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薦你|文【全文1588字,圖片6張】
他是三國真正的發明家,發明遠勝諸葛亮,有1項至今農村仍在用!
三國時期,戰火不斷,諸葛亮為了早日興復漢室,一統天下,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可謂是煞費苦心。作為一個丞相,諸葛亮不僅要保證國家正常的運轉,還要擔負著北伐的重任,他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最終把自己活活累死。
諸葛亮在軍事上有一個很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諸葛連弩,這種連弩構思巧妙,一次可發十支箭,威力非常大,是守城的利器。據《三國志》記載:
「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駑十矢俱發。」
如此構思巧妙地連弩,有一天到了真正的發明家手裡,他會怎麼看待呢?
改良諸葛連弩
三國時期,有一位真正的發明家,叫做馬鈞。馬鈞拿到諸葛連弩時,年齡已經很大了,但仍然對器械類的東西很感興趣。他經過仔細研究後,認可諸葛亮的構思巧妙,但認為諸葛連弩仍有可以改進的空間,於是他將諸葛連弩重新改良,改良後的諸葛連弩,一次可發50支箭,比起原來的10支箭,威力整整提高了5倍。
看來遇到真正的行家,諸葛亮還是有點不夠看,但是也可以理解。畢竟諸葛亮是業餘的,而馬鈞是專業的。
馬鈞有哪些發明?
作為真正的發明家,馬鈞的發明還真不少。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幾種:
新式織綾機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絲織品的國家。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不乏採桑女的形象,著名漢樂府《陌上桑》就講述了一個採桑女的故事:一位名叫秦羅敷的美麗女子,在採桑路上被一個太守遇上,太守垂涎羅敷的美貌,問她願不願意上車跟自己回家。羅敷斷然拒絕了他的無理要求,還大聲誇讚自己的丈夫,把這位太守奚落了一番。
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從很早就開始織布,但最早使用的織綾機,耗時耗力,織一匹花綾要花2個月左右的時間,而且還特別容易壞,用起來特別不方便。馬鈞出身貧寒,十分了解百姓的疾苦,他經過調查和研究,重新設計了一種新式織綾機。這種新式織綾機,用起來生產效率提高了4、5倍,而且簡單好用,織出的花紋也變化多端,非常奇特。
馬鈞的這項發明,大大加快了中國絲織手工業的發展速度,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質量。
還原指南車
指南車的發明很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黃帝就是通過指南車辨別方向,最後才擊敗了蚩尤。到了三國,指南車早已失傳,很多人只是聽說過,但沒有人見過指南車。馬鈞下定決心要重造指南車,卻遭到同僚的恥笑。文獻缺乏,沒有模型,但馬鈞憑藉自己的刻苦鑽研,反覆的測試,最終運用差動齒輪的構造原理,成功造出了一臺指南車,贏得了滿朝文武的敬佩。
指南車,即車上裝上司南,司南又名指南針,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龍骨水車
馬鈞在魏國時,一直是一個小官,他經常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需求。洛陽城外有一片空地,無人耕種,百姓想拿來種菜,可是這塊兒地地勢太高,灌溉是最大的問題,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塊地只能荒在那裡。馬鈞知道後,決定幫百姓解決困難,經過無數次的失敗,馬鈞終於製造成功,由於它的形狀看上去很像是龍骨,後世稱為「龍骨水車」,這種龍骨水車用起來十分輕便,連幾歲的孩童都能轉動,它既能提水,還能將多餘的水排出,這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
馬鈞發明的龍骨水車,幾千年來一直應用於農田灌溉,非常普遍。甚至是今天,仍然有一些農村,在使用這種水車來進行灌溉。
當然馬鈞還有很多發明,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感興趣的可以點點關注,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慢慢普及。
總結
亂世的三國,很多人只記得諸葛亮、劉備、曹操、關羽、張飛這樣的英雄豪傑,卻忘記了那些真正為歷史作出突出貢獻的人。
馬鈞可能並不出名,甚至很多人都不認識,但是他在歷史上做出的貢獻,是最貼近生活的,也是最實在的。尤其是他的這些發明,遠勝諸葛亮!這樣的發明家,不該默默無聞,他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銘記。
本文系「豫薦你」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傳播正能量,為你解讀古今中外、熱點事件背後的故事,帶你看透人間冷暖!點擊關注!喜歡的可以點讚、轉發、收藏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