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大腦發育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父母為了讓寶寶擁有一個最強大腦,有的父母在胎教時就已經下了苦工。當寶寶出生後幾個月,父母會把閱讀繪本、早教機、早教拼圖、早教圖畫當作早教工具。
有些家長慢慢發現,都在看繪本,為什麼自己的寶貝看起來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聰明?
針對此類問題,研究者表明,能夠影響寶寶早期智力發育的不是閱讀繪本,而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是遊戲可以激發孩子的大腦發育。
最新研究表明:促進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不是閱讀。
閱讀也是會刺激大腦發育的,但是最佳方式是遊戲,閱讀已經被大家認同的觀點,其實是一種「偽科學」。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實就是靠這樣反覆證實,反覆推翻的過程。
在2014年,德國和比利時的科學家在掃描了152個大腦發育良好的寶寶大腦後發現,所有寶寶大腦的背外側前額葉子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和額葉眼動區(frontal eye fields)的灰質體積更大。
最重要的是,這兩個核心區域正處在前額皮質,也就是大腦執行能力中心。就是說,因為寶寶都有這些共同習慣,才會導致這兩個區域的「超前發育」。
比較有趣的是,這兩個部分的灰質體積和寶寶每周玩遊戲的時間成正比。
在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研究者對152個寶寶走訪調查後發現,和傳統思想背道而馳,習慣玩玩具和遊戲的寶寶大腦發育得更好。
研究者後來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大部分父母陷入了錯誤的誤區:單純的閱讀對大腦發育的影響微乎其微,反而是一直被父母禁止的遊戲能起到更好地促進大腦發育的效果。
遊戲可以激發寶寶大腦發育,也就是說外部刺激促進大腦發育。
家長需要了解的是,大腦功能的基礎是信號傳遞,對於寶寶的大腦來說也是如此,首先要知道信號傳遞的過程,才會知道促進大腦發育的方法。
人是通過身體的感官獲取外界的信號,將這種模擬信號在感官初轉變為電信號,電信號傳遞到大腦後,會通過腦間結構突觸,把信號送到大腦的處理機關。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腦間結構是突觸。大腦的突觸越多,信號的傳遞效率會越高,自然大腦會發育得越來越好。那麼這種突觸的形成,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的越多,寶寶的大腦突觸就越多,大腦的發育也會越來越好。
最終閱讀和遊戲哪種更適合寶寶的大腦發育?
答案很明了,是遊戲。
原因是寶寶大腦發育不足,閱讀對大腦刺激的發育不如玩具和遊戲帶來的刺激大腦發育的更強烈,結果不是最佳方式。
遊戲可以幫助寶寶的大腦發育,但並不是說所有遊戲都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在25年前 ,一次名為「玩具影響大腦」的實驗中,心理學家Benloucif, S.指出,父母在為寶寶選擇玩具和遊戲的時候需要作出選擇,只有滿足一定要求的玩具才能更好地幫助大腦發育。
心理學家Benloucif, S.提出的幾點遊戲選擇要求父母在選擇之前耐心看一看。
1、顏色豐富:色彩同樣是一種外界的刺激信號。細心的父母應該會注意到,所購買的繪本或者玩具大多都具有豐富的顏色,這其實是為了讓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不斷地受到顏色的刺激,從而幫助大腦發育的進程。
2、動手能力的訓練:除了眼睛,寶寶的雙手也不能忽略。手上包含了大量的神經,這些神經都是信號採集和轉換的關鍵。父母在為孩子選擇遊戲和玩具時一定要選擇那些動手能力強的玩具,這樣寶寶的雙手也會得到鍛鍊。
3、能夠重複玩耍的玩具:心理學上著名的「桑代克實驗」就指出,如果想要讓大腦獲得新的進步,首先需要不斷重複舊的已經學習的知識。在不斷加工的過程中,幫助大腦進一步發育。
家長在早教期間教育孩子時,不能再單純地只使用閱讀的方式教育孩子,應該擴展孩子的視野,應該以遊戲為主激發孩子的大腦發育,比如拼圖、早教機、彩色圖畫等都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為各位家長們推薦一本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繪本《益智遊戲全腦開發》,本套書籍一個分為4冊,是從歐洲引進的認知繪本!
《益智遊戲全腦開發》是根據「蒙特梭利專注力」教育理念編寫而設計的,通過找一找、貼一貼、小畫面、大發現來訓練孩子的超強專注力。
這套繪本內容豐富,遊戲形式多種多樣,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困難,可以全面地提高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激發大腦中的潛能。
《益智遊戲全腦開發》擁有6大認知主體,38幅絢麗的場景,1000多個視覺搜索細節,多角度鍛鍊孩子的能力,最後還有著300餘張互動獎勵貼紙。
每天跟孩子玩十分鐘就能有效提升注意力,家長們想讓孩子未來成為學霸,與其你一味地去說教,不如付出點行動,點擊下方,利用工具來訓練孩子的大腦。
孩子在遊戲中能夠循序漸進的提升智商,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雖然書中的遊戲在我們眼中有些許的優質,但孩子卻喜歡得不得了,每次都會玩得開心不已,我們為孩子選擇的書籍,孩子喜歡才是最好的,作為父母就要選擇這類的遊戲給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