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閱讀:多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今年第13號颱風「玲玲」和第14號颱風「劍魚」組團出現,從雲圖上看似「雙黃蛋」。

實際上,每年都會有類似情況出現。其中,三颱風共存的現象平均每年會出現1.5次。如2017年7月28日12時至30日0時的1705號颱風「奧鹿」、1709號颱風「納莎」和1710號颱風「海棠」。

有記錄以來最為極端的是1960年8月23日6時至12時,西北太平洋上共有5個颱風。這一紀錄迄今為止還沒被打破。因此,總的來說,4~5個颱風甚至更多颱風同時存在的情況比較罕見。

對比分析,雙颱風、多颱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西北太平洋暖水水域範圍比其他海域更廣,海水溫度更高。

太平洋佔四大洋總面積的49.8%,因此,廣闊的海域為多個颱風生成提供了大舞臺。而在大西洋、印度洋,由於海域面積有限,往往一個熱帶氣旋生成就已經佔據了大部分洋面,很難有空間再生成其他氣旋。

9月3日風雲衛星監測到的「雙黃蛋」颱風

此外,從海溫上說,產生熱帶氣旋的海溫需要達到26.5℃以上,而西北太平洋海溫往往達到28℃至29℃,為颱風尤其是多個颱風的生成提供了溫暖的海水環境。

從預報的角度來說,單個颱風的運動路徑就已經比較複雜了。如果有兩個或者多個颱風,受颱風之間相互牽扯、影響,以及颱風與外圍環境相互制衡等影響,颱風路徑和強度均有可能發生較大變化。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兩個颱風之間互旋「糾纏」並影響的情況比較多,學名叫「藤原效應」。「藤原效應」指的是兩個熱帶氣旋相距1500公裡以內時便可產生相互影響,沿著軸心依逆時針方向相互旋轉,一般是較強的熱帶氣旋支配著較弱的熱帶氣旋,並對其路徑產生影響。

2017年,「奧鹿」「納莎」和「海棠」三臺共舞。高拴柱 製圖

而三個颱風一般都是其中兩個糾纏纏綿,另外一個「冷眼旁觀」。以2017年為例,「奧鹿」「納莎」和「海棠」先後生成,「納莎」和「海棠」兩個颱風中心連線有逆時針旋轉,表現為東颱風向西北方向移動較快,西颱風在南海東北部原地打轉。當「納莎」登陸減弱、消失後,「海棠」才由偏北轉西北方向移動,然後在內陸消失。「納莎」和「海棠」的路徑形式是典型的「藤原效應」個例。但是,「奧鹿」和另外兩個颱風影響不大。

對於預報員來說,兩個及以上颱風共存的情況,預報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也更為複雜。颱風之間相互纏綿、颱風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程度,對預報準確率也是一個巨大考驗。

相關焦點

  •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1 形成機制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
  • 應急科普丨颱風是什麼?
    應急科普丨颱風是什麼?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颱風到底是什麼
  • 颱風利奇馬來了,科普下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颱風是一種破壞性強,危害性大的天氣現象。在颱風經過的地區,船隻可能被吞沒,建築可能被摧毀,一般還能產生150300毫米降雨,暴雨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嚴重災害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了解山竹颱風形成必要因素
    眾所周知,每年七八月份是颱風來襲最頻繁的時候,可是今年卻是在金秋九月迎來了今年颱風光顧,山竹颱風勢頭正猛,正侵擾各個地區,很多網友多好奇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釐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   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
  • 颱風巴威來了!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命名颱風?
    颱風在海洋上可以造成滔天巨浪,而一旦登陸,又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環太平洋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泰國等國家,每年都在為預報颱風和減少颱風損失做許多工作。 颱風為什麼都在海洋上生成?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颱風是如何命名的?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這些旋轉風暴在在西北太平洋形成時被稱為颱風。颱風可以近似理解成一種強大的低壓天氣系統那麼「低壓」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但是當這些低壓系統出現在副熱帶溫暖海面上時他們就會變得更加危險溫暖的海水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熱量使氣流運動更加劇烈這就使得颱風勢力逐漸加強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是渦旋形狀?
    颱風在海洋上可以造成滔天巨浪,而一旦登陸,又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環太平洋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泰國等國家,每年都在為預報颱風和減少颱風損失做許多工作。                 颱風為什麼都在海洋上生成?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颱風是如何命名的?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科普知識: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為什麼會是渦旋狀
    所以這裡就會有成雲和降雨,但是這只是普通的對流雨的形成。還沒有形成颱風,那麼為什麼會有強風?這是因為,這個過程特別強烈的話,那麼中心空氣都上升了,所以它中間形成了一個低氣壓中心,那麼外邊的氣壓還比較高,外界的氣壓氣體就會往中心補充,那也就形成了風。所以就會出現高壓補充,補充過來之後就形成了風。
  • 【每日科普】颱風的形成原因
    每年的7、8月份,我國沿海地區經常遭到颱風襲擊,造成當地經濟損失及嚴重的人員傷亡,那麼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颱風形成的原理是什麼呢?颱風形成的原因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颱風的「胚胎」,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最後去了哪裡?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呢? 人們目前對於颱風的研究很有限。由於地球自轉的影響,這些源源不斷上升的熱空氣就會轉動起來,於是就形成了颱風。當上升的空氣遇冷後就會放出大量的熱量,又促進了下層空氣的不斷上升,所以颱風越來越猛烈。 形成颱風的必要條件有:(1)暖洋面廣闊,海水的溫度在26.6攝氏度以上,能給熱帶氣旋提供高溫高溼的空氣。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在我國北方7到8月的主汛期中,不遠萬裡奔波而來的颱風也會給華北各地或東北地區帶來強降雨甚至大暴雨,而且颱風也是世界排名前三的自然災害之一。對我們北方地區來說,雖然受颱風中心直接侵襲的次數非常稀少,但只要在它的影響區內,暴雨成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 颱風山竹是怎麼形成的? 一分鐘帶你了解颱風山竹的前世今生
    颱風山竹是怎麼形成的? 一分鐘帶你了解颱風山竹的前世今生時間:2018-09-17 16: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颱風山竹是怎麼形成的?一分鐘帶你了解颱風山竹的前世今生 眾所周知,每年七八月份是颱風來襲最頻繁的時候,可是今年卻是在金秋九月迎來了今年颱風光顧,山竹颱風勢頭正猛,正侵擾各個地區,很多網友多好奇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颱風山竹   原標題:颱風山竹是怎麼形成的?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最後會去哪裡?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風力達到12級或超過12級的熱帶氣旋就可以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地區叫做颶風。颱風主要發生在7-10月份,其他月份少有發生,我國從廣西到遼寧的沿海地區都有可能發生颱風,甚至內陸地區也會受到颱風的影響。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呢?
  • 【科普閱讀】颱風、颶風、龍捲風有何區別?
    據科學美國人網站消息:如果你從來沒有在亞洲生活過,你可能會想知道遇到颱風是怎樣的感覺。  風速達到至少每小時74英裡(119公裡每小時)的風暴,才能被認為是颶風、颱風或龍捲風。如果颶風的風速達到每小時111英裡(179公裡每小時),它就成了「強烈的颶風」。如果颱風的速度的達到了時速150英裡(241公裡每小時)——好比颱風天兔——那麼它就成了「超級颱風」。
  • 我國颱風近況,颱風真奇妙之颱風是如何形成與命名的?
    近日,颱風美莎克正發揮著它的影響力,肆虐我國東北地區。可惡的颱風由於太陽照射,海水表面溫度升高。熱空氣攜帶海水表面水氣向上。而上升過程溫度降低,水氣上升遇冷液化體積縮小。於是海面氣壓降低,形成低壓區。為維持壓強平衡,周圍高壓地區較冷空氣湧入低壓區,便形成了風。進入低壓區的冷空氣又被加熱,於是又上升,循環往復,於是周圍的高壓區逐漸受影響變成低壓低壓區。於是低壓區不斷擴大,風一陣吹來,龍捲風一波又一波。
  • 【颱風科普第一彈】
    #科學科普#【颱風科普第一彈】颱風(Typhoon),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
  • 【科普閱讀】颱風為什麼產生在熱帶海洋上?
  • 【科普閱讀】颱風為什麼會旋轉_中國氣象局
    颱風,在海上時興風作浪,來到陸地上則帶來大風大雨。颱風在從海上「走」到陸地的過程中,會像在流動的河水中前進的渦旋一樣,一邊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一邊隨周圍大氣向前移動。颱風為什麼會旋轉?這背後又有什麼科學道理呢?
  •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
    小知識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和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經常產生在太平洋上北緯5~15度的熱帶地區,主要集中於夏、秋兩季。水平方向上,颱風從中心向外依次是颱風眼區、雲牆區和旋轉雨帶。颱風眼位於颱風中心,呈圓形或橢圓形,該處氣流下沉,風速很小,所以天氣晴好,屬於颱風中的「世外桃源」。
  • 【颱風科普十三】颱風為什麼產生在熱帶海洋上?
    【颱風科普十三】颱風為什麼產生在熱帶海洋上? 來源:SRC-575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8日10:39   熱帶的海洋是颱風的老家,颱風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兩個:一是比較高的海洋溫度;二是充沛的水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