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人大腦語言區研究的理論體系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如果你的孩子IQ值沒有問題,而幾門功課中偏偏語文「不及格」,這表明他很可能正在被中文閱讀障礙症所困擾。不過,現在也不要過於擔心,因為這些運氣不佳的孩子有了一個另外的選擇:既然學習中文這樣的方塊字有困難,那就改學英語吧,說不定他閱讀英語這樣的拼音文字遊刃有餘呢!

這種建議決非空穴來風。近期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給出了這樣一個很有應用指導意義的新結論:人類閱讀障礙因文而異,閱讀者特有的母語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類大腦特定區域的活動異常,成為導致閱讀障礙的重要因素。

這篇論文的領銜作者是香港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負責人、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研究員譚力海博士。他和同事蕭慧婷博士,聯合北京解放軍306醫院的金真教授,對北京玉泉小學四五年級的正常兒童和有閱讀障礙的兒童進行的對比研究表明,在進行中文閱讀時,閱讀障礙兒童發生功能異常的腦區與此前的拼音文字閱讀障礙者明顯不同,這一變化是中文閱讀障礙者所特有的。而此前西方拼音語言國家在對閱讀障礙者的研究中發現,受試者大腦中負責文字解碼的區域清一色地變得「慵懶」,因此人們認為不同語言的閱讀障礙是源於同一腦區的工作異常。

為什麼中文閱讀障礙者的「問題腦區」會不同呢?譚力海認為,在西方拼音文字中,字母到聲音的轉換遵循一定規則,閱讀障礙兒童正是存在字母到發音的轉換障礙,其核心原因是語音辨別缺陷。而中文是圖形表意文字,由筆劃構成的方塊文字發音基本無規律可循,中文閱讀障礙除了從字到音的轉換不暢,還有從字到義的「翻譯」障礙。

一般來說,在《科學》或者《自然》等國際權威學術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可分為兩類:一是在熱門大潮流中的重大發現,這樣的文章可以說是皆大歡喜的事;另外一種是反潮流的論文,發表起來相對困難得多。很顯然,譚力海等人的論文要屬於後一種。

譚力海何以能突破傳統觀點的束縛而得出「標新立異」的結論呢?據了解,在認知神經科學領域已經辛勤耕耘十多年的譚力海,很早就把自己的研究目標確定為攻克中國人的大腦語言區研究難題,構建出一個有關中國人大腦語言區研究的理論體系。

對於研究中國人大腦語言區的意義,譚力海這樣認為:「由於中文在形、音、義等方面均具有不同於西方拼音文字的『獨特個性 』,研究中國人學習與加工中、英文時的腦機制,揭示中國人的大腦語言區,是一項重要的、符合我國國家利益的科學使命。這類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科學與教育意義,也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多年來,譚力海利用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新一代實驗手段的功能磁共振技術(fMRI),在中國人大腦語言區研究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其成果已在國際同行中獲得了廣泛讚譽。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他的研究小組取得了標誌性的成果:利用在大陸出生和長大的留美學生或學者為實驗對象,發現中國人的大腦語言區主要位於左半球額中回第9區和第46區。而西方學者發現以英語和其它拼音文字為母語的人的大腦語言區位置是左半球額下回前側、左半球額下回後側、左半球額上回後側和左半球顳枕葉聯合區。

此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更是他多年工作有序推進的結果。新的發現無疑為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今後設計出有效的語言矯正方案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科學依據。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大腦有獨特的語言區
    教育部設在解放軍306醫院的認知科學與學習重點實驗腦功能成像中心與香港大學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揭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國人與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腦中,語言障礙區不在同一個地方,中國人有獨特的語言區。
  • 揭開英語難說之謎:中國人大腦語言區與老外不同
    專家認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國人與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腦中,語言區不在同一個地方,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區。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科技類最具權威的刊物英國《自然》雜誌上。      對大腦各區域所司職能的了解,最初是通過某些特殊病例的研究而獲得的。
  • 第306醫院專家解讀大腦語言區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
    fMRI作為認知學研究可以依據設計的刺激任務目的不同而產生相應語言區激活,但做為臨床應用,由於所檢患者處於疾病狀態並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智力缺陷,因此要求所執行任務首先具備臨床可行性。本研究採用了動詞聯想及圖片命名兩個不同難度的語義任務來分析語言區的激活模式。
  • 研究顯示口吃兒童大腦語言區灰質少
    原標題:研究顯示口吃兒童大腦語言區灰質少  新華網溫哥華10月15日電(記者馬曉澄)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口吃兒童大腦負責語言表達的關鍵區域內,其神經元集中的灰質比正常兒童少,這為未來開發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了線索。
  • 口吃兒童大腦語言區灰質少
    原標題:口吃兒童大腦語言區灰質少   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口吃兒童大腦負責語言表達的關鍵區域內,其神經元集中的灰質比正常兒童少,這為未來開發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了線索。   研究人員表示,此前有研究發現成年口吃者的腦部結構和正常人不同,但由於口吃的形成大多在兩到五歲之間,因此無法確定這種不同是長時間口吃造成的,還是在兒童時期就已形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掃描了28名5歲到12歲兒童的大腦,其中一半兒童患有口吃,另一半兒童正常。
  • 中國的北極觀理論體系構建
    基於目前關於中國北極問題研究的理論基礎還未形成,提出中國北極觀的概念具有現實意義。中國的北極觀是指,以中國為視角處於一定歷史階段的人們對於整體意義上的北極以及作為北極的某個部分和周圍世界關係的基本看法及觀點。構建中國北極觀的學理鏈,其研究範圍、思維原則、核心概念、基本理論、科學問題,以及由系統論延伸而來的方法論和方法體系,形成中國北極觀的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範式。
  • 功能磁共振成像用於腦語言區定位的研究進展
    Kamada等發現視覺詞語辨識任務主要激活左側顳上回及緣上回;而Kunii等則發現該任務對額葉語言區激活的強度最高,高於顳葉語言區。上述兩項研究出自同一中心,結果不同,可能與不同病變導致的不同語言功能重塑方式有關。儀曉立等對左側額葉或顳葉膠質瘤患者在術前採用聽覺詞語辨識任務和聽覺詞彙複述任務激活語言區,發現兩種任務可以很好地定位Broca區和Wernicke區。
  •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工作理論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工作理論體系 2019年07月23日 08:4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範斌 字號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工作理論體系;社會工作;中國經驗
  • 人類學對構建非遺學理論體系的學術價值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擁有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為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和現代化進程中,許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消失的危險,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科建設不斷加強,極大地推動了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形成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作為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非遺學學科建設已提上議事日程。
  • 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2018年01月02日 07: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凌勝利 字號 內容摘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的框架已基本成型
  • 上海醫學專家新研究:腦功能區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
    陳勤奮 攝   中新網上海3月22日電 (陳靜 陳勤奮)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2日透露,該院神經外科專家吳勁松教授領銜的團隊歷時20年,探索建立了多項功能定位技術體系,實現腦功能區的精準保護,成功將腦功能區的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研究發現:大腦功能區並不專一
    不過,這些不同的刺激都會輸入到大腦的相應區域來分析處理。咖啡濃香由嗅覺皮層專職,而一聲長笛則是聽覺皮層負責。科學研究證明,大腦特定功能源於大腦的某一區域,因此大腦被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域,如感覺區、記憶區、語言區、識字區和運動區等。無疑,大腦分工是由基因預先確定的。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腦的功能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它們也會不顧其基因決定,接管一些本不由其負責的功能。
  • 中國話語體系構建的基本維度
    原標題:中國話語體系構建的基本維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高度重視,提出加強話語體系建設,集中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讓全世界都能聽到聽清聽懂中國聲音,讓世界認識一個立體多彩的中國。   話語體系是一定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狀態和文化傳統的綜合表達。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符號學體系
    20世紀60年代,索緒爾的符號學體系藉由結構主義的繁榮而成為顯學,但在70—80年代後結構主義產生後,皮爾斯符號學逐步代替索緒爾模式成為當代符號學的基礎。迄今,西方符號學研究已經形成了各種理論體系和研究流派。而中國的符號學研究則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展開。儘管如此,我國在符號學研究方面的迅速發展和進步不可小覷,無論從「質」的方面還是從「量」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 都有一個貝葉斯大腦?預測編碼理論可啟發 AI 構建和人類似的意識
    某些神經科學家一直以來認為,大腦的工作方式很像生成查詢網絡——實際上,DeepMind 公司正是受到這種理論的啟發,才構建了生成查詢網絡技術。根據這種「預測編碼」理論,在認知過程的每個層次,大腦產生模型或者說「信念」,也就是對下層傳入的信息形成一個預期。這種信念會轉化為對特定環境下最可能有什麼體驗的預測。大腦將該預測和下層感官傳入的實際信息進行對比,解釋預測誤差。
  • 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
    2 文獻綜述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整理發現在高質量發展的表述被提出後,眾多學者對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從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兩個方面進行梳理,以期對構建中小企業高質量評價體系提供借鑑與參考。
  • 鄭韶輝:我國量子技術搶佔制高點構建完整的網絡體系
    鄭韶輝:我國量子技術搶佔制高點構建完整的網絡體系 2020年12月01日 10:0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科技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著眼於更長遠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構建未來我國科技發展制高點,組織若干項基礎研究類重大科技項目,其中列出兩大項目:一是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二是腦科學與類腦研究。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在此形勢下,誰的思想理論體系引領力強,誰的哲學社會科學支撐力強,誰就擁有更大主導權和主動權。深入研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帶來的機遇挑戰,正確認識和用好戰略機遇期,給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是當代中國偉大實踐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