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英語難說之謎:中國人大腦語言區與老外不同

2020-11-26 華夏經緯

    我科學家揭開中國人難說英語之謎——

    現在很多中國人學了多年英語,考試分數可能很高,卻一句英語都說不利索,人謂「啞巴英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對於這一問題,專家們提出了各種觀點。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我們之所以沒有學成英語,是因為我們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學習它。那麼,為什麼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就不能學好英語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始終沒有揭開。

    近日,教育部設在解放軍306醫院的認知科學與學習重點實驗腦功能成像中心與香港大學合作的一項最新科研成果最終揭開謎底。專家認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國人與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腦中,語言區不在同一個地方,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區。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科技類最具權威的刊物英國《自然》雜誌上。

     對大腦各區域所司職能的了解,最初是通過某些特殊病例的研究而獲得的。

    北京解放軍306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教育部「認知科學與學習」重點實驗室腦成像中心主任、中國航天醫學研究所碩士生導師金真告訴記者,人腦語言功能區其實有兩個:一個是位於前腦的布魯卡區,另一個是位於後腦的威爾尼克區。那麼,這兩個語言區是如何發現的呢?

    1861年,法國神經解剖學家布羅卡檢查了一位語言障礙的病人,這位病人聽得懂別人說話,發音器官也無病變,可做手勢表達,但除了會發個別音,不會發其它音。病人在6天後去世。解剖發現,其大腦左側額區後部有一些組織明顯損傷,確定是構成死者喪失語言能力的原因。布羅卡研究了八個類似病例,都得到了相同結果,這個區域就被後人稱為布羅卡區。

    後來,在1874年,奧地利醫生威爾尼克也發現了另一種語言障礙,從而發現了威爾尼克區。他發現在顳葉部分,還有一個控制語言的中樞,主要管制語言的記憶與理解,與布羅卡語言區稍有區別,因而定名為威爾尼克區。這是到目前為止語言區的兩大發現。這兩個區就是人類的主要語言中樞。

此前人們認為,發生閱讀障礙都是威爾尼克區發生功能障礙,本次研究推翻了上述觀點。

    金真解釋說,以前,所有的科研報告都認為,不同的語言發生閱讀障礙都是因為位於後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功能發生障礙,因為後腦的威爾尼克區主導語言功能,而前腦的布魯卡區一般來說很少用。但是,他們的研究結果推翻了上述觀點。

    她說,拼音文字是線形文字,像英、德、法等文字都屬此類。使用拼音文字的人若出現語言閱讀障礙,一般都是位於後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出了問題;而使用中文這種表意象形文字的人,如果存在語言閱讀障礙,那他一定是位於大腦前部的布魯卡語言功能區出了問題,與後腦無關。

    這一發現提示:既然使用不同文字的人,大腦語言功能區不在一個地方,因此對語言閱讀障礙的治療,方法也要有所區別。

    金真說,使用不同的文字,對於閱讀障礙的發生,影響不同。據統計,目前在講中文的國家和地區,語言閱讀障礙發病率為2%~7%;而在用拼音文字的國家和地區,發病率要高得多,為7%~15%。

    中文特殊語言區的發現,對臨床外科有很大幫助。眾所周知,很多尖端的顱腦手術技術都是從西方引進的,手術中如果醫生了解了不同語言人群大腦語言區的真正位置,就可以保護中文特有的語言功能區,減少大腦功能區受損。

    布魯卡區與運動區緊密相連,記憶主要靠「運動」。而威爾尼克區靠近聽力區,記憶主要靠聽說。

    金真說,研究發現,使用中文的人,平時主導語言功能的主要是前腦的布魯卡語言區,後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平時幾乎用不到,因此功能極弱,在腦影像圖上不易找到。而前腦的布魯卡區與運動區緊密相連。

    而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常用的是後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布魯卡語言區幾乎用不到。而威爾尼克語言區更靠近聽力區。

    金真說,我們所說的中文特殊語言區,就是此前人們所說的布魯卡語言區。它的發現,對改進今後語文教學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既然中文語言功能區與運動區緊密相連,那麼,中國的表意象形文字與西方拼音文字的學習記憶方法就應有所不同。要想學好中文顯然要多看、多寫、多說,總之要靠「運動」來記憶;而學習英文則應注重營造一個語音環境,注重多做聽、說的練習,因為英文的那一個語言功能區更靠近聽力區。

學了多年英語,為何還是不會說?中文特殊語言區的發現點破玄機。

    現在很多中國人學了多年英語,考試分數可能很高,卻一句英語都說不利索,人謂「啞巴英語」。這是因為學成「啞巴英語」的人,用學習中文的方法來學習英語,其方法不符合腦功能區的分布規律。同樣,外國人要學習中文,如果採用他們學習母語的方法,只注重語音環境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中文的同音字非常多,比如「家」的同音字可以有佳、加、嘉、珈、枷、袈等等,單說出一個字,很難理解是什麼意思。而英文中同音字非常少,當聽到一個詞一般就能反應出某樣東西。

    正因為中國人的大腦語言區在空間位置上不同於以英語為母語者的大腦語言區,所以,我們14歲後再學英文,用的腦區就不一樣了,歲數大的人學英語也完全是用學中文的方法在學英語。

    中國人從小學習中文,他的大腦的布魯卡語言區非常發達,而後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功能相對極弱,這樣,當我們接受外語時,阻力非常大。那麼,少兒學外語為什麼比成人快?因為兒童的布魯卡語言區還並不發達,它有異於成人的大腦結構。

    兒童學外語,起步越早越好,4-12歲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超過這個時期,母語保護系統的阻力就會加大,所以應該在「布魯卡斯區」發育成熟前學習英語,從而把英語作為終生的第二語言。

  相關連結

    國人到底該如何學習英語?

    世界著名英語語言專家亞歷山大(《新概念英語》一書的編者)在《二十一世紀報》上開設了一個疑難解答專欄。有一次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定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有何區別?他竟劈頭答道:「知道這種區別並不能提高你的英語,頂多不過增加有關英語的知識而已。」在略作舉例說明後,他甚至得出結論:「由上可知,英語中並沒有什麼『定語從句』,至少我是不知道。」這一問一答,似乎也就給了我們一種暗示。

    簡言之,中國人學外語是把它奉為學問,外國人則僅僅將其作為工具。做學問當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方才磨一劍;當工具使就有如等米下鍋,三月便需見成效。中國人則幾乎個個堪稱「英學家」。他們擁有的英語語法知識足以令英美人吃驚,他們提出的問題甚至讓世界一流的語言專家瞠目。遺憾的是,社會卻容納不下如此眾多的「理論才傑」;倒是緊要關頭,成堆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中竟然找不出一兩個足以充當口譯的實用人才!

來源:北京科技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大腦有獨特的語言區
    教育部設在解放軍306醫院的認知科學與學習重點實驗腦功能成像中心與香港大學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揭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國人與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腦中,語言障礙區不在同一個地方,中國人有獨特的語言區。
  • 構建中國人大腦語言區研究的理論體系
    而此前西方拼音語言國家在對閱讀障礙者的研究中發現,受試者大腦中負責文字解碼的區域清一色地變得「慵懶」,因此人們認為不同語言的閱讀障礙是源於同一腦區的工作異常。 為什麼中文閱讀障礙者的「問題腦區」會不同呢?譚力海認為,在西方拼音文字中,字母到聲音的轉換遵循一定規則,閱讀障礙兒童正是存在字母到發音的轉換障礙,其核心原因是語音辨別缺陷。
  • 老外模擬建造過程,揭開金字塔之謎
    老外模擬建造過程,揭開金字塔之謎提到古埃及,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古埃及的金字塔,神秘的金字塔經歷了上千年,仍然屹立如初,在感嘆古人高超的建造工藝時,我們也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金字塔到底是如何建造的。
  • 英語比日語難學?只要聽懂了,就是小菜一碟!
    那麼,如果說英語難的話,究竟難在什麼地方?1、英語之難在於音,音通則形通曾經有人做一個實驗,讓中國的初中生讀下面這段文字,結果基本上都能讀出來。這說明, 大家認英文文字的能力很不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要做到自然流暢地識別英文文字,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這些單詞的「發音」都已經清晰地大腦裡形成了,正所謂「音通才能形通」。
  • 口吃兒童大腦語言區灰質少
    原標題:口吃兒童大腦語言區灰質少   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口吃兒童大腦負責語言表達的關鍵區域內,其神經元集中的灰質比正常兒童少,這為未來開發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了線索。   研究人員表示,此前有研究發現成年口吃者的腦部結構和正常人不同,但由於口吃的形成大多在兩到五歲之間,因此無法確定這種不同是長時間口吃造成的,還是在兒童時期就已形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掃描了28名5歲到12歲兒童的大腦,其中一半兒童患有口吃,另一半兒童正常。
  • 功能磁共振成像用於腦語言區定位的研究進展
    動詞產生任務通過讓被試根據呈現的名詞產生與之相關的動詞來激活語義加工網絡及表達性語言中樞,其顯示顳葉語言區的靈敏度低於額葉語言區。動詞產生任務通常包括視覺呈現動詞產生和聽覺呈現動詞產生,前者主要激活語義加工網絡和語言表達功能區;後者除激活上述區域外,還可激活感覺性語言區。
  • 第306醫院專家解讀大腦語言區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
    4.語言優勢偏側指數(Lateralization Index, LI)分析與計算:提取每例被試左、右側大腦半球在語言任務刺激下的腦區激活範圍及部位,摒棄視皮層激活(BA17、18、19)數據,之後利用LI公式進行計算:LI = (∑L - ∑R) / (∑L + ∑R)。∑為合計,L及R分別代表左、右側大腦半球激活(不包含視皮層激活)。
  • 大腦處理漢語方式與英語不同,說漢語更用腦
    If you speak Mandarin, your brain is different:大腦處理漢語方式與英語不同,說漢語更「用腦」!
  • 研究顯示口吃兒童大腦語言區灰質少
    原標題:研究顯示口吃兒童大腦語言區灰質少  新華網溫哥華10月15日電(記者馬曉澄)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口吃兒童大腦負責語言表達的關鍵區域內,其神經元集中的灰質比正常兒童少,這為未來開發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了線索。
  • 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
    原標題: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和外星人無關!網友:英語書該改了英國天空新聞30日報導,研究人員憑藉一塊巨石陣石料樣本,確定英國著名遺蹟巨石陣石料來源於距離遺蹟15英裡遠的韋斯特伍茲。
  • 人類大腦十大未解之謎:關於人類的大腦其實很可怕
    人類大腦十大未解之謎僅僅是人類對自身的迷惑。人類身體上很多的難解之謎是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大腦是一個讓人感到迷惑的器官,尤其是在有關生與死、意識、睡眠、幻覺、記憶等問題,一直困惑著人們,讓我們共同走進人類的大腦,一起探索人類大腦的未解之謎!
  • 中國人會親切地稱外國人為「老外」,那麼老外是怎麼稱呼中國人?
    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能發現外國人的身影,這些外國人主要聚集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當中,有很多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的時間很長,會選擇在中國結婚,因為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中國,所以很多人看到外國人之後也不會驚訝,甚至還親切地稱外國人為老外。那麼外國人怎麼稱呼中國人呢?
  • 揭開大腦皮質功能分區的神秘面紗
    大腦皮層,又稱為大腦皮質,或簡稱為皮質或皮層,是大腦的一個解剖結構。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大腦皮質的不同部位,逐漸形成接受某種刺激,完成某些反射活動的較集中區域,稱大腦皮質功能區,又稱為功能中樞。因此,一側聽區受損,不致引起全聾。
  • 世界未解之謎:這「一」東西被發現,金字塔之謎已被揭開!
    世界未解之謎:這「一」東西被發現,金字塔之謎已被揭開!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人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享受,旅遊就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一部分。但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後,很多人都想要走出國門,去看看世界其他不同的景色。在小編看來,去看看其他國家的民族風情也是很好的,在旅途的過程中還可以開闊眼界,增長我們的見識。提起胡夫的金字塔,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這是世界的一大奇蹟,每年都有很多的遊客來這裡遊玩。很多遊客來到這裡遊玩的時候,也會被它的雄偉壯觀吸引住,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
  • 科學家揭開北極地區原始居民之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科學家揭開北極地區原始居民之謎 2008-06-03 13:08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克萊夫•庫克森(Clive
  • 毒舌英文:老外損人的英語絕句
    我們中國有「殺人不見血」之說,老外損起人來,也是「驚天地,泣鬼神」。
  • 金字塔建造之謎被揭開
    金字塔建造之謎被揭開  一名法國建築師3月30日提出新理論說,建造金字塔時運送材料的通道是建在金字塔內部。採用這一方法,巨大的金字塔只需要4000人就可以建成。  揭開秘密  法國建築師讓-皮埃爾·烏丹3月30日在巴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揭開了胡夫金字塔建造之謎。
  • 「中國人真的吃了豬的大腦嗎?」一個讓外國網民驚訝的提問
    在國外的問答論壇上有一個外國網民驚訝的提問:中國人真的吃了豬的大腦嗎?曾經還有外國人驚訝的提問:中國人吃了一頭豬的整個部分嗎?這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說道的豬腦。 至於我們吃豬腦為什麼讓外國網民感覺驚訝?我們就要思考在普通情況下老外們會吃豬大腦嗎?
  • 人類大腦的十大未解之謎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生活科學」網站報導,人類身體上很多的難解之謎是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大腦是一個讓人感到迷惑的器官,尤其是在有關生與死、意識、睡眠等問題上。下面就是有關人類大腦的十大未解之謎。
  • 揭開雷電之謎
    中國人說是雷公、電母在施威,希臘人傳說是奧林匹亞山上的天神在發怒。後來,在歐美兩大洲的廣發地區,都傳說著施放雷電是由上帝主宰的故事。到了18世紀中期,許多人都想用科學的方法來揭穿雷電的秘密。    當時,人們開始掌握了電的知識。用絲綢在玻璃上摩擦可以產生電,用貓皮在琥珀上摩擦也可以產生電。於是,人們就分別叫它們「玻璃電」和「琥珀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