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協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2021-01-15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隨著科學育兒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已經達成一致:要想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線上,家長就一定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通過早教助力養出聰明寶寶。

在這種「早教風潮」下,閱讀繪本也甚至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早教材料。可不知道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發現,明明都是在看繪本,為啥自家的寶寶看起來並沒有「更聰明」?

美國兒科協會指出,現在的父母大多都陷入了閱讀的「價值陷阱」,促進孩子早期智力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閱讀,恰恰是被大多數父母禁止的行為——遊戲。

最新研究:遊戲能調動更多大腦器官,更有助於寶寶早期智力發育

「閱讀能幫助大腦發育」

這幾乎是大多數父母的共識,但很少有父母意識到,這種廣為流傳的「定論」其實是一種「偽科學」。父母首先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大腦發育,特別是寶寶早期大腦發育的目的,其實是神經聯結。

美國兒科協會將神經聯結的關鍵期——寶寶的0~3歲,稱為「大腦發育的關鍵一千天。」

在大腦神經聯結的過程中,大腦各部分的專門化功能會逐漸形成。這個過程就是常說的智力開發的過程。換句話來說,大腦神經聯結越多越順暢,大腦各部分功能調用越多越頻繁,寶寶的智力開發程度越好。

相比之下,不管是視頻遊戲還是動手遊戲,調用的大腦器官要遠遠多於「死氣沉沉」的閱讀,對大腦的開發程度自然也會更高。

2014年,來自比利時和德國的科學家在對152名寶寶的大腦進行長期的觀察後發現,一些明顯「聰明」的寶寶,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和額葉眼動區(frontal eye fields)的灰質體積更大。

而後續的研究更是證實,這些「聰明寶寶」都有一些共同特點,那就是愛玩玩具和遊戲。換句話來說,遊戲玩得越多的孩子,推理能力、記憶力、決策能力會更好。

遊戲促進大腦發育的過程,準確地說是外部刺激促進大腦發育的過程

「外部刺激能促進大腦發育?」

看到這種說法,一些父母可能會不理解,為什麼外部刺激在孩子大腦發育中能起到這麼重要的作用。這其實就需要從大腦的工作原理上來解釋了。

神經生理學認為,人大腦功能實現的重要前提就是信號的傳遞。人通過身體的感官,將感受到的模擬信號轉變為電信號,並通過腦間結構——突觸,傳遞到大腦的控制系統中。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突觸。也就是說,大腦突觸越多,信號傳遞效率會越高,自然大腦發育也會越好。其中神經聯結的本質上也是神經元突觸的聯結。

而突觸形成的關鍵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越多,大腦突觸也就會越多,大腦發育也會越好。

現在回到最初的問題:遊戲和閱讀到底誰更有助於大腦發育?

當然是遊戲。

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獲取的外界刺激要比單純的閱讀更加多元。神經聯結,大腦器官的調用也會更多,大腦獲得的開發效果自然也會更好。

在遊戲幫助「開發」大腦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甄別選擇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玩具都能起到「開發」大腦的作用,研究人員指出,只有滿足一定要求的玩具,才能起到促進大腦開發的效果。

1)刺激來源多元

這一點要求玩具對寶寶造成的「刺激」應該是多元的。除了眼睛,同樣也應該對孩子的雙手進行鍛鍊。這種玩具會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獲得更加廣泛的刺激,從而調動不同的大腦器官,促進智力潛能的開發。

2)能夠重複使用

心理學家桑代克的學習實驗指出,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大腦獲得新開發,前提一定是在就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為父母也同樣提了一個醒:在為孩子選擇遊戲時應該儘量選擇那些能夠重複使用的遊戲,這樣會使大腦獲得更進一步的深化。

3)自由度,創造力更高

父母不妨給孩子更多自由玩耍的空間,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遊戲的內容。這樣會使孩子的大腦獲得更深層次的開發。

那到底什麼類型的遊戲能同時符合上述三點要求呢?答案就是拼圖和積木。在這裡推薦一套拼圖卡,專門針對0~3歲的寶寶的大腦發育。

這套拼圖卡一共有128片,對孩子的動手能力、邏輯能力、決策能力都有很強的鍛鍊作用。同時,拼圖所具備的重複使用的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寶寶鞏固學到的舊知識,並為將來學習新知識,大腦發育奠定基礎。

全套拼圖卡分為四個主題:小動物、生活用品、水果蔬菜、交通工具。每張卡片還採用了中英雙語教學,孩子在鍛鍊雙手的同時,還能起到基礎教學的作用,一舉多得。

衷心祝福天下所有的寶媽都能養出健康聰明的寶寶。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美國兒科專家:開發孩子早期智力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閱讀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早教的重要性,開始選擇在合適的時期,尋找各種方法開發孩子的智力。在這種風向的誘導下,很多家長選擇了繪本教育,因為孩子的年紀比較小,所以大部分家長選擇親子閱讀。但是事實上因為孩子的年紀過小,閱讀對孩子的智力提高沒有起到太大作用,孩子看起來並沒有聰明到哪裡去。繪本教育不適合3歲以下的兒童。
  • 美國兒科協會研究:孩子4個月非常關鍵,訓練好能收穫高智商孩子
    美國兒科協會研究:孩子4個月非常關鍵,訓練好能收穫高智商孩子導語當新出生的小寶寶長大100天左右的時候,父母們都會給寶寶拍上一些百日照。當然,之所以會選擇寶寶白天的時候拍照,主要原因除了寶寶長大一點以外。還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些最基本的行為和動作,而且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小技能。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並非是靠閱讀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大腦發育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父母為了讓寶寶擁有一個最強大腦,有的父母在胎教時就已經下了苦工。當寶寶出生後幾個月,父母會把閱讀繪本、早教機、早教拼圖、早教圖畫當作早教工具。有些家長慢慢發現,都在看繪本,為什麼自己的寶貝看起來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聰明?
  • 研究發現:大腦這個部位會影響智商,5個方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智力發展。而父母后天教育的結果,大部分作用在了孩子大腦的這個位置。孩子的智力發育與大腦這個部位有關美國貝薩斯達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對300名5-18歲的孩子進行了核磁共振與智商測試的實驗。
  • 麻省理工最新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案,並非是靠「閱讀」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能得到親戚朋友的認可,雖然這是家長的虛榮心,但也是很現實的事,畢竟,當父母的都比較喜歡聽這樣的話。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的智商都是靠先天遺傳的,後天的開發也非常重要。孩子的智商發育高低,有60%是靠後天開發的,想要孩子將來能更有出息,家長們不要局限於讀書!
  • 哈佛研究:0-3歲是大腦發育高峰期!6個方法促進寶寶智力發育
    哈佛兒童行為學家理察教授團隊經過20年的研究發現,大腦在0-3歲會經歷發育的高峰期,這段時間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智力水平。寶寶出生時大腦重量只有成人的25%,在3年發育到成人的85%。
  • 麻省理工多年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對自己的孩子有著很高的期待,期待自己的孩子在未來取得巨大的成就。所以在爸爸媽媽的認知裡,只有多讀書才是最好的開發大腦的方式。但是讀書真的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嗎?
  • 提高孩子智力水平:促進大腦發育的這些方法,用得越早越好
    要想提高孩子智力水平,培養出一個聰明寶寶,這些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提高寶寶認知能力的方法,用得越早越好。1、嘗試讓寶寶多趴著曾經有研究人員對350個健康寶寶進行睡姿研究,發現趴著睡的寶寶,在智力發育方面比躺著睡的寶寶要快,但是很多大人認為,嬰幼兒俯臥趴睡會有窒息的危險。
  • 父母經常撫摸寶寶這4個部位,既促進大腦發育,又利於身體健康
    實際上,新手父母沒有必要這麼擔憂,兒科醫生還建議父母多撫摸寶寶這四個地方,不僅不會沒有事,還有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哦!所以,經常按摩寶寶的背部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排毒祛溼,還有益於脊椎的發育。此外,經常輕柔的撫摸或者拍打寶寶的背部可以讓他產生一種安心的感覺,更容易和父母建立起親密的依賴關係。
  • 孩子這三種行為,看起來「討人嫌」,卻可能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
    父母都知道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但當熊孩子是「惡魔」時,火是壓不住的。我真的可以套用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控制不住對寶寶的憤怒」。孩子真的是上天派來折磨你的嗎?你生來就是「討厭」的嗎?事實並非如此。孩子的這三種行為看似「討厭」,實則是大腦發育的良好表現!
  • 兒科專家石效平提醒:這些食物不能給孩子吃,否則影響孩子IQ發育
    ,無度亂吃及營養不均衡都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隨著寶寶的發育增快,他的活動量也增加,於是對體力和腦力的消耗也就大大增加,導致孩子飲食無度,往往造成消化功能紊亂,會加重胃、腸、肝、脾、胰等消化器官和大腦控制消化吸收的胃腸神經及食慾中樞的負擔,如果大腦內負責消化吸收的神經經常處於興奮狀態,會使大腦皮質的語言、記憶、思維等中樞神經智能活動處於抑制狀態。
  •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大多數父母還對孩子給予厚望,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選擇的方法不同,孩子的能力會大有不同。可能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隨著年齡增長,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差距會越來越大。
  • 美國兒科研究:5歲前孩子長期接觸電子屏幕,會影響大腦這些功能
    ,並將研究結果發布在了美國兒科醫學會雜誌上。 孩子在看電視時,注意力其實是渙散的。 孩子常看的動畫片每秒其實有24個畫面在切換,對於孩子來說大腦來不及處理和思考其中的信息,只能被動接受。長此以往,會延緩孩子的大腦發育,且結果是不可逆的。
  • 寶寶身上有幾個「智慧開關」,家長沒事多摸摸,娃大腦發育快又好
    美國兒科協會註冊stega博士說:「孩子們需要更多地觸摸身體的某些部位,通過觸摸刺激他們神經和感官的發育,從而促進其智力發育。」除此之外,父母每天在睡前對揉按寶寶腳趾5分鐘左右,特別是大腳趾和小趾的外側,用手抓住雙腳的大腳趾或者小腳趾進行揉搓運動,有助於能夠給其對應的大腦神經系統帶來刺激,這樣有助於促進大腦的發育,增強記憶力,將來智力水平高人一等。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父母別忽略這8件事
    聰明的孩子讓人喜愛,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娃有個聰明的大腦。雖然智商是天生的,但後天的培養也不容忽視,0-12歲這個大腦發育期,父母一定要把握好。 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丹尼爾 西格爾(Daniel J.
  • 父母這個不經意的小動作,能刺激寶寶大腦發育?不妨多試試看
    科學實驗證實:撫觸能增進孩子大腦發育,讓寶寶睡得更香甜。3、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研究表明:親密的肌膚接觸不僅對寶寶緩解情緒有一定作用,還能使其睡的香甜,增強食慾。當然,並不是亂通一氣,胡亂觸碰,而是需要講究身體部位和方式方法,才能效果顯著哦。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這4件事
    史丹福大學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讓孩子在學齡前早早識字、學數學、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真正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是6歲前腦細胞接受的一些環境刺激,而這些刺激多來自於這4件事。如果家長能長時間堅持,對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會有很大的幫助。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的3個反應,暗示了大腦發育快,將來更聰明
    怕孩子睡著了動來動去掉下床、怕他把被子踢了會著涼……孩子睡覺時的表現,反映了他的大腦發育?除了擔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問題之外,父母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就是自家孩子聰不聰明?智商怎麼樣?情商怎麼樣?同樣的,我國犯罪心理學教授,因獨特的育兒觀深受廣大父母歡迎的李玫瑾教授也曾提出過:從孩子睡覺時的3個反應,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大腦發育,家長要注意了。那麼寶寶大腦發育好,睡覺時會有哪3個方面的表現呢?
  • 孩子身上這4個「臭毛病」,暗示大腦發育快,建議父母不要瞎管教
    但其實孩子這種「臭毛病」,往往是大腦發育快的表現,所以父母這時候可不要管得太緊,應該換位思考一下並進行引導培養,才能夠讓孩子更加優秀。成就斐然的愛因斯坦,在小的時候同樣也有許多的小毛病;愛迪生甚至都被老師退學,而理由是腦袋有病。
  • 閱讀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科學閱讀重塑孩子大腦,提升智力
    英國有句諺語,叫做「閱讀對於智慧,就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短短一句話說明了閱讀對於開發鍛鍊頭腦的重要性,狄德羅也曾說過,「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從古至今,閱讀一直被看之為重要獲取知識增長和智慧的來源。在教育孩子中,讓孩子愛好閱讀、學會閱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因為閱讀會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提升智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