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為一種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網癮越來越成為社會的一大問題,引起普遍關注。不同學科的專家對網癮的產生、特徵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各種防治措施。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雷皓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網癮的神經機制之一是大腦執行與控制功能相關腦區受損。這一最新成果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我們也採訪了該項研究的負責人雷皓教授,請他為我們詳細解讀。磁共振成像發現大腦發生了器質性變化
遼寧日報:網癮問題是全社會關心的問題,而以往的研究都是從社會學、心理學出發探求網癮的發生及防治,那麼是什麼觸發了您通過腦部研究來考察網癮?
雷皓: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網癮十分必要,但我個人認為還不夠全面:一些網癮患者對網遊等已經達到了一種痴迷、嚴重依賴的程度,這似乎已經不僅僅簡單只是心理上的問題。網癮是否會導致大腦器質性的損傷?如果有,大腦的器質性的變化是否是導致網癮患者喪失對正常生活狀態把持的原因?這些都是研究人員想搞清楚的問題。在國家相關研究項目的支持下,我們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聯合上海交大仁濟醫院、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得以利用磁共振腦部掃描來研究網癮相關的腦結構變化。
遼寧日報:您的研究過程中一共考察了多少位網癮患者,這些人當時「癮」到什麼狀態和程度?
雷皓:我們選擇了35名14至21歲的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7名青少年被界定為上網成癮患者,其餘的為正常對照。
遼寧日報:我們用什麼方法來研究這些人的腦部?是磁共振嗎?磁共振成像研究腦部有什麼特點?
雷皓:對,是磁共振成像。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在運用磁共振成像檢查腦部,大家對此可能並不陌生。簡單地說,磁共振成像利用人體組織中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核(質子)在磁場中受到射頻脈衝的激勵而產生的核磁共振信號,經過計算機處理,從而呈現出人體某一層面的圖像。磁共振成像是目前研究人腦結構和功能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們在網癮研究中採用的是一種特殊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彌散張量成像,來探測被試大腦中白質纖維的結構完整性。
白質纖維微觀結構受損部分大腦灰質顯著萎縮
遼寧日報:直接就能「照」出白質纖維的是否有缺失?
雷皓:這種方法實際測量的是水分子在神經纖維中的擴散行為,然後通過衡量相關參數的大小來判斷大腦白質纖維是否受損。利用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大腦結構的最大的特點是對被試者沒有任何創傷和損傷。只需要求被試者躺在儀器中並保持頭部靜止即可。被試者無需在儀器中做任何事情,也無需注射任何藥物。
遼寧日報:研究發現腦組織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雷皓:我們發現網癮患者左側半腦額葉中包括胼胝體、外囊、內囊、輻射冠、扣帶等區域的一些白質纖維微觀結構受損。我們還分析了青少年網癮患者大腦灰質體積的變化,發現其左側舌回、後扣帶皮質、前丘腦、左側島葉和前扣帶皮質等區域存在顯著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