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如何形成的?最後會去哪裡?

2021-01-22 飛哥聊科學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風力達到12級或超過12級的熱帶氣旋就可以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地區叫做颶風。

颱風主要發生在7-10月份,其他月份少有發生,我國從廣西到遼寧的沿海地區都有可能發生颱風,甚至內陸地區也會受到颱風的影響。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呢?

人們目前對於颱風的研究很有限。當空氣受熱後,這些熱空氣就會上升,因為空氣的密度比較小。由於地球自轉的影響,這些源源不斷上升的熱空氣就會轉動起來,於是就形成了颱風。當上升的空氣遇冷後就會放出大量的熱量,又促進了下層空氣的不斷上升,所以颱風越來越猛烈。

形成颱風的必要條件有:(1)暖洋面廣闊,海水的溫度在26.6攝氏度以上,能給熱帶氣旋提供高溫高溼的空氣。(2)對流層風速的垂直切變小,有利於熱量聚集;(3)緯度至少大於5°,對形成強大的低壓渦旋有利;(4)熱帶存在低層擾動,提供持續的質量、動量和水汽輸入。

颱風的發生現象

颱風的內風是逆時針方向吹動的,因此中心空氣會發生旋轉,而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和向中心旋轉吹入的風力抵消,所以,我們在颱風中心幾十公裡的範圍之內感覺不到很大的風,颱風眼處天氣晴朗,看不出要發生颱風,而其他地方則是大風大雨天氣。

颱風相對集中在4個海區,分別是南海中北部的海面、菲律賓群島以東和琉球群島附近海面、馬裡亞納群島附近海面、馬紹爾群島附近海面。近年來,登陸我國的颱風主要集中在華東沿海和臺灣島地區,並且強度有逐年增大的趨勢。

颱風最後去哪裡了呢?

颱風的壽命一般在3-10天左右,不過也有特殊的,比如颱風"麗塔"持續了19天,颱風進入陸地後會逐漸的減弱,最終消失,颱風移動路徑很難預測,很多接近我國大陸的颱風又突然轉向朝著其他地方而去,再次進入海洋後的颱風可能會變得更強。

颱風的形成需要很大的能量,要靠足夠多的水汽來維持,當颱風進入陸地後,陸地的水汽條件維持不了颱風繼續發展,而且颱風和凹凸不平的陸地之間不斷摩擦,損耗了很多能量,最後使得颱風消失。每年太平洋地區形成的颱風都有數十個,而影響到我國的通常只有幾個。

1956年的颱風"溫黛"深入內地的深度實為罕見,它曾進入到安徽、山西、河南、湖南等地,最終消失於內蒙古和陝西的交界處,這個颱風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大量農作物被水浸泡,顆粒無收,民房也被毀壞,甚至很多人在這次颱風中遇難,讓經濟遭受了重創。

所以,颱風天氣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待在家裡,關好門窗,不要四處亂跑,特別防止一些物品掉落砸傷自己,如果自己住在低洼地區,一定要提前撤離到安全地區,並且留意天氣預報。

相關焦點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最後去了哪裡?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呢? 人們目前對於颱風的研究很有限。近年來,登陸我國的颱風主要集中在華東沿海和臺灣島地區,並且強度有逐年增大的趨勢。 颱風最後去哪裡了呢?
  • 「颱風」最後的歸宿會去哪裡?
    ,同樣可以理解為從小到大,最後衰老死亡的過程,也就是說颱風也有它的一生。一般來說颱風都生成在廣闊的高溫熱帶大洋海面上,影響我國的颱風大多形成在菲律賓移動的太平洋海面。12級,就形成了颱風。當颱風形成之後,就會不斷的移動,如果在大洋表面移動,隨著水汽的不斷補充,颱風勢力還會加強。
  • 颱風巴威來了!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命名颱風?
    颱風在海洋上可以造成滔天巨浪,而一旦登陸,又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環太平洋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泰國等國家,每年都在為預報颱風和減少颱風損失做許多工作。 颱風為什麼都在海洋上生成?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颱風是如何命名的?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是渦旋形狀?
    颱風在海洋上可以造成滔天巨浪,而一旦登陸,又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環太平洋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泰國等國家,每年都在為預報颱風和減少颱風損失做許多工作。                 颱風為什麼都在海洋上生成?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颱風是如何命名的?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這些旋轉風暴在在西北太平洋形成時被稱為颱風。颱風可以近似理解成一種強大的低壓天氣系統那麼「低壓」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周圍氣體被一種叫「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力吸入低壓中心在垂直於運動方向的地轉偏向力影響下氣流呈現螺旋狀輻合運動 其實低壓系統很常見,幾乎很少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 科普知識: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為什麼會是渦旋狀
    所以這裡就會有成雲和降雨,但是這只是普通的對流雨的形成。還沒有形成颱風,那麼為什麼會有強風?這是因為,這個過程特別強烈的話,那麼中心空氣都上升了,所以它中間形成了一個低氣壓中心,那麼外邊的氣壓還比較高,外界的氣壓氣體就會往中心補充,那也就形成了風。所以就會出現高壓補充,補充過來之後就形成了風。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在我國北方7到8月的主汛期中,不遠萬裡奔波而來的颱風也會給華北各地或東北地區帶來強降雨甚至大暴雨,而且颱風也是世界排名前三的自然災害之一。對我們北方地區來說,雖然受颱風中心直接侵襲的次數非常稀少,但只要在它的影響區內,暴雨成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 2020第15號颱風蓮花生成!颱風蓮花路徑圖 颱風蓮花會影響我國哪裡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第15號颱風蓮花生成!颱風蓮花路徑圖 颱風蓮花會影響我國哪裡 颱風年年有,最近尤其多,剛過去一個燦鴻,又來一個蓮花,還有一個浪卡在等著,15號颱風蓮花生成了,本文就來看看它的路徑圖,以及颱風蓮花會影響我國哪裡?
  • 颱風形成原因 颱風形成原因是什麼
    颱風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它的出現具有很強的破壞力。那麼颱風形成原因是什麼呢?颱風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首先海面水溫在26.5℃以上;其次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然後環境風在垂直方向上的切變小;最後低壓或雲團擾動至少離赤道幾個緯度。
  •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1 形成機制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形成原因
    近日我國還有鄰國韓國、日本都頻繁的遭受颱風的襲擊,給各個國家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是生活還有出行方便,那麼威力這麼強大的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颱風形成的原因吧。
  • 颱風的形成原因
    颱風眼位於颱風中心,直徑約5~10公裡。颱風眼內盛行下沉氣流,故天氣睛朗,風平浪靜。颱風眼外側為渦旋風雨區,這裡盛行強烈的輻合上升氣流,形成濃厚的雲層,出現狂風暴雨,風力常常在12級以上,是颱風中天氣最惡劣的區域。再向外為外圍大風區,風速向外減小,風力通常在6級以上。颱風過境常常帶來狂風暴雨天氣,引起海面巨浪,嚴重威脅航海安全。
  • 颱風利奇馬來了,科普下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在颱風經過的地區,船隻可能被吞沒,建築可能被摧毀,一般還能產生150300毫米降雨,暴雨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嚴重災害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
  •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今年多個超級颱風臨時轉向去日本了
    颱風這幾年對我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你知道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嗎?颱風有哪些主要特點呢?你是怎樣防颱風的呢?為什麼颱風經常改變方向向日本吹呢?現在我是去旅遊珠海偉少,給大家講講颱風的情況,希望大家能夠遇到颱風時能夠正確預防颱風,減少損失。
  • 我國颱風近況,颱風真奇妙之颱風是如何形成與命名的?
    近日,颱風美莎克正發揮著它的影響力,肆虐我國東北地區。可惡的颱風由於太陽照射,海水表面溫度升高。熱空氣攜帶海水表面水氣向上。而上升過程溫度降低,水氣上升遇冷液化體積縮小。於是海面氣壓降低,形成低壓區。為維持壓強平衡,周圍高壓地區較冷空氣湧入低壓區,便形成了風。進入低壓區的冷空氣又被加熱,於是又上升,循環往復,於是周圍的高壓區逐漸受影響變成低壓低壓區。於是低壓區不斷擴大,風一陣吹來,龍捲風一波又一波。
  •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
    小知識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和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經常產生在太平洋上北緯5~15度的熱帶地區,主要集中於夏、秋兩季。水平方向上,颱風從中心向外依次是颱風眼區、雲牆區和旋轉雨帶。颱風眼位於颱風中心,呈圓形或橢圓形,該處氣流下沉,風速很小,所以天氣晴好,屬於颱風中的「世外桃源」。
  • 颱風移動的力來源於哪裡?颱風的能量源又是什麼?
    那麼,颱風移動的力來源於哪裡?颱風的能量來源於哪裡? 在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海面上,表層水溫需要達到大約27攝氏度及以上,強烈的太陽照射使大量海水蒸發為水蒸氣,它們逐漸在空中聚集產生一個低氣壓中心。由於地球的自轉,在地球赤道以北,進入低氣壓中心的空氣會使之沿著逆時針方向旋轉起來,成為熱帶氣旋。只要海洋中的水不斷蒸發,進入低氣壓中心,熱帶氣旋最終就會增強為颱風。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的影響及防禦措施
    颱風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它多發於夏秋季節。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颱風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本期MAIGOO小編為大家講解下有關颱風的相關知識,颱風的是怎麼形成的、颱風給我們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颱風來臨我們應該做好哪些防禦措施。颱風的形成形成條件1、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了解山竹颱風形成必要因素
    眾所周知,每年七八月份是颱風來襲最頻繁的時候,可是今年卻是在金秋九月迎來了今年颱風光顧,山竹颱風勢頭正猛,正侵擾各個地區,很多網友多好奇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釐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   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
  • 影響我國的颱風從哪裡來?
    影響我國的颱風從哪裡來?第三條路徑:轉向路徑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經過一段路程後,在北緯25°附近的海面上轉向東北,朝著日本方向移去。如果颱風中心在東經125°以東轉向,對我國影響不大;在東經125°以西轉向,我國華東沿海地區風力較大。這條路徑是最常見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