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我們都想要一個聰明的寶寶,會想辦法促進大腦發育,給孩子吃健腦的食物,讓孩子多讀書,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讓孩子多運動,但是卻忽視了一件重要的事。直到看到腦科學家的研究,才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
洪蘭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她曾說:在神經學上,智慧的定義一是取決於神經連接的密度,這是基因決定的,另一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則是後天經驗決定的;父母無法控制基因,但後天的部分卻可以著力,而遊戲就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最好的方法。
早在2014年,德國和比利時的科學家也發現,玩遊戲更能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
他們選取了152個大腦發育良好的寶寶,進行腦部掃描發現,他們的大腦執行能力中心部位的背外側前額葉子皮質,以及額葉眼動區的灰質體積更大,這個現象的背後原因就是:這些孩子都非常喜歡玩玩具和遊戲。
陪孩子玩遊戲如何鍛鍊孩子大腦
1、促進大腦神經連接
洪蘭教授在《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提到:遊戲是想像力的發揮,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遊戲時,大腦會分泌很多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它們就像神經的營養素BDNF,有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也會促進神經的連接。
多種形式的遊戲,要想玩得好,玩得愉快,離不開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會自覺主動地調動想像力,天馬星空的想法,大人只能望塵莫及,大腦就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鍛鍊。
2、積極的情緒促進大腦發育
情緒也會改變孩子的大腦!
科學實驗發現:如果孩子能保持積極、良好的情緒,能夠改善思維和決策的質量,更高效地處理問題、完成任務。
孩子都喜歡玩遊戲,在過程中充滿樂趣,情緒處於一種亢奮積極的狀態中,思維活躍,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了大腦發育。相對於讓孩子進行枯燥的學習,孩子更傾向於玩遊戲。
3、主動思考鍛鍊大腦
孩子在玩遊戲時,為了取得勝利,會主動思考,而不是單方面依賴別人。現在不缺乏學習成績好的人,卻缺乏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就是因為被灌輸的知識太多,而做不到積極思考。
當然,這跟大人的引導很有關係,不要著急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靜靜等待孩子思考,讓他自己去解決問題。
4、動手可以改變大腦神經元用途
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肯定要動手操作。大腦的結構和功能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多運用,就會改變某些神經元的用途,以更好地完成既定任務。
有研究人員發現,盲人用三個手指閱讀,他們的大腦中專門用來負責這三個手指的部位增大了許多。
怎樣陪孩子玩遊戲
當然,讓孩子玩遊戲,不是玩電子遊戲,而是在遊戲中學習,遊戲的種類很豐富,每個家長都能輕鬆駕馭。
1、親子互動
家長可以帶孩子玩各種互動遊戲,在家裡可以捉迷藏、過家家、玩積木、搭帳篷、做飯遊戲、打針遊戲、各種假裝遊戲等等。
孩子特別喜歡玩這些遊戲,也非常有想法,不用等家長給他設計遊戲,他自己就能設計出來了。
特別是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動畫片的寶寶,他很喜歡模仿上面的人物,把自己當作其中一個人物,安排家裡人當作其他人物,利用家裡的一些現成物品做道具,很順利得就能設計一個好玩的遊戲。
2、在玩中學習
現在很多教材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設計了各種遊戲環節,讓孩子在玩中學習。
比如讓孩子學數學的時候,可以在書上畫線、畫圈、塗顏色、貼貼紙,孩子玩得非常開心,他哪裡感覺是在學數學,分明就是亂塗亂畫亂貼。
還有讓孩子進行思維訓練也是,就是讓孩子在各種形狀、顏色、數量關係、因果關係中找聯繫,孩子就感覺是在發現新大陸,真不覺得是在提升思維能力、鍛鍊大腦。
在給孩子進行思維訓練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觀察力、專注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結語
很多家長提到遊戲色變,是因為擔心孩子沉迷遊戲,其實遊戲分正向遊戲和負向遊戲。我們在這裡所說的遊戲是積極的正向遊戲,能促使孩子主動思考、積極思考的遊戲。在上面已經提到一些遊戲方式,希望對家長有幫助。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