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中,胎寶在肚子裡很難得到充分的休息,因此會變得躁動不安,胎動也隨之頻繁起來。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孕媽在孕期除了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還要十分關注肚子裡胎寶的情況,生怕受到任何不良刺激,影響胎兒身體健康。
案例
孕媽可可懷孕已經滿七個月,隨著肚子越來越大,她的行動也變得非常不方便,就乾脆休產假回家待產了。
本來想著在家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安安靜靜等待寶寶出生,可隔壁鄰居家最近突然開始裝修,每天大清早就發出嗡嗡的噪音,讓可可感到非常煩躁。
開始以為隔過幾天就會消停,但沒想到持續了一個多星期還在繼續,弄得可可心神不寧,最近一直沒能睡個好覺。
這兩天她甚至發現孩子的胎動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之前還比較有規律,現在卻變得有些異常,經常在原本不該活動的時候劇烈動起來。
可可跟老公說了自己的困擾,小兩口一致感到十分擔憂,於是趕緊去醫院進行檢查,醫生詳細檢查後,說胎兒最近情緒有些不穩定,很可能是外界噪音幹擾導致的。
由於孕媽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中,胎寶在肚子裡很難得到充分的休息,因此會變得躁動不安,胎動也隨之頻繁起來。
在醫生的建議下,可可乾脆搬到自己媽媽家去住了,等鄰居裝修好了再回來,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寶寶的胎動終於恢復了正常,沒過多久,可可順利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寶,一家人感到非常開心。
胎兒最怕這三種聲音,孕媽最好遠離
1、環境噪音
這裡的噪音包括外界環境中一切喧囂嘈雜的聲音,比如裝修施工的聲音、汽車按喇叭的鳴笛聲、公共場所喧囂吵鬧的人聲等,如果孕媽長期處於這類環境中,會對寶寶的大腦神經發育造成一定影響。
研究表明,如果孕媽長時間在超過85分貝的環境裡生活,胎兒有可能在出生前喪失聽覺敏感度。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時,聽覺能力尚未完善,腦部神經正處於發育階段,一旦受到噪音幹擾,他們會用胎動劇烈的方式表示抗議,孕媽需引起注意。
2、哭聲
有的孕媽在懷孕期間情緒會變得非常敏感脆弱,經常心情低落、鬱悶不安,而這種不良情緒也會影響胎兒的狀態。
如果孕媽經常傷心哭泣,容易導致腦垂體分泌出的腎上腺激素增多,對胎兒生長發育會造成一定影響。
俗話說母子連心,孕媽的不良情緒也會導致胎兒的情緒變得不穩定,引起胎動劇烈。
3、爭吵聲
孕媽在懷孕期間情緒波動非常大,可能經常與準爸爸發生一些爭吵,但夫妻間經常吵架摩擦,對胎兒的發育也是非常不利的。
孕媽在吵架時情緒出現較大波動,會直接刺激胎兒,使他們做出強烈抗議,用拳打腳踢、胎動頻繁來表示自己的不安情緒。
因此,為了保障胎兒在孕媽肚子裡健康穩定地生長,準爸爸和準媽媽應注意控制情緒,避免爭吵。
這幾種聲音是胎兒最愛聽的,孕媽可以讓寶寶多聽聽
1、媽媽的聲音
十月懷胎是母子之間情感最為接近的時候,胎兒依賴於媽媽生長發育,所以此時孕媽要多與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
平時可以跟他們講講故事、唱唱歌,更有利於增進母子之間的感情。
2、爸爸的聲音
當胎兒出現胎動之後,孕媽可通過讀繪本、放音樂等方式與胎寶進行互動,做一些簡單的胎教。
在這個過程中,胎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準媽媽的聲音,其實此時更應該讓爸爸也參與進來,這樣寶寶能更深入接觸到爸爸的聲音,將來出生後拉近了與父親之間的距離,更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
3、輕柔舒緩的音樂
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聽覺系統逐漸發育完善,聽力也越來越靈敏,這個時候孕媽可以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給他們聽。
可以促進寶寶的聽覺發育,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撫孩子情緒,使他們的胎動更加穩定有規律,但要注意音樂聲最好不要超過60分貝。
由此可見,孕媽在懷孕期間最好遠離聲音嘈雜的場所,儘量少去人多喧鬧的公共場合,平時在家給寶寶讀讀繪本、講講故事,讓爸爸一起參與胎教,是非常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