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個有愛的日子,多少信男信女期待著這個日子的到來,女生期待著這一天他花心思製造寫什麼驚喜,男生期待著這一天在遞出鑽戒的那一刻,她點頭說yes。昨天應該有不少美眉收到了鑽戒,大過節不好提別的,今天算是風頭已過,有個事實需要向大家提出來,那就是你收到的鑽戒,和鉛筆裡面的石墨,在組成元素上,其實是同相同的,都是碳。
鑽石和石墨,在組成元素上沒有區別
因為稀少珍貴,堅硬無比,而光澤又璀璨透徹,鑽石不僅被視為稀世寶石,還被賦予了愛情的意義,儘管價格不菲,仍然收到世人的追捧。而上科學家們指出,鑽石在組成元素上,和鉛筆中的石墨沒有本質區別,他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只不過,同一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對比石墨,鑽石能夠C位出道,得益於其晶體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和軌道雜化的不同,從而使同樣成分的物質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物理特性。
在鑽石的結構中,每個碳原子與周圍4個碳原子緊密結合,兩個原子之間間隔僅為0.142nm,並構成穩定的三維結構,正是這種結構賦予了鑽石堅硬無比的特性。對比鑽石的錐狀結構,石墨則是層狀結構,由於層與層之間的間隔較大,達到0.335nm,容易產生滑動、分裂,所以石墨摸著有滑感,質地鬆軟。作為由相同元素組成卻特性迥異的「同素異形體」,鑽石和石墨就像是一對命運千差萬別的雙胞胎。
地位不穩?鑽石合成技術已被攻克,太空上發現鑽石星球
雖然鑽石作為珍貴寶石已經有著悠久歷史,但是現代鑽石市場的歷史並不算太久遠,1866年在南非金伯利發現了大型鑽石礦後,商人們在利益的推動下,不斷推動全球鑽石消費,並利用絕對的壟斷地位使得鑽石價格水漲船高,而伴隨著鑽石市場的興起,與鑽石有關的切割、拋光等技術和鑽石設計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造就了現代鑽石市場的繁榮。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摸清高溫高壓是鑽石形成基本機制,科學家們已經攻克鑽石合成的難題,科學家曾利用人造高溫高壓環境,將石墨裹在小克拉鑽石的外表,在4天的時間裡這顆鑽石的體積增長了3倍。雖然人工培育的鑽石和天然鑽石內部結構上會有細微差別,但在外觀上沒有明顯的區分。而在2009年,美國科學家更是在距離地球50光年的太空發現一顆鑽石星球,想像下一個體積是地球兩倍大的星球,腳下全是鑽石,畫面過於閃耀美麗了吧。
鑽石的開採並不浪漫,鑽石消費漸趨理性
鑽石象徵愛情如鑽石一般堅定長存,但鑽石的開採並不是很浪漫,在盛產鑽石的非洲和拉美地區往往伴隨暴力和戰爭,有一部叫《血鑽》的電影就是以此為題,值得一看。而近年來人們對鑽石消費也更加趨向理性,在鑽戒項鍊之外,還有其他方式來表達和維護一份忠貞的愛情,無論如何,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