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經驗促進情緒抑制控制能力發展

2020-12-06 中國社會科學網

雙語者是指掌握兩種語言的個體。根據對雙語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可以將雙語者分為熟練雙語者和非熟練雙語者,其中熟練雙語者是指兩種語言掌握水平相似的個體,非熟練雙語者是指第二語言的掌握程度低於第一語言掌握程度的個體。

雙語經驗是一種高強度的經驗,會對個體的腦活動和認知功能產生影響。有研究表明,雙語經驗對執行功能具有促進作用,執行功能是指對有目的行為進行有意識的控制,並且負責高級行動控制的加工。一般來說,執行功能包括記憶刷新、抑制控制以及認知轉換。其中,抑制控制是執行功能的核心,指個人對無關刺激抑制能力的大小。在當前對抑制控制的研究中,Simon範式是最為重要的範式。經典的Simon範式要求被試對單側呈現的刺激的非空間特徵做出單側性的按鍵反應,而忽視刺激呈現的空間位置信息,情緒Simon範式則將中性刺激改為情緒圖片。當刺激位置和反應位置在同側時(一致條件),被試表現比在對側時(不一致條件)更好,即產生了Simon 效應,Simon 效應反映了提取相關目標信息和抑制無關衝突信息的功效。

為了探究漢—英熟練、非熟練雙語者在情緒抑制控制方面的能力是否存在差異,選取雲南師範大學在校生30名(平均年齡為24歲),進行情緒Simon實驗。其中,男生10名,女生20名;熟練雙語者13人,非熟練雙語者17人。熟練雙語者為通過英語六級的學生,非熟練雙語者為未通過英語六級的學生。實驗結果如下。

熟練雙語者的反應時

快於非熟練雙語者

通過進行2×2的兩因素方差分析,我們發現,在反應時方面,被試類型主效應顯著(F(1, 28)=5.26,p=0.030),熟練雙語者的反應時(683.45毫秒)顯著快於非熟練雙語者的反應時(793.31毫秒),熟練雙語者在抑制控制能力上體現出「雙語認知優勢效應」。這種優勢效應體現了語言學習經驗對神經系統可塑性的影響。雙語者在日常對話中需要執行功能選擇目標語言並且抑制非激活語言的幹擾,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與執行功能密切相關的額葉、頂葉尤其是前扣帶回皮層(ACC)的激活。前人的研究也發現了相類似的結果,如音樂學習會對相應的神經網絡產生顯著影響。更多的證據來自於對雙語經驗可以延緩老年人認知老化的研究,如盧克(Luck)等人利用磁共振技術發現,雙語老年人與單語老年人相比,在腦功能尤其是白質組織上存在差異。說明雙語者的日常語言轉換訓練,即高強度的雙語經驗可以使他們激活更多與抑制控制相關的腦區,增強個體的神經可塑性,從而在腦功能上增強個體的抑制控制能力。

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雙語切換和選擇的腦區與完成抑制控制任務的腦區有所重疊,使得更高強度的雙語訓練可以增強個體的抑制控制能力。如背外側前額葉是抑制控制的核心腦區,個體在完成任務時背外側前額葉會被激活,同時當雙語者對兩種語言進行轉換和控制時,背外側前額葉也將被激活,同樣在抑制控制和雙語切換中均扮演重要角色的腦區還有基底神經節,它在語言加工過程中主要負責控制語言的選擇。抑制控制的神經基礎即以背外側前額葉和基底神經節等腦區共同組成的聯結網絡,雙語者在日常的語言切換過程中,與抑制控制密切相關的神經網絡得到不斷訓練,因而使個體的抑制控制能力得到增強。

正性情緒的正確率高於負性情緒

在正確率方面,情緒效價的主效應顯著,F(1, 28)=6.71,p =0.015,熟練、非熟練雙語者的正性情緒的正確率均高於負性情緒。熟練雙語者的正負性情緒之間的反應時差異(5毫秒)小於非熟練雙語者(20毫秒),說明雙語經驗可以有效促進個體的情緒抑制控制能力。情緒調節是一種控制、增強、維持和調整情緒喚醒度來實現個人目標的能力。個體的情緒調節能力與其人際交往、社會適應、學業水平和人格發展密切相關。實驗的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相類似,如有研究發現,正性的情緒刺激會促進抑制控制的過程;正性情緒與中性情緒相比,個體會更傾向於啟發式的認知風格,啟發式方法能在有限的搜索空間內,大大減少嘗試的數量,迅速地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但對於抑制控制過程來說,情緒的具體作用仍然存在爭議,如有研究發現,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都會促進抑制控制過程。從容量理論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現象,由於情緒相關的認知活動會促進神經網絡大範圍的激活。因此,積極情緒狀態或消極情緒狀態都會佔用認知資源。佩索亞(Pessoa)的雙競爭模型(dual competition)同樣認為,信息加工的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目標情緒信息的加工和非目標情緒信息的加工在感知覺和執行功能上競爭有限的認知資源,抑制控制能力較強的個體,可以更好地調節情緒信息。

雙語經驗與情緒類型

不存在交互影響

實驗結果還發現語言經驗和情緒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這與前人所做的實驗結果相一致。研究者採用情緒N-back實驗,被試為93名9歲兒童,其中一半為單語兒童,另一半為雙語兒童,實驗結果發現語言組與情緒類型間沒有交互作用。該研究進一步揭示了雙語經驗對工作記憶的促進作用,進而對情緒調節產生影響。在本研究中,抑制控制的「雙語認知優勢效應」在情緒背景下仍然存在,並且不受情緒效價的影響,說明雙語經驗還可以通過調節個體的抑制控制能力進而促進情緒調節,這也為日後進一步探究執行功能其他子成分在雙語經驗與情緒調節之間的調製作用做了鋪墊和補充。

綜上所述,雙語經驗對情緒抑制控制能力確實存在促進作用,並且這種促進作用不受情緒效價的影響,熟練雙語者的情緒調節能力更好。在未來的研究當中,應更多考察雙語經驗影響個體其他情緒性信息加工的能力,如情緒性認知靈活性等。本研究對雙語教育促進個體認知能力的發展提供一定的證據支持。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民族雙語者的認知控制」(31660282)、雲南師範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ysdyjs201906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朱智 陶雲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而孩子"喜怒無常"也正是因為孩子的情緒粒度比較大,對自己情緒的認知和控制不強,所以才會常常受情緒所支配。學會「控制情緒」是孩子的必修課孩子的情商更高情商是什麼?它指的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控制的能力指數。懂得情緒控制的孩子們情商更高,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夠通過細微的信號,敏銳地察覺到別人的情緒,懂得尊重別人,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讓彼此間更好地相處。孩子的心理理論的發展更強心理理論是指一種不但能夠理解自己也能夠了解周圍人的心理狀態的一種能力。
  • 情緒暴力化研究:怎樣解析情緒暴力化內心活動方程式
    超我遵循道德原則,它有三個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衝動,二是對自我進行監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情緒忍耐是人們自我制約本我的情緒發展,是本我被動接受情緒減弱或終止。(二)本我控制。當情緒發展到一定階段,本能地感到隨意表現對我不利或暫不足以對他人表現,此時,人的本能可能採取控制情緒發展,即本我控制。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位於人格結構的最低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的,遵循快樂原則。因此本我控制是無意識、非理性,為的是不產生或抑制不愉快心理。(三)本我釋放。
  • 總是喜歡哭的星座,共情能力強,很難控制情緒
    ,每當情緒一湧上來他們就會悶頭低哭,怎樣也控制不了自己的這份情緒。所以我們也就明白了他們在生活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大多都是勉強自己裝出來的,只是希望自己不會因為這次的情緒泛濫而導致影響到別人,所以他們也總是會一言不合的就會因為控制不住情緒而產生淚崩,甚至這類人也很容易會因為別人傷心的事情而讓自己控制不住情緒來哭泣。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有哪幾個星座會有這樣的表現吧?
  • 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才是頂級的人格魅力……快進來學
    幾分鐘後,爾冬陞回到現場繼續錄製,首先是和觀眾們道歉,說自己情緒過度。成年人大多情緒穩定,除了年齡帶來的成熟,他們需要考慮的也很多,這讓他們不得不情緒穩定。當然了,當你有了一定地位,可能言行更加隨心,但我想說,情緒穩定,是每個人一生中一種十分重要的素質和能力。
  • 聽力損失影響兒童情緒理解能力
    情緒理解(understanding emotion)是個體理解情緒的原因和結果以及應用信息對自我和他人產生適當情緒反應的一種能力。對情緒的識別和理解有助於促進個體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由於聽分析器病變導致聽力減退或損失的聽障兒童,其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也受到限制。
  • 怎樣了解並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與情緒強度相比,控制情緒的技能對我們來說往往更重要。(1)正向情緒性(positive emotionality),或親近性,是指一個人熱情、社交和快樂水平。有較高親近性的人會積極融入周圍環境,以愉快的、樂觀的精神和活力去追求獎勵。
  • Nature發布最大蛋白質互作圖;雙語對大腦發育的影響
    神經科學領域的一項最新研究進一步探究了雙語如何影響大腦從幼年到成年前期的結構變化,該研究由雷丁大學和喬治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完成。 結果顯示,在幼年期到青春期早期,雙語者的大腦相比於單語者呈現更多的灰質,尤其是額葉和頂葉區域;而後在青春期中後期,雙語者大腦的白質完整性也增加了,尤其是纖維連接額皮層和紋狀體,表明雙語者和單語者之間大腦結構的差異可能是一個發展基礎。
  • 一個人的魅力體現在:寬闊的胸襟,控制情緒能力,懂得幽默,忍耐
    人生真正的境界是由內而外的心平氣和02,懂得控制情緒可是,大道理人人都懂,等到情緒上來時,就算熟讀聖賢書者,都難免與鄉野村夫無異。人的負面情緒太多太多,焦慮,憤怒,悲傷,孤獨,每一種都讓我們陷入情緒的泥沼中難以自拔,可見,情緒是心魔,要麼,主宰它,要麼,你被它駕駛。人與人之間發生某些摩擦和衝突是難免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 民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歷史經驗
    他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講話重要意義;要勇擔責任,積極主動作為,切實履行好民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要加強自身建設,勇於創業創新,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  建國70年來,民建在切實履行好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方面不斷地與時俱進,為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並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 北京青苗國際雙語學校:國際雙語教育的先驅者和領航者
    作為國內第一家由中國人創辦的國際雙語教育品牌,最早開創中西方教育結合辦學新模式。秉承「採中西合璧之萃,品文化融合之美」核心價值觀二十年,現已發展成為擁有全國20餘所校區、涵蓋從幼兒園到初高中的教育集團。先後獲得國際文憑組織(IB)認證、美國西部院校聯盟(WASC)資格認證等國際權威認證,是國際雙語教育的先驅者和領航者。
  • 有什麼能力,比智商、情商和家庭背景更重要?
    雖然,「自控力」這三個字,人們每天都會看到、聽到、提到,但自控力究竟包括哪些能力,並非所有人都十分清楚。所謂自控力,就是控制衝動、做事專注、管理情緒、延遲滿足、控制認知、抵禦誘惑、懂得自省、行為克制,能夠權衡時機,具備意志力。
  • 筆記|C10 情緒 之三、情感的分類 & 四、情緒的腦中樞機制 & 六...
    理智感是人們學習科學知識、認識和掌握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重要動力,其作用的大小同個人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和願望有關。3.美感是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人的審美標準及反映事物的客觀屬性,又受個人的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的影響。
  • 陳根:雙語切換過程中,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文/陳根目前,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學習和運用多種語言的人數不斷增加,他們能夠精準地來回切換不同語言。這也促進了關於語言轉換的大腦機制研究。2017年就有一項研究發現,短期的雙語切換訓練可以調節雙語者的語言控制機制,並引起相應的行為、腦電和腦功能激活的改變。
  • 我區雙語師資隊伍現狀分析及對策
    所以,我們的雙語師資到底是培養用藏語授課的師資還是培養雙語師資;是給初中培養師資,還是給高中或大學培養師資,定位不準。  5、實踐活動少,教學能力差。  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對實踐有極大的依賴性,可以說沒有實踐,便沒有雙語師資這種職業能力的發展。
  • 情緒調節提升勞動者深層扮演能力
    員工一般通過深層扮演和表層扮演這兩種方式來實現情緒勞動。從本質上來說,深層扮演是員工改變自己情緒體驗的過程;表層扮演則是員工通過掩飾、誇大或抑制等方式來調整自己的情緒表達,此時員工的情緒體驗並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對其服務對象的情緒表達。
  • 腦科學日報:喚醒焦慮恐懼的神經元;音樂訓練與抑制控制的關係
    來源:腦友記BrainUpPNOC的表達定義了adBNST內GABA能神經元的亞群諸如恐懼和焦慮之類的強烈情緒往往伴隨著可測量的身體變化,包括血壓升高、心率和呼吸加快、瞳孔擴大。這些所謂的「生理喚醒反應」在精神疾病例如焦慮症和抑鬱症中通常異常地偏高或偏低。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壓力的與日俱增,難免會產生一些或大或小的情緒,但這些情緒難免會多少左右你的思想,我們應該找到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正如羅伯·懷特所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 兩種方案,讓孩子輕鬆控制情緒大腦和理性大腦
    由此可見,良好的自控力對孩子的長期學習和發展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02什麼是自控力?簡單來說就是控制你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是一種抑制衝動的能力。為什麼我們沒有完美的自控能力呢?這和大腦結構及運作機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人類的大腦可以區分為三個部分:腦核、腦緣系統、大腦皮質。
  • 玩物志 | 費雪雙語探索小獅子!
    6-36個月玩具分類:情緒安撫 音樂樂感 學習能力 感官發展玩具介紹:這款玩具小獅子,材料安全無毒,布藝舒適柔軟,小獅子身上有許多字母,按壓還會有不同音效,內置20首中英學習歌曲和短語,讓寶寶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