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
通訊員/徐香平 袁銀
株洲日報訊 不少孩子出生後,身上會有胎記。這些胎記可能會隨著孩子生長發育,漸漸變小或者消失,但有的胎記卻不簡單,很可能是血管瘤。
東東(化名)的出生給全家帶來了無限快樂。滿月當天,爸爸在給東東洗澡時發現,其右側腋窩處有一個紫紅腫塊。一開始,他以為是胎記便沒放在心上。誰知,半個月後,這個腫塊竟長到雞蛋大小,並明顯突出體表。這下可急壞了東東父母,近日,夫妻倆趕緊帶孩子來到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就診。經B超檢查,醫生診斷為右腋窩血管瘤。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腫瘤,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大多可以自行消退,但東東的血管瘤有5釐米大,建議手術治療。」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劉志新的話讓東東一家人的心都揪了起來。
手術勢在必行,而核磁共振結果並不理想。東東的瘤體比之前B超提示的要大很多,且緊靠右側腋窩血管,並包繞部分胸壁肌肉。
這麼大的血管瘤、這麼小的患兒,如何確保手術順利?小兒外科團隊組織術前討論,對東東的身體狀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完善手術風險評估,最終確定了手術方案。
手術團隊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術,將東東體內一個成人拳頭大小的巨大血管瘤完整切除。目前,東東已康復出院。
劉志新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血管瘤要及時治療,早治療有利於根治,因為血管瘤自行消退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
【來源:株洲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