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寶寶出生後,父母都會第一時間把寶寶的全身上下仔細檢查一番,看看身上有沒有什麼異樣。
如果寶寶身上有一片或者幾片胎記,父母會感到特別驚奇,不知道為什麼寶寶的身上會有這些印記。
有人說胎記是「天使的吻痕」,有人說胎記長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寓意,那麼胎記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閨蜜曉晴前幾天剛生了個大胖丫頭,非常可愛漂亮,小傢伙皮膚很白,但是後背和小屁股上卻有幾大片青紫色的胎記,嘴唇旁邊也有一小塊淺紅色的印痕。曉晴有些擔心,害怕這些胎記會一直伴隨孩子,長大後影響孩子的形象。
婆婆讓曉晴別擔心,說這些青紫色胎記是「老天爺」打的,因為孩子太調皮了,長大一些自然就會消退,孩子將來肯定能有出息。
有經驗的朋友也勸曉晴,說很多孩子出生時都是這樣,長大以後就好了。
曉晴詢問了醫生,醫生說那些青澀的胎記是一種色素沉著,會隨著年齡慢慢消失,而孩子嘴唇邊的小塊紅色胎記屬於血管瘤,顏色也會慢慢變淺,曉晴這才放了心。
一、胎記是怎麼來的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的主任醫師塗平指出,胎記的形成一方面是由於大量的色素沉著而成,另一方面是由於血管發育畸形或者血管聚集,而在皮膚表面出現的顏色異常。
胎記的形成原因大部分跟先天因素有關,比如父母遺傳基因,或者胎兒在發育時出現染色體突變等。
還有一種原因則跟孕媽媽有關,如果孕媽媽在懷孕期間服用了激素類藥物,或者受到高強度的輻射,又或者遭受過磕碰,都有可能導致胎兒產生胎記。
二、胎記的不同種類
胎記也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我們會看到有些人身上的胎記是黑色的,有些是咖啡色的,還有紅色和青澀、褐色。
胎記的形狀大小也不一樣,有的像一顆痣那麼小,有的卻是一大片。胎記可以按照其形成的原因和顏色分為以下幾類。
1、青澀的胎記
很多小孩子在出生時身上都會有這種胎記,腰部、背部和臀部上都有分布,看上去確實很像被打之後的淤青。這種青澀的胎記被稱為「蒙古斑」,形狀大多是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形,顏色是藍灰色或者藍褐色。
這種胎記不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影響,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變淺,一般到2歲左右就會自行消失。
但是還有一種和「蒙古斑」外形非常類似的胎記,剛開始顏色也是青澀,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加深,表面還會長出毛髮一樣的物質,這種胎記就屬於皮膚的病變。如果發現寶寶身上的青澀胎記出現異樣,最好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2、紅色的胎記
這種胎記也比較常見,顏色有深有淺,面部和身體其他部位都可能出現。
這種胎記大多是由於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發生了血管瘤導致,一般也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消失。
但是假如紅色胎記有越長越大或者顏色變深的狀況,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3、黑色胎記
黑色的胎記也比較常見,有些顏色較淺呈褐色,這種胎記顏色很難自行消退。
如果黑色的胎記長在身體上,在不影響形象的前提下就無需理會,但是如果長在臉上或者脖子等明顯的部位,也可以採用雷射或者手術等方式人工去除。
還有一種黑色的胎記叫做太田痣,大多數會出現在面部的額頭、顴骨、眼瞼等位置,而且數量比較多並呈網狀分布。
這種胎記也不會自行消失,非常影響容貌,所以也要通過雷射等方式進行去除。
4、咖啡色胎記
這種胎記顧名思義是咖啡色的,會出現在身體的任意部位,除了顏色和正常皮膚不同外,沒有其他異常。
表面比較光滑,顏色也不會加深或者變淺。
三、孕媽媽的注意事項
雖然胎記大多數和先天基因有關,但是孕媽媽在懷孕時期也要多多注意,以免自己的一些不經意行為而影響到了寶寶的發育,讓寶寶的皮膚出現異常。
1、避免受傷
孕媽媽如果在懷孕期間不小心磕碰到了肚子,不但非常危險,還會增加胎兒長胎記的概率。有數據表明,孕媽媽在遭受到外力磕碰時,假如傷害到了胎兒的毛細血管,出現胎記的概率會增加20%以上。
2、注意營養
孕媽媽在懷孕期間要多吃新鮮並且應季的水果和蔬菜,這樣才能保證維生素的攝入,從而使寶寶的皮膚更加飽滿、有彈性,減少出現異常的可能。
3、遠離汙染
懷孕期間要儘量避免受到輻射,注意周圍環境的乾淨、衛生,遠離汙染。另外不要使用劣質的化妝品,以免有害物質被寶寶吸收,影響正常發育。
如果孩子的身上有胎記,父母不用太過擔憂,一般的胎記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頂多會影響到面容形象。不過現在的醫學已經很發達,利用雷射等手段也完全能夠把胎記去掉。不要把胎記看做很嚴重的問題,以免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