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導航:地球母親的「金手指」

2020-11-24 中國軍網

地磁導航之所以被喻為地球母親的「金手指」,是因為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唯一的磁場大小和方向與之對應,並且與該點的三維地理坐標相匹配,使它具有「嚮導」功能。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鬥閃耀,澤沐八方。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衛星導航應用日益廣泛,不可或缺。

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除人們常用的衛星導航外,還有慣性導航、地磁導航等多種導航方式。

慣性導航,通過測量飛行器加速度,自動進行積分運算而獲得飛行器速度和位置數據,工作時不依賴外界信息,也不易受到幹擾,是一種自主式導航系統。目前它在飛行器、飛彈和武器平臺上已有廣泛應用。

地磁導航,則是一種無源自主導航技術。它把地磁場當作一個天然的「坐標系」,利用地磁場的測量信息來實現對飛行器、船舶、潛艇等進行導航定位。既不用像衛星導航那樣需要依賴外界設備的幫助,也不像慣性導航那樣存在誤差累積,其較強的抗幹擾和生存能力,使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熱門的導航技術,因此又被喻為地球母親的「金手指」。

天然「好嚮導」,兼當地球「保護傘」

生活中,信鴿能遠距離飛行傳遞信息,大雁在秋天能大規模有序向南遷徙,動物具備的這種定向運動能力,其實是利用了地球磁場。在古代,我們的祖先發現了地磁場在辨別方向上的作用,進而發明了指南針,使人們在荒野戈壁、茫茫大海不會迷失。這是地磁導航最早和最簡單的應用。

眾所周知,地磁場與重力場一樣,看不見摸不著,無法讓人們直接感知,但它又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磁場與地球相生相伴。隨著地球系統的演化,它主要由地球內部磁性巖石和高空電流體系等產生。經過數億年演化,目前地磁極與地理南北極正好相反,但兩者位形並不完全重疊。因此,在全球各地,會存在不同的磁偏角。科學家經過長期觀測和研究發現,磁極存在「漂移」或「翻轉」現象,只不過是一個緩變的過程,南北磁極平均數十萬年才會翻轉一次。所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異樣感覺。

地磁場之所以能用作導航,是因為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唯一的磁場大小和方向與之對應,並且與該點的三維地理坐標相匹配,使它具有「嚮導」功能。

地磁導航的原理,就是通過探測器實時獲取地磁數據,與預先製作的地磁圖或模型,匹配比對磁場大小、方向、梯度等信息,來實現導航定位功能。當然,也可採用地磁異常點或人工部署磁標等方式作為參照物,用來估算相對位置信息。

地磁場不僅具有導航功能,還充當地球「保護傘」的角色。地磁場從地下延伸至地球表面以上達數萬公裡,呈橢圓形結構包裹著地球。茫茫宇宙中,地磁場阻擋屏蔽了大量來自太陽系、銀河系的輻射粒子,阻止其直接入侵到地球表面,才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機盎然。

優點很突出,缺點也不少

地球磁場是地球固有的物理場,許多動物利用其進行導航,但與精確導航定位相差甚遠。人類總是在探索未知中不斷前行,把地磁場當作一個天然的「坐標系」。利用地磁場來導航定位,一直是科學家們的追求。

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磁導航技術研究取得一定進展,並在空中飛行器、水面船舶、水下潛航器等上面獲得初步應用。

例如,基於地磁導航新理念、新技術,美國率先開展了低軌道太空飛行器地磁導航研究,目前已研發出空中、地面和水下地磁導航系統,將其作為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重要補充和備份。俄羅斯通過對地磁導航技術的深入研究,成功應用於飛彈制導,有效增強了突防能力。法國、德國和英國等也都開展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過研究和應用表明,與人們熟知的衛星、慣性、地形、天文和無線電等導航技術相比,地磁導航技術具有很多獨特的優點:地磁場測量和應用不受時間、位置、天氣等因素影響,陸、海、空、天都能適用,具備全天候、全區域特點;作為與生俱來的物理場,它具有無源、抗幹擾性強、隱蔽性好等天然優點;地磁場有大小和方向等多個特徵量,可用於導航匹配的參數選擇很多;導航性能由地磁圖和磁力計精度決定,誤差不隨時間累積,和慣性導航有很強的互補性,可作為衛星導航的補充和備份。

按理說,擁有如此眾多優點的地磁導航,一定備受青睞並廣泛應用。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GPS為代表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誕生並廣泛應用後,便在導航領域佔據壟斷地位。慣性導航則以精度高和小型化等優勢,在飛行器、潛航器上佔領市場。而歷史悠久的地磁導航卻「時運不濟」。相比之下,其自身缺點也暴露無遺:地磁導航技術精度較低、使用煩瑣、推廣應用較難,同時還面臨地磁場精確感知、高精度地磁圖構建、高效導航匹配算法設計等一系列難題。這些因素,導致地磁導航技術在較長時間內處於研究探索階段,長期處於沉寂狀態而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前浪倒推後浪」,地磁導航煥發生機

長期處於沉寂狀態的地磁導航技術,近年來開始成為研究熱點。特別是大地測量、地球物理等領域的技術進步,使地磁導航技術獲得了較快發展。基於重力場測量、地磁場測量等地磁導航方法,開始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

不得不說,地磁導航之所以能夠煥發生機,這主要得益於衛星導航等新興導航技術的「助攻」。因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衛星導航雖然具有快速、實時、高精度、全天候等優點,應用極為廣泛,但也有其自身不足之處。如抗幹擾性、保密性、可靠性脆弱以及極區、深山、地下和水下等信號覆蓋不全而影響使用等諸多問題。特別是在戰時,衛星一旦受到攻擊毀壞,很難短時間內修復,依賴於衛星導航技術的大量高精尖武器,將面臨「失明」從而失去戰鬥力。

正因如此,近年來,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大力發展不依賴於衛星信號的導航定位新技術。如利用多種來源的外界光、電、磁、重力等信號,來實現導航和定位。尤其是隱蔽性好、成本低、抗幹擾、精度適中的地磁導航技術,逐漸成為導航定位領域的「新寵」,大有「前浪倒推後浪」之勢。

隨著大地測量、地球物理等領域研究的逐步深入,高精度、高靈敏、高便捷新型地磁感知儀器的不斷研發,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興起,地磁導航面臨的一系列難題正逐步得到解決。此外,水下有人和無人潛航器、室內和地下空間活動等對導航定位需求的日益迫切,也給地磁導航技術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已有試驗表明,基於智慧型手機內置磁力計和雲端地磁圖,理論上可以為用戶提供米級精度的定位服務,可在地下礦井、停車場、大型建築內等場所應用。

地磁導航技術隱蔽性好、抗幹擾性強的優點,也決定了它在軍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它既可作為獨立導航系統工作,也可與其他導航系統優化組合,進一步提升戰場上導航定位的準確性、穩定性和適用性。

上圖:地球磁場南北極與地理南北極的指向及應用示意圖。

相關焦點

  • 地磁導航:地球母親的「金手指」
    地磁導航之所以被喻為地球母親的「金手指」,是因為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唯一的磁場大小和方向與之對應,並且與該點的三維地理坐標相匹配,使它具有「嚮導」功能。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鬥閃耀,澤沐八方。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衛星導航應用日益廣泛,不可或缺。
  • 地磁導航是什麼?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員朱小謙為您講述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研究員朱小謙為您講述——地磁導航:地球母親的「金手指」■地磁導航之所以被喻為地球母親的「金手指」,是因為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唯一的磁場大小和方向與之對應,並且與該點的三維地理坐標相匹配,使它具有「嚮導」功能。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鬥閃耀,澤沐八方。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衛星導航應用日益廣泛,不可或缺。
  • 地磁導航——全球定位系統的替代選擇
    據外媒報導,美空軍地磁導航技術日前取得進展。由美空軍和麻省理工學院共同進行的研究顯示,地磁導航定位精度可精確至10米,略低於全球定位系統的3米精度。所謂地磁導航,是通過不同地域的地球磁場強弱度確定位置。
  • 地磁北極過去四十年移動加快 導航模型須更新
    由於地磁北極移動速度超出預期,世界地磁模型定於1月30日緊急更新,以確保出入北極圈附近的船隻、飛機和潛艇導航無誤。  不少人依靠指南針辨別方向。地磁北極的位置卻在緩慢移動。大約100年前,地磁北極位於加拿大北部海岸附近,如今已移至北冰洋中,正向俄羅斯西伯利亞方向移動。
  • AI賦能地磁導航 GPS或迎最穩「備胎」
    據美國Defense one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空軍聯手麻省理工學院正在研究利用地球磁場為飛機等軍用載具提供導航。該技術一旦成功,將成為GPS最可靠的「備胎」。  眾所周知,地球存在磁場,正如不同地區地形各異,地表不同位置的磁場數據也各不相同。目前各國已對地球磁場進行了較為精確的測量,並繪製了覆蓋全球的磁場地圖,科學家們稱之為「磁異常圖」。地磁導航系統正是通過測量所處位置的磁場數據,與磁場地圖對比以確定自身位置。
  • AI賦能地磁導航 GPS或迎最穩「備胎」
    據美國Defense one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空軍聯手麻省理工學院正在研究利用地球磁場為飛機等軍用載具提供導航。該技術一旦成功,將成為GPS最可靠的「備胎」。  眾所周知,地球存在磁場,正如不同地區地形各異,地表不同位置的磁場數據也各不相同。目前各國已對地球磁場進行了較為精確的測量,並繪製了覆蓋全球的磁場地圖,科學家們稱之為「磁異常圖」。
  • IndoorAtlas:利用地磁進行室內導航的移動地圖應用(附視頻)
    IndoorAtlas:利用地磁進行室內導航的移動地圖應用(附視頻) 芬蘭奧盧大學(University of Oulu)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個移動地圖應用IndoorAtlas,可以通過識別不同地點的地磁
  • 地磁導航信號相比於GPS信號可以不受電磁幹擾實現更精準的定位!
    近日,美國空軍聯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利用地球磁場為飛機等軍用載具提供導航。據了解,這一研發的成功將會成為GPS最強有力的後備。隨著反衛星、電磁幹擾等技術的不斷出現,越來越讓美國的軍方懷疑GPS的能力,美國軍方急切的想要找到能夠代替GPS的技術。
  • 地磁感應器+GPS koobee A209導航實戰篇
    目前主流的智慧型手機都配備了A-GPS/GPS導航模塊。藉助系統自帶的導航應用或第三方軟體,我們便可以快速的查詢位置信息,即使你不分東南西北也不用擔心。該設備不僅是koobee與高通平臺首次合作的雙網雙待產物,同時也配備了地磁感應器,在GPS導航模式下更利於用戶的步行導航。為了實際驗證一下這個功能,我們也選取了目前主流的導航應用,在戶外為用戶展示一下它在不同導航應用中的工作狀態。不聯網也能分清東南西北    在使用導航工具前,我們需要開啟GPS功能。
  • 地磁導航是什麼?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員朱小謙為您講述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研究員朱小謙為您講述——地磁導航︰地球母親的「金手指」■地磁導航之所以被喻為地球母親的「金手指」,是因為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唯一的磁場大小和方向與之對應,並且與該點的三維地理坐標相匹配,使它具有「向導」功能。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鬥閃耀,澤沐八方。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衛星導航應用日益廣泛,不可或缺。
  • 地磁極漂到東半球來了,為什麼?
    地球的磁場是一個磁偶極場,也就是說它也有南、北兩極。但是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球地理的南北極並不重合,而且每年都在移動,有時候會漂移到中緯度地區,甚至南、北極也會發生倒轉(即現在的地磁北極變成地磁南極,而地磁南極變成地磁北極)。這種變化往往是準周期的,時間並不確定。
  • 地磁北極異常移動,科學家火速行動:世界地磁模型緊急更新!
    《自然》雜誌1月9日一篇報導指出,地磁北極出現異常移動,地磁學家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為此,他們緊急行動,做了一點不同尋常的事情。地球磁極和它的移動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地球磁極一直在移動,而科學家們早已預測,磁極可能將發生倒轉。一旦倒轉,你的指南針將告訴你,北極在南極洲。
  • 氣壓傳感器+MI地磁傳感器,實現3D室內精確導航
    其可提供識別在幾樓的某個位置等建築物內的導航功能。為實現這種3D室內導航,就需要比以往精度更高的傳感器,ROHM新開發的通過用MEMS氣壓傳感器檢測高度,用地磁傳感器(MI)檢測方位的方式,可實現更高精度的導航。
  • 地磁傳感器有什麼用_地磁傳感器與陀螺儀區別
    打開APP 地磁傳感器有什麼用_地磁傳感器與陀螺儀區別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19-11-18 10:58:47   地磁傳感器有什麼用   地磁傳感器可用於檢測車輛的存在和車型識別。
  • 地球磁場長腿了?1831年來地磁北極已經移動了1400英裡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地磁北極與世界地圖上的北極並不完全一致,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自1831年首次發現地磁北極以來,它以冰川般的速度漂移了約1400英裡。地磁北極被發現正以每年34英裡的速度向俄羅斯漂移,最近速度減緩到只有25英裡。英國地質調查局(BGS)的地磁專家Ciaran began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儘管最近地磁活動有所放緩,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地磁運動的速度比至少四個世紀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快。」「我們真的不知道驅動它的地核的變化。」Beggan補充說。
  • 地磁導航與生物啟迪
    地球地磁現象物理學. 合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08.[2]徐文耀,國連傑.空間電磁環境研究在軍事上的運用.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 22(2):335−344.[3]杜愛民,趙旭東,徐文耀. 地球磁場模型與變化磁場特徵. 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8.[4]Fleissner G, Stahl B.
  • 地磁極突然加速移動進入東半球 會產生什麼影響嗎?
    但是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球地理的南北極並不重合,而且每年都在移動,有時候會漂移到中緯度地區,甚至南、北極也會發生倒轉(即現在的地磁北極變成地磁南極,而地磁南極變成地磁北極)。這種變化往往是準周期的,時間並不確定。在本次地磁極的漂移加速之前,地磁北極已經由西半球向東半球移動一百多年了,只是比較緩慢。在1900年,地磁極還位於加拿大,在北緯70°線上。
  • 地磁北極近期詭異加速偏移直撲俄羅斯 原因未知
    值得一提的是,鑑於美國政府正在停擺,這一關係到導航定位的修訂從1月15日推遲到1月30日發布。地磁北極近期的偏移並不會干擾到中低緯度地區的日常生活,部分手機中的指南針App和遊戲定位可能會出現輕微誤差。地球磁場的北極和地理上的北極並不重合。
  • 地磁北極「異常快速」移動去往俄羅斯
    在過去20年,地磁北極一直在以每年34英裡(約合5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俄羅斯移動,相當於每天前進150米,移動速度比過去4個世紀的任何時候都要快,這引起了全球科學家的關注。  世界地磁場模型(WMM)作為現代導航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慣例每5年更新一次,現有模型的有效期原本應到2020年,但由於地磁北極移動速度過快,地磁專家們在今年1月就提前更新。
  • 地磁倒轉:電影情節還是現實災難?
    中國氣象報記者 唐淼  近日,海峽兩岸學者研究發現,地磁倒轉速率或可快於預期,這可能會對地球生物圈、衛星通信設備等造成影響。為了研究歷史上地球磁場倒轉的速度和過程,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貴州三星洞內的石筍標本,成功重建了歷時15000年的地磁記錄。為何研究石筍可以了解地磁倒轉的信息,地磁倒轉又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呢?  地磁又稱「地球磁場」或「地磁場」,指地球周圍空間分布的磁場。它的磁南極(S)大致指向北極附近,磁北極(N)大致指向南極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