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者是指掌握兩種語言的個體。根據對雙語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可以將雙語者分為熟練雙語者和非熟練雙語者,其中熟練雙語者是指兩種語言掌握水平相似的個體,非熟練雙語者是指第二語言的掌握程度低於第一語言掌握程度的個體。
雙語經驗是一種高強度的經驗,會對個體的腦活動和認知功能產生影響。有研究表明,雙語經驗對執行功能具有促進作用,執行功能是指對有目的行為進行有意識的控制,並且負責高級行動控制的加工。一般來說,執行功能包括記憶刷新、抑制控制以及認知轉換。其中,抑制控制是執行功能的核心,指個人對無關刺激抑制能力的大小。在當前對抑制控制的研究中,Simon範式是最為重要的範式。經典的Simon範式要求被試對單側呈現的刺激的非空間特徵做出單側性的按鍵反應,而忽視刺激呈現的空間位置信息,情緒Simon範式則將中性刺激改為情緒圖片。當刺激位置和反應位置在同側時(一致條件),被試表現比在對側時(不一致條件)更好,即產生了Simon 效應,Simon 效應反映了提取相關目標信息和抑制無關衝突信息的功效。
為了探究漢—英熟練、非熟練雙語者在情緒抑制控制方面的能力是否存在差異,選取雲南師範大學在校生30名(平均年齡為24歲),進行情緒Simon實驗。其中,男生10名,女生20名;熟練雙語者13人,非熟練雙語者17人。熟練雙語者為通過英語六級的學生,非熟練雙語者為未通過英語六級的學生。實驗結果如下。
熟練雙語者的反應時
快於非熟練雙語者
通過進行2×2的兩因素方差分析,我們發現,在反應時方面,被試類型主效應顯著(F(1, 28)=5.26,p=0.030),熟練雙語者的反應時(683.45毫秒)顯著快於非熟練雙語者的反應時(793.31毫秒),熟練雙語者在抑制控制能力上體現出「雙語認知優勢效應」。這種優勢效應體現了語言學習經驗對神經系統可塑性的影響。雙語者在日常對話中需要執行功能選擇目標語言並且抑制非激活語言的幹擾,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與執行功能密切相關的額葉、頂葉尤其是前扣帶回皮層(ACC)的激活。前人的研究也發現了相類似的結果,如音樂學習會對相應的神經網絡產生顯著影響。更多的證據來自於對雙語經驗可以延緩老年人認知老化的研究,如盧克(Luck)等人利用磁共振技術發現,雙語老年人與單語老年人相比,在腦功能尤其是白質組織上存在差異。說明雙語者的日常語言轉換訓練,即高強度的雙語經驗可以使他們激活更多與抑制控制相關的腦區,增強個體的神經可塑性,從而在腦功能上增強個體的抑制控制能力。
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雙語切換和選擇的腦區與完成抑制控制任務的腦區有所重疊,使得更高強度的雙語訓練可以增強個體的抑制控制能力。如背外側前額葉是抑制控制的核心腦區,個體在完成任務時背外側前額葉會被激活,同時當雙語者對兩種語言進行轉換和控制時,背外側前額葉也將被激活,同樣在抑制控制和雙語切換中均扮演重要角色的腦區還有基底神經節,它在語言加工過程中主要負責控制語言的選擇。抑制控制的神經基礎即以背外側前額葉和基底神經節等腦區共同組成的聯結網絡,雙語者在日常的語言切換過程中,與抑制控制密切相關的神經網絡得到不斷訓練,因而使個體的抑制控制能力得到增強。
正性情緒的正確率高於負性情緒
在正確率方面,情緒效價的主效應顯著,F(1, 28)=6.71,p =0.015,熟練、非熟練雙語者的正性情緒的正確率均高於負性情緒。熟練雙語者的正負性情緒之間的反應時差異(5毫秒)小於非熟練雙語者(20毫秒),說明雙語經驗可以有效促進個體的情緒抑制控制能力。情緒調節是一種控制、增強、維持和調整情緒喚醒度來實現個人目標的能力。個體的情緒調節能力與其人際交往、社會適應、學業水平和人格發展密切相關。實驗的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相類似,如有研究發現,正性的情緒刺激會促進抑制控制的過程;正性情緒與中性情緒相比,個體會更傾向於啟發式的認知風格,啟發式方法能在有限的搜索空間內,大大減少嘗試的數量,迅速地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但對於抑制控制過程來說,情緒的具體作用仍然存在爭議,如有研究發現,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都會促進抑制控制過程。從容量理論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現象,由於情緒相關的認知活動會促進神經網絡大範圍的激活。因此,積極情緒狀態或消極情緒狀態都會佔用認知資源。佩索亞(Pessoa)的雙競爭模型(dual competition)同樣認為,信息加工的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目標情緒信息的加工和非目標情緒信息的加工在感知覺和執行功能上競爭有限的認知資源,抑制控制能力較強的個體,可以更好地調節情緒信息。
雙語經驗與情緒類型
不存在交互影響
實驗結果還發現語言經驗和情緒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這與前人所做的實驗結果相一致。研究者採用情緒N-back實驗,被試為93名9歲兒童,其中一半為單語兒童,另一半為雙語兒童,實驗結果發現語言組與情緒類型間沒有交互作用。該研究進一步揭示了雙語經驗對工作記憶的促進作用,進而對情緒調節產生影響。在本研究中,抑制控制的「雙語認知優勢效應」在情緒背景下仍然存在,並且不受情緒效價的影響,說明雙語經驗還可以通過調節個體的抑制控制能力進而促進情緒調節,這也為日後進一步探究執行功能其他子成分在雙語經驗與情緒調節之間的調製作用做了鋪墊和補充。
綜上所述,雙語經驗對情緒抑制控制能力確實存在促進作用,並且這種促進作用不受情緒效價的影響,熟練雙語者的情緒調節能力更好。在未來的研究當中,應更多考察雙語經驗影響個體其他情緒性信息加工的能力,如情緒性認知靈活性等。本研究對雙語教育促進個體認知能力的發展提供一定的證據支持。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民族雙語者的認知控制」(31660282)、雲南師範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ysdyjs201906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朱智 陶雲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