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布羅卡氏區」給你答案

2021-01-09 兒童注意力訓練

從兒童讀物到課外閱讀一些有遠見的父母從小就重視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想要通過閱讀的方式來開發孩子大腦智力發育

部分家長甚至認為閱讀才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其實不然!

這是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開展的一項研究。

他們以波士頓地區三十多名4到6歲的兒童為測試對象,利用大腦掃描儀搜集了這些孩子聽音頻故事時大腦活動產生的核磁共振圖像;與此同時,還對孩子每天與家長的互動交流進行了錄音,並加以分析。

具體一點來說,是我們大腦有一個跟語言發育有關的區域,叫做布羅卡氏區(Broca's area)。它主要負責語言訊息的處理和話語的產生。

1996年,美國科學家在《自然》科學雜誌上發現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利用核磁掃描技術對大腦進行研究,證實了布羅卡氏區的存在。

並且發現布羅卡氏區在幼兒時期(1到3周歲)開始發育,10歲左右發育基本成熟。也就是說「布羅卡氏區」在人的幼年時期非常靈敏,人的母語就貯存在該區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該區域的靈敏性呈下降趨勢。

在嬰兒時期,刺激布羅卡氏區能夠使孩子有效地辨識語音、模仿語言、在短時間內掌握說話技能。因此,這個區域對兒童語言智能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孩子與父母聊天的頻率越高,布羅卡氏區就越發活躍,從而孩子在語言、語法和理解能力測試中的得分也越高。而這跟家庭貧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卻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事實證明,在父母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聲音會不斷頻繁的刺激布羅卡氏區,孩子就能有效地辨別和模仿父母的語言模式,從而促進腦部更好的發育,語言系統也會更完善。

那麼怎麼做才能刺激布羅卡氏區,激發孩子的語言功能?重複刺激腦科學專家發現,重複的句子,會讓孩子布羅卡區域的反應,比第一次聽到時更強烈(Dehaene-Lambert,et.al,2006)。

【訓練】

複述短句子家長可以先用短句子來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同時可以鍛鍊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仔細聽,聽完之後馬上複述聽過的句子:

如:(1)今天早上有隻燕子飛到了屋簷下,它的尾巴很長,就像一把大剪刀。

(2)為什麼東東比曉晨個子高卻還打不過他?是因為曉晨練過跆拳道!

(3)昨天小東打翻了隔壁大爺家的花盆,今天一大早就匆匆忙忙出門上學去了,他很怕被大爺責罵,更怕被媽媽知道了要吃「竹筍炒肉」。

一開始孩子複述得不準確、不清楚,而且聲音也不洪亮,這些都沒有關係。孩子如果複述錯了,大人不要奚落和責備,應儘可能地鼓勵他,讓他再來一遍。複述短句子,建議每隔兩三日訓練一次。

用正確發音引導孩子模仿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學習語言的基礎是模仿。當孩子不想說話,不願意溝通交流時,就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多跟孩子說話,讓他們熟悉語言,才能讓孩子對語言保持高度的敏感,這是鍛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最初級的步驟。

提升語言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家長要善於針對自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抓住他的興趣,選擇適當時機,捕捉技巧方法進行語言訓練。

但要遵循一項原則:寓教於樂。只有這樣,才可以讓他在輕鬆自由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提高語言能力,做到日積月累,潤物無聲!

想要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進行針對性鍛鍊,才能實現能力的大提升。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你是否存在其他困惑,也可以在文章下方或私信留言,專家老師會第一時間為大家解疑答惑!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小鹿給你講講『布羅卡氏區』那點事兒!
    1996年,美國科學家在《自然》科學雜誌上發現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利用核磁掃描技術對大腦進行研究,證實了布羅卡氏區的存在,並且發現布羅卡氏區在幼兒時期(1到3周歲)開始發育,10歲左右發育基本成熟。也就是說「布羅卡氏區」在人的幼年時期非常靈敏,人的母語就貯存在該區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該區域的靈敏性呈下降趨勢。
  • 寶寶大舌頭、口齒不清,可能是大腦這個區域受到損傷
    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構音障礙,人類的語言功能絕對離不開大腦。人類大腦中有一塊區域是專門負責語言功能的「語言中樞」,這塊語言中樞負責控制人類進行思維和和意識等高級活動,並進行語言的表達。運動性語言中樞,也叫「布羅卡氏區」,這個區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產生協調的發音程序提供語言的語法基礎言語的動機和願望可以看出來,布羅卡氏區不僅負責發音器官的工作與配合
  • 麻省理工多年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展的最佳方式不是依靠閱讀,而是更多地來自親子遊戲!  長期以來,我們都存在誤解,總是認為閱讀可以提高兒童的詞彙量,培養良好的習慣。但是,這對於年齡還很小的孩子來說,這種方式並不適合,如果一味地逼他們閱讀,只會達到不好的效果。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推翻了這一傳統觀念,研究結果證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遊戲對孩子大腦的良好發展至關重要。
  • 當你思考時,腦子裡說話的那個人是誰?現在終於有答案了
    而腦子裡的聲音必然和大腦控制語言、行為以及學習和反應的板塊有關,於是,有科學家聯想到了大腦「布羅卡氏區」這個板塊。布羅卡氏區有成為布羅卡氏中樞,也就是運動型言語的總數,這個板塊的發現不僅讓人相信神經系統內的技能都其各自較為特殊的定位
  • 揭開英語難說之謎:中國人大腦語言區與老外不同
    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我們之所以沒有學成英語,是因為我們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學習它。那麼,為什麼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就不能學好英語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始終沒有揭開。     近日,教育部設在解放軍306醫院的認知科學與學習重點實驗腦功能成像中心與香港大學合作的一項最新科研成果最終揭開謎底。
  • 麻省理工最新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案,並非是靠「閱讀」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的智商都是靠先天遺傳的,後天的開發也非常重要。孩子的智商發育高低,有60%是靠後天開發的,想要孩子將來能更有出息,家長們不要局限於讀書!麻省理工最新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案,並非是靠「閱讀」。
  • 當默讀的時候,大腦中出現的聲音是誰的?和這個結構有很大關係!
    這可能和我們的大腦中的語音迴路以及布羅卡氏區有關。1974年,Baddeley和Hitch提出工作記憶由三部分組成,即語音迴路、視覺空間和中央執行。音迴路是工作記憶三大成分之一 ,主要負責語音的存儲與加工。它由兩個次級組成部分構成,分別為語音存儲裝置和發音複述裝置。
  • 兒童期抑鬱可能會影響青春期的大腦發育
    2016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針對青少年的長達11年的追蹤調查顯示:兒童時期的抑鬱症會導致青春期大腦中灰質的發育受阻。"這一結果表明兒童時期的抑鬱症狀對大腦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影響",該文章的第一作者,來自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心理系醫生Joan L. Luby說道:"基於以上結果,我們不能再對兒童的抑鬱症狀熟視無睹或不加幹預了"。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AMA Psychiatry》雜誌上。
  • 哈佛研究:右腦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但接近80%的家長弄錯了
    對於科學家而言,兒童的世界既熟悉又陌生,在他們幼小的生命體中,既與大人之間有著緊密的連接,卻又與他們如此不同,但很多父母都想知道寶寶的大腦是如何發育的,因為這意味著寶寶的高智商指日可待。
  • 歷史|「科學」與「偽科學」之間——從顱相學到大腦分區
    比如,耳朵上方的顱骨突出代表有「破壞欲」,後腦勺的顱骨發育得好代表「善於交際」,額頭寬廣代表有「想像力」。當時有很多人相信加爾的理論,選擇配偶的時候還要照著顱相學畫冊觀察一番,以免遇人不淑。加爾沒事兒就跑到監獄、育嬰堂和精神病院,接觸各類特異人士,認真地觀察、測量、觸摸他們的頭部,並留下數字記錄。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並非是靠閱讀
    針對此類問題,研究者表明,能夠影響寶寶早期智力發育的不是閱讀繪本,而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是遊戲可以激發孩子的大腦發育。最新研究表明:促進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不是閱讀。閱讀也是會刺激大腦發育的,但是最佳方式是遊戲,閱讀已經被大家認同的觀點,其實是一種「偽科學」。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實就是靠這樣反覆證實,反覆推翻的過程。
  • Neurology: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影響兒童大腦的早期發育
    導語:最新研究發現,與阿茲海默症發病相關的一種基因的突變能夠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攜帶該突變基因的患者在三歲左右就會表現出大腦發育障礙以及認知能力受損的症狀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未來上學後能成為一名學霸,通常我們會認為讀書多的孩子大腦會更聰明,所以,很多家長從小就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希望通過這樣的方法開發大腦。
  • 探求自閉症兒童大腦的奧秘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這群自閉症患者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而且數量不斷增加。這種在全球擁有3500萬患者的神經系統疾病,正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於翔特別關切的科學問題之一。
  • 哈佛研究:0-3歲是大腦發育高峰期!6個方法促進寶寶智力發育
    哈佛兒童行為學家理察教授團隊經過20年的研究發現,大腦在0-3歲會經歷發育的高峰期,這段時間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智力水平。寶寶出生時大腦重量只有成人的25%,在3年發育到成人的85%。
  • 麻省理工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最優方案,並非靠「讀書」
    誰都想自家孩子從小就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小腦瓜,但長期以來我們都對孩子大腦發育的模式存在一個盲區,絕大部分的父母會認為孩子聰明與否,是依靠爸媽的遺傳,其實這一說法是個「誤區」,根據麻省理工的研究發現,孩子的智力約有80%是在後天開發得來的
  • 青少年最佳運動能力培養期給你答案→
    青少年最佳運動能力培養期 經過新冠疫情,體育逐漸受到各位家長的重視。你知道嗎?不同體育項目適合在不同的年齡學習。作為家長,應該知道各個年齡階段,適合孩子鍛鍊哪種體育運動能力,千萬別錯過孩子的最佳運動能力培養期。
  • 《兒童大腦開竅手冊》:帶出絕頂聰明的孩子
    【書籍信息】書名:兒童大腦開竅手冊書號:978-7-5086-3606-1作者:(美)桑德拉?【內容簡介】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兒童大腦開發讀本,世界兩大頂尖腦科學家聯手打造,分分鐘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越聰明越好。壞消息是:有太多錯誤的傳言和經驗誤導,讓你失去了真正開發孩子大腦的機會;好消息則是,桑德拉博士和王聲宏博士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你,你錯信了哪些?你該如何做,寶貝就能開竅了。本書中,桑德拉?
  • 在看到一句話默讀時,大腦中出現的聲音是誰的?和它有關係!
    在夜晚躺在床上睡覺的時候,腦海當中會浮現出各種各樣的幻想,這其中還會伴隨著大腦當中的一個聲音,我們的大腦就像是被人操控了一樣,出現各種各樣奇怪的聲音,那麼在這些情況下,大腦中的聲音是從哪裡來的呢?難道真的有人在操控我們的大腦嗎?針對於這一個問題,科學家也給出了解釋,他們認為之所以我們在默讀的時候大腦中會出現聲音,可能和我們大腦當中的布羅卡氏區有非常大的關係。
  • 在你思考時,腦海中的聲音究竟是什麼?
    ,你在默默思考時,腦海中的聲音究竟從何而來呢?  2014年,義大利語言學家安德烈亞•莫羅和同事們決心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將能夠表述大腦布羅卡氏區活動的電波形狀與聲波形狀進行了比較。這裡的聲波不僅包含受試者聽見的聲音,還包括他們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下默讀時的聲波。在後面這種情況下,輸入信息與聲音完全無關。當然,分析「腦內話語」在神經心理學領域已經不是個新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