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全球的熱帶洋面上,北太平洋西部是颱風最易生成的海區,全球檯風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發生在這個海區。北太平洋西部的沿岸國家中,以中國、菲律賓、越南、日本颱風登陸的次數最多。
視頻來源:中國天氣網
我國正處在北太平洋西部颱風移動路徑的前方。影響我國的颱風,大致有三種基本路徑。
影響中國的颱風頻數(1981-2010年)及主要路徑
(圖片引自國家氣候中心《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15年)》)
第一條路徑:西行路徑
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動,穿過巴林塘海峽、巴士海峽進入我國南海,然後在我國海南省或越南登陸。有時進入南海西行一段時間後,突然北抬到我國廣東省登錄,對我國影響較大。
第二條路徑:西北路徑
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一直向西北方移動,到我國浙江、江蘇或上海市沿海登陸。或者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在我國臺灣省登錄後,再穿過臺灣海峽,到浙江、福建或廣東省東部沿海登陸。登錄後的颱風,有的在陸地上消失,有的掃過大陸邊沿後又回移到海洋上。走這條路徑的颱風,對我國危害嚴重,特別是對我國華東地區的影響最大。
第三條路徑:轉向路徑
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經過一段路程後,在北緯25°附近的海面上轉向東北,朝著日本方向移去。如果颱風中心在東經125°以東轉向,對我國影響不大;在東經125°以西轉向,我國華東沿海地區風力較大。這條路徑是最常見的路徑。但有些颱風並不轉向東北,而是繼續北移,最後在我國山東省或遼寧省登陸,對我國影響很大,如1972年7月8日的7203號強颱風。
一般來說,在5月以前、10月以後,颱風主要走西行、轉向路徑;7-9月,颱風主要走西北路徑,也最複雜。颱風在我國登陸的地點,以廣東省為最多,約佔登陸颱風總數的30%;其次是臺灣地區,約佔21%;福建省居第三,佔16%左右;在浙江省以北沿海登陸的颱風只佔4%左右。
1946-2010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登陸颱風(熱帶風暴以上級別)年均頻數分布
颱風在我國登陸的時間集中在5-10月,其中以7-9月為最多,佔總數的75%。1949年以來,登陸時間最早的是2008年第一號颱風「浣熊」,於當年4月18日在海南文昌龍樓鎮登陸;最晚的是1974年第27號(即7427號)颱風,於當年的12月2日在廣東臺山登陸。11月至翌年4月,一般不會有颱風直接在我國登陸。
來源 | 中國氣象數據網
原標題:《影響我國的颱風從哪裡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