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個佛塔之國,塔多、廟多、和尚多,可謂「出門見佛塔,步步遇菩薩」。而千百年以前,這些佛塔如何建起,千百年以來,它們又是如何一直存在,背後的根源和故事卻值得走進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中去尋找。
在蒲甘的很多村落中都保留著當地人生活的原始狀態,向人們展示緬甸自然村落的風土人情。緬甸的農村少有石頭,估計也沒有材料做磚瓦,村舍大多由不太粗的木頭搭建,屋頂披著茅草。幾根木頭作為主要支撐物,整個屋子看起來都有種風吹即倒的感覺。
在蒲甘遊客到的多的一些寺廟旁,都會有一些用竹條編織搭建的小房子,當地人會在這裡向遊客出售一些飲料和旅遊紀念品,這些設施也都很簡陋,估計在風雨季節,對於他們來說想必是十分煎熬的。
在蒲甘很少看到工廠,這裡的百姓大多是農民,很多人會在閒暇的時候來做導遊、司機,在蒲甘經常可以看到散養的牛群,它們看起來很消瘦,或許它們已經習慣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即使你走到它們的身邊拍照,它們也不會躲開。
在蒲甘的各個寺廟中也可以購買到介紹緬甸文化和景色的書籍,這些「書攤」也很簡單,書籍大多被堆放在竹蓆上,這些書籍大多書緬甸文和英文版本的。有的書顯出了一些破舊的痕跡,估計是被遊客翻閱了無數次。
來到緬甸我們會發現,這裡的女子和小孩子臉上總會塗抹一層黃粉,這是緬甸人就地取材自製的一種物美價廉的天然防曬美容霜,稱為「特納卡」。
這是由黃香楝樹幹研磨而成的粉末,成本很低,不僅能防曬美容,還能防蚊止癢清熱化瘀,並且具有一直保溼的效果,讓皮膚不會受到太陽光的傷害,它還具有獨特的芳香氣味。據說早在2400多年前,黃香楝木粉在緬甸百姓中就已經開始普遍使用了。智慧往往來自於生活,貧窮也總會激勵人們做出努力來改變現狀。
大多數人總是把緬甸與貧窮、落後、毒品、戰爭等詞彙連在一起,殊不知這個閉塞的國家遠比人們想像得更豐富而耐人尋味。你可以在這裡慢慢地逛,就仿佛走進了歲月裡,你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時候就在這裡了,也不知道他們還能在這裡多久,似乎在這裡一切都變得簡單。
蒲甘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神秘的薄霧之中,給人古老神秘的感覺。快餐時代,人們被工作瑣碎車水馬龍束縛,生活由諸多片段組成,但在蒲甘,你會感覺時間是完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你看著它們從黎明到黃昏儀式感地展開,像一朵花,含苞,盛開,最後再自然而然接受凋謝。(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讚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