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胎停後不敢懷孕
31歲的繆女士(化名)坐在我的面前欲言又止,終於她還是說話了:「醫生,我去年胎停了,現在的我一直憂慮,不知道當時我做錯了什麼導致胎停?不敢要孩子了,害怕再次胎停,打擊太大了。婆婆讓我過來檢查一下,再要孩子。」
了解了繆女士的病史,她平素的月經規律,4/28,經量偏少,無痛經。2019年6月停經42天當地醫院查尿妊娠試驗(+),複查B超:宮內無回聲5*3mm,血Hcg:2531mIU/mL,孕酮:5.19ng/mL,停經43天自然流產,未清宮。
既往她的身體健康,查體她的身高1.72米,體重70千克,體重指數:23.66。乳房(-),泌乳(-),多毛(-)。
種下一粒鍾,發了一顆芽。懷胎十月,一朝分娩。這是很多準媽媽的心願,可是註定有一部分女性懷孕後不能如期瓜熟蒂落而發生流產。
一次不可怕,多次要管理
輕輕的,「他」來了,正如「他」輕輕的走。胚胎或胎兒尚未具有生存能力而終止妊娠者,就是「自然流產」。
早期流產,也就是妊娠12周前終止者,比如繆女士發生在停經42天的「胎停育」,多為染色體異常、內分泌異常、生殖免疫紊亂、感染以及血栓前狀態所致。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其中胚胎或胎兒染色體異常是早期流產最常見的原因,約佔50%~60%。
好好的「中標」了,卻又悄無聲息的消失了,孕媽媽和家人的傷心可想而知。但是我們婦產科醫生更關注反覆發作的「自然流產」,也就是「復發性流產」。
2012年美國生殖醫學分會定義:復發性流產為2次及2次以上失敗的臨床妊娠,明確排除生化妊娠,未強調連續流產;而我國2016年發布的《復發性流產診治的專家共識》定義為3次或3次以上妊娠28周之前的胎兒丟失,同時提出連續發生2次流產即應重視並予評估;2017年歐洲指南定義是連續3次及以上妊娠20周前的自然流產,強調了流產的連續性。
自然流產在孕媽媽中總的發病率約為15%。有研究表明,在25~29歲的既往無流產史的育齡期女性中,初產婦的流產率為8.9%,經產婦的流產率為9.3%;既往1次流產史,初產婦的流產率為12.4%,經產婦為11.8%;既往2次流產史,初產婦的流產率為22.7%,經產婦為17.7%;既往3次及以上流產史,初產婦的流產率為44.6%,經產婦為35.4%,這項研究中並未強調既往流產是否連續。
從上面可以看出,1次流產史的再次流產率較既往無流產史的女性無顯著升高;而2次自然流產史的流產率明顯升高,約為20%;3次及以上流產史的流產率接近40%。
因此,目前大多數專家大大認為,發生2次及以上的自然流產患者需要孕前管理。
也就是說,繆女士只發生一次自然流產,不是她做錯了什麼,她也不必擔憂。
對於初次妊娠出現先兆流產或僅有1次的流產史的孕媽媽,可認為此次妊娠失敗多是由於胚胎異常自然淘汰所致,無須勉強保胎或給與特殊檢查,但對於復發性流產患者必須對各種可能的病因進行全面的排查,並根據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復發性流產的病因複雜,已知的病因包括解剖因素、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感染因素、易栓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此外,仍然有大約50%的復發性流產患者病因不明。
發生一次胎停,再次備孕該做哪些檢查?
聽了我的解釋,繆女士依然愁眉不展,「醫生,你不知道,自從去年9月我胎停後,我和老公一直在避孕,不敢要寶寶,如果不檢查,我們也不敢再備孕。」
繆女士如此焦慮,結合她近期做過的一些化驗檢查,我給她開了一些基礎的化驗檢查項目:經期2~4天空腹抽血性激素6項,可同時化驗甲功三項、生化全項、空腹胰島素血值、25-羥基維生素D(25-OH-VD),婦科檢查白帶常規等化驗,同時給她開了盆腔B超、宮頸癌篩查TCT、HPV等。
她的老公身體健康,每年體檢,只查一下精子化驗就可以了。
我告訴繆女士,如果她和老公的化驗檢查結果正常,她們就可以解除避孕措施,輕鬆備孕了。
「醫生,如果這些化驗檢查結果都正常,我們想備孕,還有什麼注意事項和準備工作嗎?」繆女士小心翼翼地問。
備孕到底需要做哪些準備?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中對計劃妊娠的夫婦行孕前健康教育及指導,主要內容如下:
有準備、有計劃地妊娠,儘量避免高齡妊娠。
合理營養,控制體質量增加。
補充葉酸0.4~0.8 mg/d,或含葉酸的複合維生素。既往生育過神經管缺陷(NTD)兒的孕婦,則需每天補充葉酸4 mg。
有遺傳病、慢性疾病和傳染病而準備妊娠的婦女,應予以評估並指導。
合理用藥,避免使用可能影響胎兒正常發育的藥物。
避免接觸生活及職業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如放射線、高溫、鉛、汞、苯、砷、農藥等),避免密切接觸寵物。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菸、酗酒、吸毒等)及生活方式;避免高強度的工作、高噪音環境和家庭暴力。
保持心理健康,解除精神壓力,預防孕期及產後心理問題的發生。
合理選擇運動方式。
針對所有計劃妊娠的夫婦,常規保健如下:
- 1 -醫生評估孕前高危因素:
詢問計劃妊娠夫婦的健康狀況。
評估既往慢性疾病史、家族史和遺傳病史,不宜妊娠者應及時告之。
詳細了解不良孕產史和前次分娩史,是否為瘢痕子宮。
生活方式、飲食營養、職業狀況及工作環境、運動(勞動)情況、家庭暴力、人際關係等。
- 2 -體格檢查:
全面體格檢查,包括心肺聽診;
測量血壓、體質量,計算體質指數(BMI);
常規婦科檢查。
1、必查項目包括以下項目:
(1)血常規;(2)尿常規;(3)血型(ABO和Rh血型);(4)肝功能;(5)腎功能;(6)空腹血糖水平;(7)HBsAg篩查;(8)梅毒血清抗體篩查;(9)HIV篩查;(10)地中海貧血篩查(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地區)。
2、備查項目包括以下:
(1) 子宮頸細胞學檢查(1年內未查者);(2)TORCH篩查;(3)陰道分泌物檢查(常規檢查,及淋球菌、沙眼衣原體檢查);(4)甲狀腺功能檢測;(5)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針對高危婦女;(6)血脂水平檢查;(7)婦科超聲檢查;(8)心電圖檢查;(9)胸部X線檢查。
繆女士拿著我開的化驗檢查單輕鬆的離開了診室。希望我的解答可以消除繆女士心中的愁雲,希望她和老公可以走出胎停育的陰霾,輕鬆備孕!
1查2避3補4戒5控。
為了便於大家記憶,付虹醫生給大家編了一個順口溜,優生優育必備寶典之1查2避3補4戒5控。
- 1 -1查
孕前保健是針對準備妊娠的夫婦提供體格檢查、孕前保健指導及遺傳諮詢服務。在計劃受孕前3~6個月進行。
- 2 -2避
1、避免大齡生育:高齡孕婦是指超過35周歲懷孕的婦女。研究表明,高齡孕婦合併妊高症、糖尿病及前置胎盤的比例明顯增高,也更容易發生難產。此外,胎兒染色體病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尤其是21—三體症候群(先天愚型兒)。
2、避免接觸有害物質:準備懷孕的夫妻雙方,應儘量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如X射線、鉛、殺蟲劑、二噁英等。需要指出的是,夫妻雙方還應該了解自己的工作場所潛在的生殖危害因素,儘量保護自己避免危害因素的影響。
- 3 -3補
受孕時和懷孕第一階段攝入足量的葉酸可使脊柱裂和其它嚴重出生缺陷的危險性降低72%。
孕前3個月(至少1個月)至孕後三個月小劑量葉酸的補充可以有效預防神經管畸形的發生。此外,高危人群應加大補充葉酸的劑量。如果有條件,建議在圍孕期進行孕婦專用維生素的補充。
- 4 -4戒
夫妻雙方應戒菸、戒酒。孕婦還應該減少咖啡因的攝入。
研究表明,吸菸和飲酒影響男性的生殖功能。而孕婦吸菸和飲酒危害更大,會造成胎兒畸形、增加流產、死胎、早產的可能性。過量的咖啡因也會增加胎兒流產的可能。
- 5 -5控
嚴格控制用藥安全:如果準備懷孕,就應對圍孕期用藥採取慎重態度,必須服藥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考慮到妊娠的可能,選擇公認比較安全,對胎兒沒有傷害的藥物。尤其要特別慎用新藥。
1查2避3補4戒5控,打算要寶寶的您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