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近年來的電影市場,小眾題材的抗癌片屢出佳作。從《滾蛋吧腫瘤君》到《我不是藥神》,每一個騙子都頗受好評。究其根本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這類題材本身自帶淚點,另一個則是在癌症高發的時代,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成為那個幸運兒,能夠引起觀眾情感的高度共鳴。
最近,賀歲檔影片《送你一朵小紅花》上映,相同的題材,在預售期票房就已破億,上映後6天票房破8億,豆瓣評分高達8分之多,幾乎再現了《藥神》的票房奇蹟。不少觀眾被《小紅花》的劇情打動,並多次流下眼淚,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那個將全片感情高度濃縮的符號——馬小遠畫在韋一航手上的那朵小紅花。
「小紅花」=文化符號
可以說,文化符號的價值組成了IP的價值,僅靠內容和故事是無法形成一個有價值的IP的,更需要在內容和故事中添加有高濃縮力的符號。在《送你一朵小紅花》的劇情中,小紅花出現在了電影的中點,韋一航也由此開始了真正的轉變,電影的後半段也在不斷強化這個小紅花標記,並且成為了電影海報的核心元素。
文化符號能夠成為傳播和溝通的符號,能代表某種文化、情感、價值觀,能夠俘獲消費者心智,它既能彰顯自己,又能找到同類,並成為社交貨幣。顯然,從商業角度出發,「小紅花」這個文化符號已經能夠做成一個IP化品牌,進行長期主義的品牌運營了。
文化符號≠廣告語
普通品牌一般靠廣告語來闡述品牌的價值觀,以及消費者選擇品牌的理由,而IP的價值則需要一套擁有高凝聚情感力的文化符號系統來呈現。IP靠文化符號而立,品牌靠商標+廣告語而立,因此文化符號與廣告語的差別,就時IP化和品牌的顯著差別。
要知道,廣告語可以表達品牌定位,但是IP定位是無法用廣告語來解決的。如果你打算做IP,僅從形象和廣告語這兩方面出發,是不可能成功的,此時廣告語可以說是累贅,甚至會起到反向效果。做IP,其實是要做出一個有情感定位的、能打通受眾潛意識的文化符號。
如何打造獨特的文化符號?
簡單來說,文化符號是文化+情感的高度濃縮,經過精巧的設計,進而形成核心符號。單個文化符號往往無法組成文化符號系統,一群文化符號才能構成這個系統內在的情感能和文化能。營銷界常說的IP賦能,其實就是情感能+文化能,表現出來則是世界觀、角色、故事、和文化標籤,即IP文化符號的5要素。
文化符號3中最主要的表現方式通常有:角色形象、道具儀式、場景情境,其背後凝聚著情感和文化的力量。但如果想要打造獨特的文化符號,直接從文化母體中提取是不可行的!只有從文化母體中提煉,並經過世界觀、故事、角色等文化再創造,才有可能真正打動用戶情感,獲得消費者心智認可。
小結
不管是一個品牌的產品、營銷活動,還是一個文創影視作品等等,皆有可能產生高價值的文化符號。IP就是文化符號,品牌IP就是擁有了文化符號的品牌,只有創造出文化符號,才能賦予品牌更強的號召力和傳播力。對營銷者來說,與做超級IP相比,打造文化符號來得更實在且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