦平均重量僅有320克,還不到成年人的1/4;但在三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就會成長到1250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並非是靠閱讀
    針對此類問題,研究者表明,能夠影響寶寶早期智力發育的不是閱讀繪本,而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是遊戲可以激發孩子的大腦發育。最新研究表明:促進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不是閱讀。研究者後來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大部分父母陷入了錯誤的誤區:單純的閱讀對大腦發育的影響微乎其微,反而是一直被父母禁止的遊戲能起到更好地促進大腦發育的效果。遊戲可以激發寶寶大腦發育,也就是說外部刺激促進大腦發育。
  • 哈佛研究:0-3歲是大腦發育高峰期!6個方法促進寶寶智力發育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哈佛兒童行為學家理察教授團隊經過20年的研究發現,大腦在0-3歲會經歷發育的高峰期,這段時間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智力水平。寶寶出生時大腦重量只有成人的25%,在3年發育到成人的85%。
  • 1-6歲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常做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父母都希望孩子更聰明,但開發孩子大腦的方法太少了,曾被譽為智力130的愛因斯坦,在死後大腦被人們研究發現,愛因斯坦的右腦特別發達,也正因為愛因斯坦右腦發達,所以愛因斯坦的想像力、創造力、智力都高於常人。
  • 美國研究表明,房間雜亂程度與孩子大腦發育有關,爸媽注意兩件事
    研究表明,6月齡~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重要階段,在這段時間內,孩子的的大腦發育將完成80%~90%,而且此時寶寶的大腦活躍度是成人的2倍。編輯:邱寫寫不少寶媽都發現,在2~3歲這個階段,小傢伙們幾乎成了「萬人煩」,總是把房間弄得亂糟糟,讓爸媽們陷入焦灼。
  • 麻省理工最新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案,並非是靠「閱讀」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能得到親戚朋友的認可,雖然這是家長的虛榮心,但也是很現實的事,畢竟,當父母的都比較喜歡聽這樣的話。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的智商都是靠先天遺傳的,後天的開發也非常重要。孩子的智商發育高低,有60%是靠後天開發的,想要孩子將來能更有出息,家長們不要局限於讀書!
  • 孩子5歲前堅持做這「三件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智商也會更高
    不過這些天讓李女士感到驚喜的是,寶寶對一件事的記憶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因為只要李女士說了什麼樣的話,寶寶就會立刻記住李女士的話,甚至還能重複李女士說過的話,儼然就是一個小複讀機。那麼李女士的寶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按照李女士的說法是:後天的環境大於先天的基因,如果說家長懂得在孩子5歲前堅持做這"三件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智商也會更高。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未來上學後能成為一名學霸,通常我們會認為讀書多的孩子大腦會更聰明,所以,很多家長從小就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希望通過這樣的方法開發大腦。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做好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由於他在被人發現的時候已經7歲,身上沒有任何完全喪失了同齡孩子的特徵,就像是一頭狼一樣的爬著,更加不會與人交流,在專業護理人員的護理之下,他用了長達3年的時間才學會走路,在他17歲那年才只會30個單詞,智商也只有4歲孩子的水平。
  • 孩子智力的遺傳,X染色體說了算?想要生個聰明娃,做好這三件事
    2014~2015年相關研究發現,隨著年齡逐漸增加,在營養充足的條件下,孩子智力發育受遺傳影響達到80%~86%。編輯:邱寫寫寶爸和寶媽們最喜歡爭論的話題,就是娃到底像誰,尤其是外貌方面,總是爭不出一個高下來,誰瞅孩子都覺得長得最像自己。跟外貌比起來,智力方面就顯得有些雲山霧繞了,咋判斷孩子智商「隨誰」呢?
  • 腦科學家:最能鍛鍊孩子大腦的「一件事」,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文|凝媽我們都想要一個聰明的寶寶,會想辦法促進大腦發育,給孩子吃健腦的食物,讓孩子多讀書,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讓孩子多運動,但是卻忽視了一件重要的事。直到看到腦科學家的研究,才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洪蘭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她曾說:在神經學上,智慧的定義一是取決於神經連接的密度,這是基因決定的,另一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則是後天經驗決定的;父母無法控制基因,但後天的部分卻可以著力,而遊戲就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最好的方法。
  • 日本腦力開發研究:4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方法,家長請收藏好
    根據研究發現,6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將成年人的智力看作是100%,那麼3歲前的孩子智力發育50%,4-6歲發育達到成人的80%,由此可見,6歲前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是很有必要的。鍛鍊大腦潛能的4個方法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歸納出了4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讓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大腦,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還能提升專注力和創造力!
  • 日本腦力研究:8個開發大腦的辦法,有效開發兒童智力
    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經過多年研究,總結出了8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讓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開發寶寶的大腦,還可以藉此提升寶寶的各項能力,讓孩子擁有聰明的大腦!
  • 多巴胺刺激大腦發育 家長這麼做 寶寶更聰明!
    來源:新浪財經寶寶的大腦成長,從醫學上來講,可以分為3個關鍵期。第一個是從媽媽懷孕到嬰兒出生前,這是寶寶大腦生長的第一個關鍵階段;第二個是寶寶出生後到3歲前,這是大腦進行質量增長的階段,將會完成寶寶85%左右的大腦發育;第三個階段則是3~6歲之間,這是寶寶大腦發育的最後一個關鍵期,將完成剩下15%左右的腦部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