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持不下的爭論:腦波,有用嗎?
例如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在被植入了電極的人腦中發現,腦波及腦波間的相互作用有助於激發人類的情感、語言、以及視覺等功能。也有研究表明,當腦波異常時,智力也會受到損害。例如,對大腦如何使用腦波的詳細研究,能提高通過微弱電擊以調節大腦內信號的可能性。這種腦波幹預措施可以作為治療記憶問題和精神疾病的一種方法,一些早期嘗試已證明這可以提高人們的記憶力。
-
雌二醇——學習和記憶的神經調節因子|腦科學頂刊導讀76期
本研究通過使用條件喜愛偏好範式,將口味與胃內輸注葡萄糖聯繫起來,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對食物口味的評估,研究表明對攝食後營養條件記憶的檢索可刺激小鼠的多個腦區,包括杏仁核的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 CeA)。
-
動物所揭示「腸道菌群—腸—腦」互作調控動物對寒冷環境的適應機制
當動物受到寒冷等信號刺激時,支配BAT的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通過作用於BAT細胞膜上的β3腎上腺素能受體,激活蛋白激酶A信號通路,即cAMP-PKA-pCREB通路,誘導線粒體內膜上的產熱蛋白——解偶聯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的表達,提高非顫抖性產熱能力,維持恆定的體溫。動物體內的腸道微生物是否參與了動物的體溫調節和代謝產熱過程呢?
-
電波刺激可改善老年人記憶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英國《衛報》8日報導,科學實驗證明,電波刺激腦部可改善老年人的「短期記憶」。科學家先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短期記憶測試,一組是42名20到29歲的年輕人,另一組是42名60到76歲的老年人。測試結果顯示,老年人組的短期記憶力較弱。接著,科學家對老年人腦部進行時長25分鐘的非侵入式電波刺激,再進行測試的結果顯示,老年人組的短期記憶力提高,與年輕人組相當。
-
老年人增強記憶力動動手指 能有效刺激大腦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記憶力就會下降,很多老年人由於腦神經細胞的萎縮加上其他器官功能的衰退,對事物的記憶力大大降低,特別是瞬間記憶能力下降。那麼老年人怎麼增強記憶力呢?
-
腦波或同神經性疾病有關聯—新聞—科學網
閃光燈被調整到40赫茲,並且被用於操控這些嚙齒類動物的腦波,從而觸發一系列消除斑塊形成蛋白的生物學效應。儘管在阿爾茨海默氏症小鼠模型中獲得的令人振奮的結果很難在人類身上複製,但上述試驗提供了一些誘人的可能性。「研究結果令人難以置信並且很可靠,以至於其被完全理解需要一段時間。但我們知道,需要找到一種在人類身上嘗試相同事情的辦法。」
-
研究揭示記憶更新訓練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工作記憶容量
因此,研究者認為通過訓練提升工作記憶容量將對人的一般性認知能力產生事半功倍的積極影響。然而,以往研究更多地關注工作記憶訓練對一般性認知能力的影響,忽略了工作記憶容量本身是否可以擴展這一更為基礎的科學問題。即使對於那些關注工作記憶容量的早期訓練研究,由於往往採用測量工作記憶容量的任務進行訓練,因而無法確認訓練效應到底來自於練習效應還是真實能力的提升。
-
心理所揭示記憶更新訓練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工作記憶容量
訓練組老年人參加每周三次,為期四周的記憶更新能力訓練;對照組老年人則參加每周一次,為期四周的心理健康講座。為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採用自適應的方式調節訓練任務的難度,並通過指導語鼓勵被試採用「主動提取」的積極策略。為實現對訓練效應系統深入的考察,訓練前後一周所有被試均參與了多層級、多指標的行為和ERP測試,具體的層級包括訓練的直接獲益、近遷移效應和遠遷移效應(工作記憶容量和其他一般性認知能力)。
-
較真| 「全腦教育」亂象:歪解腦波測試只為招生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招生,各家機構「各顯神通」,有的機構就推出皮紋檢測,稱採集指紋掌紋可以測出大腦先天優劣勢,有針對性地推薦課程;有的機構假借科學名義進行腦波測試,為了推銷產品對測試結果進行牽強附會的解釋;有的機構推出的是打著世界記憶大師演講旗號的會銷,營造現場的激動氣氛,讓家長們搶著報名。
-
電流刺激無助於改善老年人認知能力
此前有研究證明大腦功能訓練疊加電流刺激有助於提升年輕人的認知能力,但新研究發現該訓練方式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提升不大。研究人員之一、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保羅·杜克斯說,此前對年輕人的研究表明,將認知訓練與非侵入性腦刺激相結合,即在個體完成任務時將溫和的電流傳送至頭皮,可持續改善大腦功能。
-
科學家發現一種修復大腦受損通路並恢復記憶功能的非侵入性方法
而最近一些新研究集中在通過促進記憶和學習來遏制認知衰退,揭示了其在這方面令人興奮的潛力。 由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的最新研究已經概述了一種非侵入性技術,能夠恢復70歲受試者的工作記憶,使他們的記憶功能表現能夠像20多歲的年輕人一樣好
-
新研究:電流刺激無助於改善老年人認知能力
此前有研究證明大腦功能訓練疊加電流刺激有助於提升年輕人的認知能力,但新研究發現該訓練方式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提升不大。研究人員之一、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保羅·杜克斯說,此前對年輕人的研究表明,將認知訓練與非侵入性腦刺激相結合——即在個體完成任務時將溫和的電流傳送至頭皮,可持續改善大腦功能。
-
腦科學日報|大腦怎樣感知物品的價值?經濟行為背後的生物學理論
BMJ哈佛研究:9500萬人數據,眾多疾病和巨額成本中國疾控中心研究:8100萬人數據,PM 2.5與心腦血管疾病尤其相關2,Cell | 記憶鞏固與遺忘——非快速眼動睡眠中兩種腦波的較量來源:BioArt慢波振蕩與δ波調節記憶鞏固與遺忘過程近日,舊金山退伍軍人醫療中心、加州大學的Karunesh Ganguly研究組在Cell發表了題為
-
打開深層大腦學習迴路,兩個小方法,背誦法和聽覺刺激
之前也給大家分享過,捂著耳朵大聲背誦,聲音通過內耳傳送,那也是有利於打開深層大腦記憶迴路的。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刻是不太一樣的,同樣的,對於大腦的記憶來說,雖然每個人的右腦與左腦都是有記憶能力的,但是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時間或者是身體狀態的不同,左腦記憶優先還是右腦記憶優先這是不同的。
-
你所不知道的腦波:δ波、θ波、α波、β波、γ波
腦細胞只要是活動就會產生相應的生物電,也是通過這些電通過樹突來跟別的腦細胞進行聯接,形成思維的網絡;在科學應用上我們能通過儀器檢測到的腦波必須由一定數量的神經元細胞活動而產生的,作為頻率的不同分為下面幾種類型;δ波、θ波、α波、β波、γ波等:根據大腦狀態管理的不同把β波在細分為Smr波、
-
頂刊腦訊第47周 - 睡覺時海馬不同腦波的相互作用有助於鞏固記憶
在夜間睡眠時,我們的體力和腦力逐漸得到恢復。為了探明海馬在睡眠狀態下不同腦電波對記憶的影響,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論研究所的Nikos K. Logothetis研究團隊在獼猴中使用跨結構電生理記錄的方法,證實了腦幹通過稱為橋腦枕波(PGO)的階段性腦波瞬時調節海馬神經網絡的活動。作者發現了兩種具有不同生理學特徵的PGO波是順序發生的,分別有選擇性影響高頻尖波和低頻theta波。
-
神奇的阿爾法腦波音樂
從腦科學來講,不是所有的古典音樂都能激發美好的α腦波,甚至在同一首曲子中,也不是所有的樂章都能使人身心放鬆、精力充沛,所以就存在選擇的問題。只有節拍在60—70,頻率在8—14HZ範圍內的音樂才是真正的α腦波音樂。阿爾法腦波是四種基本腦波之一。在大腦中有時出現,有時消失,它並不總是存在。
-
...揭示eIF2α通過刺激抑制性神經元中的蛋白合成來增強長期記憶
興奮性神經元參與創建記憶痕跡(memory trace),而抑制性神經元則會屏蔽背景噪音,從而使得長期學習得以進行。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IF2α controls memory consolidation via excitatory and somatostatin neurons」。
-
借音頻腦波「蒙眼識字」?「全腦開發」培訓班為何屢禁不止
近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貴州省貴陽市不少家長都將孩子送往秒慧好記星科技有限公司貴陽雲巖一分校進行「全腦開發」。按照該機構負責人何潔的說法,所有7~14歲的孩子只需要佩戴公司總部研發的特製「耳機」,通過音頻腦波共振,再配合老師的引導進行訓練,孩子即使蒙著眼睛,也能憑著聽覺、觸覺、嗅覺,辨別出顏色、圖案、文字。
-
工作記憶是如何在大腦中存儲的?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澄宇研究組,綜合應用行為學、光遺傳、電生理等手段對工作記憶的存儲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研究人員利用頭部固定的小鼠成功地開發了一個基於嗅覺刺激的工作記憶行為範式和一套高效穩定的行為訓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