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顛倒「黑白」的代價:控制大腦廢物清理的是晝夜節律,而非睡眠!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大腦被蛛網膜包圍,浸在腦脊液(CSF)中。腦脊液通過由星形神經膠質細胞所控制的管道系統流入大腦內部,類淋巴系統(glymphatic)(大腦中的廢物清理系統)便是英文中神經膠質(glia)和淋巴(lymphatic)的合成詞。
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的研究人員發現控制類淋巴系統的是晝夜節律,即調節睡眠-清醒周期的生物鐘,而不是睡眠。
2,南方醫科大PNAS最新發文:寨卡病毒導致小頭畸形的致病機理
來源:生物通
近期,南方醫科大學黎孟楓研究團隊與中山大學朱勳研究團隊合作,在寨卡病毒(ZIKV)導致小頭畸形的致病機理研究領域取得進展。該成果以「神經前體細胞焦亡是寨卡病毒誘導腦萎縮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望成為治療靶點(Neural progenitor cells pyroptosis contributes to Zika virus-induced brain atrophy and represents a therapeutic target)」為題,於2020年9月9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期刊上。
研究發現,在ZIKV感染新生小鼠小頭畸形模型中觀察到大腦神經前體細胞發生細胞焦亡現象,並伴有炎症性病理改變。基於體外神經前體細胞及神經球模型,進一步證實了ZIKV感染可導致細胞焦亡的發生,並且闡明了ZIKV通過激活NLRP3-Caspase-1-GSDMD信號通路誘導細胞焦亡的分子機制。此外,敲除Caspase-1或使用Caspase-1抑制劑抑制細胞焦亡能有效緩解ZIKV感染引起的神經病變及小頭畸形。
3,《細胞》:不是我管不住嘴,是大腦管不住它自己!科學家發現,吃喝會抑制一種阻止進食神經元的活性,導致越吃越想吃
來源:奇點網
近期一項登上《細胞》封面的最新研究顯示,吃得停不下來與腦幹區域內一種名為periLCVGLUT2的神經元的調控有關,研究由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團隊進行。
periLCVGLUT2神經元同時處於飢餓感和渴覺調節通路的下遊,正常情況下它激活時,會一定程度抑制食物和水的攝入。但只要開始攝入食物和水,哪怕是味道普普通通的東西,都會讓這類神經元的活性被抑制。抑制進食量的神經元沒了,吃到停不下來的情況就有了。而且如果食物足夠美味可口,或者是飢餓感和渴覺足夠強烈,這條通路更是起到了獎勵作用,就會越吃越想吃、越喝越想喝。
4,Science子刊:人體免疫系統可能還有另一種新功能---對抗抑鬱症
來源:轉化醫學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比較了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患者和健康受試者脊髓液中的免疫系統細胞,結果發現在健康人的脊髓液中發現的炎症性自身免疫反應類似於與多發性硬化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自身免疫反應。這一發現表明這些免疫細胞除了在阻止微生物入侵中起作用之外,也可能在保護我們的心理健康中發揮著作用。
研究結果支持了一個新興的理論:作為一種有助於誘導和調節各種免疫系統反應的蛋白,γ-幹擾素也可能在預防健康人患上抑鬱症方面發揮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18日的Science Immu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ranscriptomic and cl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 cells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5,CMU賀斌教授團隊提出:冥想可以增強對腦機接口的控制
來源:腦機接口社區
腦機接口(BCI)是一種允許個人直接通過大腦控制機器或計算機的設備。與使用大腦植入的高風險侵入性方法相比,通過顱骨獲取的非侵入性控制手段,如腦電圖(EEG),既安全又方便,但它們需要更長的學習時間,使用者的的熟練程度最終會有所不同。
生物醫學工程系系主任賀斌教授和合作者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人體研究,讓受試者參加為期八周的簡單、廣泛練習的冥想技巧課程,以測試他們作為腦機控制的潛在訓練工具的效果。這項研究發表在《Cerebral Cortex》雜誌上。研究表明,與沒有接受過冥想訓練的人相比,只接受過八堂基於正念的注意力和訓練(MBAT)的人表現出了顯著的優勢,無論是在他們最初控制腦機綜合症的能力上,還是在他們達到完全熟練所需的時間上。
6,Alzheimer's & Dementia:阿爾茲海默症風險基因APOE ε4對各個族裔的老年人影響不同
來源:梅斯神經
載脂蛋白E(APOE)ε4是晚期阿爾茨海默病(AD)最有力的遺傳風險因素。最近,研究人員在Alzheimer's & Dementia雜誌發文,其調查了默認模式網絡(DMN)子系統內的靜息狀態的功能連接(rsFC),研究包含了170名APOE ε4攜帶者與387名APOE ε4非攜帶者,橫跨三個美國的主要種族/族裔群體,包括來自華盛頓高地-英伍德哥倫比亞老齡化項目的非西班牙裔白人、非西班牙裔黑人和西班牙裔。
結果顯示,與APOE ε4非攜帶者相比,APOE ε4攜帶者在顳部DMN中具有較低的rsFC,但這僅限於非西班牙裔白人中。與非西班牙裔白人APOE ε4非攜帶者相比,非西班牙裔黑人和西班牙裔APOE ε4攜帶者的rsFC略高或相似。結果表明,與非西班牙裔黑人和西班牙裔相比,APOE ε4對非西班牙裔白人的DMN rsFC的調節方式不同。
7,越刷朋友圈越不快樂?
來源:環球心理資訊
自我概念清晰性是指個體對自我認知的明確性、穩定性和內部一致性水平。作為個體的基本社會動機,社會比較是包括抑鬱在內的社會適應的重要影響因素,社會比較理論指出,接觸積極化偏向的信息會導致消極的自我認知和評價———覺得其他人更好更幸福、並認為自己不如他人,研究者將這種由社會比較所導致的消極自我認知和評價界定為負面社會比較。
該研究在社會比較的理論視角下引入負面社會比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兩個變量,構建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來探討社交網站(微信朋友圈)使用對大學生抑鬱影響的內在機制及個體差異。研究表明,社交網站本身並不直接導致抑鬱的發生,社交網站使用通過誘發的負面社會比較導致抑鬱。隨著個體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的升高,負面社會比較的中介作用呈下降趨勢。
8,3萬雙胞胎研究:「同胞不同命」,吸菸者腦出血死亡風險高2倍!
來源:醫學新視點
近期,美國卒中協會(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期刊Stroke雜誌上發表一項大規模雙胞胎研究,再次確定了吸菸與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有關。SAH是一種出血性中風,往往致命。
與先前的研究不同,在本次研究中高血壓、較低的體育鍛鍊水平和女性身份等危險因素未被發現有重大影響。在男性和女性中,吸菸都與致命性腦出血有關。受到可用數據的限制,目前的研究沒有非致命性SAH事件的數據,研究人員無法估計以前吸菸(研究時已戒菸)對腦出血的影響,也無法確認SAH的動脈瘤起源。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計算機預測人類想法;真正的仿生手來了
2,腦科學日報:孕婦腸道菌群對胎兒大腦發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