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對孕媽而言,腹中胎兒的健康勝過一切,在孕育特殊時期,她們不是為自己活著,生活的重心全在寶寶身上。
只要孩子沒問題,她們就沒問題,反之也是一樣,要是寶寶出現問題,出現意外,那無異於對媽媽是最沉重的打擊,可胎停這件事有機率性,很多時候無法避免。
為啥遭遇胎停後,醫生會勸慰「優勝劣汰」,他們不說但孕媽要知道
閨蜜從小跟我一起玩,相識9年,從沒翻過一次臉,比母女之間還親。
去年她懷孕,我很開心,大家早就商量好了,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得認我做乾媽。為了未來的乾兒子(乾女兒),她每次去醫院檢查我都陪著。
意外是在孩子兩個多月時發生的,原本閨蜜的妊娠反應很嚴重,可突然之間不難受了,我感覺不對勁,連忙拉著她去醫院做檢查,體檢下來卻沒有胎心!
眾所周知,沒胎心那就是死胎,聽到這消息,閨蜜眼前一黑,差點暈過去。
後來醫生一邊給閨蜜衝葡萄糖水,一邊安慰:「沒什麼大問題,這就是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胚胎有問題才停止發育的,等手術完回去好好養身體,不影響下次懷孕。」
儘管知道醫生是好心,可總覺得他的話很刺耳,什麼叫「就是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這是懷孕,又不是物種篩選,果然不是自家事,就不存在感同身受。
直到我懷孕那會才知道,這不是醫生站著說話不腰疼,對第一次孕停的患者,他們基本都這麼說。
「優勝劣汰」並非固定話術,這些「安慰」的話全都有科學理論支持。
胎停孕的出現有原因,並非偶然,印證了「優勝略汰」
1、母體問題:如果孕媽的身體無法支撐胚胎正常發育,比如存在身體很虛弱、年歲已高或是其他病症原因,都有可能導致孕停。
2、環境問題:胚胎在孕前期(前三個月)處於高速分裂、分化時期,外界環境中任何細微性的幹擾都有可能造成基因層面的病變,電磁波、藥物、細菌都是誘使源。
3、染色體異常:這是孕停的主要原因,佔總數目的60%以上,人體能自動識別出這種異常的胚胎,並強行停止其發育,也就是醫生嘴裡的「優勝劣汰」。
不能說每一個孕停都是自然淘汰下的結果,但是從大概率角度出發,醫生那麼安慰孕媽並沒有錯。
胎停前會有小徵兆,能及時抓住或能「轉劣為優」
絕大多數孕停都是女性做產檢時才發現的,之前毫不知情,不過很多過來人表示,它也不是完全沒有徵兆。
1、妊娠反應快速消失或減弱
在孕早期,不少孕媽會出現很嚴重的妊娠反應,吃不香、睡不好,看誰都不順眼。
若出現孕停現象,在激素影響下,這些不適就會迅速消失,女性會感覺自己一下子活了過來。
看似好事,實則暗藏危機,哪怕不是孕停,這也是風險性極大的一種徵兆,孕媽應該立即前往醫院體檢。
2、孕早期的腹痛
腹痛是孕期一大忌諱,尤其是孕早期,不是流產表現就是孕停徵兆,反正沒什麼好事。
如果孕媽出現無端性的腹痛,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就醫,孕停的話,胎兒是沒救了,可要是先兆流產,及時採取保胎措施,沒準還能保住胎兒。
總之,越早發現原因,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就越小。
3、檢查胎心是否存在
所謂胎心,其實就是胎兒的心跳,別看胚胎在孕早期還沒有蘋果體積大,基本的生理特徵它還是存在的。
胚胎一旦停止發育,相當於常規意義上的過世,胎心沒了往往很難挽回,所以發現胎心異常要及時就醫。
以目前的科技來講,胎心檢查的準確性是最高的,也最為明顯,媽媽可以使用胎心儀在家自查,關注寶寶胎心規律。
根據個人體質不一樣,上述表現也因人而異,不少孕媽確實一點跡象都沒有,甚至連刮宮手術都不用做,自行完成流產。
醫生建議,對於出現孕停的女性,最好選擇在3個月-6個月之後再嘗試備孕,給身體一段時間休養。
這樣做一是為了保護母體健康,二是防止再次發生此類事件,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希望大家能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