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區功能與學習能力

2021-01-15 芯領袖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很大方面來自大腦,因為人腦之間是有差異的,差異體現在腦優勢方面,體現在腦功能區方面。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麥克裡蘭博士提出優勢冰山模型,闡明了人對於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根本取決於大腦優勢。一個人能否成才,關鍵在於能否發現大腦優勢。所以說,發現腦優勢,就等於發現人才。

大腦是心理的物質基礎,當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腦優勢時,就會產生內驅力,影響其對待事物的態度,從而產生學習動力,發展技能。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腦區功能優勢在3歲前已經顯現,每個正常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腦優勢。人的學習能力、思維類型、心理傾向、行為風格都隱藏在其腦功能區優勢中,而學習能力最初的發展是從感覺運動階段開始,向知覺和知覺動作統合階段演進,再進入語言文字符號運用階段,最後達到邏輯思維和推理階段。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在腦的各種不同思想意識支配下進行的。千人千腦,不同的腦區優勢就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只有認識了腦區功能,了解了腦區優勢,才能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才能科學地、有針對性地為孩子制定能力發展方案。

每個腦區都有各自的功能,並與行為有著緊密聯繫。大腦的腦功能是會優勢互補的,而且經過長期的培養和刺激,大腦功能會有所改變,希望家長重視對孩子腦區功能的培養、提高。所以,找出腦區優勢和弱勢,幫助每個家長找到孩子的優勢所在,發現孩子的天賦,早發現早培養,不埋沒孩子的潛能,意義非凡。

腦區一般分為四個區域,根據腦區優勢與弱勢和行為之間的關係,各腦區功能的具體內容如下。左前腦是知識智慧的腦,左前腦好的孩子在知識學習、知識積累方面比較擅長,學習能力較強。左後腦是經驗智慧的腦,左後腦好的孩子動手能力強,有一定的自控力、毅力和抗挫折能力。右前腦是創造智慧的腦,右前腦好的孩子創新能力、風險的承擔能力、整合能力均強,富有豐富的想像力及求知慾。右後腦是感覺智慧的腦,右後腦好的孩子悟性和總結能力好,善於傾聽和溝通,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左顳負責機械記憶,左顳好的孩子對所學的數字、字母、文字、歷史年代等知識有很強的識記能力。右顳負責情景記憶,右顳好的孩子空間位置感好,對畫面、看到的場景和所經歷的事情等都有著很好的記憶。

優勢腦區在教育中的意義。人的身體可以通過訓練變得更加強健,同樣,大腦也是可以開發、訓練的。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義大利貧民區開辦學校,被人們認為是將「笨」孩子培育成優秀人才的專家。從科學的角度看,這正是運用大腦發展規律,用科學的方法對大腦進行訓練的結果。

對大腦的有效開發需要針對不同的腦區進行有的放矢的訓練。了解大腦功能分區,是開發大腦的科學依據。認識腦區的特別之處,掌握腦區功能,是對孩子因材施教、充分開發孩子腦優勢的重要途徑。

相關焦點

  • 非症候群型唇顎裂患者語言相關腦區結構和功能研究進展
    語言功能區比感覺、視覺、運動功能的腦皮層分布範圍更廣,機制更複雜,臨床認為語言功能區之間都是有密切聯繫的,語言能力通過大腦皮質相關區域的配合、協調完成,真實的語言中樞遠大於經典語言中樞Broca區和Wernicke區。語言加工涉及到額葉、顳葉、頂葉、枕葉、小腦等重要腦功能區,並且存在個體差異。
  • 大腦存在一個動態評估外界信息重要性的關鍵腦區——丘腦室旁核
    「這項重要研究拓展了我們對丘腦功能的認識,發現了影響學習和記憶的重要神經機制。該工作將引起腦認知和腦疾病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並吸引更多研究者探索PVT這一重要腦區的功能。」美國三院院士、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Robert Malenka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評價道。
  • 課程教學的腦區定位
    課程教學的腦區定位是個複雜問題,它即與腦的結構和功能密切相關,又與學科內容和教學方式緊密相連,並涉及心學理學和腦科學的不同學派。
  • 數學科的腦區定位
    因此我們研究數學腦區定位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即數學才能到底有沒有先天因素在內。從理論上講,心理學家、腦科學家和哲學家都承認,智力主要是後天環境教育養成的,但有遺傳因素。對此腦科學工作者認為,從歷史演化的觀點看,原始人類為了躲避群獸,獵取食物,求生存,必須對獵物作數量估計和算數運算,這樣數感和計算智力因素就被偏碼在遺傳基因中,這就是數學天賦。同時從實際調查來看,數學遺傳因素也的確存在。
  • 神經康復措施:運動想像對腦區的激活
    重複性運動想像的精神訓練可改善一部分神經功能障礙患者的運動能力。已有研究顯示,精神訓練可以改善腦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研究顯示,運動想像涉及運動相關腦區,包括前運動區、輔助運動區、頂葉、小腦和基底神經節;但目前相關研究仍以簡單動作任務為主,日常活動的大腦激活情況尚不清楚。
  • 科學家發現腦區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機制
    )中有一種抑制性γ—氨基丁酸(一種胺基酸,它是目前所發現的最主要的神經信息傳導物質,可改善睡眠、燃燒脂肪、促進腦部組織中氧和葡萄糖的代謝、促進機體分泌生長激素等)能神經元可調控覺醒,變性(改變正常神經元的功能)或抑制此類神經元能顯著降低覺醒等活動。
  • 加拿大科學家研究發現:嗅覺與空間記憶力受同一個腦區控制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指出,人類的嗅覺或與空間記憶力存在關聯,且受到同一個腦區的控制。
  • mTOR信號通路:體育鍛鍊改善運動學習能力的「核心機制」
    原創 蔣明 山中麻署前言體育鍛鍊一直被認為有益於身心健康,尤其有氧運動已被證明能夠促進相關腦區活動,從而使人們獲得或者維持複雜的運動的能力,然而該過程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 腦區到腦網絡:認知神經科學的系統論轉向
    2.定位到整體:從腦區到腦網絡現代認知神經科學至少有兩個直接的來源: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早期的認知心理學以計算機隱喻以基礎,以心理功能的研究見長,對心理功能的神經基礎研究較少。對於腦與心智關係有兩種對立基本觀點,一種是定位論,認為心理功能可以定位於某腦區,這是一種分析主義的觀點。另一種整體論,認為心理功能是由腦的整體協同活動實現,這是一種系統論的觀點(卡拉特,&蘇彥捷,2011)。
  • 前扣帶回:決策者之決策腦區|Science述評
    評述論文:Hierarchical reasoning by neural circuits in the frontal cortex (Science 25 MAY 2018: Vol 360, Issue 6391) 人們每天周遭的環境總是變幻莫測的,面對複雜的情形做出推理分析,最後得出判斷是自然進化賦予人類的重要能力
  • 科學家發現人腦中存在「責任腦區」
    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的教授休•加納文最近通過腦掃描發現,人腦內存在一片負責「責任感」的腦區,而古柯鹼吸食者的腦掃描圖像顯示,將毒品上癮的人和沒有上癮的人相比,上癮者的「責任腦區」結構明顯不完整。加納文教授希望這一發現能從藥理上改變對古柯鹼上癮者的醫療護理環境。
  • 文獻精讀 | mTOR信號通路:體育鍛鍊改善運動學習能力的「核心機制」
    體育鍛鍊一直被認為有益於身心健康,尤其有氧運動已被證明能夠促進相關腦區活動,從而使人們獲得或者維持複雜的運動的能力,然而該過程具體機制尚不清楚。實驗發現以上兩者在運動組Runner小鼠中表達均較對照組Nonrunner上調,印證了前人文獻中BDNF參與影響運動相關腦區功能的觀點。
  • 大腦腦區劃分
    現代腦科學已經將大腦細分到360個腦區之多,但這麼細緻的劃分可能只出現在科學研究中。
  • 復旦科學家發現腦區調控動機行為機制,為睡眠障礙治療提供新思路
    抑制性γ-氨基丁酸能神經元可調控覺醒,變性(改變正常神經元的功能)或抑制此類神經元能顯著降低覺醒等活動。黃志力介紹,人類的生存活動離不開動機、運動、獎賞和學習等行為為搞清楚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運用神經科學前沿研究方法,發現腹側蒼白球(腦區)中有一類抑制性γ-氨基丁酸能神經元在覺醒期時活性升高,而在睡眠期時活性降低。
  • 雙語經驗促進情緒抑制控制能力發展
    雙語經驗是一種高強度的經驗,會對個體的腦活動和認知功能產生影響。有研究表明,雙語經驗對執行功能具有促進作用,執行功能是指對有目的行為進行有意識的控制,並且負責高級行動控制的加工。一般來說,執行功能包括記憶刷新、抑制控制以及認知轉換。其中,抑制控制是執行功能的核心,指個人對無關刺激抑制能力的大小。
  • Brain:科學家鑑定出理解語言的腦區
    我們這種通過文字或語音理解內容的能力稱之為"話語理解力"。。近期發表在Brain雜誌上的文章稱,科學家找到了話語理解能力的神經環路基礎。未來研究該問題,科學家招募了145位參與越南戰爭的美國老兵,他們在戰爭中都遭受了頭部損傷。該文章的通訊作者Barbey博士稱,彈片會引起局部腦組織損傷,不像中風或其他神經疾病會引起多區域的腦損傷。該局部腦損傷有利於科學家研究話語理解能力的相關腦區。
  • 自動化所提出基於腦功能影像時間序列的多尺度卷積循環神經網絡模型
    但是fMRI影像具有維度高、信噪比低等特點,基於fMRI的腦疾病分類問題通常具有高維小樣本的特點,常用的解決方案是採用腦模板或者獨立成分分析等對原始的fMRI腦區進行劃分,然後計算興趣腦區或空間成分的時間序列相關值(Time Courses, TCs)得到腦功能連接矩陣,並在此矩陣的基礎上做後續分析。
  • 科學家證實腦區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機制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教授黃志力和曲衛敏課題組研究發現,對人類運動、情感、認知、藥物成癮及獎賞等起重要作用的腹側蒼白球(腦區)中有一種抑制性γ—氨基丁酸能神經元可調控覺醒,變性或抑制此類神經元能顯著降低覺醒等活動。
  • 消失的一整塊腦區去哪了?
    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冷靜的認為一塊名為「亞板(subplate)」的腦區在人類成長過程中消失了。
  • 「傲嬌」的後頂葉皮層腦區: 只愛新刺激,不屑參與低級抉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