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基礎心理學系主任胡誼,華東師範大學腦科學與教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張凱等受邀來到醴陵市溈山鎮佛年學校,給全市中小學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開展《心理學與教師》的專題講座。株洲市教科院副院長丁文平、醴陵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清波參加活動。
王清波致歡迎辭,對華東師範大學胡誼教授等人來醴進行專場講座表示感謝,對所有參培教師表示熱烈歡迎,同時感謝華東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湖南校友對佛年學校、對醴陵教育的支持。
張凱回顧了6年前佛年學校名稱的由來,介紹了華東師範大學腦科學與教育創新研究院的「兒童腦智發育」測評項目。此次,他們用了兩天的時間,在佛年學校、溈山鎮中心小學對一二年級學生進行智商測評,三年級學生進行社會情感能力測評。這是該項目第一次在上海以外的地區開展研究,他希望以項目為紐帶,與醴陵各學校加強聯繫。孩子、老師的心理健康,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他們的研究就是想以腦科學為突破口,幫助老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
胡誼教授的講座題為《心理學與教師》,具體講了「師生互動」、「學生心理」、「教師心理」、「師生之間」和「真實的教育心理學」五個方面的內容,探討教師與學生之間關係的融洽。他從一則青年教師的教學日記談起,通過具體案例,課堂內外的師生關係,說明各種心理學效應,引導老師們換位思考,通過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給孩子說話的機會,不給孩子負面標籤,走出前進中的困惑,並給老師們介紹了7種師生之間的相處秘訣。最後,他指出,心理學是科學的,但被生搬硬套來證明某個論點或觀點,則變得僵硬了,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隨後的互動交流中,聽課老師與教授進行了親切交流。老師們提出的疑惑也是心理學科學家們今後研究的重要方向。
丁文平作總結髮言。他說,時代在變,環境變了,我們的日常活動變了,認知變了,心理學也在變化。我們要在不斷的學習和思考中,認識自己,認識學生,共同發展和進步。
通過此次活動,教師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一步引起人們重視,老師們也看到了高校最新的研究動態,了解了與學生溝通和進行心理諮詢的方法,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
END
供稿 | 張麗莎
編輯 | 陳 希
審核 | 付 斌
【來源:醴陵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