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扶貧兩不誤 | 水往高處流,用水不再愁!上海創新技術突破山區...

2021-01-09 澎湃新聞

「地處一面坡,山高石頭多。

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

在喀斯特地貌遍布的我國西南山區,由於地表保水能力差,山上的百姓往往只能眼睜睜看著河流在山腳下流淌,卻無法用上。千百年來,這種「結構性缺水」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瓶頸之一。

自2016年起,一個來自上海的科技扶貧項目,為突破這一瓶頸帶來了希望。不用電、不用油,只要山下河水不斷流,山上百姓水不愁。這個起初曾被老鄉誤以為是「忽悠」的項目,如今已讓雲南、貴州兩省約十萬人畜持續用上了安全、清潔的生活和生產用水。

曾經祖祖輩輩靠走幾十裡山路背水來度過旱季的山裡人,不僅過上了擰開龍頭就有水的日子,還讓農田、果園的產量顯著提升,當地脫貧指日可待。

80萬元嘗試「落地」,

上海技術從創新大賽走進山區

鄉民們喜出望外:「幫忙加根管子,把水引到我家門口。」

不用電、不用油,就能將山腳下的河水送至離地六七百米、甚至千米以上的山上?這不會是在忽悠吧?!

「這是很多人聽說這個項目之後的第一反應。」上海淼匯能源科技公司創始人陸明偉說。

在大學期間,陸明偉看到過一段國外視頻,視頻中演示的裝置可利用微小的水流落差,通過壓力轉換,將水送到高處。「這個裝置乍一看像是永動機之類的偽科學,但實際上卻遵守能量守恆定律——大量的水,利用微小的落差不斷做功,最終將相對少量的水送到幾百米的高處。」他說,相對於晝夜不息流淌的河流,幾百、幾千立方米的水根本不算多,若能將它們送上山,就能滋潤無數大山裡的村莊,讓老鄉們不再「望水興嘆」,讓農田和果園告別乾涸。

▲自然能提水系統工作示意圖

受此啟發,陸明偉與河海大學科研人員合作,先後投資600多萬元,開發出了自然能提水裝置,並申請了專利。2014年,新創立的淼匯科技憑藉這一項目,一舉奪得全國創新創業大賽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行業團隊組冠軍,這也是上海參賽團隊贏得的第一個全國雙創大賽冠軍。

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自然能提水技術與西南地區扶貧結緣。在上海市與雲南省有關部門的撮合下,首個試點項目落在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馬登鎮。

來到馬登鎮,陸明偉和團隊工程師們第一次感受到項目實施的困難:劍川縣是大理州九個貧困縣之一,馬登鎮的地理條件尤其險惡:山高坡陡,運輸只能靠人背馬馱,這個從未出過實驗室的項目真能成功嗎?

說實話,當時大家心裡都沒底。讓陸明偉一直感激在心的是,上海有關部門為項目安排了一筆80萬元的創新資金,並帶話給他,「一項新技術走向市場、讓大家接受,需要一個過程,你們大膽去試,失敗了沒關係。」

一筆資金和一句話,給了陸明偉莫大的鼓舞。不過,他心裡清楚,如果試點失敗,自然能提水項目也將從此埋沒。憋著一口氣,他帶著技術團隊攻下一個個難關:為了選擇最合適的水源,在沒有手機信號的河谷步行幾小時,仔細測量各種水文參數,有時直到半夜才出山;對管道採取分段設計,根據承受壓力的大小,一毫米一毫米地精心設計管道材料與管壁厚度,哪怕輕一點點,也能降低運輸與施工難度……

▲工人在鋪排提水管道

2016年9月,經過半年的精心施工,項目終於完成。當清澈的河水順著管道汩汩流入馬登鎮的蓄水池,原本以為「城裡人來騙錢」的鄉民們喜出望外,急忙給施工人員遞香菸:「幫忙加根管子,把水引到我家門口。」

根據馬登鎮政府公布的數據,提水工程可灌溉約2000畝土地,每年因此而增收140萬元,而工程的維護費用不到十萬元。

三年完成30個項目,

除了經濟帳,還有健康帳便利帳

援滇幹部四處牽線:「水到了,等於脫貧的希望到了!」

▲雲南省彌勒市東山鎮自然能提水工程出水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春節剛過,也就是2月10日復工第一天,陸明偉就來到昆明,經過14天隔離之後,就帶著團隊跑進了大山裡。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跑了十幾個縣城,「不少地方要去實地考察,為工程申報做準備」。

馬登鎮的首站成功,讓更多人看到了自然能提水技術改善雲貴高原「結構性缺水」難題的曙光。上海援滇、援黔幹部只要聽到哪個縣缺水,就會打聽附近山腳下是否有常年不斷流的河流、是否有一定坡度,如果有應用該技術的可能,他們就會興奮地給陸明偉打電話。

過去三年,這套來自上海的自然能提水技術已在雲貴兩省的十幾個縣建成了30多個應用項目,最高揚程達1200米,最大提水量每天1500立方米。其中,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已完成五個提水項目,一個在收尾;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已完成兩個,今年還要再完成一個。

▲雲南省彌勒市東山鎮自然能提水工程利用山頂天然地形建造的蓄水池

在雲南省石屏縣掛職的上海援滇幹部胡弢正在為今年即將開建的提水項目而忙碌,他希望因疫情而耽擱的進度,能儘快抓回來,「村民們都盼著提水工程早點竣工,很多婦女、老人都自願出力,幫著鋪管道、挖土方」。

當地百姓的支持和熱情,是對早日脫貧的熱切嚮往。

胡弢算了三筆帳:

第一筆,如果用電泵水上山,每立方米水需花費3元,而自然能提水只需1元。如果水上不了山,為了保證農田灌溉,山民們不得不去山下僱車拉水上山,每立方米用水成本甚至高達幾十元。

第二筆,儘管雲貴高原緯度較低,熱量充足,但由於缺乏穩定用水供給,山民們基本只能在雨季的幾個月種植作物,到了旱季,多數農田只能拋荒。有了足夠的灌溉用水,大量田地可在旱季耕種,農戶增收明顯。

第三筆,缺水狀況下,山民們只能靠種植玉米等低價值作物過活,一旦有了供水保證,他們就能種植火龍果、楊梅、柑橘等高附加值作物,每畝收入能從兩三千元增加到萬元以上。

「水到了,等於脫貧的希望到了!」胡弢說,自然能提水項目的第一個正式工程是在石屏縣完成的,共投資600多萬元,揚程600多米,山頂配套建設水池5000立方米。今年頭兩三個月屬於旱季,用上水的農戶在原本這個時段只能撂荒的土地上種植了荷蘭豆,預計每戶增收三五千元。

除了經濟帳,還有健康帳、便利帳。雲貴高原大山裡的村落、人家,大多建有雨水池,為的是接天水緩解用水困難。遇到高溫時節,雨水存儲時間稍長,就容易生蟲、變混,難以保證人畜飲水的安全衛生。

▲雲南山民在家中屋頂上建水池「接天水」

山裡流出的河水、溪水水質優良、適合飲用,當地人將之稱為「龍潭水」,一些村鎮通過自然能提水項目,將「龍潭水」送到村民家中,讓大家喝上了健康好水。很多在旱季不得不走幾十裡山路去山腳背水的老人,終於卸下了背簍,再不用為喝水發愁了。

運行維護無人值守,

扶貧路上走出「微水利」產業新前景

技術團隊承諾:「你們只管用,管理和維修我們都包了。」

▲位於山腳下的自然能提水系統泵房

▲自然能提水工程出水後,村民迫不及待施工往自家引水

「這個泵能用多少年?」「泵出問題了怎麼辦?」「需要我們平時一直看著嗎?」……隨著自然能提水項目的推廣,當地老百姓在享受到安全用水的同時,也提出了他們的顧慮。

事實上,一個自然能提水項目的運行維護費用一年只有十幾萬元,如果去掉定期為管道塗刷防護漆的費用,只有幾萬元。為了讓山區百姓用得放心,淼匯科技給出了承諾:「你們只管用,管理和維修我們都包了。」

這個承諾如何實現?大山裡的設備維護,最貴的就是人工。一次,淼匯的技術團隊接到村民「抽不上水」的報修,來回花了十個小時開車去位於山腳下河谷邊的泵站點檢修,結果發現只是因為山上石塊滾落,刮擦壞了攔汙網,導致石塊堵住了管道,只花了20分鐘就解決了問題。

為此,他們開發出了一套基於物聯網、可實現無人值守的手機遠程監控系統,並在幾公裡長的管道上安裝了傳感器,實時監測運營情況。由於大山裡信號不穩定,這套值守系統具有強勁的本地計算能力,即可根據設備實際運行情況,調整到最佳狀態,比如根據河流水量變化調整設備運行狀態、監測潤滑油性能決定何時補加等等。而且,為了方便數據傳輸到位於長三角的總部後臺,他們還為系統配備了自主開發的小型通信基站。

在為大山裡的設備值守的同時,這套系統收集的數據還可用來為產品後續研發服務。「水能的利用,除了江河上的大壩,全國有千萬條小河溪流,用好這種『微水利』,現在只是開了個頭。」陸明偉說,自然能提水技術在為大山裡的村民解決喝水用水難題、幫助西南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的同時,還能為廢水能量利用、增加耕地面積和國土綠化,以及減少碳排放、生態調節水資源等諸多領域尋找到更多應用價值。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防疫扶貧兩不誤 | 水往高處流,用水不再愁!上海創新技術突破山區脫貧「水瓶頸」》

相關焦點

  • 上海這個扶貧項目讓「水往高處流」,解決雲南山區人民喝水難
    這個扶貧項目不簡單,能讓水往高處流。雲南地處我國西南,喀斯特地貌遍布,巖層蓄水性差,季節性、工程性缺水問題比較突出。當地群眾望水興嘆,因水致貧,而傳統的用電提灌、建小水窖等方式,電費支出及設備維護成本高,用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直至2016年上海扶貧引入了一項性價比極高的新技術,讓「水往高處流」。五年來上海累計投入2億餘元,在雲南昆明、紅河、大理、文山、曲靖、西雙版納30多個縣落地60個自然能提水項目,解決了24萬貧困人口安全飲水。
  • 不用電和油,水往高處流!這個發明能解山區缺水問題
    這些天,上海淼匯能源科技公司團隊在雲南紅河州石屏縣忙得不亦樂乎,預計本月底,一套每天提水1000多噸、提水高度約600米的「自然能提水系統」將在那裡竣工,為當地1萬多畝土地灌溉,並解決全縣18000多人的生活用水問題。在我國西南山區,普遍存在「結構性缺水」問題——人和耕地在山上或半山腰,河流在山腳下,看得到水,卻不能直接用。
  • 上海創業者發明"自然能提水系統" 不用電不用油解決結構性缺水
    原標題:上海創業者發明「自然能提水系統」,不用電不用油解決雲南結構性缺水 每日千噸,讓水往山區高處流  這些天,上海淼匯能源科技公司團隊在雲南紅河州石屏縣忙得不亦樂乎,預計本月底,一套每天提水1000多噸、提水高度約600米的「自然能提水系統」將在那裡竣工,為當地1萬多畝土地灌溉,並解決全縣18000多人的生活用水問題。
  • 這裡水往高處流!怪坡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上坡容易下坡難,但世界上就是有這麼一種奇怪的地方,在它上面「下坡容易上坡難」,「水往高處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甚至還有人將水倒在地上,結果發現這滴水竟然真的逆坡向上流去。如下圖,上坡不用蹬自行車,自動就會上去。怪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違背科學規律啊,人人都知道受到地心引力,水應該往下流才對,怎麼會往上流呢?事實上是人們的視覺誤差欺騙了我們。
  • 不可思議,這些地方的水竟然往高處流?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是大自然中居然存在一些地方,這裡的水竟然是往高處流的,大家肯定會驚呼怎麼可能,所以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這些神奇的地方。一、瀋陽「怪坡」瀋陽「怪坡」位於瀋陽市新城子區境內的帽山西麓,是一條長約80米左右的山坡。
  • 這裡的水往高處流,厲害了,中國居然還有這樣的景點
    人往高處走,水往高處流?吃瓜群眾高呼,這個水他有自己的想法。這向高處流淌的水來自河南洛陽的龍潭大峽谷,位於河南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龍潭溝村,全長5.5公裡。谷內紅色的巖壁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龍潭大峽谷值得一遊回到我們的問題,這裡的水真的這麼有自己的想法會向高處流動嗎,牛頓的棺材板要壓不住了,那究竟是為什麼呢,據研究得出,是這一帶的河床恰好於地層呈90度角。河床的角度和水流的走向很接近。這樣就會給人造成視覺上的錯覺,讓人誤把地層當作平行層,並把它當成是視覺的模板;所以這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個視覺遊戲,吃瓜群眾明白了嗎?
  • 黑格比登陸雁蕩山瀑布被吹倒流,網友:水往高處流
    來源標題:黑格比登陸雁蕩山瀑布被吹倒流 網友:這是水往高處流 8月4日,颱風「黑格比」登陸浙江樂清。雁蕩山內有瀑布被狂風衝擊,出現「倒流」的現象,在空中起舞。有網友表示,「都說水往低處流,今天我看見了水往高處流」。
  • 迷你世界:玩家打造反向水滑梯,卻發現水往高處流,大神都羨慕了
    迷你世界為了讓玩家有更好的遊戲體驗,在遊戲中設定了很多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道具,例如:水、巖漿、蜂蜜、各種木塊等等。其中很多道具都十分符合現實的設定,鴕鳥生活在炎熱的地區、冰熊生活在寒冷的冰川附近,當然還有液態的道具,遵循著從高處往低處流的原則。
  • 水能往高處流:是什麼「魔力」讓液體克服重力?
    圖片來源:搜狐網導讀眾所周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是年少而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我們,是否在仲夏的某個夜晚,面對著滿天星空,想過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水往高處流呢?仿生領域的研究使得曾經的好奇不再是夢。研究表明沙漠甲蟲、荷葉、潤溼蛛絲等包含可以定向運輸水的生物原型數不勝數。
  • 河南現「神奇」景觀:水往高處流!你知道原因嗎?
    河南現「神奇」景觀:水往高處流!你知道原因嗎?中國國土面積遼闊,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我們國家的旅遊資源是很豐富的,不僅有很多美麗的地方,有山有水,還有很多體現我們國家壯美山河的山川河流。我們都知道水是往低處流的,但是洛陽這個景區的水卻是往高處流的,是不是很神奇呢?它就是洛陽的龍潭大峽谷裡的一個景區,它在河南的知名度很高,不僅是我們國家的5A級景區,也是世界級別的地質公園。這裡除了當地人簡單開通的一些小路外,幾乎都是純天然和原生態的,很多遊客到這裡遊玩時都會感嘆大自然的美麗。在這裡你可以隨時看到懸崖峭壁和瀑布,這裡還是人們心目中公認的天下第一峽谷。
  • 「麥函雲課」水往高處流?看水如何克服地心引力!
    中國有一個流傳的諺語,叫做「水往低處流」。想想看,確實是這樣,不管是瀑布的水、水龍頭的水、還是下雨的水,總是會從高的地方落到低的地方。這其實是因為地球強大的引力,不光是水,所有的東西不管扔多高,最終都會落到地面上。但是今天實驗的主角是一杯不聽話的水,它想要克服地球引力,給我們展示「水往高處流」。一起來看看吧!
  • 全球最窄的河流只有一本書寬,更怪的是水往高處流
    甚至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反物理常識的現象,比如麥田怪圈、廈門怪坡,而有一條世界上最窄的河更是奇怪,竟是水往高處流!人們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地處流,但是這耗來河也不知是什麼原因,看過去的確就是水往高處流也許河流的下流域地區的草長得較高,給人一種水往高處流的感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耗來河曲曲折折,多呈「幾」字型,百米九迴環,猶如一條潔白的哈達,迎風擺動,又如一條白色的小龍,騰飛在美麗的貢格爾草原上。
  • 人往高處走,那水往高處流是什麼鬼?這個「地方」很神奇
    你想目睹一下「車往坡上溜、水往高處流」的奇異景觀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媒體上曝出一則驚人消息;「瀋陽郊區約30公裡處發現了一個怪坡。上坡能自動滑行到坡頂,下坡反而需要克服大於平地的阻力。」這一信息一經發布,便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
  • 帶孩子做個阿基米德螺旋泵,看水怎樣從低處往高處流
    俗話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在大自然見到的水總是從高處往低處流,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順流而下的山泉水。那麼可不可以讓水往高處流呢?還記得那個:「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的阿基米德嗎?他發明了一種很有創意的螺旋水泵,只需搖動水泵上的搖把就能將水從低處運往高處。
  • 汝南縣三門閘街道老祖廟村第一書記防疫、幫扶兩不誤-駐馬店網...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飛 通訊員 李琦)為深入貫徹落實汝南縣委縣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三門閘街道老祖廟村新老第一書記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同時,緊抓扶貧和復工復產工作,採取「防疫情忙春耕,助復工勤幫扶」的工作措施
  • 這幾個地方的水竟然會往高處流,看似違背了重力,究竟怎麼回事?
    我是溜達君,今天我們來聊聊世界上少數幾個「水往高處流」的景象,眾所周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更何況還有萬有引力和重力的存在,水怎麼可能會往高處流呢?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來看智利的一個瀑布——拉加瀑布,它是智利比奧大區的著名大瀑布,被譽為是智利最壯觀的瀑布,位於智利的中南部,水體呈翠綠色,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來此欣賞瀑布的奇、異、美。
  • 解密全球十大「怪坡」 竟然水往高處流!
    在臺東縣東河鄉,有一個名叫「都蘭」的旅遊勝地,其最吸引遊人處,便是「水往高處流」的奇景。「怪坡」旁有一股小山溪,溪水流到山腳下的農田,而靠近山腳旁的另一股溪水,不往下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向山坡上流去,觀者無不稱奇。   發生在華夏大地的「怪坡」奇異現象,以其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成為人們探奇的「熱土」。饒有興趣的是,類似「上坡輕鬆、下坡費勁」的「怪坡」,在世界各國亦已發現多處。
  • 水往低處流,錢往高處流:搞懂財富循環的真相,不發財你來找我
    錢的走向,取決於人的認知高度低等認知的人,賺錢是為了養家,生存,炫耀中等認知的人,賺錢是為了成就感,滿足感,快感高等認知的人,賺錢是一種習慣,錢是一種門票,手段頂級認知的人,賺錢是錢對你的選擇,利他是你對錢的抉擇對財富的簡單理解:水的慣性是往低處流,而錢的慣性則是往高處流
  • 違背重力留謎團 "神奇小屋"水總是往高處流(圖)
    違背重力留謎團 "神奇小屋"水總是往高處流(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7日 07:02 來源: 神奇小屋即將作別世人「神奇小屋」水總是往高處流  現代快報訊 幾十年來,美國威斯康星州的「神奇小屋」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遊客
  • 中國竟有條從低往高處流的河!
    都說人往高處走,而水往低處流,這是科學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告訴我們的,這是常識,然而,有一條河流卻是從地處往高處流,真的很神奇。中國的河流基本上都是從西往東流向大海,有一條額爾齊斯河是因為地勢原因東南高,西北低而從東南流向西北注入北冰洋,這也不足為奇,神奇的就是水能從低往高處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