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及無線晶片測試基礎知識解析

2020-11-22 電子產品世界

  本文將介紹射頻/無線晶片的測試。射頻/無線系統會同時包含一個發射器接收器分別用於發送和接收信號。我們先介紹發射器的基本測試,接下來再介紹接收器的基本測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5986.htm

  如圖1所示,數字通信系統發射器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 CODEC(編碼/解碼器)

  · 符號編碼

  · 基帶濾波器(FIR)

  · IQ調製

  · 上變頻器(Upconverter)

  · 功率放大器

  CODEC使用數位訊號處理方法(DSP)來編碼聲音信號,以進行數據壓縮。它還完成其它一些功能,包括卷積編碼和交織編碼。卷積編碼複製每個輸入位,用這些冗餘位來進行錯誤校驗並增加了編碼增益。交織編碼能讓碼位錯誤分布比較均勻,從而使得錯誤校驗的效率更高。

  符號編碼把數據和信息轉化為I/Q信號,並把符號定義成某個特定的調製格式。基帶濾波和調製整形濾波器通過修整I/Q調製信號的陡峭邊沿來提高帶寬的使用效率。

  IQ調製器使得I/Q信號相互正交(積分意義上),因此它們之間不會相互幹擾。IQ調製器的輸出為是IQ信號的組合,就是一個單一的中頻信號。該中頻信號經過上變頻器轉換為射頻信號後,再通過放大後進行發射。

  

  圖1、通用數字通信系統發射器的簡單模塊圖

  先進的數位訊號處理和專用應用晶片技術提高了數字系統的集成度。現在一塊單一的晶片就集成了從ADC轉換到中頻調製輸出的大部分功能。因此,模塊級和晶片級的射頻測試點會減少很多,發射器系統級和天線端的測試和故障分析就變得更加重要。

  發射器的主要測試內容

  信道內測試

  信道內測試採用時分復用或者碼分復用的方法來測試無線數字電路。復用指的是頻率或者空間上的復用等。在時分多址(TDMA)技術中,一個信道可以定義為在一系列重複出現的幀裡面特定的頻段和時隙,而在碼分多址(CDMA)技術中,信道定義為特定的碼段和頻段。信道內和信道外這兩個術語指的是我們所感興趣的頻段(頻率信道),而不是指頻率帶寬內信道的時隙或者碼段。

  發射器信道帶寬是最先進行的測試,它決定了發射器發射信號的頻譜特性。通過頻譜的形狀和特性可以發現設計上的許多錯誤,並能大概推算出系統符號速率的錯誤率。

  載波頻率測試用於測試可能引起相鄰頻段信道幹擾或影響接收器載波恢復的頻率誤差。在大多數調製方式中,載波頻率應處於頻譜的中心。可以通過計算3dB帶寬來判斷中心頻率。

  信道功率測試用於測試有用信號在頻率帶寬內的平均能量。它通常定義為有用信號能量在信號頻率帶寬內的平均值,實際的測量方法隨著不同的標準會有所不同。無線系統必須保證每個環節消耗的能量最少,這樣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可以減少系統的整體幹擾,二是能延長便攜系統電池的使用壽命。因此,必須嚴格地控制輸出功率。在CDMA系統中,為了達到最大的容量,系統總的幹擾容限也嚴格限制了每個單個移動單元的功率。精確發射功率控制對系統的容量,覆蓋範圍和信號質量至關重要。

  佔用帶寬跟信道功率密切相關,定義為給定總調製信號功率的百分比所覆蓋多少頻譜。

  時間測試常用於TDMA系統中的突發信號測試。這些測試主要用來評估載波包絡是否能滿足預期的要求,它們包括了突發信號寬度,上升時間,下降時間、開啟時間、關閉時間、峰值功率、發射功率、關閉功率以及佔空比等。時間測試可以保證相鄰頻率信道之間的幹擾以及信號開啟或者關閉的時隙切換時的幹擾最小。

  調製品質的測試通常涉及到發射信號的精確解調並與理想的數學計算出來的發射信號或參考信號進行比較。實際的測量隨著不同的調製方式和不同的標準會有不同的方法。

  誤差矢量幅度(EVM)是應用最廣泛的數字通信系統調製品質參數,它採樣發射器的輸出端的輸出信號,獲得實際信號的軌跡。通常把輸出信號解調後得到一個參考信號。矢量誤差是指某個時間理想的參考信號與實際所測的信號的差別,是一個包含幅度分量和相位分量的複數。通常,EVM會採用最大的符號幅度分量或者平均符號功率的平方根。

  I/Q偏置(固有偏置origin offsets)是由I/Q信號的直流偏置引起的,可能會導致載波反饋。

  相位和頻率誤差測試用於等幅調製方式。通過採樣發射器的輸出信號並捕獲實際的相位軌跡,解調後得到一個理想的參考相位軌跡。相位誤差是通過比較實際信號和理想參考信號而得到的,並以有效值和峰值的形式表示。大的相位誤差說明發射器基帶或者輸出放大器有問題,導致信號靈敏度的下降。頻率誤差是指載波頻率的誤差。一個穩定的小頻率誤差說明正在使用的載波可能有些問題。不穩定的頻率誤差可能是由以下這些原因引起的:本地振蕩器的不穩定,使用了不適當的濾波器,放大器的幅度調製相位調製轉換有問題,或是所使用發射器模擬頻率調製器的調製指數有問題。

  信道外測試

  信道外測試是指對那些在系統頻率以外頻段的測量。

  信道外測試是對系統頻段內的失真或者幹擾進行採樣,而不是對傳輸頻率本身進行測試。

  相鄰信道功率比(ACPR)測試保證發送器不受相鄰或者間隔通道的幹擾。ACPR就是相鄰信道平均功率與發射信道平均功率的比值。通常是在間隔多個信道的信道之間進行測量(與相鄰信道或間隔信道之間)。當進行ACPR測試的時候,要考慮到發射信號的統計特性非常重要,因為即使對於同一發射器來說,不同的信號統計會導致不同的ACPR測試結果。對於不同的標準,該測試通常會具有不同的名字和定義。

  雜波信號是由發射器內不同的信號組合而引起的。在系統頻帶內這種信號的幅度必須要小於標準所規定的水平,以保證它對其它通信系統的幹擾最小。

  諧波是由發送器的非線性而引起的信號失真,這些信號的頻率都是載波頻率的整數倍。信道外雜波和諧波的測試用於保證本信道對其它通信系統的幹擾最小。

  接收器基本測試

  接收器的功能基本上是發送器的反向過程,因而它們帶來的測試挑戰也非常相似。接收器必須在有潛在幹擾的條件下成功地捕獲RF信號,因此,必須有一個前端選擇濾波器來濾除或減弱由天線接受到的系統頻段以外的信號。低噪聲放大器(LNA)可以放大目標信號的幅度,但同時也會保證儘可能少地增加噪聲幅度,下變頻器通過與本振信號混頻把RF信號轉換為頻率較低的中頻信號。混頻器的輸出信號再通過中頻濾波器削弱由混頻器或相鄰通道產生的無用的頻率分量。

  數字接收器(圖2)可以用I/Q解調器或者採樣中頻IF來實現。I/Q解調是由模擬硬體來實現的,在數字射頻接收器的設計中比較常見。儘管這種方法很受歡迎,但它有一個潛在的問題:I/Q路徑上的增益會不太一致,而且相對的相位偏差也很大(大於90度),進而會導致圖像抑制的問題。因此,I/Q解調的方式主要用於單通道基站。

  

  圖2、典型的數字通信接收器

  接收器的主要測試內容

  信道內測試用來測試接收器在一定的允許誤碼率的情況下能接受的最小的信號幅度,又稱作靈敏度。接收器能正確捕獲低幅度輸入信號的能力就是該接收器的靈敏度。

  比特誤碼率和楨誤碼率是在數字接收器裡面的地位就跟模擬接收器裡面的信號與噪聲諧波比(SINAD)一樣,是衡量數字接收器最重要的性能指標,同時也是靈敏度的衡量方式。當採用一位數據序列進行調製時,可接受的靈敏度是指在指定誤碼率的條件下最小接收信號的幅度。測量該參數時需要通過衰減已知的電纜分別把信號源施加到接收器的天線端,以及把接收器的輸出端連接到比特誤碼率檢測設備上。測試時,如果不知道大概的靈敏度,那就最先把信號的幅度設置到通常的水平(比如-90dBm),接下來遞減幅度,直到比特誤碼率達到指定值。此時,信號的功率值減去電纜的損耗就是靈敏度。

  同道抑制能力測試與靈敏度測試相似。測試時,在相同RF信道上加上幹擾信號後檢測接收信號的扭曲水平。接收器能保持對所需信號的靈敏度同時抑制幹擾信號的能力就是同道抑制能力。

  信道外或阻塞測試用於驗證當有信道外信號出現時接收器是否能正常工作以及在此條件下接收器被幹擾後所產生的雜波響應。通常信道外測試包括:

  - 雜波抑制能力,它與同道抑制相似,但是幹擾信號是所有頻段的幹擾信號而不僅限於同信道內的。

  - 互調抑制能力(intermodulaTIon immunity)用於測試當接收器的輸入包含多個頻率分量時所產生的失真信號。

  - 相鄰信道抑制能力用於測試當相鄰信道具有強信號時接收器的接受能力。

  檢測雜波抑制能力

  雜散響應或者雜波是由接收器內部或接收器與外部信號的共同作用產生的。這兩種雜波信號都需要被檢測。

  在進行雜波信號檢測時,可以用一個負載代替接收器的天線,這樣可以保證接收器的輸入信號沒有幹擾信號,接下來把接收器的輸出連接到頻譜分析儀。這樣,系統內部產生的毛刺都會在頻譜分析儀上出現。系統內部產生的雜波一般源於接收器電源的諧波,系統時鐘或者本振信號。

  雜散響應抑制能力用於測試接收器抑制在輸出端由雜散響應產生的無用信號的能力。在進行此項測試之前,我們必須找出所有的內部產生的雜波源,並確保它們沒有超出規定範圍。接下來,我們再給所需射頻信道施加一個在靈敏度範圍以上的調製測試信號,同時用第二個信號發生器提供一個幹擾信號。改變幹擾信號的頻率,觀察和驗證接收器的雜波抑制能力。

  檢測互調抑制能力

  互調影響是指在輸入信號包含多個頻率分量時由接收器的非線性度而產生一些無用信號。一般用兩個頻率分量的輸入信號來測試接收器的互調特性。我們需要設置幹擾信號讓三階互調分量落在接收器的通帶之中。幹擾信號的能量與其它信號都相等並設定在指定的值,接下來再檢測有用信號的比特誤碼率。

  測量相鄰通道和間隔通道的選擇性

  相鄰和間隔通道的選擇性指接收器接受本信道有用信號並抵制相鄰通道(通常隔一個通道)或間隔通道(通常指相隔兩個通道)較強信號幹擾的能力。在一些通信應用中,通道比較窄或者間隔通道的能量難於控制,比如說移動無線信號等,這些應用中,上述的測試就非常重要。進行這些測試時,通過信號發生器給待測信道施加一個測試信號,能量與通道靈敏度相關。同時用第二個信號發生器給相鄰或者間隔信通也施加一個信號,此信號的能量被設定在某一特定值,使得測試信號的誤碼率小於某個比例。

  除開能量的精度之外,測試信號和幹擾信號的頻譜特徵也很重要。對於很多接收器來說,用於產生幹擾信號的信號發生器的單邊帶(SSB)相位噪聲非常關鍵。如果在中頻濾波器頻段範圍內的相位噪聲過大,接收器測試可能會不能通過。

  大的測試安全係數對於接收器在信噪比惡化條件下能正常工作增添信心。對於使用新技術或者變化的頻率系統中,大的測試安全係數可以用來保證這些不確定性。

  衰落測試

  用於克服多個隨機的無線信道對單一接受信道的影響。在無線環境中,無線信號可能由多個途徑從發送器到達接收器。在接收器的輸入端,這種多徑效應可能會增加信號的幅度(同相)或者減小信號的幅度(反相)。因此,會導致被接收信號的衰落,從而影響信號的接受。

  快速的線性衰落會使得基帶脈衝失真。這種失真是線性的,並會產生符號間幹擾。自適應均衡器可以通過消除線性失真來減少符號間幹擾。

  緩慢的衰落會導致信噪比的降低。糾錯編碼或者接收分級能夠克服緩慢衰減的這種影響。衰減測試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完成:先把測試信號在傳送到接收器之前通過一個無線信道的仿真器,經過仿真器模擬信號的多個路徑,因此到達接收器的信號是多個信號的組合。再有接收器進行信號處理。接收器必須能夠在處理該組合信號時能保證一定的誤碼率。衰落測試的設置與靈敏度測試很類似,只不過多出一個仿真通道。

  結論

  到目前為止,我們介紹了以下幾種基本測試:相對簡單的存儲器和邏輯晶片測試以及比較複雜的混合信號和射頻/無線晶片測試的獨特測試要求。由此可見,對於不同類型晶片的測試,我們需要根據相應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測試策略和測試方法。

相關焦點

  • IC測試原理解析(第四部分—射頻/無線晶片測試基礎)
    晶片測試原理討論在晶片開發和生產過程中晶片測試的基本原理,一共分為四章,下面將要介紹的是最後一章。第一章介紹了晶片測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介紹了這些基本原理在存儲器和邏輯晶片的測試中的應用,第三章介紹了混合信號晶片的測試。本文將介紹射頻/無線晶片的測試。
  • 解析4G至5G無線通信測試及射頻儀器的那些事
    無線通信測試技術與測試儀器是通信產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它滲透於通信晶片、模塊、終端、基站、無線網絡等幾乎所有的產業鏈環節,貫穿於設計研發、認證驗收、生產、網絡建設與優化等幾乎完整產業生命周期。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5926.htm
  • 射頻晶片基礎知識科普
    無線通信系統中,一般包含有天線、射頻前端、射頻收發模塊以及基帶信號處理器四個部分。隨著5G時代的,天線以及射頻前端的需求量及價值均快速上升,射頻前端是將數位訊號向無線射頻信號轉化的基礎部件,也是無線通信系統的核心組件。
  • 淺談藍牙無線測試及射頻規範
    藍牙測試包括兼容性測試和互通性測試,藍牙無線測試屬於兼容性測試,驗證藍牙產品的射頻性能是否符合藍牙射頻規範。由於不同類型產品的需要,可能需要更換天線,或者由於其它無線模塊或時鐘模塊的影響,以及電源的變化,這些都會導致藍牙最終產品的射頻性能發生變化,因此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必須對該產品的射頻性能進行測試,以保證其無線指標符合藍牙射頻規範的要求。
  • 射頻晶片有哪些公司_基帶晶片與射頻晶片的區別
    高頻(大於10K);射頻(300K-300G)是高頻的較高頻段;微波頻段(300M-300G)又是射頻的較高頻段。射頻技術在無線通信領域中被廣泛使用,有線電視系統就是採用射頻傳輸方式。   為減小晶片面積、降低晶片成本,可以在射頻晶片的一個接收通道支持相鄰的多個頻段和多種模式。當終端需要支持這一個接收通道包含的多個頻段時,需要在射頻前端增加開關器件來適配多個頻段對應的接收SAW濾波器或雙工器,這將導致射頻前端的體積和成本提升,同時開關的引入還會降低接收通道的射頻性能。因此,如何平衡射頻晶片和射頻前端在體積、成本上的矛盾,將關係到整個終端的體積和成本。
  • 射頻晶片是什麼_射頻晶片的用途是什麼
    為減小晶片面積、降低晶片成本,可以在射頻晶片的一個接收通道支持相鄰的多個頻段和多種模式。當終端需要支持這一個接收通道包含的多個頻段時,需要在射頻前端增加開關器件來適配多個頻段對應的接收SAW濾波器或雙工器,這將導致射頻前端的體積和成本提升,同時開關的引入還會降低接收通道的射頻性能。因此,如何平衡射頻晶片和射頻前端在體積、成本上的矛盾,將關係到整個終端的體積和成本。
  • 【知識貼:什麼是RF(無線射頻)】
  • UL班加羅爾實驗室新增EMC、SAR和無線射頻測試服務
    近日,享譽全球的安全科學專家UL在印度班加羅爾實驗室新增了EMC、SAR、無線射頻和互操作性測試服務,用於滿足印度市場日益增長的測試需求。此次擴建增加了12,000平方英尺的實驗室空間,並預留了後續進一步擴展的空間。
  • 國內外主要射頻晶片廠商介紹
    國內外主要射頻晶片廠商介紹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1-23 10:57:47 射頻晶片一直被稱為「模擬晶片皇冠上的明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資料顯示,
  • 5G射頻前端、基站、終端的測試難點分析
    射頻前端晶片廠商正在逐步實現從Sub 6GHz到毫米波頻段的部署,隨著頻段的提升,射頻前端電路需要適應更高的載波頻率,更寬的通信帶寬,更高更有效率和高線性度的信號輸出功率。為實現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尺寸,射頻前端的集成化和模組化是必然趨勢。  ● 基站: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加快,5G基站端需求呈現井噴現象。
  • 電子元器件基礎知識大全:IC測試原理解析
    該中頻信號經過上變頻器轉換為射頻信號後,再通過放大後進行發射。    Figure1.通用數字通信系統發射器的簡單模塊圖    先進的數位訊號處理和專用應用晶片技術提高了數字系統的集成度。現在一塊單一的晶片就集成了從ADC轉換到中頻調製輸出的大部分功能。因此,模塊級和晶片級的射頻測試點會減少很多,發射器系統級和天線端的測試和故障分析就變得更加重要。    發射器的主要測試內容    信道內測試    *信道內測試採用時分復用或者碼分復用的方法來測試無線數字電路。復用指的是頻率或者空間上的復用等。
  • 射頻測試工程師,這五大技能你不能不知!
    以下是射頻測試工程師所需具備的五大技能:   一、RF 知識   對於大多數求職來說,他們可能只掌握基礎的 RF知識,但是一般射頻測試工程師應該對蜂窩或 Wi-Fi 技術具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如何測量和描述各種類型的光譜等等。
  • 無線射頻識別晶片主要有哪一些特性
    無線射頻識別晶片主要有哪一些特性 集賢網 發表於 2020-02-27 15:55:36 RFID(Radio FreqtJency IdenTIficaTIon)
  • 無線通訊信號對射頻功放的要求(1)
    的重要的基礎標準IEC 61000-4-3, 通過深入研究,一直堅持以AM調製的信號作為射頻抗擾度測試的信號來使用,在標準的附錄裡有詳細的說明。花時間仔細研讀基礎標準IEC61000-4-3裡為了降低測試信號的失真對測試的影響特別強調射頻功放的P1dB;而針對各種不同的數字調製的信號,為了「不失真」可能就不只是
  • 國內射頻晶片公司大盤點
    銳石創芯以尖端的射頻晶片設計技術為依託,結合國內無線通信行業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以創新的思維和設計理念,專注於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手機射頻前端產品的研發及銷售,以滿足國內手機廠商未來十年在4G、5G和物聯網市場對射頻前端產品的巨大需求,用中國芯驅動中國手機,擺脫國內IT產業在射頻晶片上長期依賴進口的困局。
  • 工業RFID應用之基礎篇(四):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及其分類
    打開APP 工業RFID應用之基礎篇(四):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及其分類 gzchenkong2018 發表於 2020-05-13 10:16:57
  • 基於射頻無線電力傳輸供電的無電池資產跟蹤模塊的先進監控系統
    ,做了模型驗證測試,並提供了證明本文所提出的先進監控系統可行性的實驗結果。自供電的無電池 BLE 標籤之間使用RF WPT 技術,探討使用無電池BLE 標籤設計資產跟蹤系統所面臨的技術挑戰,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 不了解OTA測試也敢說自己學過射頻?
    一、什麼是OTA測試?  OTA測試是與RF傳導測試相對應的,但與大家經常接觸的RF傳導有一些差異。  從連接控制方式看:  RF傳導測試,是通過射頻線將DUT直連到測試儀表的連接方式實現,如果有測試儀表就較容易實現。
  • 關於射頻晶片中的功率放大器知識淺析
    關於射頻晶片中的功率放大器知識淺析 電子發燒友 發表於 2019-04-30 13:58:37 一、射頻晶片市場 根據 Yole Development
  • 無線射頻模塊的發射功率,EVM,頻率誤差等射頻指標的詳細資料概述
    打開APP 無線射頻模塊的發射功率,EVM,頻率誤差等射頻指標的詳細資料概述 易水寒 發表於 2018-07-05 11: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