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大合作項目!揭示大腦灰質遺傳結構

2020-11-26 騰訊網

一項重大的國際合作生成了第一張大腦皮層的基因圖譜,確定了300多個影響大腦皮層結構並在心理活動中發揮作用的基因變異!

大腦外層相對較薄、摺疊的「灰質」層,對思考、信息處理、記憶和注意力至關重要。此前科學家懷疑大腦皮層表面積和厚度的遺傳基礎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孤獨症等多種精神特徵有關,但目前還未得到太多證據。

十年前,為尋找200多個基因組區域和300多個影響大腦皮層結構並可能在精神和神經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特定基因變異,在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遺傳學系助理教授Jason Stein、南加州大學馬克和瑪麗·史蒂文斯神經成像和信息學研究所副所長Paul Thompson、澳大利亞柏QIMR格霍夫醫學研究所的Sarah Medland領導下,來自184個不同機構的360多名科學家共同創立了ENIGMA聯盟,數百名成像基因組學研究人員,根據大腦成像和遺傳數據了解大腦結構、功能和疾病。近日,《Science》雜誌報導了該項目的第一個成果。

Jason Stein

Stein說:「60多個MRI掃描和基因分型合作機構的鼎力合作是ENIGMA聯盟王冠上的珍寶。」

研究人員對5萬多人的核磁共振掃描和DNA進行了研究,以確定影響大腦結構的306種基因變異,從而闡明遺傳學如何導致個體大腦皮層差異。基因變異或變化是使我們獨一無二的微小基因差異。一般來說,有些變異會導致頭髮顏色或血型的差異,有些與疾病有關。然而,數百萬個基因變異中的大多數都缺乏已知的定義。這就是為什麼精確定位與皮質大小和結構相關的基因變異是一件大事。Stein和同事們認為他們新的大腦基因路線圖將有助於解釋某些基因如何影響個體的大腦物理結構和神經後果。

這篇《Science》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一些基因變異與皮質摺疊有關,可以通過表面積衡量,而其他基因變異與皮質厚度有關。

決定表面積的基因與胎兒皮層的早期發育有關,而厚度似乎是由成人皮層中活躍的基因驅動的。

有抑鬱或失眠遺傳風險的人在基因上傾向於擁有較低的表面積,而有帕金森氏病遺傳風險的人往往擁有較高的表面積。

該項目的規模很大,因此能在世界範圍內發現促進大腦發育和衰老的特定基因。

「我們以前對影響大腦的基因的理解大多來自小鼠等模型系統,」Stein說。「在小鼠中我們可以找到基因,敲除基因,或者過度表達基因,看看它們如何影響大腦的結構或功能。但這存在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很簡單,老鼠不是人。我們只能在人腦中研究許多人類特有的特徵。

「老鼠的遺傳基礎與人類的遺傳基礎非常不同,」Stein說,「尤其是在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域。」

只有3%的人類基因組編碼蛋白質,人類基因組的絕大多數被稱為非編碼基因組,這個區域的大部分DNA老鼠和人類並不共享。非編碼基因組由能夠調節其他基因表達的微小分子開關組成。這些開關不會直接改變蛋白質的功能,但會影響蛋白質的表達量。大多數與精神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都存在於基因組的非編碼區。

現在,科學家們有了人類大腦基因圖譜的第一手資料,未來他們將能回答許多有關基因對大腦和疾病有何影響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cerebral cortex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360多名科學家首次揭示大腦灰質的遺傳結構 發現大腦發育和衰老的...
    大腦皮層是大腦中相對較薄、摺疊的外部「灰質」層,對思考、信息處理、記憶和注意力都至關重要。關於影響大腦皮層表面積大小和厚度的遺傳基礎還沒有太多的發現,這兩者之前都被認為與各種精神疾病有關,包括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自閉症。
  • 研究揭示非認知技能的遺傳結構
    研究揭示非認知技能的遺傳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42:05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Michel G. Nivard課題組,使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揭示了非認知技能的遺傳結構。
  • 愛運動的小孩為何腦子好 大腦灰質多多益善
    都知道多運動有益孩子的大腦發育。西班牙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運動會讓孩子大腦中9個不同區域的大腦灰質增多,這些區域關聯認知功能、執行功能、學業表現等。作為「活躍大腦」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格拉納達大學體育與健康研究所研究人員掃描了101名8到11歲兒童的大腦。
  • 全球最大規模腦部掃描揭示疾病如何破壞大腦—新聞—科學網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神經科學家Paul Thompson看來,全球最大的腦圖譜項目——ENIGMA「是在逆境中誕生的」。
  • 【神經科學】灰質
    剛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版面上的一篇論文中提到,西班牙的Autonoma de Barcelona大學中,一個由ElselineHoekzema領導的團隊,第一次揭示了懷孕是如何影響女性的大腦,並在孩子出生之後,依然持久地改變著她們的神經。
  • 科學家揭示長時間停留太空對大腦結構的影響
    科學家們揭示了長時間停留太空對大腦結構的影響,相關的研究報告發表在了《科學進展》期刊上。來自澳大利亞、比利時、德國和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對11名俄羅斯太空人的大腦結構進行了研究,這些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平均連續停留時間是171天。
  •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人類大腦3D結構高清圖像
    HCP項目歷時5年,來自10個研究機構的100多位研究員參加了研究工作,他們公布的數據資料將幫助探索大腦迴路和個體行為特徵之間的關係。  科學家計劃通過這一研究使用先進大腦成像方法收集更多的數據,並讓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免費獲取這些數據,探索關於大腦迴路的重要線索。
  • 研究發現大腦灰質影響疼痛感知
    新研究發現,負責處理內部思維和注意力的大腦區域中灰質較多的人對於疼痛的感覺比其他人來的弱。  大腦包含灰質與白質,其中灰質主要負責信息處理,而白質負責連接大腦各個不同的區域。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特定大腦結構發生細微的變化,特別是控制思維和注意力的區域出現了變化以後,人的疼痛感覺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 自控力強不強 與大腦灰質多少有關
    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神經科學》(JNeurosci)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對更健康的食物作出選擇時,大腦中前額葉皮層兩個部位灰質較多的人似乎會有更強的自制力。在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人員分析了之前三個實驗的數據,這些實驗收集了關於大腦灰質數量的信息。實驗包括91名參與者,這些人都很瘦,沒有一個人節食。在核磁共振成像儀中,參與者被要求分別接受三種不同的指令:「考慮某食物的健康性」,「考慮某食物的味道」,或者「自然地做出決定」。
  • 全球最大規模腦部掃描揭示大腦工作機理與疾病危害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神經科學家Paul Thompson看來,全球最大的腦圖譜項目——ENIGMA「是在逆境中誕生的」。2009年,他和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院遺傳學家Nicholas Martin對大腦成像研究存在的限制感到煩躁不安。核磁共振成像掃描的成本將大多數努力限制在幾十名受試者——這導致人數太少,以至於無法在大腦結構同遺傳變異和疾病之間建立廣泛聯繫。
  • 北師大龔高浪組首次揭示大腦左右半球白質連接的遺傳關聯規律
    該論文利用雙生子和家系人群的彌散磁共振腦影像數據,從遺傳度(heritability)相似性和遺傳相關性(genetic correlation)兩個角度,揭示了左右側同源腦白質連接的遺傳關聯規律。眾所周知,左右半腦之間高度相似,但也存在多個維度的不對稱性,這是人腦結構與功能的重要規律之一。
  • 殺人魔大腦與常人不同 專家:其腦部灰質少影響同情心
    中新網7月25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23日,美國芝加哥大學一組神經科學家公布的最新研究發現,殺人魔的大腦和普通人不同
  • 研究:大腦灰質體積或可決定節食自控力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特別節目廣播事業局6月5日報導,法國的一項研究表示,大腦中灰質體積可能會決定你節食時有無自控力。需要健康飲食的節食者如果缺乏自控力的話,可能會停止追尋更深遠的減肥秘訣。節食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自身體內,在於他們的大腦結構。
  • 西媒:肥胖改變大腦形態和結構 使肥胖者更難控制體重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4月23日報導,《放射學》月刊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更高的體脂率與大腦的差異性有關,例如腦灰質區域較小。肥胖是目前最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肥胖的日趨普遍導致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發病率的不斷增加。
  • 專家稱網癮致大腦灰質萎縮 與鴉片依賴症類似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雷皓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網癮的神經機制之一是大腦執行與控制功能相關腦區受損。這一最新成果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我們也採訪了該項研究的負責人雷皓教授,請他為我們詳細解讀。
  • 研究表明:一個人大腦中的灰質越多越無私
    科學家發現大腦內頂葉和顳葉結合處有更多灰質的人更無私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大腦內頂葉和顳葉結合處有更多灰質的人更無私。這項研究首次表明了大腦解剖、大腦活動和利他行為之間存在著聯繫。  為什麼有些人很自私,而有些人非常無私呢?以往的研究表明,性別、收入或教育等社會類別難以解釋利他行為的差異。
  • 新研究發現鍛鍊對大腦灰質有好處:或能防止老年痴呆
    新研究發現鍛鍊對大腦灰質有好處:或能防止老年痴呆2020-01-05 17:24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近日,據外媒報導,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和梅奧診所的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 心肺健康與大腦健康,特別是與認知能力下降和衰老有關的大腦灰質和總腦容量區域的健康之間存在關聯 。
  • 揭開大腦結構奧秘,進化和遺傳相關組織軸是如何塑造人類大腦的?
    進化和遺傳又是如何塑造人類大腦的?,這意味著大腦兩個區域的結構聯繫是由共同的遺傳效應驅動的。Sofie Valk表示:「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遺傳和進化塑造了大腦的組織結構,但我們不能忘記環境也在影響改變我們的大腦和思想,儘管我們在目前的研究中特別關注這些遺傳效應,但我們團隊的其他工作已經表明,行為訓練也可以改變大腦結構。」
  • 新研究發現對大腦灰質有好處:或能防止老年痴呆
    近日,據外媒報導,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和梅奧診所的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心肺健康與大腦健康,特別是與認知能力下降和衰老有關的大腦灰質和總腦容量區域的健康之間存在關聯。腦組織由灰質和從灰質細胞延伸出來由神經纖維或髓鞘構成的白質組成,灰質體積似乎與各種技能和認知能力有關。
  • 遺傳發育所合作研究揭示植物小肽-受體激活機制
    遺傳發育所合作研究揭示植物小肽-受體激活機制 來源: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9-02   今日/總瀏覽:3/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