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
佔地7億公頃讓亞馬遜雨林成為地球第一大雨林,它橫跨巴西、秘魯等9個國家,佔地球森林面積的20%,是當之無愧的「地球心臟」,調控著地球的氣候等。
在這個神秘而古老的雨林中,生存著1/5的地球物種,一半的地球植物,淡水資源佔地球的18%,生物的繁多,使亞馬遜雨林中競爭激烈,所有雨林中的生物時時刻刻都在為生存戰鬥,這也導致亞馬遜雨林中的生物都進化出了讓人生畏的技能。
在亞馬遜河流域,小到牙籤大小的動物,大到數十米的樹木,都充斥著危險,對普通人來說,亞馬遜雨林就像地球為人類設置的禁地,保留著地球最後的一絲「純真」,也為很多動植物築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箭毒蛙,生活在亞馬遜雨林
在亞馬遜雨林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生存在雨林中的每一種生物,都有保護自己的手段。對人類而言,每一種手段都顯得尤為致命。
人類對危險信號總是尤為關注,生活在鋼鐵水泥包裹的城市中,我們內心對危險信號帶來的刺激,表現出極度的嚮往,人類總是生活在害怕和好奇這兩種極度矛盾的心理作用下。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我們有更多的渠道,獲取以前我們無法觸及的知識,了解更多危險的動物或植物。
不期而會,地球的最後一塊淨土,亞馬遜雨林滿足了我們的需求。
亞馬遜雨林擁有著粉色的海豚、透明的青蛙、水面奔跑的蜥蜴等危險的動物,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的食人魚,能在瞬間將墜河的動物啃食的只剩白骨,以及能通過生殖器進入人體的牙籤魚,也稱寄生鯰魚。
食人魚
除上述動物外,探險家們還發現在亞馬遜雨林中,不止動物會傷人,雨林中生長的植物也會讓很多動物命喪黃泉,就如今天我們的主角「爆炸樹」。
顧名思義,爆炸樹之所以擁有如此駭人聽聞的名字,主要是因為該樹結的果實能爆炸傷人,果實內的種子可以飛出20多米。
爆炸樹果實
爆炸樹屬於葫蘆樹屬,大量生長在亞馬遜河流域,我國南方部分地區也有該喬木的生長,由於樹幹體液含有烴類化合物,可以作為汽車的燃料,所以爆炸樹在部分地區被當做是經濟作物。
每年夏末秋初,是爆炸樹果實成熟的季節,果皮堅硬,體型與成熟的椰子無異,在成熟季節,如果受到外力觸碰或溫度升高,果實會向手雷一樣炸裂,飛舞的堅硬果皮宛如炮彈碎片,能撕毀周邊所有的小體型動物,如鳥類等。
果實
爆炸原理,科學家猜測與體液中含有的烴類化合物揮發有關,具體原因科學界還未有統一的讓人信服的答案。
爆炸樹的聰明之處在於,爆炸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種子彈射出去,保證自己種群繁殖。此外爆炸過程中殺害的鳥類,也是爆炸樹不可多得的肥料。
除爆炸樹外,亞馬遜河流域還生長著很多奇奇怪怪的樹,比如牛奶樹,又稱加洛弗拉樹,樹幹能分泌出與牛奶營養成分相似的樹液,是不可多得天然飲品。
我們在驚訝亞馬遜雨林危險程度的時候,不妨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它為每一種生物都賦予了生存的技能。
我們對地球的了解還只是皮毛,曾經我們無知地認為地球屬於人類,我們掌控著一切,而現在看來人類應該屬於地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才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