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家:最能鍛鍊孩子大腦的「一件事」,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2020-12-01 凝媽悟語

文|凝媽

我們都想要一個聰明的寶寶,會想辦法促進大腦發育,給孩子吃健腦的食物,讓孩子多讀書,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讓孩子多運動,但是卻忽視了一件重要的事。直到看到腦科學家的研究,才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

洪蘭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她曾說在神經學上,智慧的定義一是取決於神經連接的密度,這是基因決定的,另一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則是後天經驗決定的;父母無法控制基因,但後天的部分卻可以著力,而遊戲就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最好的方法。

早在2014年,德國和比利時的科學家也發現,玩遊戲更能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

他們選取了152個大腦發育良好的寶寶,進行腦部掃描發現,他們的大腦執行能力中心部位的背外側前額葉子皮質,以及額葉眼動區的灰質體積更大,這個現象的背後原因就是:這些孩子都非常喜歡玩玩具和遊戲。

陪孩子玩遊戲如何鍛鍊孩子大腦

1、促進大腦神經連接

洪蘭教授在《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提到:遊戲是想像力的發揮,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遊戲時,大腦會分泌很多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它們就像神經的營養素BDNF,有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也會促進神經的連接。

多種形式的遊戲,要想玩得好,玩得愉快,離不開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會自覺主動地調動想像力,天馬星空的想法,大人只能望塵莫及,大腦就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鍛鍊。

2、積極的情緒促進大腦發育

情緒也會改變孩子的大腦!

科學實驗發現:如果孩子能保持積極、良好的情緒,能夠改善思維和決策的質量,更高效地處理問題、完成任務。

孩子都喜歡玩遊戲,在過程中充滿樂趣,情緒處於一種亢奮積極的狀態中,思維活躍,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了大腦發育。相對於讓孩子進行枯燥的學習,孩子更傾向於玩遊戲。

3、主動思考鍛鍊大腦

孩子在玩遊戲時,為了取得勝利,會主動思考,而不是單方面依賴別人。現在不缺乏學習成績好的人,卻缺乏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就是因為被灌輸的知識太多,而做不到積極思考。

當然,這跟大人的引導很有關係,不要著急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靜靜等待孩子思考,讓他自己去解決問題。

4、動手可以改變大腦神經元用途

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肯定要動手操作。大腦的結構和功能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多運用,就會改變某些神經元的用途,以更好地完成既定任務。

有研究人員發現,盲人用三個手指閱讀,他們的大腦中專門用來負責這三個手指的部位增大了許多。

怎樣陪孩子玩遊戲

當然,讓孩子玩遊戲,不是玩電子遊戲,而是在遊戲中學習,遊戲的種類很豐富,每個家長都能輕鬆駕馭。

1、親子互動

家長可以帶孩子玩各種互動遊戲,在家裡可以捉迷藏、過家家、玩積木、搭帳篷、做飯遊戲、打針遊戲、各種假裝遊戲等等。

孩子特別喜歡玩這些遊戲,也非常有想法,不用等家長給他設計遊戲,他自己就能設計出來了。

特別是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動畫片的寶寶,他很喜歡模仿上面的人物,把自己當作其中一個人物,安排家裡人當作其他人物,利用家裡的一些現成物品做道具,很順利得就能設計一個好玩的遊戲。

2、在玩中學習

現在很多教材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設計了各種遊戲環節,讓孩子在玩中學習。

比如讓孩子學數學的時候,可以在書上畫線、畫圈、塗顏色、貼貼紙,孩子玩得非常開心,他哪裡感覺是在學數學,分明就是亂塗亂畫亂貼。

還有讓孩子進行思維訓練也是,就是讓孩子在各種形狀、顏色、數量關係、因果關係中找聯繫,孩子就感覺是在發現新大陸,真不覺得是在提升思維能力、鍛鍊大腦。

在給孩子進行思維訓練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觀察力、專注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結語

很多家長提到遊戲色變,是因為擔心孩子沉迷遊戲,其實遊戲分正向遊戲和負向遊戲。我們在這裡所說的遊戲是積極的正向遊戲,能促使孩子主動思考、積極思考的遊戲。在上面已經提到一些遊戲方式,希望對家長有幫助。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常鍛鍊「人體第二大腦」,不僅促進大腦發育,記憶力也會更好
    智慧是無窮的,當它走得越遠的時候,也能為人們所用。——託爾斯泰人體的第二大腦指的就是手,因為人的手部有著非常多的密集的神經纖維,與人的大腦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的手部有超過了100萬根神經纖維連接著,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十指連心」,由於手部的神經密集,導致它特別的敏感。研究表明,人的五個手指分別對應了大腦的某一個區域,適當的鍛鍊手部能夠對大腦起到積極的影響。比如左手的大拇指,對應右腦前額葉影響人的一些高級功能,比如創造力、目標和專注力等。像右手食指對應的左腦後額葉,影響的是人的語言表達、記憶和邏輯能力。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鍛鍊大腦的最佳方式有3種,在家也能輕鬆完成
    對於洪蘭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因為她畢竟不是育兒領域的專家,而是國際著名的腦科學家,當然除了是一名腦科學家之外,她還是加州大學的實驗心理學博士,同時他還是臺灣第一位被中央大學成人的認知神經科研究所所長,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知道,她在腦部研究以及教育領域都有著高的知名度。所以說到開發大腦,洪蘭教授絕對算得上權威專家。
  • 閱讀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科學閱讀重塑孩子大腦,提升智力
    猶太人被稱之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在猶太人的文化傳統裡,當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閱讀時,父母會在書上滴一點蜂蜜,然後讓孩子把蜂蜜舔掉,這樣告訴孩子書是「甜的」,從而孩子小的時候就幫他樹立起書是有營養的、使人幸福的工具,閱讀是讓人快樂的事情。這樣的傳統讓猶太人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這也使他們掌握了大量的知識,開發大腦智力,變成了我們公認的最聰明的人。
  • 日本腦科學家研究: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方法,有效開發智力
    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整理了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大腦功能全面運作,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還可以提升思考力與創造力! 0~3歲是發展大腦本能的關鍵時期,也是打造長大之後大腦活躍的基礎。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個期間內的孩子,他的行為舉止,都是自己本能想要去做的,意識裡沒有父母要求我去做什麼。
  • 鍛鍊孩子大腦的41種方法,想不聰明都難!
    鍛鍊大腦的方法很多,而且並不難,只要稍微改變一下你的生活方式,比如換隻手刷牙、閉著眼吃飯、發發呆、玩玩填字遊戲、適量運動,一個嶄新而聰明的你就出爐了。  8、點沒吃過的菜  做習慣的事情會讓你感覺輕鬆,比如去常去的餐廳吃飯,點以前常吃的菜,這是因為在腦中已經形成了程序記憶,不會再對腦部形成刺激了。  所以有意識地做一些不常做的事就顯得非常重要—新的嘗試對大腦來說是一種很棒的刺激。
  • 孩子說話支支吾吾,是邏輯能力差的表現,三步鍛鍊孩子大腦發育
    關於培養孩子的種種能力中,邏輯能力是最不被家長重視的,但是邏輯能力對於孩子的發展卻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邏輯能力的差距並不是很明顯,當他們上了小學之後,我們會能發現學習好的孩子恰好是那些邏輯能力高的孩子。
  • 鍛鍊孩子大腦的21種方法,太有用了
    孩子的大腦到底能不能鍛鍊呢?肯定是可以的。因為大部分孩子在出生時,99%的寶寶智商都是同一水平的,之後由於後天培養的關係,差距漸漸拉大,這就少不了有的人會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大腦。畢竟大腦不多鍛鍊,就像鏈條一樣,真的會生鏽。
  • 《大腦的奧秘》:腦科學家們的「燒腦」之作—新聞—科學網
    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理解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成為了當前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為此,美國、歐盟和日本先後啟動了大型腦研究計劃,而中國也並不打算落後,即將啟動自己的「腦計劃」。 為了讓公眾更加關心和理解腦科學研究,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神經所)的一群腦神經科學家合力撰寫了一本科普圖書《大腦的奧秘》,幫助讀者去探尋腦科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 美國兒科協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隨著科學育兒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已經達成一致:要想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線上,家長就一定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通過早教助力養出聰明寶寶。在這種「早教風潮」下,閱讀繪本也甚至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早教材料。
  • 如何給孩子進行全腦開發?左右腦型差別大,關鍵在於父母的培養
    他的這項研究,讓人們充分認識到了,大腦的分工協作,左腦主要負責理解、記憶、語言、分析等,故而左腦又可稱為「意識腦」、「學術腦」、「語言腦」。 右腦主要負責思維方式、視知覺、情感等,斯佩裡還認為右腦具有圖像化機能、創造力、想像力等等,所以右腦更像是萬能博士。
  • 科學家表明,此部位是「人體第二個大腦」,多鍛鍊孩子聰明記憶強
    有人說摺紙有什麼好玩的,你知道一張紙光靠摺疊折出來是一件多麼牛的事情嗎,任何形狀,不用剪刀不用裁剪不用膠水就搞定,無數的變化應運而生,甚至是動物的翅膀這些細小入微的地方,都能折出來,似乎只要有Robert J. Lang的地方,就沒有折不出來的東西。最讓人興奮的是,你是不是覺得這輩子都掌握不了這麼高深的東西了,但是Robert J.
  • 只知大腦分左右,不知大腦分上下,鍛鍊孩子的上下腦有效控制情緒
    這就帶入一個很多人沒聽過的概念——「上、下腦」。很多家長朋友會問,大腦不是只分左、右腦嗎?怎麼還有上、下腦呢?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上下腦是如何來調節或者控制孩子們的「不可思議」的行為。左右腦VS上下腦,大腦究竟應該怎麼劃分?左、右腦眾所周知,人類的大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三個部分。
  • 3~6歲是發展右腦的黃金期,4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1、智力發展的需要開發右腦與發展智力關係非常密切,之前看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可能會看孩子反應快不快,背課文快不快,記得好不好等邏輯思維判斷。但是現在孩子的智力發展更看重的是適不適應社會,能否更好地生存。思維想像要先於語言表達,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時候,一定是先在頭腦中形成初步的印象思維,然後才會用語言表達溝通,語言的發展又促進了人際間的交往活動。
  • 孩子越來越笨?鍛鍊大腦的8種民間妙招,促進大腦生長發育變聰明
    很多家長都知道大腦發育的重要性,所以會從小就讓孩子鍛鍊自己的腦部,讓自己的孩子的腦部更加發達,那麼大腦鍛鍊方法大家都知道幾種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的眼睛看不見的時候,我們的觸覺跟我們的嗅覺會更加的靈敏,所以說閉上眼睛吃飯可以鍛鍊我們的嗅覺跟觸覺。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就是讓同學們回去學盲人,也就是看不見。同學們會在第一天的時候,感覺到非常的勞累,感覺到自己什麼都看不見,但是時間長了,也就漸漸的習慣了這種感覺,覺得盲人能通過聽覺和觸覺來判斷。
  • 6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掌握這6個方法能鍛鍊孩子左右腦
    世界上有很多科學家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右腦比較聰明,例如:愛因斯坦、牛頓、達文西等等,這些發明家都是因為右腦的聰明造就了成功的自己,雖然現在的孩子不能和這些人比,但是可以和同齡人比,現在的同齡孩子都在找各種方法鍛鍊自己的左右腦,我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我也給我家孩子找了很多方法開發左右腦,最後還是覺得這6個方法實用,分享給和我一樣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
  • 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耶魯腦科學家給出了權威答案↓↓↓
    血液都集中到爬蟲類腦了,靈長類腦的額葉當然就缺血了。以前老人家會形容這樣的現象為「腦袋空空」,腦袋一空就無法思考,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等都會麻痺。爬蟲類腦過於活躍的孩子,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是「煩死了」;問他「為什麼要做那件事?」會說「就那樣」;問他「怎麼回事?」,會說「不知道」......
  • 3-6歲是孩子大腦開發的黃金期,父母做好這兩點,有助激發潛力!
    每個孩子都有大腦開發黃金期,尤其是3-6歲的寶寶,在這個年齡段家長只要做好教育開發,就算有基因牽絆,也會對孩子的智商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對於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想要教育開發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光想著玩,前腳教的東西後腳就玩忘了,等於什麼都沒學會。
  • 左腦父母遇右腦孩子的教育對訣,認識固有個性標籤,值得父母了解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不同的左右腦優勢,當家庭成員中各以不同的大腦來進行思維和行動時,所產生出的奇妙化學反應,或社會效果。特別是,假若你的兒子是一個右前腦,做一位左腦式的父母會有多抓狂?如何辦?關於左右腦的測試,科學家們曾推出過一系列的科學檢測工具和試應題。在本文中,不做文字概述。
  • 給孩子報培訓班又被騙:孩子的大腦潛能到底要怎麼開發?
    ……右腦的發達,讓他們成就了非凡之事。 所以對孩子右腦的開發,同樣不可忽視。 央視欄目《開講啦》曾請來新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83歲的程不時。其實,開發右腦除了能一定程度上刺激左腦的發育,還能讓孩子的學習變得輕鬆,記憶變得強大,行動變得敏捷,情感變得細膩,更容易成為一個讓父母省心的乖孩子。 而且,右腦是創造力的爆發區,右腦開發能喚醒大腦中獨具創造性的思維空間,使孩子突然爆發出一種幻想、一項創新、一項發明等能改變人生軌跡的東西。
  • 孩子學習不「開竅」?自我驅動力的覺醒是關鍵,父母別幫倒忙了
    作為父母最怕老師說啥話?我最怕老師說,這孩子挺聰明,就是學習不「開竅」!很多家長就期待著,孩子某天能突然收穫什麼內功心法,打通「任督二脈」就開竅了! 一、大腦神經網絡沒打通 腦科學家表明:一個人的智商是否高,與大腦皮層的神經元連接數量(網絡)有著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