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極漂到東半球來了,為什麼?

2021-01-14 地理知識精選



日前有報導稱,世界地磁北極的位置正在由加拿大向西伯利亞方向快速移動,今年已經掠過北極點附近,進入了東半球。地磁極的快速移動迫使科學家不得不提前發布新一代的地磁場參考模型,以消除實際應用中的誤差,減少損失。那麼地磁極為什麼會突然加速移動呢?對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地磁場的來源有好幾個,但主要包括主磁場、地殼場、外部變化磁場等。主磁場就是由地核的運動形成的磁場,對地球磁場的貢獻在95%以上。地殼場是地殼各種巖石的磁性貢獻的磁場,大約佔4%。而其他類型的場源,如來自太陽和外太空的輻射,大約貢獻了1%,可統稱為外源場。在未特別說明的情況下,我們這裡說的地磁場特指主磁場。


地球的磁場是一個磁偶極場,也就是說它也有南、北兩極。但是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球地理的南北極並不重合,而且每年都在移動,有時候會漂移到中緯度地區,甚至南、北極也會發生倒轉(即現在的地磁北極變成地磁南極,而地磁南極變成地磁北極)。這種變化往往是準周期的,時間並不確定。


在本次地磁極的漂移加速之前,地磁北極已經由西半球向東半球移動一百多年了,只是比較緩慢。在1900年,地磁極還位於加拿大,在北緯70°線上。之後一直到1990年之後,地磁北極在加拿大境內持續向西北方向移動,漂移的速度大約為每年15公裡。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突然加速向北半球飄去,在2015年後達到地理北極點附近,今年正式進入東半球,速度大約為每年55公裡,預計最終達到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


在數百年前,人類就已經發現了這種地磁極漂移現象。宋朝的時候,中國古代科學家沈括就意識到地磁北極和地理北極是不重合的,指南針並不指向正北。到了17世紀左右,一批地磁觀測站相繼在巴黎、倫敦等地設立,同時也隨著殖民者的腳步遍布全世界。這時候歐洲科學家就進一步發現,針狀的磁鐵指南針的指向與地理北極方向的夾角不是固定的,而是逐年發生著微小的變化。過去400年的記錄表明,地磁北極在向西運動,而且時快時慢,具有準周期性。


根據考古資料(如人類燒制的陶土)或者火山噴出的巖漿巖的記錄發現,在過去數千年裡,這種形式的漂移已經發生了多次,大約數千年會轉一周(地球是球體,一直朝著一個方向運動也會最終回到原點),但大多數時候北磁極都在北極點附近往復漂移,最靠南達到大約北緯70°。地磁南極也有變動,但幅度較北磁極要小很多。



我們知道,地球由外到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地幔都是固態。而地核比較複雜,外核是液態,內核是固態。而且,地核的成分主要是鐵,還有少量的鎳、硫等元素。在隨地球旋轉的過程中,這些磁性液態元素就會激發電流和磁性,這足以形成一個全球性的磁場。


現代的理論認為,地磁場變化的原因就是液態地核運動狀態的改變。


地球內部由地幔和地核形成的圈層結構維持了液態外核的相對平穩,進而給地球帶來了穩定的磁場。但液態物質遠比固態物質活躍,在外力的幹擾下很容易發生運動方式的變化,尤其是在固、液的界面處,往往會出現渦流等多種形式的運動,也會相應地影響地磁場。現在正熱播的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強制停止了地球的自轉。但是,由於外核是液體,不能隨著地殼和地幔的停止轉動而馬上停止轉動,這必然會引起地核中液體流動的紊亂。雖然電影中沒有交待,但可以想像,流浪中的地球的磁場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甚至會消失。


根據最新的研究,科學家認為,地球的北磁極主要受到位於西伯利亞和加拿大之下的外地核表面的兩個渦流控制,它們向外噴射高速的鐵水,控制了地磁極的位置。但是現在加拿大之下的渦流強度正在減弱,導致地磁極向西伯利亞移動。



現代社會中的人都會感受到導航的重要性,從手機、汽車,到飛機、船舶等,都需要各種導航系統來確定自己的位置。我們最熟悉,也是用得最多的就是各種衛星導航系統,如GPS、北鬥等。這種屬於被動導航系統,需要接收外源的信息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中,如戰爭、室內和水下(衛星信號無法在水下接收),信息源並不一定能得到保證。而地磁導航是對現代各種導航系統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其實,地磁導航利用的並不是主磁場(地核產生的磁場),而是地殼的磁場。和主磁場不同,地殼場非常複雜,但是異常穩定。而主磁場是一個磁偶極場,比較規則,可以通過模擬計算得到,稱為參考模型。利用電磁衛星、飛機等手段,我們可以得到總的地磁場,用總的地磁場減去主磁場,就是地殼的磁場。如果我們在汽車、飛機等儀器上安裝地磁測量設備,把測得的地磁場減去參考模型,然後和儲存在系統裡面的地殼場進行匹配,就可以得到位置信息。地磁導航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直接得到方向信息。在物理學上,地磁場是一個矢量場,也就是說它不僅有強度,還有方向,這對於水下設備修訂航向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地磁場突然的漂移加速就是影響到了參考模型的精度,也因此影響到了剝離主磁場後得到的地磁場的精度。目前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發過了多個地磁場模型,如美國國家地球物理數據中心與英國地質調查局聯合發布世界地磁場模型和國際地磁與高空物理聯合會發布的國際參考地磁場等,分別應用於不同的場合和地區。考慮到地磁場每年都會有變化,這些參考模型隔幾年就會更新一次(如五年),以修訂誤差。如果未來北磁極仍快速移動,各種地磁模型的更新周期將會縮短。


雖然地磁導航具有不依賴外源信息、適用範圍廣等優點,但仍有不少短板。一方面,地磁導航的理論不完善,算法滿足不了需求。另一方面,地磁導航的精度嚴重依賴於地殼磁場的精度,這個只能通過大規模的地磁調查來獲取。我國目前僅在境內有質量較高地磁場數據,這就大大限制了地磁導航的應用範圍。未來將會通過地磁衛星等手段獲取全球範圍內的高精度地磁場,為航空活動等提供導航。目前,應用地磁場導航仍舊處於研究階段,大多時候與其他導航手段(如衛星導航、慣性導航等)聯合使用。在純利用地磁導航的實驗報導中,地面和空中導航精度可達30米,水下導航精度高於500米,特定條件下飛機定位精度可達13米。而我們現在用的手機基本沒有地磁導航功能,本次地磁場的變化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不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室內精確定位的研究中,地磁法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方向,現在已有很多基於手機Android系統的地磁定位成果。預計未來即使在大樓內,我們也能夠利用手機獲取高精度的位置信息,這是對衛星定位的一個很好補充。



在很多科幻災難大片中,開頭往往伴隨著諸多徵兆,如地震、氣候變化、火山噴發等。而地磁場的變化也是導演們很喜歡用到的一個。如前些年熱播的電影《2012》,地球物理學家就發現地球的磁場發生極不規律的變化,繼而預測了災難的降臨。《地心搶險記》中也是地核停止轉動,地磁場消失,地球災難頻頻。另外,在《日本沉沒》、《末日崩塌》等電影中也相繼出現了地磁場的情節,成為災難來臨的預兆。


其實,通過地磁場的突然變化來預測災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地磁場變化是地核活動的直接反映,而高度活動的地核也是地球上各種地質運動的能量來源之一。


地球上有火山,有地震,有板塊運動,這是地球作為一顆活躍的行星的證明,也是地球上生命繁茂的條件之一。而這些活動的能量來源,一半以上就是地核。地球外核的溫度在4500℃以上,而內核更是可能達到了6000℃。如此高的溫度,每年都會向地幔輸送大量的能量,這些能量隨著地幔的對流來到淺表,會誘發地幔巖石的熔融,形成巖漿。這些巖漿或噴出地表,或侵入地下,影響地球的環境或者推動地球上的板塊運動。這種影響有時候是非常嚴重的。比如在二疊紀的末期(2.5億年前),地球上有一次大規模的火山事件,一時間全球各地火山連連,嚴重汙染了大氣和海洋,造成了地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滅絕事件,大約90%以上的物種從此消失。這種全球大範圍的火山活動很可能就是地核能量集中向外輸送的結果。


在諸多災難科幻片中,設定地磁變化作為災難的前兆是有道理的,相信越來越深入的研究能夠為導演提供更多的靈感。不過,畢竟地核對地表環境的影響是間接的,從地核開始異常活動到地表活動,可能需要千萬年時間,並不會像很多科幻片中表現的那麼快。



免責聲明:圖文資料整理自猜你會好奇、北京日報,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公眾號予以處理

相關焦點

  • 地磁倒轉的原因是什麼?
    地磁南北極為什麼會發生倒轉? 哪些因素影響或控制著倒轉的過程和頻率? 地磁倒轉可以預報嗎? 來自地磁觀測、古地磁學、發電機理論、數值模擬和實驗的研究進展將為我們逐步揭開地磁倒轉的神秘面紗。在發生極性倒轉時, 地磁強度將顯著降低。調查發現, 最近2000年來地磁強度一直在減弱, 現今地磁場的強度較1840年已經下降了10%(不間斷地磁記錄自1840年開始), 平均每百年下降5%。2013年底, 歐洲太空局發射了新一代地磁衛星Swarm(共3顆, 組成星座), 其最新觀測結果顯示, 地磁強度正在加速下降, 速度為以前測算的10倍。這是否預示著新一輪地磁倒轉即將發生?
  • 地磁極多久會逆轉一次?新研究:磁極逆轉需花2.2萬年!
    眾所周知,地球有南北兩極,即是南北半球各有一個磁極。地球正是靠著地球磁場擋掉許多宇宙高能輻射,從而保護地球上眾多生命。但科學家發現,地磁極正在以每百年5%的速度減弱,再過2000年,地球磁場會減小到零,甚至還將出現南北極磁場的逆轉。
  • 地磁極翻轉是個騙局?
    而臺灣淡江大學教授林中斌則認為發生這一系列災難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地磁引起的。認為地球的磁極的確在弱化,處於「磁極翻轉」的雛形階段。 一系列研究已經證實,地磁極如今處於高度不穩定的狀態。歷史統計表明,地磁極可能隨時發生翻轉。然而,近日一支國際研究小組表示,磁極翻轉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地磁場變化的現象被誇大了太多。
  • 地磁極突然加速移動進入東半球 會產生什麼影響嗎?
    日前有報導稱,世界地磁北極的位置正在由加拿大向西伯利亞方向快速移動,今年已經掠過北極點附近,進入了東半球。地磁極的快速移動迫使科學家不得不提前發布新一代的地磁場參考模型,以消除實際應用中的誤差,減少損失。那麼地磁極為什麼會突然加速移動呢?對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 下一次地磁倒轉什麼時候來
    根據對地球上歷次古地磁倒轉的研究結果,在地磁場倒轉期間,會有兩種現象,一個是地磁極的快速移動,另一個是地磁場強度的減弱。而且,地磁的北極在也在不斷的變化,在20世紀伊始,地磁的北極點位於加拿大北部列島,現在已經移動到了地理北極點附近,正朝著俄羅斯西伯利亞方向運動,100餘年間向北移動了15°(緯度)還要多。不僅如此,移動的速度還不一樣,近30年來有加速的趨勢。但相對應的地磁南極變化就比較小,雖然也在靠近地理的南極,但移動了不足5°。在地磁倒轉期間,磁極可能會移動到中低緯度地區,比如處於中國境內,甚至赤道附近。
  • 地磁倒轉的原因是什麼?--中國數字科技館
    地磁南北極為什麼會發生倒轉? 哪些因素影響或控制著倒轉的過程和頻率? 地磁倒轉可以預報嗎? 來自地磁觀測、古地磁學、發電機理論、數值模擬和實驗的研究進展將為我們逐步揭開地磁倒轉的神秘面紗。在發生極性倒轉時, 地磁強度將顯著降低。調查發現, 最近2000年來地磁強度一直在減弱, 現今地磁場的強度較1840年已經下降了10%(不間斷地磁記錄自1840年開始), 平均每百年下降5%。2013年底, 歐洲太空局發射了新一代地磁衛星Swarm(共3顆, 組成星座), 其最新觀測結果顯示, 地磁強度正在加速下降, 速度為以前測算的10倍。這是否預示著新一輪地磁倒轉即將發生?
  • 地磁北極異常移動,科學家火速行動:世界地磁模型緊急更新!
    《自然》雜誌1月9日一篇報導指出,地磁北極出現異常移動,地磁學家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為此,他們緊急行動,做了一點不同尋常的事情。地球磁極和它的移動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地球磁極一直在移動,而科學家們早已預測,磁極可能將發生倒轉。一旦倒轉,你的指南針將告訴你,北極在南極洲。
  • 百年來地磁減弱10%,跡象表明處在翻轉前夕,對人類影響大嗎?
    但是磁場應該的強度和位置應該是固定的為什麼會漂移呢?甚至會翻轉?科學家猜測,由於月球和太陽這些天體的外力作用,導致了地殼、地幔的自轉速度與地核有輕微的不一致,因為地球的磁場也漫長的周期中發生漂移。目前只是對地磁現象看起來比較合理的解釋,並不能算得上是完整的科學理論。不過地磁在地球的歷史上經常發生翻轉,這是一個事實,在科學上有很有力的證據,所以說在1億年前,你拿個指南針,它不總是指向南北。地磁的翻轉我們也將其發生極跳,這個說法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認為,地磁南北突然就改變了方向,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而是地磁南北會發生緩慢的漂移,直到徹底翻轉。
  • 地磁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看這位師傅如何解釋的,求大神鑑定!
    他試圖解釋地磁假說。內容如下。地磁假說指南針是我國古代文明時期的四大發明之一。其原理是帶磁性的金屬針能感應出地球磁場的方向,而地球磁場是怎麼形成的呢?地球上海陸分布不均,在海陸交界面引起帶電離子的漂移,形成類似半導體二極體的P-N結,許多巨大的P-N結合電場便構成了地磁場。
  • 地磁傳感器有什麼用_地磁傳感器與陀螺儀區別
    地磁傳感器有什麼用   地磁傳感器可用於檢測車輛的存在和車型識別。   地磁傳感器可以用來檢測車輛是否存在和型號的檢測。它利用的就是在車輛通過道路的時候對地球磁場的影響來工作的。而且這種傳感器十分的小巧方便,靈敏度也是一流的,施工量是很小的,但是他的使用壽命確實很長的,而且對於路面的破壞也會死很小的。
  • 已跨過本初子午線,地磁極翻轉或立即出現
    趣味探索訊 在地球上,「地球磁極漂移」是一個老調重彈的話題,也是一個棘手的新問題,因為地磁南極漂移速度已經遠超過科學家之前預期,在過去20年裡,地磁南極點一直以每年55公裡速度在移動,從加拿大北方地區奔向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已移動了數千公裡,截止到2019年12月,地磁南極點已經跨過了本初子午線。
  • 科學家:地磁極已開始翻轉,北極點向西伯利亞運動,預計全球停電數十年
    雖然對地球而言磁極倒轉早已司空見慣,但科學家警告稱下一次將對人類造成嚴重影響…磁極翻轉有時也會失敗,大約在4萬年前地磁極曾發生過短暫性的翻轉。為了確證磁極倒轉是否即將發生,科學家們開始利用衛星圖像來研究當前磁場的移動。偶極子是產生地球磁場的地方,通過計算發現,地球中心地帶的熔融鐵、鎳正在源源不斷地釋放能量。同時,地球北磁極處的磁場特別湍急,難以進行預測。
  • 地磁北極高速向中國漂移,科學家坦言:到2040年,指南針可能作廢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隨著地球磁場的變化,地球的磁北極不斷移動。在過去的40年中,磁北極的位置平均每年移動約48公裡。屆時,指南針也可能會在中國失效……英國地質調查局(BGS)的科學家Ciaran Beggan表示,過去350年,磁北極一直在加拿大附近「遊蕩」。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它的移動速度從每年10公裡躍升至50公裡。到2040年,所有的指南針都可能指向北偏東方向,對一些行業來說可能作廢。
  • 地球磁北極正快速移動,科學家:2040年北極將偏東
    我們再放眼過去350年,磁極一直在加拿大的同一地區徘徊,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它的移動速度從每年10公裡躍升至50公裡,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根據世界磁場模型(WMM)的最新更新,磁極仍在快速移動,儘管速度有所下降,達到每年39公裡。到2040年,所有的羅盤可能都將指向正北的東側,磁北極向俄羅斯北部的進軍遠未結束。
  • 車位地磁檢測器產品選型指導/單模地磁和雙模地磁如何選擇!
    LoRa是設備商商自建網關,運行維護保障完全依託設備廠商自身的實力以及本地化運維服務團隊水平NB-IoT是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搭建的主幹網,運行維護保障由各地運營商專業團隊負責,並實時響應可靠性和穩定性LoRa採用470~500MHz頻段的射頻通訊,需使用設備商的網關來組網
  • 地磁北極加速偏移,磁場繼續減弱,南北磁極真的會互換嗎?
    科學家發現,地磁北極正在加速移出北極圈,並向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靠近,而且地磁在過去200年減弱了15%。科學家聲稱,地球磁極將發生翻轉。地球磁極真的會翻轉嗎?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現在一般認為,地磁場是由處於地幔之下﹑地核外層的高溫液態鐵鎳環流引起的。
  • 1831年來地磁北極已經移動了1400英裡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地磁北極與世界地圖上的北極並不完全一致,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自1831年首次發現地磁北極以來,它以冰川般的速度漂移了約1400英裡。然而,科學家們沒有預料到的是,地磁北極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西伯利亞漂移,《科學警報》報導。它甚至在有記載的歷史上第一次越過了格林威治子午線,這條看不見的線劃定了時區。這可能會對定位系統、軍事行動和其他依賴於測量磁極的活動造成嚴重影響。
  • 地磁導航:地球母親的「金手指」
    它把地磁場當作一個天然的「坐標系」,利用地磁場的測量信息來實現對飛行器、船舶、潛艇等進行導航定位。既不用像衛星導航那樣需要依賴外界設備的幫助,也不像慣性導航那樣存在誤差累積,其較強的抗幹擾和生存能力,使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熱門的導航技術,因此又被喻為地球母親的「金手指」。
  • 地磁導航:地球母親的「金手指」
    它把地磁場當作一個天然的「坐標系」,利用地磁場的測量信息來實現對飛行器、船舶、潛艇等進行導航定位。既不用像衛星導航那樣需要依賴外界設備的幫助,也不像慣性導航那樣存在誤差累積,其較強的抗幹擾和生存能力,使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熱門的導航技術,因此又被喻為地球母親的「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