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這個腦區決定你雙十一要買什麼!科學家揭示眶額皮層促使...

2020-11-26 健康界

當選擇變成一種抉擇時,自由無異於對人來說是一種刑罰。——海德格爾

在18世紀,經濟學家Daniel Bernoulli在研究賭博的問題時發現人們往往對輸掉的錢看得比贏的錢要重,這是個風險成本決策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每天也在做成本決策,雙十一剁手節,捲髮有禮物,姐妹們衝鴨!看中了幾個品牌的衣服,通常會對比衣服的質量、價格後做出決定,買了很多國潮品牌。在這個過程中是比較糾結的,但我們仍然會做出比較經濟實惠的選擇。當然土豪可以忽略。

然而在抑鬱症、焦慮症、成癮、精神分裂症等神經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會做出錯誤的選擇,大腦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前額葉皮層(PFC)作為高級認知功能的腦區,在做出最優的選擇中發揮關鍵作用。眶額皮質(OFC)、前扣帶回皮質(ACC)和額前外側皮質(LPFC)等區域的損傷與嚴重的決策障礙相關,其中位於眼睛上方的OFC尤為重要。

2006年哈佛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授Padoa-Schioppa和John Assad利用獼猴進行實驗,分別提供選擇A果汁或B果汁(這兩類果汁對獼猴而言,價值不同),發現無論這兩類果汁在左側或右側位置都不影響OFC編碼這兩類果汁的價值信息。此外OFC的這種功能與其他大腦區域不一樣:在其他大腦區域中,價值的選擇與感覺或運動過程有關,而OFC則與這些無關。經濟選擇本質上是商品價值之間的選擇,而不是行動之間的選擇(1)。

但是Padoa-Schioppa並沒有證實編碼價值信息的神經元會決定到底選擇誰。時隔14年後,2020年11月2日,目前已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神經科學系任職的Padoa-Schioppa延續之前的工作再次在Nature雜誌上發表文章揭示了OFC腦區的神經元活動直接決定經濟選擇行為(2)。

研究人員反覆向獼猴提供了兩種飲料,並記錄了動物的選擇。提供的飲料數量不等,類型也不同,包括檸檬汁、葡萄汁、櫻桃汁、桃汁、果汁、蘋果汁、酸果蔓汁、薄荷茶、獼猴桃飲料、西瓜汁和鹽水。

來源於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insight-brain-neurons-choices.html

儘管它們的決定並不總是那麼容易,表現出選擇困難症,但是最終它們會選擇出最優的果汁。獼猴通常喜歡一種口味而不是另一種口味,這些果汁本身的價值並不一樣,因此偏向於選擇對自己價值更高的果汁,並且它們也喜歡得到更多的、自己喜歡的果汁

理論上如果可以通過影響OFC神經元來預測選擇的偏向,則可以證明神經元群體與決策過程之間的因果關係。研究人員在獼猴的OFC中放置了微小的電極,通過給與不同大小的電流刺激神經元 ,觀察在幹擾OFC後是否影響猴哥的決策行為。

獼猴在兩種果汁中任選其一,其中果汁A是它比較喜歡的。與第一個實驗考慮果汁的類型和數量不同,主要考慮果汁出現的先後順序,猴哥首先看到了果汁A,再看到果汁B,最後做出選擇,該過程定義為訓練1;或者先看到果汁B再看到果汁A, 定義為訓練2

在訓練1過程中高電流刺激(≥100 μA)OFC神經元後,會引起猴哥偏向選擇B;而在2過程中高電流刺激(≥100 μA)OFC神經元會引起猴哥偏向選擇A,並且這種偏向性比在訓練1過程中擾亂OFC神經元更強.這就表明在幹擾OFC神經元會影響獼猴對果汁A和B的判斷,可能做出錯誤的選擇。該結果表明在眶額皮質編碼物體價值的信息,指導決策行為

如果同時給猴哥提供兩種不同的果汁後,給與電流刺激OFC神經元會出現什麼狀況?在同時提供兩種不同的果汁時,OFC腦區會存在兩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編碼這兩種果汁價值的神經元。

研究人員發現給與低電流刺激後,這兩種類型的神經元放電活動增加,這兩種果汁的價值出現小幅度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並不一樣,這是因為這兩種果汁的價值不同。這意味著這兩種選擇都更具吸引力,但這兩種果汁提供的價值並不一樣,低電流刺激後猴子會偏向選擇價值更大的果汁,做出聰明、經濟實惠的選擇。

總的來說,本文揭示高電流刺激OFC神經元可能會引起猴子做出錯誤的選擇,但是低電流刺激反而會促進猴子做出更加正確的選擇

以後再有人和你叨叨,東西要買貴的。你囊中羞澀,不好意思說買不起咋辦,直接懟回去 「我眼睛上的皮層盯屬我,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參考文獻】

1. Padoa-Schioppa, C. & Assad, J. A. Neurons in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encode economic value. Nature 441, 223–226 (2006).

2. Values encoded in orbitofrontal cortex are causally related to economic choices,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80-x

相關焦點

  • 加拿大科學家研究發現:嗅覺與空間記憶力受同一個腦區控制
    加拿大科學家研究發現:嗅覺與空間記憶力受同一個腦區控制 張夢然/經濟參考報 2018-10-22 07:28
  • 科學家們研究揭示了大腦中5-羥色胺的作用
    宮崎駿博士說:「換句話說,為了提高血清素的耐性,老鼠們必須對獎勵的到來充滿信心,但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到來。」 在先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集中在大腦的一個叫做中縫背核的區域--血清素釋放神經元的中央中樞。中縫背核的神經元延伸到前腦的其他區域,在他們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專門探索了哪些其他腦區有助於調節耐心。
  • 當你買買買時 大腦是如何決策的?
    原標題:決定「剁手」僅需五分之一秒  當你買買買時 大腦是如何決策的?  繼「雙12」網絡搶購風之後,為迎接新春佳節,各種買買買又接踵而至。其實隨著新型購物手段興起,如網絡購物直播,很多人面對不同誘惑總是忍不住「剁手」。但買買買背後,你可曾想過,你的大腦是怎樣想的,最先考慮的是商品性價比,還是自己的需求?這究竟藏著怎樣的謎之決定?  事實上,不只是一般人不知道,科學家們的研究也剛剛起步。
  • 買買買時大腦是如何決策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比預想得更複雜
    生活中,人們大多都有這樣的經歷,明明不是必須要買某件物品,但經不住導購員的遊說,一衝動就買了,事後又後悔不已。繼「雙12」網絡搶購風之後,為迎接新春佳節,各種買買買又接踵而至。其實隨著新型購物手段興起,如網絡購物直播,很多人面對不同誘惑總是忍不住「剁手」。
  • 如果你要研究人為什麼怕癢,你會從哪裡開始|Nature 自然科研
    現在,研究者通過在實驗室大鼠的大腦中植入電極,識別出了驅動這一性狀的腦區。這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人類怕癢的由來。這項11月11日發表於《科學》雜誌的研究還揭示,大鼠對撓癢的敏感度會受情緒的影響,與人類十分相似。在論文結果外,研究者還發現大鼠連怕癢的位置都和人類十分相似——肚皮或後爪,但後背和前爪並不怕癢。
  • 如果你要研究人為什麼怕癢,你會從哪裡開始?
    現在,研究者通過在實驗室大鼠的大腦中植入電極,識別出了驅動這一性狀的腦區。這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人類怕癢的由來。這項11月11日發表於《科學》雜誌的研究還揭示,大鼠對撓癢的敏感度會受情緒的影響,與人類十分相似。在論文結果外,研究者還發現大鼠連怕癢的位置都和人類十分相似——肚皮或後爪,但後背和前爪並不怕癢。
  • 科學家可以操控猴子的大腦「做決定」了
    研究顯示,在我們衡量不同的選項時,大腦眶額葉皮層對每個選項編碼的主觀價值能夠直接影響最終的行為決策。當你面臨甜點是吃冰激淋還是巧克力蛋糕的艱難抉擇時,位於眼睛正上方的一系列腦細胞會放電。過去的動物研究已經表明,每一個選擇都對應激活了大腦中不同的神經元。選擇越誘人,相應的神經元放電越迅速。
  • 消失的一整塊腦區去哪了?
    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冷靜的認為一塊名為「亞板(subplate)」的腦區在人類成長過程中消失了。
  • Rhoton文獻匯總:額顳眶顴入路
    ,借著這股「眶顴熱」,今天就匯總一下大師歷來有關額顳眶顴入路(frontotemporal orbitozygomatic approach)的10篇經典文獻和美圖,並引申其他相關經典文獻,加上一些個人讀書體會,以作記錄和分享。
  • 數學科的腦區定位
    因此我們研究數學腦區定位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即數學才能到底有沒有先天因素在內。從理論上講,心理學家、腦科學家和哲學家都承認,智力主要是後天環境教育養成的,但有遺傳因素。對此腦科學工作者認為,從歷史演化的觀點看,原始人類為了躲避群獸,獵取食物,求生存,必須對獵物作數量估計和算數運算,這樣數感和計算智力因素就被偏碼在遺傳基因中,這就是數學天賦。同時從實際調查來看,數學遺傳因素也的確存在。
  • 發呆時大腦在做什麼?大腦暗能量或能提供關於意識本質的線索
    突然,一隻蒼蠅停在胳膊上,你拿起雜誌去拍它。在蒼蠅停在你身上之後,你的大腦裡發生了什麼?在停下來之前呢?長期以來,神經科學家一直認為,人在休息時,大腦中的神經迴路基本處於關閉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時的神經活動屬於「隨機噪聲」,就像沒收到信號的電視機顯示的雪花狀圖案。而當蒼蠅停在你的胳膊上時,大腦恢復意識,準備執行「拍蠅任務」。
  • 我國科學家揭示聽覺皮層編碼聽覺認知的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探秘:大腦裡的信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