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題一:(2018·福建廈門一中高三期中)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半島位於歐洲西北角,是歐洲最大的半島。M山脈形成於1億多年前,織賞整個甲半島,由於長期(直至180萬年前)受冰川侵蝕,發有有大量陡悄山峰,且西北倒浯海地區形成峽灣(兩側平直、崖壁陡峭、谷底寬閒、深度很大的海灣)地貌。
(1)描述甲半島西海岸峽灣地貌的形成過程。
(2)分析甲半島西海岸冬季多霧的自然原因。
(3)分析M山脈東南坡森林種蓋率高於西北坡的主要自然原因。
(4)從氣候和地形角度說明甲半島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部的原因。
參考答案:
(1)冰川侵蝕形成(U型)谷地,後氣候變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沒,形成峽灣。
(2)冬季受來自海洋的(西風)暖溼氣流影響,水汽充足,陸地溫度較低,水汽易凝結成霧。
(3)東南坡坡度較西北坡緩,土層較深厚,地下水位較淺。
(4)東南部緯度較低,氣候較溫暖;M半島大部分地區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東南部。
典型例題二:(2018·中山市華僑中學高二月考)下圖示意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及周邊地區等固態降水率線分布(固態降水率是指固態降水或雪、雹等量佔全年降水總量的百分比),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明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半島固態降水率的分布特點。
(2)分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半島主要山脈東南坡森林覆蓋率高於西北坡的自然原因。
(3)描述該半島西部海岸地貌特徵及其形成原因,並列舉三種其適宜發展的產業。
參考答案:
(1)北部高於南部;中部(山地)大於東西兩側(低地);西(北)部沿海空間變化較大,東(南)部沿海空間變化較小;
(2)東南坡地勢比西北坡緩;土層比西北坡厚;東南坡光照比西北坡充足,有利於植物生長。
(3) 海岸線破碎、曲折,多島嶼、峽灣。
冰川切割、侵蝕;山脈西側河流湍急,多瀑布,流水侵蝕嚴重;海浪侵蝕嚴重。
漁業、海洋運輸業、對外貿易及出口加工業、旅遊業等。
典型例題三:(2016·西藏高二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位於歐洲西北角,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斯堪地那維亞山脈縱貫半島中西部,全區森林茂密,平均覆蓋率達50%。
材料二 固態降水率是指固態降水(雪、雹等)量佔全年降水總量的百分比。下圖為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及周邊地區等固態降水率線分布圖。
(1)說明該半島固態降水率的分布特點及其主要原因。
(2)描述該半島西部海岸地貌特徵,並分析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參考答案:
(1)分布特點:北部高於南部;中部高於東、西部;西部的空間變化大於東部。原因:北部緯度高於南部;中部海拔高於東、西部;山脈西坡地勢陡峭,坡度大。
(2)海岸線破碎、曲折,多島嶼、峽灣。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有利於發展漁業、海洋運輸業、對外貿易及出口加工業等;峽灣地貌顯著,獨特的海岸風光,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典型例題四:(2020·河北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位於歐洲西北部,整個半島長1850千米,面積75萬平方千米,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斯堪地那維亞山脈縱貫半島中西部,是一座古老的山脈,山脈西坡陡峻,直臨揶威海沿岸;東坡地勢呈階梯式下降,第一階梯是高原,第二階梯是緩傾丘陵,第三階梯是濱海平原。第四紀時期冰川曾覆蓋全半島,半島上冰川地貌普遍,多冰川湖泊,河網密布。下圖示意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山脈、河流和湖泊分布。
(1)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東部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對此作出合理解釋。
(2)分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地形格局與河流水系的關係。
(3)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多狹長湖泊,分析其形成原因。
(4)簡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河流與湖泊相連對河流水文的影響。
參考答案:
(1)斯堪地那維亞山脈直通半島西部沿海,形成年代較早,是一座斷塊山;地売運動中,斯堪地那維亞山脈中部巖塊斷裂抬升,兩側巖塊依次下降;東部巖塊面積大,下降幅度有差異,形成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
(2)斯堪地那維亞山脈基本為東北一西南走向且直逼半島西部沿海,為河流發源地和分水嶺;山脈以西河流短促,流域面積小,流向西北;山脈以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面積較大,河流流向東南,流程較長且流域面積較大。
(3)第四紀冰川的創蝕作用使半島上多冰磧物,冰川谷分布普遍;隨氣候轉暖,冰川大量融化,冰川融水攜帶冰磧物阻塞冰川谷,形成狹長狀的冰川湖。
(4)湖泊蓄水量大,對河流有削峰補枯的作用,使河流徑流季節変化小;湖泊水體大,儲存熱量多,受其調節,河流結冰期較短;湖泊能夠接納大量泥沙,減少河流含沙量。
典型例題五:(2018·湖北高三月考)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斯堪地那維亞」的意思是"黑暗的地方"。斯堪地那維亞山脈構成半島地形的主軸。受地形影響,挪威、瑞典兩國存在明顯區域差異。下圖示意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位置和地形。
(1)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被稱為"黑暗的地方", 從地理角度說明原因。
(2)分析挪威境內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3)分析與甲地相比,乙地的氣候特點及產生的原因。
(4)挪威糧食依賴進口。分析限制挪威糧食生產的氣候條件。
參考答案:
(1)地處高緯度,有部分地區在北極圈以北,冬半年,夜很長,晝很短,北極圈以北有極夜現象。
(2)從分水嶺到海岸線距離短,相對高度大,超過1000米,坡度陡峭;導致挪威的河流短小,落差大,流速快等。
(3)氣候特點: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原因:乙地位於背風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小,氣候的大陸性特徵明顯。
(4)地處高緯度,氣溫偏低;受西風帶和(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全年多雨,光照不足,夏季溫度不高。
典型例題六: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位於歐洲西北部,是歐洲最大的半島。下圖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及周邊地區簡圖。
(1)描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地形特徵。
(2)分析該半島水力資源豐富的原因。
(3)推測該半島人口的分布特徵,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以山地為主,東北一西南走向的斯堪地那維亞山脈縱貫中西部;西高東低,地勢起伏大;西部海岸線曲折、多峽灣。
(2)河流眾多,降水較豐富,(冰雪融水量大,)河流徑流量大;河流落差大,短小湍急水力資源豐富。
(3)受地形和氣候影響,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氣候溫和的南部沿海和地形平坦、水源豐富的東部沿海平原。
典型例題七: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固態降水率是指固態降水(雪、雹等)量佔全年降水總量的百分比。下圖示意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及周邊地區等固態降水率線分布。
(1)說出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固態降水率的分布特點。
(2)比較甲、乙兩地固態降水率的高低並解釋成因。
(3)對比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部,描述半島東部河流的水文特徵。
(4)從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出發,簡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主要山脈的東南坡森林覆蓋率高於西北坡的原因。
參考答案:
(1)總體分布不均勻;北部高於南部,東部(沿海)高於西部(沿海);中部(山地)高於東西兩側(低地);西(北)部沿海差異較大,東(南)部沿海差異較小。
(2)甲的固態降水率較低;原因:甲位於西部沿海,受溫暖西風的以及沿岸暖流的影響,(冬半年)氣溫比乙(東部沿海)高。
(3)水流速度較緩;徑流量較小;季節變化較大;有結冰期。
(4)東南坡地勢較緩,土層比西北坡厚,東南坡光照比西北坡充足,有利於植物生長。
典型例題九: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國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是南北狹長的山國,斯堪地那維亞山脈縱貫全境,西海岸多峽灣地貌,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M國為北歐的發達國家,工業較為先進,是世界重要的漁業生產國,具有十分悠久的漁業生產歷史,沿海地區良港眾多。該國的漁業生產在國內具有重要的經濟地位,在國際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該國具有非常完善的產出-加工-銷售體系,其絕大部分的漁產品都銷往世界各地。左圖為M國區域位置示意圖,下右圖示意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地形分布狀況。
(1)簡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地形特徵。
(2)分析M國沿岸良港眾多形成的自然原因。
(3)簡述M國漁業生產的有利條件。
(4)簡析M國漁業捕撈過程中不利的自然條件。
參考答案:
(1)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原為主;地勢中西部高,東部、南部低,地形起伏大;西部沿岸陡峭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和峽灣;東、南部地勢較平整,地形由山脈向東呈階梯式下降。(任答3點)
(2)地處高緯,位於山脈西側冰川發育,歷史上冰川侵蝕形成眾多幽深的峽灣,深受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大部分海域不會封凍,因而良港眾多。
(3)良港多,交通便利;工業較為發達;臨近漁業資源豐富區;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任答2點)
(4)地處西風帶,風高浪急,多氣旋活動,陰雨天氣多;北大西洋暖流上空,多海霧,不利於船隻航行;緯度高,冬季白晝時間短;冬季漫長氣候較為寒冷。(任答2點)
典型例題十: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斯堪地那維亞」的意思是"黑暗的地方"。
材料二:下表為M地各月日平均日照時數
材料三:2018年5月22日,在第三屆創新使命部長會議期間,瑞典、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等北歐國家能源部長在瑞典隆德發布清潔能源宣言,以加強北歐在清潔能源創新和應用方面的全球領導地位。
(1)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被稱為「黑暗的地方」,從地理角度說明原因。
(2)簡述M地各月日平均日照時數特徵並分析其原因。
(3)說出甲半島西海岸峽灣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並簡述的形成過程。
(4)請你說出兩種北歐的清潔能源,並選一種說明其豐富的原因。
參考答案:
(1)高緯度,有部分地區在北極圈以北,冬半年,夜很長,晝很短,北極圈以北有極夜現象。
(2)特徵:日照時數常年偏少;夏季多冬季少。原因:全年降水多,雲量大,日照時數少;與冬季相比,夏季白晝時間長,日照時數相對較多
(3)冰川侵蝕作用。冰川侵蝕形成(U型)谷地,後氣候變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沒,形成峽灣
(4)風能 水能 生物能 波浪潮汐能 地熱能;風能 終年吹西風 且海域廣摩擦力小,風大;潮汐能 臨海 有穩定的西風 受西側半島阻擋;地熱 位於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動活躍,地熱資源非常豐富(任選一種)。
典型例題十一:根據圖文資料及所學的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第四紀冰期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是歐洲冰川的主要發源地,冰層厚達20 000米;冰川 侵蝕力與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關,與河谷的寬度成負相關。北歐森林廣布,木材資源豐富。早期木材運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浮運。主要依靠河水浮運(浮運從春季開始直至夏末,藉助河流進行漂浮木材);另一種是陸運,冬季用馬拉木材在積雪上滑行。
(1)說出甲城市所在國家耕作業不發達的主要原因。(6分)
(2)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側多峽灣,試分析其原因。(4分)
(3)在未修公路、鐵路前,M國高緯度森林的木材運往河口加工廠採用浮運,試從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4)簡述該區域第四紀主要外力作用及對地表形態的塑造。(4分)
參考答案:
(1)緯度高,熱量不足;陰雨天多,光照不足;多山地,平原狹小,不便耕作。(6分)
(2)4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側山地坡度陡,第四紀冰川的厚度大,導致冰川侵蝕力強大,河谷被深挖,形成狹長的峽谷,後來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峽谷被淹沒形成眾多峽灣。
(3)河流的流向與木材的運輸方向一致;河網密度大;河道平直,流速快,流程短;河流水量較為充足,利於浮運。
(4)西部海岸線曲折,多峽灣;湖泊廣布,東部形成冰湖群。(4分)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