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利奇馬來了,科普下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2020-12-05 教育漫侃

颱風是一種破壞性強,危害性大的天氣現象。在颱風經過的地區,船隻可能被吞沒,建築可能被摧毀,一般還能產生150300毫米降雨,暴雨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嚴重災害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釐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

2.在颱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帶渦旋。

3.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4.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

颱風分六個等級:

熱帶低壓——中心風力可達6~7級,或陣風7級以上。

熱帶風暴——中心風力8~9級,或陣風9級並可能持續。

強熱帶風暴——中心風力為10~11級,或陣風11級並可能持續。

颱風——中心風力為12~13級,或陣風13級並可能持續。

強颱風——中心風力為14~15級,或陣風15級並可能持續。

超強颱風——中心風力為16級或以上,或陣風17級並可能持續。

面對颱風我們應該如何做?

1、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築物、高空設施,易造成人員傷亡。如:各類危舊住房、廠房、工棚、臨時建築(如圍牆等)、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設施(如路燈等)、遊樂設施、各婁吊機、施工電梯、腳手架、電線桿、樹木、廣告牌、鐵塔等倒塌,造成壓死壓傷。因此,在颱風來臨前,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避開以上容易造成傷亡的地點,千萬不要在以上地方避風避雨。

2、強風會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傷砸死事故。如:陽臺、屋頂上的花盆、空調室外機、雨蓬、太陽能熱水器、屋頂雜物,建築工地上的零星物品、工具、建築材料等容易被風吹落造成傷亡。因此,請廣大群眾及時固定好花盆等物品,建築企業要整理堆放好建築器材、工具、零星材料,以確保安全。

3、強風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的其他情況。如:門窗玻璃、幕牆玻璃等被強風吹碎,玻璃飛濺打死打傷人員;行人在路上、橋上、水邊被吹倒或吹落水中,被摔死摔傷或溺水;電線被風吹斷,使行人觸電傷亡;海上(內陸)船隻被風浪掀翻沉沒,公路上行駛的車輛,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車輛被吹翻等造成傷亡。因此,在颱風來臨前,請廣大群眾要及時在安全的地方避風避雨,儘量避免在靠河、靠湖、靠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船隻要及時回港避風、固錨,船上的人員必須上岸避風,車輛儘量避免在強風影響區域行駛。●為防止雷擊,要迅速切斷各類電器的電源。關緊門窗,以免被強風吹開,檢查並縛緊容易被風吹到的物件,如窗戶等。如遇玻璃鬆動或有裂縫,請在玻璃上貼上膠條,以免吹碎後,碎片四散。不要在玻璃門、玻璃窗附近逗留。

●突遇颱風時,速往小屋或洞穴躲避,若無此種場所時即選擇沒有土崩或洪水襲擊危險的安全之處,如高地、巖石下或森林中均是較安全的避難場所。必須繼續前進時,也要彎下身體且不可貿然淋雨,受潮的衣服會奪走體溫,造成體力失衡。遇強風時,儘量趴在地面往林木叢生處逃生,不可躲在枯樹下。

●關緊門窗少出門。颱風來臨之際,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家庭對此應提前做好防範措施,比如關緊門窗防雨,搬移窗臺或陽臺上的花盆以防砸落等等。同時,颱風來臨時,容易發生一些大型廣告牌掉落、樹木被颳倒、電線桿倒地的事情……因此,市民在颱風來臨時最好不要出門,以防發生被砸、被壓、觸電等不測。

相關焦點

  • 最強科普|超強颱風利奇馬來了,它究竟是匹什麼「馬」
    利奇馬對於大連的影響看似較小,但是它好歹是超強颱風,千萬不要以為,利奇馬的破壞力僅限於此了。▼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就廣義而言,颱風是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的統稱。
  •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1 形成機制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
  • 歷史上登陸浙江颱風排行榜 哪個颱風最強影響最大
    @weatherman_信欣:【颱風紅色預警 利奇馬或成登陸浙江颱風前五強】今晨中央氣象臺發布了最高級別的颱風紅色預警,利奇馬將於10日凌晨到上午在浙江象山到蒼南一帶沿海登陸,最大可能在浙江台州到樂清一帶沿海登陸(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14-16級,45-52米/秒)!這將是1949年以來登陸浙江颱風第三~第五強!請高度重視!
  • 2019颱風最新消息 第9號颱風利奇馬/10號颱風羅莎實時動態路徑圖發布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颱風 消息 第9號颱風利奇馬/10號颱風羅莎實時動態路徑圖發布 2019颱風 消息!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10日凌晨1點45分前後以超強颱風姿態在浙江溫嶺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今8時,其中心位於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境內,颱風級(1     原標題:2019颱風 消息 第9號颱風利奇馬/10號颱風羅莎實時動態路徑圖發布     2019颱風
  • 颱風利奇馬 登陸浙江風力有16級(55米/秒)
    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時間或提前 颱風利奇馬來襲據@中央氣象臺 : 18時繼續發布颱風紅色預警,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 (超強颱風級)的中心今天下午5點鐘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東南方大約145公裡的東海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 颱風巴威來了!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命名颱風?
    颱風在海洋上可以造成滔天巨浪,而一旦登陸,又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環太平洋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泰國等國家,每年都在為預報颱風和減少颱風損失做許多工作。 颱風為什麼都在海洋上生成?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颱風是如何命名的?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了解山竹颱風形成必要因素
    眾所周知,每年七八月份是颱風來襲最頻繁的時候,可是今年卻是在金秋九月迎來了今年颱風光顧,山竹颱風勢頭正猛,正侵擾各個地區,很多網友多好奇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釐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   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這些旋轉風暴在在西北太平洋形成時被稱為颱風。颱風可以近似理解成一種強大的低壓天氣系統那麼「低壓」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熱脹冷縮現象,熱的地方氣體膨脹,氣體密度下降進而不斷上升同時地面的氣壓開始降低,周圍氣體被一種叫「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力吸入低壓中心在垂直於運動方向的地轉偏向力影響下
  • 科普閱讀:多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如2017年7月28日12時至30日0時的1705號颱風「奧鹿」、1709號颱風「納莎」和1710號颱風「海棠」。有記錄以來最為極端的是1960年8月23日6時至12時,西北太平洋上共有5個颱風。這一紀錄迄今為止還沒被打破。因此,總的來說,4~5個颱風甚至更多颱風同時存在的情況比較罕見。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在我國北方7到8月的主汛期中,不遠萬裡奔波而來的颱風也會給華北各地或東北地區帶來強降雨甚至大暴雨,而且颱風也是世界排名前三的自然災害之一。對我們北方地區來說,雖然受颱風中心直接侵襲的次數非常稀少,但只要在它的影響區內,暴雨成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 再見,颱風「利奇馬」!颱風活動路徑有規律可循嗎?
    本文轉載自「科普中國」8月13日14時,中央氣象臺對颱風「利奇馬」停止編號。▲超強颱風利奇馬(英語:Super Typhoon Lekima,國際編號:19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anna)為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風暴。圖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颱風是破壞力極強的災害性天氣,它的強大破壞力主要來自於它迅猛的風速,通常風力越強的颱風破壞力越大。
  • 科普知識: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為什麼會是渦旋狀
    第二就是要有大量的熱量,那這就必須在夏季太陽光強烈照射的時候,才會發生颱風,具體怎麼回事?大概就是大海,在陽光強烈照射下的時候,海水就會變成水蒸氣,同時會上升。上升這就是第一個條件。就是陽光照射。這是颱風的一個簡單的原理,就是海水受陽光的照射而蒸發,蒸發了之後熱空氣上升上升到上面成雲將與周圍的空氣補充過來,這就是颱風的簡單道理。但是這個道理還沒有說明為什麼會有颱風眼以及颱風的渦旋形狀是如何形成的,下面呢咱們來研究一下颱風的颱風的這個渦旋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 【每日科普】颱風的形成原因
    每年的7、8月份,我國沿海地區經常遭到颱風襲擊,造成當地經濟損失及嚴重的人員傷亡,那麼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颱風形成的原理是什麼呢?颱風形成的原因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颱風的「胚胎」,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
  • 應急科普丨颱風是什麼?
    應急科普丨颱風是什麼?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颱風到底是什麼
  • 颱風利奇馬停止編號,北方颱風壞雨馬上結束?權威預測:未必如此
    從8月9日開始,隨著颱風利奇馬逐漸接近我國浙江沿海,它對於我國的風雨影響也正式開始。而在8月10日凌晨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台州後,它對我國的影響全面拉開,並隨著它的北上從江浙滬擴散到環渤海地區。這幾天以來,它已經在山東河北遼寧等地製造了大量颱風「壞雨」,山東的雨下得比去年颱風溫比亞還要大得多,不少地方一度面臨洪災威脅。當然颱風利奇馬不能在陸地上長期維持,8月13日,中央氣象臺宣布對其停止編號,這也代表著颱風利奇馬的颱風歷程徹底結束,8月14日午後,颱風利奇馬的殘餘雲系還與冷空氣一起在我發北方地區形成一道降雨雲帶,這意味著它給我國北方地區帶來的颱風壞雨還未結束。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是渦旋形狀?
    颱風在海洋上可以造成滔天巨浪,而一旦登陸,又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環太平洋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泰國等國家,每年都在為預報颱風和減少颱風損失做許多工作。                 颱風為什麼都在海洋上生成?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颱風是如何命名的?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
    小知識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和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經常產生在太平洋上北緯5~15度的熱帶地區,主要集中於夏、秋兩季。水平方向上,颱風從中心向外依次是颱風眼區、雲牆區和旋轉雨帶。颱風眼位於颱風中心,呈圓形或橢圓形,該處氣流下沉,風速很小,所以天氣晴好,屬於颱風中的「世外桃源」。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最後去了哪裡?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呢? 人們目前對於颱風的研究很有限。由於地球自轉的影響,這些源源不斷上升的熱空氣就會轉動起來,於是就形成了颱風。當上升的空氣遇冷後就會放出大量的熱量,又促進了下層空氣的不斷上升,所以颱風越來越猛烈。 形成颱風的必要條件有:(1)暖洋面廣闊,海水的溫度在26.6攝氏度以上,能給熱帶氣旋提供高溫高溼的空氣。
  • 【颱風科普十三】颱風為什麼產生在熱帶海洋上?
    【颱風科普十三】颱風為什麼產生在熱帶海洋上? 來源:SRC-575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8日10:39   熱帶的海洋是颱風的老家,颱風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兩個:一是比較高的海洋溫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 我國颱風近況,颱風真奇妙之颱風是如何形成與命名的?
    近日,颱風美莎克正發揮著它的影響力,肆虐我國東北地區。可惡的颱風由於太陽照射,海水表面溫度升高。熱空氣攜帶海水表面水氣向上。而上升過程溫度降低,水氣上升遇冷液化體積縮小。於是海面氣壓降低,形成低壓區。為維持壓強平衡,周圍高壓地區較冷空氣湧入低壓區,便形成了風。進入低壓區的冷空氣又被加熱,於是又上升,循環往復,於是周圍的高壓區逐漸受影響變成低壓低壓區。於是低壓區不斷擴大,風一陣吹來,龍捲風一波又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