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越胖記憶力越差;大腦如何區分現在與過去的危險?

2020-11-26 騰訊網

1,Cell Metabolism | 肥胖個體中腸道菌群會影響記憶功能

來源:BioArt

10月6日,來自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的Rafael Maldonado課題組和來自喬斯·特魯塔大學醫院José Manuel Fernández-Real課題組在Cell Metabolism雜誌上合作發表了題為「Obesity Impairs Short-Term and Working Memory through Gut Microbial Metabolism of Aromatic Amino Acids」的文章。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通過評估肥胖和非肥胖受試者的大腦結構(MRI)和功能(神經心理學測試),確認其與腸道菌群及血液和糞便中代謝組的聯繫。此外,作者通過將人類糞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到小鼠中,證實來自肥胖受試者的菌群會導致受體小鼠的短期記憶評分降低,芳香族胺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 AAA)通路以及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 PFC)中與菌種簇相關的炎性基因發生改變。

2,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來源:BioArt

METTL3/m6A通過維持IGF2BP2介導的MIS12 mRNA穩定性延緩人幹細胞衰老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目前已知的真核生物RNA上最為常見的一類轉錄後表觀修飾,它的建立、擦除和識別分別受到m6A甲基轉移酶(writer)、去甲基化酶(eraser)以及結合蛋白(reader)的動態調控。

10月9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慈維敏研究組和張維綺研究組以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合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METTL3 counteracts premature aging via m6A-dependent stabilization of MIS12 mR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以兒童早衰症和成年早衰症的人間充質幹細胞為模型,探究了RNA甲基化修飾m6A及其核心甲基轉移酶METTL3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變化規律,揭示了細胞周期因子MIS12作為METTL3/m6A的下遊效應因子調控幹細胞衰老的新型作用機制。

3,Nature: 大腦如何區分現在與過去的危險?

來源:細胞

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神經學家們已經確定了大腦區分真實的和當前的危險與過去的經歷有關的危險的機制。這項發現發表在《Nature》雜誌上,對我們對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理解具有影響。

動物需要通過防禦行為來響應威脅預測提示,相反,需要通過停止威脅響應並恢復正常行為來響應安全提示。在這項新工作中,科學家們旨在通過破壞特定細胞類型中蛋白質合成的關鍵步驟來更好地理解這些機制。結果表明,發現杏仁核中特定抑制性神經元中的蛋白質合成對於存儲有關暗示威脅的信息至關重要,而表達PKCδ的神經元中的蛋白質合成對於存儲有關安全線索的補充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4,Nature Neuroscience:星形膠質細胞能夠控制機械感覺超敏反應

來源:奇物論

星形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關鍵調節器,被認為在發育中的大腦和脊髓中是異質的。日本九州大學的Makoto Tsuda等研究人員,發現淺層薄板門腦幹中的脊髓星形膠質細胞能夠控制機械感覺超敏反應下降。

研究人員確定了成年人中位脊髓背角(SDH)淺表層的星形膠質細胞群,這是由Hes5基因定義的。體內成像顯示,足底辣椒素注射的有害刺激通過來自藍斑能量降低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信號激活了Hes5 + SDH星形膠質細胞,該信號需要通過α1A-腎上腺素能受體(α1A-ARs)傳導。鞘內去甲腎上腺素通過Hes5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α1A-ARs引起機械性疼痛超敏反應,並且化學上刺激Hes5 + SDH星形膠質細胞足以產生超敏性。辣椒素誘導的機械性超敏反應通過抑制向Hes5 +星形膠質細胞降低的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信號傳導被阻止。此外,在慢性疼痛模型中,Hes5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α1A-ARs是確定度洛西汀鎮痛作用的關鍵調節劑。

5,Science:揭示粘附密碼確保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織和解剖結構正確形成

來源:細胞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哈佛醫學院、紐約大學醫學院和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細胞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用於自我組裝的一種關鍵控制機制。這些發現闡明了多細胞生命的基本過程,為改進組織和器官工程策略開闢了新途徑。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2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n adhesion code ensures robust pattern formation during tissue morphogenesis」。

研究人員在斑馬魚胚胎中的脊髓形成時,發現不同類型的細胞表達獨特的粘附分子組合,以便在形態發生過程中進行自我排序。這些「粘附密碼」是由成形素(morphogen)調節的,其中成形素是長期以來已知的支配細胞命運和發育中模式形成的主信號分子。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成形素和粘附特性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細胞能夠以構建有機體所需的精確度和一致性進行自我組裝。

6,緩解失眠的治療方法

來源:大話精神

失眠會導致夜間睡眠不足、日間疲倦和健康狀況不佳,而抑鬱、焦慮和壓力是常見的共病。澳大利亞對450多名失眠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針對失眠的有針對性的認知行為療法不僅有助於緩解失眠,而且對抑鬱、焦慮和壓力等症狀也有積極的影響。該研究發表在Sleep Medicine雜誌上。

弗林德斯(Flinders)的失眠治療方案包括一系列由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和專門從事睡眠障礙管理的醫生提供的治療,以及一些可獲得的最高質量科學證據的治療方法。睡眠研究小組也在為全科醫生推出有證據支持的失眠CBT項目,以幫助有睡眠問題的人,並避免長期使用鎮靜催眠藥物。

7,分裂型特質相關的大腦灰質結構變化特徵

來源:陳楚僑研究組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神經心理學與應用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Neuropsychology and Applied Cognitive Neuroscience,NACN)陳楚僑研究員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高分裂性特質與潛在的腦功能連接尤其是默認網絡和感覺運動網絡的適應性改變有關。

研究團隊團隊共招募了87位高分裂型特質個體和122名健康對照進行大腦結構像掃描。研究表明高分裂型特質個體主要表現出內側前額葉皮層、紋狀體等區域的灰質體積和結構協變的改變。進一步研究表明,高分裂型特質個體的左側顳中極和右側額上回的灰質體積與分裂型特質總分呈正相關。雙側小腦第9亞區的灰質體積與分裂型特質的認知-感知維度呈負相關,雙側紋狀體體積與人際維度呈正相關,而雙側顳上極與紊亂維度呈正相關。綜上,該研究結果強調了高分裂型特質個體重要的腦灰質結構變化特徵。本文已在線發表於Schizophrenia Research 期刊。

8,斯坦福研究發現家暴深遠負面影響,是否有望改寫刑罰力度?

來源:MedSci梅斯

史丹福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SIEPR)研究發現,懷孕期間婦女遭受家暴可能導致所生的嬰兒一生健康和經濟狀況不佳,造成長期社會健康和福祉缺陷。衛生經濟學家Maya Rossin-Slater博士利用與出生記錄數據相連的紐約市犯罪記錄,研究了產前接觸暴力犯罪對嬰兒健康的影響。

該研究結果已於去年作為工作論文報告發布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上;近日,更新的版本已被《經濟與統計評論》(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接受。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控制飲水行為的神經元;為什麼有些朋友的支持更多?

2,腦科學日報:人腦皮層組織的大尺度梯度;空氣汙染對大腦的傷害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為什麼胖的人「越吃越餓」?不用咖啡,快走也能提神
    2,為什麼胖子容易「越吃越餓」?王立銘/黃銳合作揭示高脂飲食促進覓食行為的神經機制來源:BioArt物的神經系統天然具備平衡能量攝入和輸出的能力,在一段時間內,能量攝入如果超過了消耗,大腦負責覓食和攝食的神經細胞就會在相關神經和激素信號的作用下(例如瘦素、胰島素、等等),減少能量攝取,恢復能量穩態平衡。
  • 腦科學日報:嬰兒抓周的科學解釋;AI構建「銀河系漫遊指南」
    具體而言,為了確定人類大腦癲癇發作活動中功能失調的神經元亞型,研究人員對來自多個顳葉癲癇和非癲癇患者顳皮層樣本中的超過110,000個神經元轉錄組進行了單核轉錄組學分析。 該研究證明了長期慢性飲酒的人和大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加大腦灰質細胞外空間(ECS)的擴散率,進而逐漸增加神經遞質(如多巴胺)的濃度,兩者協同組合可能是一種新的酒精成癮機制。
  • 腦科學日報:讓人貪吃的神經元;越刷朋友圈越不快樂?
    腦脊液通過由星形神經膠質細胞所控制的管道系統流入大腦內部,類淋巴系統(glymphatic)(大腦中的廢物清理系統)便是英文中神經膠質(glia)和淋巴(lymphatic)的合成詞。而且如果食物足夠美味可口,或者是飢餓感和渴覺足夠強烈,這條通路更是起到了獎勵作用,就會越吃越想吃、越喝越想喝。
  • 值得我們警惕:身體越胖,肚子越大,腦容量越小,記憶力就越差
    在很多場合,經常聽見有人說,哎呀,不行要減肥了,一旁的人會接著說,你說的可不止一回了,我看你是越說越胖了。確實是這樣,肥胖可不是一天吃出來,所以,減肥也別想著一天就好,相反,要付出跟多的努力。很多人減肥,一是為了好看,二是為了健康,但是如果你要知道減肥可以挽救你的大腦,這一定有助於激勵你行動起來。
  • 用進廢退,腦科學解釋為什麼大腦越用越聰明?
    我們是如何學習的?為何有些人學東西比別人更容易?為什麼大腦越用越聰明?哥倫比亞大學蘿拉·博伊德醫生的研究或許能找到答案。腦研究是理解人類生理,以及思考我們是如何被定義的一項先決性研究 。我們對大腦的了解日新月異,大多數對大腦的了解是不真實或不全面的。比如,我們以前以為青春期後的大腦不再變化,每次只用到了大腦的某一部分,不用它就不運轉,這也是錯誤的。事實證明,即使你在休息,什麼都不想,你的大腦也在高度活動。科技的高度發展,例如核磁共振,讓腦科學家可以開展更多重要研究。
  • 腦科學日報|細胞療法可恢復頭部損傷患者的記憶力
    在這項研究中,UCI團隊將能夠產生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的胚胎祖細胞移植到患有外傷性腦損傷的小鼠的大腦中,該神經元是一種控制大腦迴路活動的特定類型的神經細胞。研究人員發現,移植的神經元遷移到損傷組織中,在那裡它們與受傷的腦細胞建立了新的聯繫並進一步發育。在治療後的一個月內,小鼠表現出記憶力改善的跡象,例如能夠分辨出盒子中是否有不適感。
  • 「全腦開發」 只怕越開發越惱
    揭露了福建泉州的一家培訓機構宣傳能大幅提高孩子的記憶力,更能開發孩子的「特異功能」,教會孩子「蒙眼看物」、一目十行甚至百行的超人本領的騙局。但近年來,「全腦開發」並沒有偃旗息鼓,究其原因,一是家長的焦慮情結作怪,二是科普的力度不夠。
  • 腦科學日報:腦電波的「拉鋸戰」決定了信息如何在大腦中流動
    腦電波的「拉鋸戰」決定了信息如何在大腦中流動來源:腦友記BrainUp為了產生思想和行動,大腦在表層的一系列區域中處理信息,從對傳入的感覺進行基本分析的「較低」區域,到使用新知識制定計劃的「較高」執行區域。
  • 腦科學日報:自知力越好生活質量越差?能檢測爆炸物的半機械蝗蟲
    8月21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杜久林研究組在Neuron雜誌上發表文章Piezo1-Mediated Ca2+ Activities Regulate Brain Vascular Pathfinding
  • 腦科學日報:可進入大腦的新型藥物遞送顆粒;閉上眼睛提高記憶力
    新型藥物遞送顆粒利用神經遞質作為進入大腦的「護照」! 來源:奇物論 NT-LNP將AmB傳遞到小鼠大腦血腦屏障
  • 胖情分析匯,越胖越想吃那是大腦被欺騙啦
    經濟生活的主題詞是「炒」,與之對應,「胖」是健康關注的核心。一生追健康,肥胖毀所有。為控制體重窮盡手段,對身體的殘忍能令圍觀者動容,只是,磅秤和軟尺會一次次對效果發出嘲笑。在沮喪的同時,您有沒有想過,那麼辛苦地減肥卻失敗,是不是找錯了決戰方向?
  • 女性越瘦骨密度越低 太瘦比肥胖更危險
    原標題:太瘦比肥胖更危險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副教授 潘 慧   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心理系副教授 張 婍   追求纖瘦、以瘦為美似乎是當今推崇的審美觀。《內科學文獻》雜誌刊登一項涉及3683名女性的新研究發現,女性越瘦,骨密度越低,中年更易骨折。潘慧補充說,無論男女,如年輕時過瘦,導致骨量「儲值」不足,日後出現骨質疏鬆問題的機率就會增加。   流產風險大增。過瘦直接影響月經周期,甚至導致閉經,最終影響到受孕及生育。英國倫敦衛生和熱帶醫藥學院研究發現,太瘦的女性在懷孕頭3個月發生流產的危險會增加72%。
  • 肚子越大腦越小?研究:胖子腦灰質區域比常人小
    (原標題:肚子越大腦越小?該學會在旗下《神經病學》期刊的網路版發表研究報告稱,研究人員測量了受測者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跟腰臀的比例,發現超重過胖兼腰圍粗的人,腦部結構比較小。
  • 《大腦健身房》想抗焦慮,想專注,想增強記憶力,腦科學+運動了解一...
    好,我們現在就開始了解大腦吧。 先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是什麼決定了人的才智呢? 是不是腦細胞越多的人越聰明呢? 畢竟我們都一直認為,頭髮掉了可以再長,皮膚破了可以癒合,唯獨腦細胞是不能再生的。。。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因此,這項工作確定了遺傳自閉症危險因素Nlgn3、翻譯調節和催產素信號之間的關聯。 2,Neuron:精準定位! 根據8月4日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的一項新的大腦成像研究,當一個人的體重增加時,大腦所有區域的活動和血流都會下降。
  • 吃什麼可增強記憶力 如何增強自己的記憶力
    很多人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可能都感覺到了自己的記憶力也是越來越差了。那麼在平時的飲食中,吃什麼可增強記憶力呢?為什麼記憶力會越來越差,導致記憶力差的原因有哪些?記性差怎麼辦?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吃什麼可增強記憶力牛奶:說到增強記憶力的食物。牛奶肯定是其間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確實牛奶中富含蛋白質、鈣質、胺基酸和各種維生素。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腦科學冷知識告訴你:根源在於記憶力太差
    但是如果因為閱讀理解能力太差,文章都無法讀懂的話,又談何運用?其實很多孩子都會面臨類似這樣的問題,有些父母面臨這樣情況的時候,往往會數落孩子,甚至會給孩子貼上愚笨的標籤。其實這樣是非常不對的,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差,原因可能是出現在記憶力上為什麼這麼說呢?
  • 腦科學日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神經祖細胞和類腦器官的證據
    3,長期高血壓與腦小血管病增加痴呆風險來源:阿爾茨海默病科學家們早就知道,高血壓會導致中風,過去的研究也將其與阿爾茨海默病聯繫起來。7月31日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高血壓》(Hypertension)上的這項新研究集中探討了高血壓是如何影響腦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腦小血管病是中風和痴呆患者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研究發現,參與者患高血壓的時間越長,他們患腦小血管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 如何讓大腦高效運轉?提升記憶的十大妙招!
    就是提升自己的記憶力!一旦記憶力好,這些問題就算不是迎刃而解,也能輕鬆很多!那該怎麼提升記憶力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方法,改變一些習慣,就能提升記憶力!關鍵,是習慣!習慣!習慣!其實近十年來,全世界對大腦、腦科學相關領域研究的投入越來越多!而且,越研究,越深奧,不過,也研究出來一些東西!比如說:人腦的機能是非常深奧的。(這不廢話嗎?)書歸正傳,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在於他的實用性(和我一樣,哈哈)如果把其中的一些變為我們的習慣的話,那麼後果是我們不可想像的。
  • 【重磅】耶魯神經科學掃描大腦判斷人類智力,區分準確率達99%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不同的測試來評估參與者的記憶力、智力、運動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他們發現,每個人的連接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如指紋一樣。根據大腦的掃描成像,研究者能區分每一個參與者,準確率達到 99%。你覺得你在某方面非常有天分嗎?比如非常擅長某種樂器、某類運動,或某個科目,例如數學?這些「天分」可能跟你的大腦的連接方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