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很多夫妻至今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同處一個屋簷下,卻忙得連說句話都是奢侈。他們中有還未辦婚禮的90後小夫妻,也有年近古稀的黨員夫婦,有警察、醫生,也有社工、志願者……今天,讓我們走近幾對戰「疫」夫妻檔,願春暖花開,疫情消散,人們重新迎來安寧相伴的日子。
許欣源和孫雨薇婚禮現場。受訪者供圖
「哪有人戴著口罩結婚的!」
2月1日,農曆正月初八,天氣晴好。如果沒有疫情,這一天,許欣源和孫雨薇已在親友的見證和祝福中,舉行著甜蜜的婚禮。
26歲的許欣源是無錫市新吳公安分局梅村派出所民警,孫雨薇是後宅派出所民警。兩人是大學同窗,畢業後一起來到無錫工作。當疫情防控戰鬥打響,他們商定放下婚禮、放下定好的蜜月旅行,轉身並肩作戰,相互打氣。
單位領導和同事卻始終記著他們婚禮的日子。一場特殊的「戰地婚禮」也在派出所悄悄上演……1日上午,孫雨薇接到一個參加「青年民警活動」的通知,來到梅村派出所,突然見到孫雨薇的許欣源很驚喜。「小許,請你老婆去咱食堂吃午飯吧!」派出所教導員孫威拍了拍許欣源的肩。
推開食堂飯廳大門,同事把一束花塞到許欣源懷中,「快,送給新娘子!」他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是大家給他們準備了一場特別的婚禮!「嘭……」禮花聲中,許欣源把鮮花送給了妻子。
「你看,哪有人戴著口罩結婚的!」 「那不挺好,從今以後,我罩著你!」
派出所裡的「婚禮」短暫而溫馨,帶著戰友的祝福,夫妻倆又匆匆奔赴疫情防控的戰場,繼續忙碌。「等疫情過去了,一定再給她補一個完整的婚禮。」許欣源說。
身穿防護服的孫寶迪(左)和毛靖。受訪者供圖
「這個是你嗎?我好像看到你了」
2月12日中午,毛靖走訪完最後一戶居家觀察戶,對全身進行消毒後,脫下厚厚的防護服,再將醫療垃圾一一回收處置完畢。然後,她從包裡拿出手機,發現有一通來自丈夫的未接來電,趕緊回撥過去,那頭卻無人接聽了。
「可能他又進隔離病區了,穿上防護服,手機肯定不能帶。」她對這樣的錯過早已習以為常。毛靖是南京市建鄴區南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傳染病管理的護士,負責12戶居家觀察戶的訪視工作。她的丈夫孫寶迪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2月2日作為第三批江蘇支援湖北醫療隊成員趕赴戰「疫」一線,目前正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隔離病區工作。
2月1日晚上10點收到通知,第二天一早孫寶迪就要出發。毛靖幫丈夫收拾行李到夜裡0點。「任務比較急,感覺我什麼都沒有幫他準備好,就收拾了些日常生活用品,成人尿不溼也沒來得及買。」說到這,毛靖微微紅了眼眶。她知道丈夫要去的醫院是武漢市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點醫院,那裡收治著病情最重也最複雜的患者。「說不擔心肯定是假的,但是我不後悔讓他去,這是作為醫護人員的職責,我們不上誰上?」
一次,毛靖訪視完居家隔離人員,統計完工作信息已是凌晨1點。回到辦公室,她打開手機還是沒有收到孫寶迪的視頻電話。留在辦公室加班到近凌晨2點,手機終於響了。「我剛忙完,你怎麼也還沒下班?」「單位有點事,忙晚了。」
「你要保護好自己。」沒聊兩句,兩人異口同聲說道。
毛靖告訴記者,這十來天裡她比往常任何時候都更關注來自武漢一線的新聞,希望能在電視上看到丈夫。看到熟悉的身影,她便會拿起手機拍下來發給孫寶迪,「這個是你嗎?我好像看到你了……」
工作中的王和香和蒯悅生。受訪者供圖
妻子是社工,他成了跑前跑後的志願者
今年春節,王和香夫婦原本計劃著甜蜜浪漫的出國遊,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計劃。
王和香是南京市鼓樓區建寧路街道城河村社區的社工,愛人蒯悅生是一名遠洋輪機長,每年約有10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海上作業,夫妻二人聚少離多。
如同轄區其他社工一樣,王和香放棄了休假投身工作。平時無法陪伴愛人的蒯悅生不僅表達了支持,還表示願意一起服務社區,以志願者的身份來陪伴妻子。
從到達工作崗位的第一天起,蒯悅生每天與社工們一起上下班,工作忙時還需要加班應對。他自帶手機和筆記本電腦,跟著大家一起進行防疫宣傳、電話摸排、回寧人員登記……作為工科技術型人才,一波操作示範讓大家對電腦等設備操作起來更加高效快捷。
由於疫情形勢嚴峻,很多日常用品及防護用品被搶購一空,社工們又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家裡或多或少都會短缺。這時,蒯悅生又充當起了後勤管理員的角色,他細心詢問大家的需求,自行開車去超市購買,還給大家分裝好。
「家庭幸福是事業進步的保障,國家安寧則是家庭幸福的保障。疫情當前,我們每個人力盡所能就好了。」蒯悅生說。
崔歡歡和李順在防控點值守。武陽攝
「我們做志願者本就不圖回報」
從大年初二開始,進村主幹道上搭起的一座帳篷,成了豐縣華山鎮雙樓村防疫志願者崔歡歡和丈夫李順臨時的「家」。
每天早上7點到下午6點,夫妻倆就在這裡值守,為進出村子的人登記信息。而從下午6點至次日7點,是丈夫李順的夜班值守時間,崔歡歡則要回到村裡為一個10歲、一個3歲的女兒做一頓熱乎乎的晚飯。崔歡歡說,整個春節除了除夕,她家四口人沒在一起吃過團圓飯。
在雙樓村做疫情防控志願者不難,難的是能持續做下去,寒冷是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的問題,春節期間當地最低氣溫在零度以下,雙樓村又緊鄰大沙河,潮溼的空氣使得這裡的體感溫度更低。夫妻倆則在那頂帳篷裡連續值守已經超過了半個月。
「特殊時期,嬸子大娘們咱能不出去就不出去了,在家裡也是為國家做貢獻。」這句話崔歡歡每天不知道要重複多少遍,嗓子一直處於沙啞狀態,「咱農村有串門拜年的習俗,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進進出出,每個人都要不停地勸說一翻,真的會口乾舌燥。」
雙樓村的村民們也懂得他倆的辛苦,村民孟憲超專門給夫妻二人送去了一箱梨、一筐金桔、一袋甘蔗和一筐葡萄;村民李影也送去了飲料、泡麵和火腿腸;還有邵明喜送去了一筐雞……在帳篷的一角,堆滿了村民們送來的慰問品,崔歡歡把他們的名字公公正正在記在一個小本上,「我們做志願者本就不圖回報,鄉親們支持我們,這筆恩情一定要記下,有機會再回報給他們。」
韓旭東和王芳正在工作中。記者王繼亮攝
「我們必須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1月23日以來,作為南通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南通市三院副院長、重症醫學部主任的韓旭東,每天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隔離病區查房、給病患治療、研究方案、應急預案認證……從一早7點多到晚上7點多,他和同事們共同堅守一線。
「目前為止,還沒有專門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我們採取的『雞尾酒』式療法,也就是中西醫結合,目前已經治癒出院10例。」韓旭東告訴記者,能夠安心投入疫情一線工作,不僅是全院醫護人員的全力配合,也有妻子王芳在一線的支持和鼓勁。
王芳是感染管理科科長,每天的工作是檢查隔離病區、發熱門診、預檢分診、呼吸科等重點病區和科室的感控措施執行情況。王芳表示:「醫護人員在什麼樣的場合穿戴什麼樣的防護設施,應該達到什麼樣的防護級別,防護設施穿戴的順序和標準都是有講究的,有沒有防護到位,這一點是不能掉以輕心的,我們必須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談及夫妻之間的工作配合,韓旭東說,兩個人各有分工又有合作,「此次抗擊疫情,最重要的治療和避免交叉感染。感染科每天都要督查,包括口罩、帽子等怎麼穿戴,細節無小事,病人的生活垃圾如何儲存運輸,都有相應規範。」
張祖義、胡金平夫婦在小區門口值守。呂蘭蘭攝
「只要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吃點苦也樂意」
「只要大家都能平平安安,我們就是吃點苦也樂意!」在沭陽縣桑墟鎮府苑小區大門前,已經在戰「疫」一線連續值守半個月的張祖義、胡金平夫婦這樣說。
年近古稀的老兩口是桑墟居委會五組的老黨員。張祖義退休前是桑墟鎮政府駕駛員,老伴胡金平年輕時是當地「鐵姑娘突擊隊」成員,1972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自2004年以來已經連續15年擔任黨小組組長。
自春節以來,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張祖義、胡金平主動找到村黨支部要求到一線去。考慮到他倆年齡較大,村裡就將他倆安排到離家較近的府苑小區大門口值班,每天負責來往人員、車輛的登記,勸散集聚人群,提醒小區居民戴好口罩,開窗通風。
每天中午,夫妻兩人輪流回家簡單吃了點飯,又趕忙回到崗位上。「只要能度過這個難關,錢以後再掙也沒關係。」自參加疫情值班後,家裡的糕點生意就停了,對比以往,雖然少了每天的經濟收入,他倆卻覺得心裡更充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